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主人
斗室主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4,836
关注贴吧数: 400
你认为荀令君一生最重要的进言
请尽量不要发重复的帖子,谢谢配合 比如:荀彧这两个字怎么读;再比如,荀彧为什么死。这些问题吧里已有很多帖子讨论了,想继续这些话题的,可以直接在老帖后面回复或者提问。 当然,如果涉及到原创或者立论写文的,可以重开新楼。 以上出于版面的考量,众王佐请留意,多谢配合。
转:《新三国》风格-短歌行 端起酒杯唱起来,青春逝去就不在 就像早上的露水,它经不起太阳晒 我的呼唤很豪迈,我的忧愁很无奈 要想忘掉烦心事,惟有放纵把醉买 绿绿是你的衣带,悠悠是我的情怀 一声不吭为了啥,对你无言的关爱 小鹿嗷嗷叫得乖,只吃野草不吃奶 身边要是有了你,唱唱跳跳真愉快 月亮团团挂天外,啥时才能把它摘 摘不下来真悲哀,真悲哀啊真悲哀 心肝我向你表白,紧紧搂着不离开 说说过去的故事,谈谈今天的时代 月亮明啊星光衰,一群乌鸦往南拐 绕着大树直徘徊,就是不停好奇怪 不怕太高是山脉,不怕太深是大海 周公昔日喷饭菜,曹操今天纳贤才
也说新三国 我对老戏新拍向举双手赞成,从不认为有什么历史版本难以逾越,好像一重拍就亵渎了。本来嘛书本躺在那,字里行间的,行外的,多少人多少种读法。每次重拍都是对文字的一次视觉,听觉,感觉等全方位转换,由于罗老先生未能一一提点,这转换究竟尊何章法那就见仁见智。深悟此道的某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迎来了新三国的强势播出,无奈大盘高空跳水,心智曲线随着一集集上映一路狂跌,我的娘呀魂儿都没了。 欲先扬之必先抑之,可我是来拍砖的,于礼就要先讲几句客套话。砸了那么多钱,你就是直接扔水里,那噗通噗通的水花也挺蔚为可观的。 新版三国在画面和美工上都有不小提升:武将鲜亮的铠甲,雄壮的战马;两军对垒浩大的声势,严整的阵法;朝议时宫殿的肃穆大臣的端庄;二京巍巍的宫城错落有致。从电视剧的角度讲,确实是难能可贵了。当然,这年头视觉先声夺人,要没这几下子,谁会耐心去看? 第二个我认为值得大书特书之处就是刘备。这个刘备的形象完全是某心目中的蜀主:喜怒不形于色,外有君子之风,内有枭雄之略,坚毅深沉暗怀大志。比老版那软弱不堪全无主见的木偶式鼻涕虫强了何止百倍。例子随手举来:十九路诸侯作鸟兽散时,老曹有意延揽桃园三匪。刘备接到邀请,先是意味深长的顿了顿,眼光由下而上扫了老曹个底朝天,那表情透出相当的沉着自信,还带有几分狂傲蔑视的意味(我刘备是何人怎能为你所用),台词对的也很得体:原话记不得,大意是“在下刚离开袁公帐下就投入曹公帐下,世人会作何想?”这话可了不得:即符合刘备的身份,也能展现他的性格。刘关张此时名不见经传受尽诸侯歧视。要地无地要兵无兵,实际处于依附他人的地位。所以,他讲话的姿态一定要摆低,不能以“我”为主。而这句话明里看是站在老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想——曹公你这么做不是摆明挖袁公墙角么,袁公会怎么想你?。暗里是说“我刘备何人,可是尔等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之辈。”相形之下,陈建斌演的曹操根本压不住阵脚,气势彻底的被灭了。这样的小细节在刘备身上时有发生,效果意想不到的好。一个字,“赞”! 先这么多….
关于新三唠叨几句 时下新三上映,三国题材又渐受关注,本是好事,但凡事过了反就不美。 新三国演义,既不本于演义,亦不本于志,权当作导演编剧个人的理解吧,诸位看官万勿认真。 若真到了愤懑之际不吐不快处,那么,有事请找导演,编剧,无累于古人,无伤于此处清净,多谢合作!
提前拜年哈~~~~ 在岸地、潜水地、看帖地、回帖地、客串地、歪打歪撞走错路地XDJM们,又到一年将尽时啦!不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面对过多大的挑战,做出怎样的选择;也不管我们取得过怎样的成绩,遭遇到多么深重的困难,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日子还要继续,那么,请放宽心怀,一笑视之,五味俱全才是人生,遍尝百味才出真知!激情难以持久,平淡才是真谛。在这里,斗室给诸位大人拜个早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运道旺旺!~~~~bless ^_^
【闲扯】个人对音乐的一些看法 (一)这话题该从何谈起呢?要是能以中国为始,该有多好?遗憾的是,古乐如何,已不可闻,而我们也没有那样一种从小溪汇成江海的历程,最多只能在文字里遥想高山流水,春江月夜,抚今追昔。踌躇一番,还是决定以记谱法的发明为切入点。记谱之于音乐,犹如字符之于文学。在记谱法没有出现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只能靠“传唱”的形式,凭记忆,将音乐一代代传下去。这就不够圆满,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所能保存的音乐大多是比较简单,单调的。同时,由于没有一种“文字”来帮助思考,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进展也非常缓慢。后来陆续出现了一些记谱法,起初主要是方便演奏者奏乐使用。这类记谱法一般可以帮助已经掌握某部特定作品的人回忆其音乐细节,但初次见到作品的人,是无法通过它来学习作品的。后来五线谱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五线谱,可以比较好的记录下音乐的旋律,速度,表情,力度等等。而掌握了五线谱的人,可以凭借他,学习任何音乐作品,简单的或者复杂的。这样,一方面,保存,记录音乐的问题获得了解决;另一方面,作曲家作为一种职业而出现,其技术上的准备成熟了―――凭借灵感,想象力,融合不同要素,随心所欲用音乐来思考,对话,表达不再是不可能的事。
【矢志不渝的增水】空食盒之时空旅行 天道渺渺,阴阳际会,空食盒自从沾了仙气,日夜修炼,竟生出了颗玲珑心。成精后的盒子觉得三国这世道太闷,不爽,决定要出去闯闯,干出翻大事业。先去哪儿呢?关二爷张口闭口总是“春秋”,连俺这盒子都晓得,干脆,就去那什么春秋吧,听上去还蛮诗意。天灵灵,地灵灵,嗖的一闪,盒子掉在了一个土坡上,盖子也被摔开了。好容易回过神儿,当的一声,什么东西砸在了肚中,痛!低头一瞅,一枚破钱,还沾着泥呢。哇~~不会这么衰吧…还没来得急细想,就听见一激动而颤抖的声音:“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总算有个盒子用来要饭了,只要留着这口气在,这仇迟早要报,父亲,哥哥,你们等着吧!”语毕响起了抑扬顿挫的箫声。盒子一抬头,傻了眼:这什么人呐?白发!花脸!绝对不是老头儿!一身破烂!表情颠狂!身体抽搐!…疯子,一定是疯子,盒子暗想。这什么春秋,就算前世俺是空的,也犯不着这般报应吧!溜,溜之大吉!天灵灵,地灵灵,嗖的一闪,盒子落在一副书架上,周围是庞大的宫殿,摆设华丽考究。不知是何年月,不过看上去不错,盒子暗想。这时,冲进一侠客模样打扮得年轻人,翻箱倒柜,好不忙碌,似乎在着什么东西。咦?他干嘛朝这边走?不对!越来越近了…还有两米!一米!哦―――不!盒子捂住眼睛,乖乖被拿了起来。年轻人捧着盒子,瞧瞧正面,又看看反面。自言自语道:“倒是一只精巧的盒子。嗯,既然地图找不到了,就用这个。就说献璧,配的上!”哐当一声,这回分明是一铁家伙,那个痛啊!盒子捂着肚子,睁眼一瞧:匕首!天哪,要俺的命哇!兵者凶器也!凶器也!凶器也!…溜,溜之大吉!
【老调重弹】选择 文若一生有大干系之选择者三,决定了其人生轨迹:第一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故里以避祸.第二次:弃袁投曹第三次:阻九锡议,忧薨.(一做饮药自尽)关于此话题,感兴趣的发表下看法吧^ ^
择师
择主
假使有机会回到三国,你愿实践什么样的生活?
【将帅】 曹公,桓王,武略出众,故多用将而少用帅。皇叔久历疆场,亦知兵事。草皮,草瑞,碧眼儿,武略不足,则将帅并用,自总政事。至于后主,文武皆馁,中外之事嘱之相父。人才不仅要有供给,更要有需求,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
【为君之道】 袁公仰素望,集河北名士,并四洲之地,南向以争天下。田丰,沮授,一时智囊;张合,麹义,亦有武略。甘为之用。忠义之士,亦不再少数。复次河北士民,亦深受袁氏之惠。则袁绍为君,尤能得人心,勤政事,开疆图业,未必不堪,放之三国,可算中上品...- -
【比较】抗志玄妙 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皆立旨玄远者。何王贵无,向郭崇有,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至于夏侯玄论官人,荀粲非议六经,亦一时名士。其处世应物待人,必有特别之处,大家觉得谁为最妙者...- -
【主题活动】开题 第一期主题,关键字请发此处。有想法的各位大人,请不要吝啬才智,分享一下吧各位走过路过的同仁,也请拔刀相助吧~~~~~ ^^
【议论】言意之辨 汉学好章句,繁琐芜杂,穷于象数。自正始起,玄风大畅,究体用之别,主得意忘言,以解经,以调和孔老,不一而足。陈寿修《三国志》,言简意赅,所述粗通。一则由于史料难备,另外是否受到“言意之辨”的影响?若果如此,则读志似亦不能因言废意,如此一来,很多传记语言不详就更好理解了吧?诸君怎么看呢?
荀彧吧加精记录贴
荀彧吧导航指引 宗旨写这篇东西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大家于此处小憩,在充分获得自身自由度的同时,不妨害到他人,乃至荀彧吧的自由度,真诚,融洽,和谐的相处。愿大家共同努力维护荀彧吧良好的氛围。
帖吧交流专帖 过期拜吧帖存档处
【征集】精品区分类 百度开通了精品区分类的功能,可以把精品主题分为小于等于8种类型。拜托大家根据本吧已有或有可能会涉及的精品主题文章,起几个类别的名字吧,呵呵。知道本吧文学高人多,千万别潜水哈:)
【资料】裴注三国志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ml.htm太多了,给个链接,方便查阅。
【闲扯】公达不臣之志二则 之一:“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按:此处说的很清楚,“桓文之举也”,可惜刺杀失败,不幸被捕。最终王允做成了,不过王允乏智,倘若是公达,则天下事仍未可知,总之至少李郭二人不会那么嚣张,曹公要得天子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是了- -之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按:也很明白,蜀汉“险,盛”。刺杀不成,割据一方也是不错的,可惜道不通。结果刘焉做成了,刘焉昏聩,倘若是公达,岂容诸侯做大而安于一州,纵使偏安,刘备取蜀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是了- -
【闲扯】公达之志 之一:“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之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此其志不在小耳...= =
【议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于国乎? 大家觉得的呢?留侯,曲逆溅鸿沟之盟,天下遂归汉。安定之功,甚莫大焉,然亦启后世诡力诈术之端。智焉,愚焉...= =
【鸿门宴】 貌似吃饭是很能解决问题的:鱼肠剑,鸿门宴,青梅煮酒,杨坚五王之宴,杯酒释兵权...杀或不杀姑且不论民以食为先,真是经典!...= =
仲德这里太凄凉了吧
【经典】何博士备论
文若吧驻孙权吧大使馆 吧主大人,斗室有礼了!互通有无,和平相处~~~~:)
【议论】得陇望蜀 究竟是该望,还是不该望呢...= =
【求贤】 厄~~~~,开始忙起来了,上网的时间相对不多了(可能至少要半年时间),再加上能力有限,一个人恐怕难以管理好此吧,希望能有钦佩令君的高人担下这个重任哦,不胜感激了!
【议论】《荀彧》——苏轼|苏辙 苏轼: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节选自《志林十三条|论古|武王非圣人》
【资料】《荀侯诔》——曹植 光禄大夫荀侯诔(建安十七年) 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歔欷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资料】《后汉书|荀淑传》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当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祝福】哀侯早归 待闲时,再论三国,再论天下事。一切顺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