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abc 历史abc
关注数: 84 粉丝数: 164 发帖数: 4,948 关注贴吧数: 32
魏书生:教育不需要花哨创新 特级教师魏书生 其实教育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别人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那快乐感就降低了。 教育就是将孩子的优点守住守住再守住 我给孩子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经常让他们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写好了,有些所谓“差生”就苦着脸说:“老师,我没什么长处。” 我会告诉他们:“孩子,你怎么没有长处呢?你不想来学校,但还是天天来,意志力多顽强啊;你成绩不好,父母骂、老师挖苦,但你还是每天好好坐着听课,抗挫折能力多强啊;你就算被老师挖苦了,但见到老师还是说老师好,这多宽容的心态啊……你怎么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优点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优点和长处守住守住再守住,强化强化再强化。 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那你试试这个方法——同学们,你们现在用一分钟时间抄写课文《×××》中的第二段,看你们能写几个字。一分钟到了,停! 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背诵课本第122页第五段,一分钟后开始默写…… 你瞧瞧那些小脸儿,这一分钟里面,是不是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都特别认真呢? 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别总瞎嚷着创新 有些人,一会气马来西亚没把马航飞机找回来,一会气韩国船长没组织乘客有序撤离,可一问到自己的事情时,其实啥也没干。有些人,今天想当银河系系主任,明天想当宇宙宙长,天天忙着跟这个比,跟那个比。 我说咱们老师就别折腾这些了,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别总是瞎嚷嚷着创新,教育其实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创新。 其实教育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别人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那快乐感就降低了。 做好预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让孩子制订好计划、预习、总结、检测四个阶段的计划,一辈子、10年、1年、1天。有了目标、有了规划,做起事情来会有动力得多。 做好预习,往往事半功倍,把厚书读薄,上课的时候好好听,就算不好好听讲也别在那45分钟里让自己闲着,如果你觉得自己拔尖儿了,那就读着适合自己的书,写着适合自己的字,画着适合自己的画…… 总结检测的时候,你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出份卷子。来个期中或者期末测验,他自己出试题,题型、难度等等,他出了题,自己再做一遍,不会的变会了,已经会的又巩固了。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 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习惯。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我儿子四岁的时候就会给我洗脚了,他刚开始苦哈哈地跟我说:“爸爸,你自己不会洗吗?”我就笑着对他说:“儿子啊,爸爸哪儿有你洗得好啊,你看你捏得多好啊。”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了,就有成就感,把做事、把承担责任当成快乐。 别总说孩子的短处,说多了他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多看到孩子的长处,让他们从小快乐中培养大快乐。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养成好习惯就行,做了总比不做好。 千万别让孩子有攀比心态,别为难孩子,也别不管不顾。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微信
魏书生:教育不需要花哨创新 特级教师魏书生 其实教育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别人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那快乐感就降低了。 教育就是将孩子的优点守住守住再守住 我给孩子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经常让他们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写好了,有些所谓“差生”就苦着脸说:“老师,我没什么长处。” 我会告诉他们:“孩子,你怎么没有长处呢?你不想来学校,但还是天天来,意志力多顽强啊;你成绩不好,父母骂、老师挖苦,但你还是每天好好坐着听课,抗挫折能力多强啊;你就算被老师挖苦了,但见到老师还是说老师好,这多宽容的心态啊……你怎么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优点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优点和长处守住守住再守住,强化强化再强化。 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那你试试这个方法——同学们,你们现在用一分钟时间抄写课文《×××》中的第二段,看你们能写几个字。一分钟到了,停! 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背诵课本第122页第五段,一分钟后开始默写…… 你瞧瞧那些小脸儿,这一分钟里面,是不是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都特别认真呢? 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别总瞎嚷着创新 有些人,一会气马来西亚没把马航飞机找回来,一会气韩国船长没组织乘客有序撤离,可一问到自己的事情时,其实啥也没干。有些人,今天想当银河系系主任,明天想当宇宙宙长,天天忙着跟这个比,跟那个比。 我说咱们老师就别折腾这些了,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别总是瞎嚷嚷着创新,教育其实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创新。 其实教育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别人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那快乐感就降低了。 做好预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让孩子制订好计划、预习、总结、检测四个阶段的计划,一辈子、10年、1年、1天。有了目标、有了规划,做起事情来会有动力得多。 做好预习,往往事半功倍,把厚书读薄,上课的时候好好听,就算不好好听讲也别在那45分钟里让自己闲着,如果你觉得自己拔尖儿了,那就读着适合自己的书,写着适合自己的字,画着适合自己的画…… 总结检测的时候,你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出份卷子。来个期中或者期末测验,他自己出试题,题型、难度等等,他出了题,自己再做一遍,不会的变会了,已经会的又巩固了。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 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习惯。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我儿子四岁的时候就会给我洗脚了,他刚开始苦哈哈地跟我说:“爸爸,你自己不会洗吗?”我就笑着对他说:“儿子啊,爸爸哪儿有你洗得好啊,你看你捏得多好啊。”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了,就有成就感,把做事、把承担责任当成快乐。 别总说孩子的短处,说多了他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多看到孩子的长处,让他们从小快乐中培养大快乐。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养成好习惯就行,做了总比不做好。 千万别让孩子有攀比心态,别为难孩子,也别不管不顾。 来源 | “中国教育微信
最让学生感动的教师用语! 1.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点评:老师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点评: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点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点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点评: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点评: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点评: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点评: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点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点评: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点评: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20.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点评: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消除了学生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家长的层次,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孩子的起跑线与所上的幼儿园或学校划等号。大谬不然!人是平等的,但却是有层次的,家长亦然。家长处于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层次,他们的孩子就处于什么起点。家长的层次恰恰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第一层次:讨好型——“你爱谁是谁”。 这种父母是典型的宠爱型,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放纵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 第二层次:严酷型——“我让你是谁就是谁”。 这一层次恰恰是第一层次的另一极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所想像的人,认为孩子从小不懂事,不必沟通和讲道理。于是简单加粗暴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害怕自己,想方设法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那种人。 第三层次:狂躁型——“我不能让你成为谁” 这一层次的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害怕他们成为“谁”。因而焦急狂躁,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家庭教育方法,纠正孩子的问题。企图从教育技巧上学会纠正孩子问题的办法。 第四层次:表率型——“我希望你成为我” 这一层次的家长已经看到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言传身教,希望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第五层次:智慧型——“我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你” 这一层次的父母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尽其所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最好的自己。 第一层次的父母(讨好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5%、废品率高达60%左右。 第二层次的父母(残酷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0%、废品率高达50%左右。 第三层次的父母(狂躁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5%、废品率达30%左右。 第四层次的父母(表率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50%、废品率低于5%。 第五层次的父母(智慧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80%、废品率低于3%。[图片]
家长的层次,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孩子的起跑线与所上的幼儿园或学校划等号。大谬不然!人是平等的,但却是有层次的,家长亦然。家长处于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层次,他们的孩子就处于什么起点。家长的层次恰恰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第一层次:讨好型——“你爱谁是谁”。 这种父母是典型的宠爱型,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放纵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 第二层次:严酷型——“我让你是谁就是谁”。 这一层次恰恰是第一层次的另一极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所想像的人,认为孩子从小不懂事,不必沟通和讲道理。于是简单加粗暴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害怕自己,想方设法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那种人。 第三层次:狂躁型——“我不能让你成为谁” 这一层次的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害怕他们成为“谁”。因而焦急狂躁,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家庭教育方法,纠正孩子的问题。企图从教育技巧上学会纠正孩子问题的办法。 第四层次:表率型——“我希望你成为我” 这一层次的家长已经看到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言传身教,希望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第五层次:智慧型——“我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你” 这一层次的父母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尽其所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最好的自己。 第一层次的父母(讨好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5%、废品率高达60%左右。 第二层次的父母(残酷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0%、废品率高达50%左右。 第三层次的父母(狂躁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5%、废品率达30%左右。 第四层次的父母(表率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50%、废品率低于5%。 第五层次的父母(智慧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80%、废品率低于3%。[图片]
家长的层次,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孩子的起跑线与所上的幼儿园或学校划等号。大谬不然!人是平等的,但却是有层次的,家长亦然。家长处于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层次,他们的孩子就处于什么起点。家长的层次恰恰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第一层次:讨好型——“你爱谁是谁”。 这种父母是典型的宠爱型,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放纵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 第二层次:严酷型——“我让你是谁就是谁”。 这一层次恰恰是第一层次的另一极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所想像的人,认为孩子从小不懂事,不必沟通和讲道理。于是简单加粗暴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害怕自己,想方设法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那种人。 第三层次:狂躁型——“我不能让你成为谁” 这一层次的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害怕他们成为“谁”。因而焦急狂躁,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家庭教育方法,纠正孩子的问题。企图从教育技巧上学会纠正孩子问题的办法。 第四层次:表率型——“我希望你成为我” 这一层次的家长已经看到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言传身教,希望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第五层次:智慧型——“我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你” 这一层次的父母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尽其所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最好的自己。 第一层次的父母(讨好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5%、废品率高达60%左右。 第二层次的父母(残酷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0%、废品率高达50%左右。 第三层次的父母(狂躁型)的孩子的成才率低于15%、废品率达30%左右。 第四层次的父母(表率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50%、废品率低于5%。 第五层次的父母(智慧型)的孩子的成才率高于80%、废品率低于3%。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河南日报]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短短两句,囊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为人收敛,不大惊小呼;为人谦让,不傲慢自居。 不少人受到伤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诉,泪涕涟涟,以博人之同情。或许起初,人们会为你抱不平,可是时日一久,不平已变为不屑,而你却不查,依然喋喋不休,抱怨不已。 苦不言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罗素说过,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礼物。与其喋喋抱怨,不如静下深思,留年似水,青春的灼痛终将沉淀为一种经历,成为蕴藏在灵魂深处的暗夜精灵。 与其苦形于色,不如苦过之后,轻轻拭去眼角的残泪,用灿烂的笑脸遮掩忧伤,将暗涌深藏。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痛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喜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评。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两个宿怨之人冰释前嫌,可以让异域他乡之人倍感亲切温暖。世界上最简单的动作,完美的诠释了人间最复杂的道理。 喜而不语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空间,犹如蒙娜丽莎嘴角那抹淡淡的微笑,散发出来的魅力,让世人为之做出无数猜想,一个平凡的女人因为不平凡的微笑感动了无数人。世界也因此多了一份神秘的美。 在某个清晨或黄昏,打开日记,发现所有的误会,伤痛早已随深秋的落叶消失在旧日的风中,唯有那盈盈的微笑篆刻在岁月的年轮上......
教师啊,时间都去哪了? “要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27日,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潘春雷如此感叹道。他表示,当前一线教师超时工作的现象尤为普遍,而教师的时间都用到哪里去了?他说,经过调研发现,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更多的用于应付各种检查、质量考核、教研课题等。 潘春雷介绍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远超法定时间,“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教师的时间都去哪了?潘春雷说,经过民进江苏省委多位委员调研发现,从早自习到晚自习,教师都要陪着学生,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老师在学生课间也不敢休息,轮流值班,唯恐学生出安全问题。“我国学校所承担的是无限责任,教师24小时开机,时时提防,就怕学生出安全事故。” 其次,学校要应对的检查验收多如牛毛,涉及关工委、心理咨询、档案室、示范校园、平安校园等部门与领域。“苏北一所普通学校做过统计,4个月的时间接受了24次检查验收,光台账材料就准备了67盒,教师天天忙于应付表格,教育教学反而成了副业。” 此外,各种教师培训、竞赛、教科研课题、职评等,严重占用教师时间。“有的地方仅作文竞赛一年就组织五六次;要参加的教科研课题各级各类;要提交的书面材料一抓一大把,比如备课100页,听课笔记40页,还有各类计划、班级工作记录、效果分析、成长记录等待;职称评定更是紧箍咒,条条框框很多,又大又全又形式。”潘春雷说。 而考试这个指挥棒依然是指挥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杠杆。潘春雷表示,教师们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十点半,一心扑在应试上,应付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很困难,遑论梦想和追求。他说,在老师体检中,亚健康占半数以上,颈椎病、肩周炎、咽喉疾病等职业病非常常见。 “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教师有着太多的难以想象压力和负担。”潘春雷感叹,“从表面看是时间不足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要符合发展规律,教育要有内在尊严的问题,教育应当回归本质。” 为此,潘春雷认为,行政干预太多太盛,教育就很难有内生的尊严感,当校长也只能在行政体系中唯唯诺诺。他建议,大幅整合精简各级各项检查验收,改革当前的培训、职称评定方法,打破教育的应试导向之风,重点落实激励机制,兑现教师超时工作的加班补贴。为教师们送上“减负大礼包”。 文章来源:中新网 转自微信公号: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