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云舒😜 七星连蛛
关注数: 7 粉丝数: 55 发帖数: 2,035 关注贴吧数: 25
读史感想 喜欢历史已经十几年,在通读了一遍《资治通鉴》后,心中大致有了几个关于历史的观点 1.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个观点出自《晏子使楚》,乍看似乎是诡辩之论,但细思极有道理。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生平,还要看不同阶段的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人,这个人可能是皇帝,可能是同僚,又可能二者皆有。没有人因为商鞅被惠文王杀死就否认商鞅的能力,为什么会有人因为李斯被赵高谗杀而否认李斯呢?秦始皇得李斯便互相成就,灭六国、定封建、行一统,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是千古一相。到秦二世就被谗言、具五刑、腰斩于市,难道是李斯本就糊涂吗?实在是秦二世昏庸的原因啊!侯景在高欢时是臂膀,高澄时是反臣,在南梁便是荼毒江南的罪魁祸首,是侯景的能力前后变化巨大吗?实在是所臣服的人不同啊!南北朝时有多少人在前朝时忠心耿耿(精明能干),到了新帝时便成了反贼(庸臣)呢?裴矩在隋炀帝时是奸佞之臣,为何到了唐太宗时却以刚正闻名呢?实在是外界环境不同的原因啊!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最喜欢的晏子都是如此,在齐庄公时碌碌无名,在齐景公时则官高名显,晏子没变,变的是统治者啊。所以,魏延在刘备时崭露头角,诸葛亮时风头无两,诸葛亮一死便很快叛变殒命,实在是蜀国的环境变了啊。李严在刘备时是能臣,为何到了诸葛亮时就成了拖后腿的奸臣了呢?背后的原因难道不值得去思考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