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音 暗音
关注数: 255 粉丝数: 950 发帖数: 38,231 关注贴吧数: 121
并不存在督师和皇太极互相知道去北京的事实 很多袁黑都以皇太极去北京,督师知道却偏偏绕路为理由,证明督师不忠。但是综合各方史料,我们得知,所谓“袁崇焕知道皇太极去北京”和“皇太极也知道袁崇焕来北京”是彻彻底底的伪命题 在督师那方来说,最明确的消息就是十六日左右,满清大概在通州附近。所以这个时候有两个意见,一是继续追击敌人,二是先去北京保障北京安全后,再利用地理人和之便慢慢寻找收拾满清。 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记载的很清楚,他主张追击敌人,能平推平推,不能平推就夜袭(令侦者确探,如贼易,则明与决战,一了百了;倘贼坚,则我乘夜出奇,击其不意,彼孤军深入,势必站立不住。此一定之策也) 但是督师最后拍板,先保护北京(倘竟逼都城,则从未遇敌之人心,一旦摇动,其关系又不忍言。必我兵先至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劲虏,方是完策) 这个时候,周就问了,没有命令就去,会被怀疑的,督师说,不怕,现在朝廷皇帝最重要 (余又曰:“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可乎?”公曰:“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上面是督师一方的反应 而满清,并不一定知道督师也去北京,因为他们在通州也不是固定扎营,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去北京的迹象。 他们先是击败大同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军。破降顺义。然后这个时候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出北方绕回辽东,就此结束;一个是继续转悠继续掠夺,反正除了关宁军没人打得过他们,然后才是扑北京。 而从史料上看,至少在17日之后,他们才决定去北京。 清实录: 1629年12月29日十一月十五日丙申 遣大贝勒莽古尔泰、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贝勒杜度、萨哈廉、豪格,率兵三千,赴通州河,相视渡口,兼捕哨卒。 上自三河县起营,行二十里。前行诸贝勒获一汉人,送至御前,讯以敌兵消息。其人云,大同宣府二总镇兵,见在顺义县。于是遣贝勒阿巴泰、岳托,率二旗兵及蒙古二旗兵,往击之。 是日,上至通州,渡河,驻营通州城北。 贝勒阿巴泰、岳托;分路进击顺义县,败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军。因敌兵远遁,未得尽歼,止获马千余匹、骆驼百余只,顺义县知县率众来降。 1629年12月31日十一月十七戊戌 大军起行,距燕京约二十里,至明牧马厂驻营。 厂南五里许,有牧马圉,内有马千余匹,明人已于清晨取去其管马太监二名及三百余人,被围出降,获共圉内马骡二百三十五、骆骆六。 所以当时情况是,双方都不能判定对方的去向。皇太极最终打北京是为了求和( 十二月十八日,以阵获马匹六千,择其善者,先党给八大臣、众总兵官及副将各一匹。时诸臣奏云:蒙天眷佑,赖汗洪福,连败大敌,所获诸物,汗与诸贝勒不先择取,【原档残缺】取等语。汗曰:“我命尔等攻敌,明兵枪炮发时,我为尔等心甚忧悔。幸蒙天佑,尔诸臣并未被创,击败敌兵,虽加赏赍,我犹以为不足也。”论毕,汗只取劣马一匹,为首大臣,各赐良马一匹。诸备御及旗长,各赏马一匹,其馀马匹等照甲分给之。 是日,遣巴克什达海赍书与明帝议和。 满文老档),袁崇焕去北京是考虑到战局总体。 而在北京之战,皇太极直到广渠门战斗结束才知道袁崇焕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皇太极同一天,自己率领大军在德胜门揍满桂呢,可是满桂早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被打的半残了,皇太极为什么不出手打袁崇焕?很简单了,他就没有想到袁崇焕也会来北京。(程本直《漩声记》:是故高密店之遇侦也,诧以为袁督师之兵从天降也是故广渠门之大战也,谓十五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 所以,“袁崇焕知道皇太极去北京”和“皇太极也知道袁崇焕来北京”本来就是伪命题。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