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250 吕布250
606864664交流群英传,慕容三国609788300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1,022 关注贴吧数: 20
转发穆顺吧友精品贴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的英雄。之所以觉得到了三国后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什么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那是因为,没有人来发掘、讲述、铺陈、褒贬。罗贯中因为先到先得,抢占了先机,所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观感。然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能称之为《三国前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拥刘反曹,以刘备集团的兴亡为叙事的主线,这当然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对照史实,就会发现《三国演义》在铺演故事的时候,不仅虎头蛇尾,而且腰部,也被整个切除。在赤壁之战之前,史实与演义是这样的从桃园结义到救援孔融,9年,11回从救援孔融到安身新野,7年,20回从三顾茅庐到赤壁获胜,2年,14回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起飞到刘备集团灭亡时,集团中用事之人在历史上活跃的时长及其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刘备,209~223年,荊州牧、益州牧、汉中王、汉帝,14年;演义第54-85回,31回。诸葛亮,223~234年,丞相,武乡侯,益州牧,11年;演义第85-105,20回。蒋琬,234~246年,尚书令,大将军,安阳亭侯,益州刺史,大司马,12年;董允,244~246年,尚书令,3年。一笔带过。费祎,243~253年,尚书令,益州刺史,成乡侯,大将军,10年;一笔带过。姜维,254~264年,卫将军,凉州刺史,都督内外军事,大将军,10年;演义第107-119,12回。难道,蒋琬、董允、费祎、姜维,身处要职,对季汉的事业一点用处都没有吗?只是来凑数的?非也!只是因为罗贯中虎头蛇尾罢了。他重点突出了刘备和诸葛亮,全书120回,从诸葛亮出场到诸葛亮陨落,占了80回,但在历史上,三顾茅庐发生在208年,五丈原发生在234年,仅仅有27年;可是,从184年黄巾发难到280年王濬楼船下益州,则有96年,27/96=3/11,79/120=2/3。所以,我觉得后来者要做的,就是要把“三国”这个东西吃透,“三国”对当代中国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值得我们这代人好好挖掘、思考的。当你深入历史的现场,你才会觉得有意思,才会为古人抱打不平,才会觉得有意思。举个例子,孙坚死了之后,孙坚的儿子孙策依附于袁术,后来出来单干了;而袁术死了之后,袁术的儿子袁耀也依附于孙策、孙权,那么,袁耀是不是也有机会出来单干呢?刘备入蜀时,刘璋的儿子刘循是不同意的,那么,刘循应该做点什么,才可以避免身死国除的命运?再比如说,汉灵帝两个儿子,大儿子刘辩从小放在史道人家里养,如果,从小就被掉包了呢?也就是说,董卓杀害的弘农王其实不是刘辩,刘辩早就跑了呢?衣带诏事件中,董承并不是忠臣,“王子服”这个人究竟是什么人,也需要再讨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里说:…………献帝起居注曰:承等与备谋未发,而备出。承谓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服曰:"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请注意董承说的这句话,“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就是吕不韦投资秦国公子子楚的典故。子楚就是秦庄襄王,本名为异人,后改名为子楚,在赵国邯郸做人质,而吕不韦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决定豪赌一次,就去拜见异人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异人回笑说:“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门庭是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后来的事情就是,吕不韦帮着异人回国当了楚王,而自己也成了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号为“仲父”。所以,董承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意思就是要扶持身为王子的姓刘名服的王子服上位,他要成为第二个董卓。董承最初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长水校尉种辑也不是什么好人。起初,195年秋七月,天子刘协东归,杨定、杨奉、董承护驾。走到华阴时,段煨来给天子送吃的用的。段煨之前和杨定有过节,见到天子时,不敢下马,只好在马上行礼,结果,种辑就诬陷段煨有反心。……………………袁宏《后汉纪》曰:“煨与杨定有隙,煨迎乘舆,不敢下马,揖马上。侍中种辑素与定亲,乃言曰:‘段煨欲反。’上曰:‘煨属来迎,何谓反?’对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马,其色变,必有异心。’太尉杨彪等曰:‘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车驾可幸其营。’董承、杨定言曰:‘郭汜今且将七百骑来入煨营。’天子信之,遂露次于道南,奉、承、定等功也。”……………………
发一段英雄记里面吕布的内容 ○吕布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诸书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时又无闰,不及六旬。   吕布刺杀董卓,与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王允诛董卓。卓部将李傕、郭汜不自安,遂合谋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巢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国家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   布自以有功於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布求还洛,绍假布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砍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吕布诣袁绍,绍患布,欲杀之。遣三十六兵被铠迎布,使著帐边卧。布知之,使於帐中鼓筝。诸兵卧,布出帐去,兵不觉也。   吕布诣袁绍,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绍听之,承制使领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去。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绍闻,惧为患,募追之,皆莫敢近,遂复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