贴吧用户_00QGSJt QQ187369241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9 发帖数: 551 关注贴吧数: 20
导游秘籍—讲解篇[转贴] 讲解是导游的看家本领,江山之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其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不过并不是每一名导游都能够讲得出来,或者是不能讲得有声有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被大家忽视的小技巧。算是老刀的所感所悟,与大家一起分享。1、要足够的重视:足够——过犹不及,“足够的重视”的意思是说要当回事,但是不要让自己有负担,而导致过于紧张,影响发挥。我视导游讲解如一次演讲,游客就是你的听众,你演讲的目的是让大家认可你的家乡、你的能力。有很多的老导游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为带的团一个接一个,往往上车就是那些老套,也许你的成型的导游词很精彩。但是一定不完美!2、要精心的准备:一次重要的演讲,我想你无论如何都会精心准备的,包括你的讲演稿、你穿的衣服,你演讲时的表情,动作等等。我们导游的讲解也一样,但是要准备的内容就更多了。不单是你的导游词,还要考虑到演讲的场地,车型的大小、客人的喜好和文化程度等等,我个人不喜欢小车,不站起来讲着没感觉。3、内容要充实——不比我多说了,你一定要收集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料、传闻、趣事等等内容来充实你的导游词。4、表情、动作、声调——平淡的叙述不能算是讲解,那只能让人越听越困,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适当的动作才会引人入胜。5、自己制造讲演的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会让你越讲越有状态,而后滔滔不绝,吐沫横飞,这需要游客的配合,他们爱听你讲的才起劲。所以事先应该用一些手段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简单地说了5点,不过——上面说的全是废话!如果说这个帖子是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话,那以上的五点只不过是刚入门的罗汉拳。这些都是大家都知道的,真正的技巧在下面!1、不要忽视讲解的快感:快感是原动力!如果你不能体会到这种快感的话你是不能千方百计地主动的去提高你的讲解水平。这种快感类似我们在卡拉OK唱歌,是一种宣泄,一种自我展示,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也就是这种快感才让我们不断地进步。2、把导游词分成小块——景点很大,要讲的内容很多,而且有主有次,这时你就需要好好地准备了,什么地方讲什么,讲多久?有没有高潮,两个景点之间如何过渡。不要把导游词看成一个整体,而是N个部分。3、口语化——也许你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讲解未必再行,导游讲解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说出来的东西和说面上不一样。口语化的东西让人听着舒服,比如说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你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如果写到纸上,看着就不爽了,很多叹词、很多无意义的重复,但是在听的时候那些无意义的重复和时间上的停顿却让包袱更加可乐。这一点说得容易,但是很少有导游能够做到。4、广泛学习——导游讲解比较特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博采众长,我曾不止一次尝试过从相声、东北二人转等艺术体裁中吸取养分,而且在实践中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车上你可以是演员、也可以是主持人,身份的微妙变化给了你很大的发挥空间,如何利用就看你自己了。试想一下,在车上你顺嘴给大家说了一段传统相声《报菜名》不用想,肯定掌声不断!5、互动——说得容易做的难,你讲的时候要随时留意下面游客的反应,我的经验是——谁不注意听我冲谁讲,讲的他不好意思!而且发现有人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问他问题,“XXX大家知道吧?”“您听说过XXXX吗?”等等,谁不注意就问谁!讲的时候还顾大家,不要把目光锁定一个人,显得厚此薄彼。说到互动,一些口语化的技巧就能用上了,比如说我讲沈阳怪坡的时候,废话特别多,“夜深人静的,一个人开车听没意思,干嘛啊?喝水吧。您说喝水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吧,真是越喝水越郁闷,越郁闷越喝水,喝到后来,坏了!怎么了?内急!想方便方便。您说这荒郊野外的上哪找洗手间啊?不过也没关系,周围附近也没个人,干脆,来吧,唱山歌吧!”就这么点事,让我说了这么多废话,但是这些废话是必要的。干嘛啊?怎么了?您说这……等等我都是冲着客人说的,老这样提问他们肯定要专心致志的听讲解!
新手学堂——怎样消除上团前的紧张心理[转贴] 在带团之前你紧张吗?紧张?恭喜你,答对了,大部分人都会紧张,那是因为重视。在QQ上有不少人问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心理学我没研究过,我只能说说我的调节方法。1、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最重要,你在上团之前需要了解客人的人数、来自于什么地方,什么工作单位……虽然书上也这么说,但是你自己要清楚了解这些细节有什么用!·人数——多少人决定坐多大的车,车决定你的讲解环境,45座金龙上你可以站着讲,可以加动作,可以眉飞色舞,指手划脚的讲;可是在15座的面包里你就不行了,只能坐在前面,采用自我陶醉时的讲解方法——而且还要注意你的脖子。了解这些之后你可以假想一下致欢迎词的情景,在脑海里多温习两遍,真正上团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紧张了。·来源地——城市也许代表了人的性格,东北人的豪爽,上海人的精明,北京人的自豪感都可以加以利用,投其所好,而且在讲解的时候插几句当地的方言,效果一定不错,如果你能在上团之前到我们导游栖息地来查查资料,知道当地的名胜景区、风土人情,揉合到你的导游词里,一定会给人一种博学的印象!·工作单位——这个有助于了解团内人员构成,一个单位的你自然要搞定领导了,而且他们充实什么行业,对什么感兴趣你要有所了解的话,对工作也大有益处。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之后,心里面是不是踏实多了?看到这有的人也许还会继续问,我计算准备得很周到,可是一上车就什么都忘了,紧张得汗流满面,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啊?这是个人的心理素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不过也有调节的方法。我分析过,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把自己定位过高所致,太想把团带好了,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背着很重的包袱上团自然会紧张了。上团之前要摆明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个新导游,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你只要不出什么错就是成功。上团紧张主要是在讲解上自信不足,你可以试着找到这样一种感觉:你不是一个职业的导游机器,你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思想、有自己性格的人,不要考虑别人怎么讲的,某个点你没讲到也没关系,不是所有的导游都要讲得一模一样,你只要讲出你自己的风格来就可以了,讲解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从表情、动作、声音等诸多方面来向你的客人暗示——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这也是自我暗示。最后你能感觉你这是在你的朋友们面前夸夸其谈,你还会紧张吗?
导游必备知识[你家乡省份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下罚辉枭轿骱佣溃轿鞯妹目迹幻髦蒙轿魇。蟾纳轿鞑颊顾荆磺甯纳轿魇。∶两裎幢洹?nbsp;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朋友,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导游考试之民俗禁忌 [藏族] 语言禁忌   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   在长辈、尊者及父母前,忌讲丑话脏话;   在家中忌讲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喜庆佳节;   忌以下流秽语咒人;   忌用不吉利的语言骂牲畜。[民俗禁忌] 朝鲜族   朝鲜族喜食狗肉,婚丧与佳节忌食;   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忌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忌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忌走在长者前面,若有急事走在前面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遇长者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称“鲜族人”。[藏族] 行为禁忌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客人不必自行端喝,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饮食方面,要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老年妇女不食当天宰杀的肉食;   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顺,户外插青枝柏叶或石头上放有红线,或用石压刺,以示谢绝客人;   屋内不准吹口哨,唱情歌;   年尾忌债翻年,年头忌要债;   忌妇女在炉灶上站立、蹲坐;   家中佛坛不允许别人乱摸,也不得随便指问;   吃奶渣和酸奶时,忌用筷子;   忌烧奶渣吃;   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盘坐或跪坐;   不准随便跨越火塘;   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民俗禁忌] 维吾尔族   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忌头东脚西睡觉,忌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忌将湿手乱甩;忌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忌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忌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藏族] 旅游禁忌   无论到寺院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烧香台、嘛呢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   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忌携带刀枪及大蒜;   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   未经本人许可同意,不得进入主持堪布、活佛的房间;   拜见活佛、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   不能随手翻动嘛呢堆上的石块;   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   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   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民俗禁忌] 傣族   到傣家的竹楼上,进门要脱鞋,不能坐火塘上方及跨过火塘,更不能挪动支锅的三角架也不能坐门槛。傣家竹楼室内一般有三或四根柱子,千万靠不得;   傣族寨子在祭祀寨神时,外人不能进寨;   到傣寨的佛寺,不论大寺小庙参观,进门前一定要脱鞋。   遇到小和尚,千万不能摸他的头。和尚的影子,也不能踩。   不能随意窥看傣家的卧室。   别人给你盛饭,应双手接;你给别人盛饭菜,不能盛满,也不能只添一勺。[民俗禁忌] 蒙古族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灶神所以到蒙古包后忌在火旁烤脚、或鞋子,还有其他不雅的动作不宜在火旁表露出来,否则可真的犯了大忌。   水被视为蒙古的纯洁的神灵,他们忌讳在河流中洗浴、洗衣服,甚至不在河流中洗手,水作为人的生命之源,蒙古族特别注意节约用水。   蒙古族如有病人生病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把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以示人不接待客人。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不许外人进产房,一般在屋檐下挂一个标志,男孩挂弓箭,女孩挂红布条,看此标志,客人即不能进产房。   到蒙古族牧民家作客,一定不要踩踏门槛,在古代,即使有人误踩可汗的门槛也会被处死,这种禁忌延续至今。   汉族人喜欢摸小孩的头表示对他的一种喜爱,而蒙古族忌让大人摸小孩的头部,他认为人的手不干净,这样摸小孩的头不利于健康成长。   到蒙古作客忌打狗,应等主人出来迎接,看住狗后再下马入蒙古包。 [民俗禁忌] 苗族   苗族的礼俗很多,这里只说它的礼俗忌语。   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