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越泽鸿 爱越泽鸿
我不是天才
关注数: 85 粉丝数: 207 发帖数: 6,865 关注贴吧数: 54
谁有毛佩卿的唱腔  毛佩卿,女,越剧小生。原名毛秀娟。浙江嵊县东乡灵鹅村人。   13岁进“大华舞台”科班学艺。不久,女子“的笃班”遭取缔,班主就将“大华”挂牌为小徽班。1933年大华舞台解散,到宁波参加素凤舞台,参演的第一部戏是《红鬃烈马》,她饰薛平贵。演出中她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观众感到耳目一新。1934年在镇海上演《龙潭寺》,主角竺素娥突然倒嗓,她临时顶演竟一炮打响,从此崭露头角。抗战爆发后,赴沪参加姚水娟领衔的越吟舞台,又因饰薛平贵一角再获观众赞誉,报上称她为“后起之秀”。后来与邢竹琴搭档演出《梁祝哀史》、《吕布与貂蝉》等戏又获成功。1941年,她与商芳臣、林黛英一起组建了“标准越剧团”,首次领衔主演,为当家小生。抗战胜利后重返宁波,组班演出于天然舞台,推出了《双喜临门》、《好花结好果》、《黄金梦》等10余部新戏,颇受欢迎。1947年,上海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她在宁波率班响应,上演了《文天祥》、《国破山河在》等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戏。1951年,她组班的佩卿剧团和邢艳芬的新艺剧团合并为宁波市越剧团,1956年改称宁波越剧团,任团长。1954年,主演《闯宫》获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华东戏曲会演奖状。1962年,赴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后期为培育青年和宁波实验越剧男女合演工作继续作出贡献,男小生张伟忠等即为她的门生。    出生:1919年,农历己未年   逝世:1988年,农历戊辰年
七旬越剧迷集了好多梁祝老唱片 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对明星版《梁祝》官司审理有所帮助 9月17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明星版官司缠身。两个多月,经历了两次公开开庭,吸引了众多戏迷的目光。11月21日,市区一位70岁的收藏爱好者拿着有关越剧梁祝的老唱片和书籍,找到有关部门,希望自己珍藏的资料能够对案件的审理有所帮助。家中收藏堆积如山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各个流派的当红演员分别担当主角,轮流上台演出,使得观众在一场演出中就能欣赏越剧各个流派的魅力,它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今年9月,作家刘南薇的子女将绍兴市演出公司告上了法庭,称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系刘南薇所著,侵犯了其署名权及刘家子女所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利。双方为此对簿公堂。今年70岁的王德轩是一个民间收藏爱好者,数十年来已经收藏了三四千本的古籍,家里几乎成了一个“古籍馆”。王德轩还是个铁杆的越剧迷,所以珍藏的古籍资料中有很多是老唱片、早期的演出海报,以及解放前后出版的越剧书籍,而其中关于越剧梁祝的有不少。前几天,当老王从媒体上得知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打官司的消息后,对这起家门口的“是非”之争格外关注。他找出了不少相关资料提供给市演出公司,希望自己的珍藏能对官司的审理有所帮助。黑胶唱片泛黄老书“说历史”“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和剧团公开使用的都是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再次公开出版的,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改编的越剧剧本《梁山伯与祝英台》。”采访时,王德轩向记者展示了7张梁祝黑胶老唱片,《梁祝哀史》、《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这些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制作的。虽然年代久远,但唱片红标签上的编剧、演员、制作单位等还是很清楚,但是无一例外,唱片上都没有作家刘南薇的名字。除了解放后的老唱片,王德轩还有三本解放前出版的越剧书籍:上世纪30年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的剧本、1941年的《新大戏考》,以及1946年出版的《雪声纪念刊——袁雪芬与新越剧》。三本老书都已经泛黄,但保存得依旧完整。王德轩收藏这几本书后,仔细阅读过。谈起有关梁祝的内容,他是如数家珍。“上世纪40年代,《新大戏考》记录了《楼台会》、《十八相送》完整剧目,而《雪声纪念刊》上记载,当时已有袁雪芬的重编《梁祝哀史》。这与刘家兄妹的说法‘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刘南薇制作完成了越剧剧本《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一致。”王德轩说。道出了众多越剧迷的心声越剧梁祝是个传统剧目,新中国成立前后已有越剧剧名或为《梁山伯祝英台》,或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或为《梁山伯》,或为《梁祝哀史》,或为《新梁祝哀史》的剧本以公开出版物或手抄本形式出现,并有多种版本。王德轩认为,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的心血,是集体的智慧,主要唱词并不是某一个人独创,而是一代一代老艺术家根据演出需要不断加工修改完善的结果。“不知道官司结果如何,但最终希望能有利于发展越剧事业,让观众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剧目,继续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