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大帝
UU大帝
人畜无害的长相,老少咸宜的笑容
关注数: 5
粉丝数: 1,103
发帖数: 2,017
关注贴吧数: 3
大帝科普——泡沫尿 好多吧友都在问泡沫尿的事,这里简单说一下。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 正常新鲜的尿液呈透明淡黄色,颜色随着喝水量的多少有深有浅。尿液中泡沫的形成,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张力越高,形成的泡沫越多。 尿液中出现很多泡沫,可能是正常的现象,现在探讨一下原因。 正常情况: 1、尿道内分泌物多: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说男性如果尿道中,有**成分,就会形成泡沫尿。特别是有的人停止性生活时间长,常发生遗精,或者因为经常性兴奋,使得尿道粘液增多,尿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而使得泡沫增多。 2、排尿过急、位置高:排尿急,或者排尿时位置比较高,尿液受到强烈冲击,就有可能形成较多的泡沫。 3、尿液浓缩:当喝水少、拉肚子、出汗太多这些情况,使得尿液浓缩,尿液中的一些物质相对就会多,这样也容易形成泡沫尿。 4、其他原因:便池中有一些洗涤剂等,也会使得泡沫多。 异常情况: 1、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多,会出现大量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点是,泡沫细密、量多,像啤酒泡沫一样,并且过了几十分钟都不消散。蛋白尿是各种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不少人因为“尿中泡沫多”,进行尿检,发现蛋白尿!但这不代表泡沫尿就等同于蛋白尿,最终要判定是不是由蛋白尿形成的泡沫,必须进行尿液检查! 2、泌尿系感染:泌尿道感染,可以使尿道中炎性分泌物增多,从而使得尿中泡沫增多。并且如果感染的是一些会产气的细菌,那么会让尿液产生很多的气泡。 3、尿糖增多:尿液中葡萄糖增多,也会产生一些泡沫。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升高,继发尿糖增多,使得尿中泡沫多。也可以见于一些人因为短时间进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者静脉输入大量的葡萄糖,出现一过性的尿糖增加而使得尿中泡沫多。 4、一些少见病:比如膀胱结肠瘘。 对于持续出现泡沫尿,可以先做一个尿常规的检查,初步筛查尿液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检查很方便,留一次晨尿就可以了,费用也不贵,各个医院都可以查。 如果出现泡沫尿,并且还有浮肿、肉眼血尿、夜尿增多、血压高、糖尿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肾内科就诊,不要因为怕麻烦而耽误了自己的健康。 如果已经查了尿常规,肾功能等,这些都没毛病,对于泡沫尿,完全不需要额外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天天乱想也能想出个毛病来!要相信医学检验手段比你感官检查要科学准确得多!
大帝教你看报告——尿红细胞相位 不少吧友在发现血尿后,都做过尿红细胞相位这个检查,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看呢?现在简单介绍一下。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 1.什么情况需要做尿红细胞相位 在尿检发现血尿后,医生结合临床无法确定血尿来源,就需要做该检查确定红细胞来源,诊断是泌尿系统的哪个位置出了问题。 2.哪种结果提示肾炎 1)1ml尿中红细胞数≥8000个; 2)其中畸形红细胞占总的红细胞75%-80%以上; 3)并且这些畸形红细胞长得大小,样子还都不一样,医学上叫做非均一形态。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没有达到上面的指标,但是如果出现一种特定的红细胞形态,医学上称为芽孢样细胞(G1细胞),这个G1细胞比例大于5%,基本100%确定是肾小球来源的。 3.哪些结果提示非肾小球来源 红细胞形态大小均一,且畸形红细胞少于20%,提示非肾小球来源的血尿,例如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胡桃夹现象等等原因造成。 4.综合性来源怎么办 尿红细胞大小形态介于肾性和非肾性两者之间,既有这个特点,又有那个特点,怎么区分呢?这就考验检验员了,比如有没有看到G1细胞。 实在分不出,那么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综合确定到底是哪个原因! 5.临床情况千变万化 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有时候一次检查只能是初步判断。比如怀疑有误差,需要多复查几次。有的患者红细胞不是畸形占多数,但找不到结石,感染这些情况,其他检查又提示肾炎可能性大,那医生依然会怀疑这血尿是肾炎引起;有的是健康人,因为发烧感冒、过量运动等出现一过性的肾性血尿。 总的来说,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作用。但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大帝科普——如何收集24小时尿液标本 刚才有吧友在问,怎么收集24小时尿液标本,那么这里说一下。如与医生交代的有差异,以医生的为准。 1.留样。 假如患者打算从今天早上7点,留到明天早上7点,这期间24小时的尿液。 那么,他正确的留尿方式就是:今天早上7点这一时刻,就要把尿液全部排空不要,然后从这之后的每一次尿,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排的尿全部收集起来(包括第二天早上7点的尿也要收集),这24小时留得就是对的。 有的患者从今天早上7点到明天早上7点,今天7点排得那次尿也收集了,明天7点的也收集了,这就是错的!今天7点的那次应该是排空不要的。 有的因为一个桶装不下,分两个桶,结果送检的时候两个桶的尿不混匀,只带其中一个桶的尿液去,这也是错的!等于另外一个桶的尿根本没用上。 或者遇到一些患者在中途留得时候忘记了,或是外出,或是因为大便的原因,漏了一两次的尿液没收集,这都是错的。 24小时尿液,完整的标本,既不留多,也不留少,才能保证准确性! 有的人担心自己喝水多或者太少,影响了结果,这也是没必要担心的。喝水多,尿液浓度就稀释,喝水少,尿液浓度就浓缩了,测的总量是不会变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会因为尿量多少影响结果。所以患者就像平常一样正常喝水就可以了。当然了,留标本当天最好不要大鱼大肉,正常饮食就可以了。还有,如果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最好也等这些好转了以后再留样。 2.保存 其实24小时定量是不需要加防腐剂的,室温保存就可以的。有的医院要求加一点也没有关系。最主要是取样过程和保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比如混入月经、大便、混入其他液体。 3.送检 一般标本收集好后尽快送到医院,医院有专门的量筒。 把全部尿液搅拌混匀,记录好尿液总量,取一小杯放入专门的试管中送检即可。 有的医院可以提前去检验科把尿液试管带回来,如果家里有记录尿量的量筒,把尿量记录下来,直接在家里把尿液混匀,取一管装在24小时尿液标本的试管里,直接送检。 送检的时候可能每个医院不一样,有的甚至需要患者自己买量杯计算总量,这都没关系。重点是总量准确,取样之前混合均匀。取前摇一摇 那么关于24h尿蛋白定量就说到这里,具体这个定量结果怎么看,参考我之前的帖子
大帝教你看报告——血常规 之前发了两个帖子,主要是介绍尿常规和尿蛋白的检查报告怎么看,那么除了这两样,肾友在看病的时候医生经常还会开上一个血常规,现在就简单说一下肾友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作诊断和治疗依据。 其实作为普通非医学群众,肾友只要抓住三个主要指标可以了: 1、白细胞 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卫兵,经常在前线跟各种细菌、病毒等"坏蛋"作战。因此,当病菌入侵时,我们的白细胞会亮红灯,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 也就是说白细胞有问题(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状时,医生通过对白细胞的初步分析,判断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药物帮助身体共同消灭这些外来入侵。对于肾友来说,白细胞主要结合尿常规来看是不是有尿路感染。 当然还有一部分白细胞严重异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这类比较少见,通常还伴有其他严重表现。 2、血红蛋白 这一项可以反映我们是否贫血。 一般男性120g/L以上,女性110g/L,孕妇100g/L。 低于下限高于90,表示轻度贫血;90-60是中度贫血;60以下是重度贫血。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通常会伴有肾性贫血,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应用这个药品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应该保持在100-120g/L,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于07年发布风险警告,高于这个值会增加死亡风险。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们机体凝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小板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当我们身上被划一个口子,血一般马上就会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劳。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单位是*10^9/L) 由于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通过这个检查就能反应出来,早发现可以避免出血导致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会出现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作为普通人,会看这三项,基本就足够了,因为一般这三项没问题,不会有大的问题。 如果血常规这三项有问题,通常会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比如如果血红蛋白低,表示有贫血,为了分析为什么贫血,医生会要求进一步查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这些贫血项目。当白细胞有问题,医生可能会再查C反应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总结,对于肾友而言,白细胞帮助诊断是否有尿路感染;血红蛋白帮助诊断是否有贫血,预防和纠正贫血对于某些肾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血小板结合临床辅助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大帝教你看报告-——尿常规 以下内容仅作网络交流,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 发现贴吧好多朋友都在发单子,问有没有问题,于是打算给大家发点小知识共享一下,自己也会看单子,而肾病最常规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了,那么就从尿常规开始。 化验单通常用+、-、± 分别代表阳性、阴性和弱阳性。 + 的多少,代表数量上的变化。比如 +、++ 和 +++ 说明阳性的程度逐渐增强。 1.蛋白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提示,如果出现加号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肾友们来说,尿常规中蛋白尿加号只是一个粗略评估,最好进一步检测24小时尿蛋白(或者微量白蛋白尿)。因为尿常规的加号不一定和蛋白总量对应一致。 但在临床中也碰到不少第一次检查蛋白(或者隐血)+或者±的健康人,几次复查后尿常规又变成阴性。因此为了避免标本污染等误差,检查尿常规之前最好清洗干净尿道口,留取中段尿。 剧烈运动后也可以出现一过性的尿蛋白阳性,休息后可消失。 还有,经常有朋友问,尿路感染、前列腺液、妇科疾病等会不会出现尿蛋白,这里只能说,有可能,但大多数情况不会。 2.隐血和红细胞 隐血和红细胞一般同时都有,称为血尿。导致出现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肾炎、泌尿系结石、感染、损伤、肿瘤等。 肾病患者如果高倍镜下红细胞较多,可能表示病情出现波动,需要查明原因,劳累、感染等都有可能诱发。 单纯血尿的患者不能诊断肾炎,可以多做一个叫做红细胞相位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3.颜色与透明度 正常尿液的颜色澄清、淡黄。 喝水较多时,尿液可以像白开水一样的无色透明。喝水少或者出汗多的话,尿液的黄色会更深一点。 根据外观,有的医院化验单会标明澄清或者浑浊,浑浊一般多见于如泌尿系感染、标本污染、乳糜尿等。 说一点,尿中有没有蛋白和浑浊度没有关系。 4.尿酸碱度(PH值) 尿液的 pH 值约 6.5,波动范围在 4.5~8.0 之间。pH 值随每天饮食成分改变,吃肉多的时候尿呈酸性,吃蔬菜水果多时尿呈碱性。感染、痛风和药物代谢也会影响尿液的 pH 值。 5.葡萄糖 这一项同样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项,正常为阴性,加号越多,说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肾病患者如果没有糖尿病,出现尿糖升高,需要警惕肾小管间质的问题。 还有一些药物的使用,比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链霉素等有可能呈假性糖尿。 6.白细胞 白细胞如果有加号、高倍镜下白细胞数量超过5个,提示泌尿系感染或者妇科的问题。 7.酮体 没有糖尿病的人出现酮体,提示身体处在饥饿状态或者送检标本不新鲜; 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酮体需要警惕血糖控制不好,出现酮症。 8.尿胆原和胆红素 尿胆原阳性多见于肝脏疾病和血液疾病; 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脏胰腺疾病,如肝硬化、堵塞性黄疸等。 9.尿比重 尿比重受饮水量、饮食、排尿习惯等客观因素影响很大。如果增高,可能的情况包括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比重降低 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 但是尿比重必须结合其他指标一起来看,单独的尿比重增高或降低临床意义不大。 10.细菌 正常人尿道口也会有少量细菌,但是往往不会上行。如果细菌超标往往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不同的医院可能会在项目、标准数值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对于肾友来说,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尿蛋白了。下一篇会单独介绍一下尿蛋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