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嘞了个去你的 我嘞了个去你的
关注数: 4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1,459 关注贴吧数: 63
各位大佬看一下 如何利用身体 各位大佬看一下 如何利用身体的自我反馈机制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解除身体的不良反应 热,显于外,寒,潜于内。把体质分为,寒性,着凉,偏寒,父母遗传或者后天的环境,饮食,成长心理形成,微寒,正常,微热,属于体质的正常范围内,在范围内随饮食,环境,心理影响,偏热,同偏寒,热性,生病发烧。这里我只是简单粗略的分类,深层次的我不懂也暂时不深究。 我们的大脑,太阳穴之类的地方有时候发胀,如果不注意可能一两分钟就消失了,但注意越长,这个持续时间也越长。特别是受伤的时候最明显,不去注意,痛感会降低,越注意越痛。生物的神经传导大家都学过,而我自己是想反过来,利用大脑神经传导,去提升我们的感觉。 以自我为研究对象,我属于偏寒体质,那么我在冬天,表现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手脚冷,手脚冷会怎样,就不解释了。最重要的是怎样用大脑,身体,达到身体的平衡。除了睡觉,静坐或一切使身体,心理平静的办法外,我们是无法长时间感受到血管的跳动。正躺睡,我的脚一般摆放是外八字摆放,在感觉不要血管的跳动或感觉不到热感的时候,双脚平行,脚趾会顶到被子,如果觉得自己双脚平行维持不了多久,脚部的被子用脚卷成半圆,用被子支撑脚,被子的压力会使脚趾的血管跳动清晰。我的脚冷部位是整个脚掌到脚踝这条韧带部位这里,其他人可能不一样。这里我应该不用特别解释,血管被压到。 从大脑开始,心脏的跳动,血管在手指,在脚尖有跳动传来的感觉,快的话,立刻就感受到,慢的也就几秒几十秒,当你感觉到脚趾尖细微的热感。神经传导,大脑加重接触点的感觉,脚趾有反馈回大脑,形成一个缓慢增大的循环。大脑控制这细微的热感开始下压,由点到面,缓慢扩散(这里最好做一个脑补示意图,脚尖的红点像病菌一样,由点扩散,逐步增大面积并下移红点就是热感)由上到下,到脚掌最底部,然后开始往脚踝聚集,前面说过,我的脚踝也属于脚冷部位。从脚掌最底部开始,大脑控制身体的自我反应热气开始前推,寒气并没消失,只是把沉淀在脚底的寒气推出来,等于是驱赶寒气前往大脑部位。脚掌到脚踝韧带部位,沿着中线前行,推至脚窝,暂停等待一下,然后推至尾椎骨,暂停,沿着脊椎到大椎,即脖子与脊椎交接处的骨头,到风池穴继续中线,最后推到百会穴,寒气即消失,可重复操作。脚趾-脚掌底部-脚踝,沿中线不变,脚窝-尾椎骨-大椎-风池穴-百会穴。到了百会穴,寒气会消散,如果不消散,就由上往下,经印堂,呼出,我一般到百会穴消失。 有的人或许会觉得泡脚,热水袋,电热毯,暖贴等物品也会有效果,但身体是热了,实际却没根本的效果。我属于偏寒体质,好热怕冷,如果正常人身体每天产生0.1的寒气,那我可能是0.11,日积月累之下就越来越明显,冬天大家都穿一样厚,但春夏之交时,别人长袖风扇薄被子,我还是冬装棉被。三伏天的时候,同等情况下,我的承受温度与承受时间比体质正常的人要高,反过来,体热的人冬天承受温度与时间比体质正常的人要高。 处理手脚冷只是其中一个作用,我着凉的时候,最明显就是身体怕冷,发抖,寒气聚集在脚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驱除寒气,姜汤也有类似效果,热降寒升,第二天就没事了。我着凉过几次,最差就是驱了一半,隔天起来喷嚏鼻涕齐飞。理论上,这个方法应该适用于所有人群。 我个人,有点鼻炎,早上起来风一吹,可能就开始糟糕的一天。当我在三伏天吃个冰激凌,雪糕之类的,隔天,百分百中招,一次一早上,而且持续几天,驱赶寒气的话,看驱除程度,隔天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持续时间不到半个钟。三伏天是利用太阳达到对自身寒气的驱除,所以三伏天不吃冻品也是为此。还是举例,正常人吃个雪糕产生0.1的寒气,那我可能会因此达到0.11或0.12甚至更多。理论上来说,我夏秋之际,除去三伏天,我的身体能承受四五天一条雪糕,而我自身驱除寒气的话,能两三天吃一条。咳,你们理解就行。 这个方法驱赶寒气是次要的,深层次的因素是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对于身体的不良反应,达到掌控部分或全部不良反应。而且特别适用于野外生存或偏远地区等暂时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 这里还有一个我自己轻烧时,自我解决的方案。我能在清醒的时候达到退烧的目的,重烧没试过,不建议尝试,极端情况,当我没说。普通人可能打针,吃感冒药之类的,当没有这些措施时,身体的控制尤为重要,老办法,被子捂热,树叶,沙子,泥土亦可,驱赶寒气,身体会自动升温,在发烧时尤为明显,把注意力由全身热量逐渐推至背部,然后大脑注意力就局限在背部,背部温度越高,身体会反馈使体温进一步增高,持续时间看个人体质,我轻烧从躺下到起来三个小时,主要保持大脑对身体控制的惯性,惯性指三个小时内我睡着了,大脑继续按照睡觉前的指令不停止。我的指令就是脑神经持续对背部进行关注。然后睡着,身体会自动反馈,使温度进一步推高,达到出汗的目的。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身体的部分掌控,研究对象都是自己,反应也都是自己,或许有许多人不信,但我只想写出来。我不是学医,所以部分形容达不到我所要表达出来的效果,我也不是专业写文的,达不到从沙子建成楼房的一整个过程事无巨细,所以图片啥的没有,不能加深理解,有需要做图片促进理解的,我能提供思路。 还是再说一遍,虽然很多人可能不信,但自己的身体应该是自己最清楚的!无聊的话,也可以尝试,反正也不损失,也就是现在是夏天,可能不明显,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下午四五点,吃个雪糕,然后静坐,看胃部雪糕的寒气跑向哪个方向,偏寒体质的感觉较清晰。但是,最坑爹的就是,所有反应,都只有自己能体验,所以,医疗设备也没啥效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