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刀 七星刀
关注数: 6 粉丝数: 75 发帖数: 1,331 关注贴吧数: 6
关于《刀郎吧日记》的改进 117 回复:※★●《刀郎吧日记》●★※——N年后,是否能寻回此刻的感动 星星,我有个建议。如果把每天的日记都放在一个帖子里,日子久了不便查找。是否考虑每天的日记单独用一个贴发,然后再做一个目录贴,只存放每天日记贴的链接。可好? 作者: 土酿甘醴 2005-4-8 11:00   回复此发言 -------------------------------------------------------------------------------- 118 回复:※★●《刀郎吧日记》●★※——N年后,是否能寻回此刻的感动 另外,七星刀的栏目划分非常好~还有就是,建议成立自愿分类组,愿意参加的人就参加。主要考虑是不能让七星刀一个人累了,有时间的人可以参加。如果有一天七星刀很忙,没有人记录,就有点遗憾了。一个建议。土酿甘醴 建议很好,到时候帖子太长了就不好早了每天一个主题页,一个总的索引页,这样很好。龙 作者: 222.79.155.* 2005-4-8 23:14   回复此发 126 回复:※★●《刀郎吧日记》●★※——N年后,是否能寻回此刻的感动 感谢七星刀的创意和默默奉献!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土酿的建议总体思路很好,但细节上似有改进的余地。如每天的日记单独发一份主题帖,一年下来就是365份,且每份帖子的信息量都较小,这样显得过于零散,同时还增大了置顶帖的索引量。所以,我提出如下改进建议,即改每天一份主题帖为每月一份主题帖,亦即将一个月的日记集中在一份主题帖里,这样既可增大每份主题帖的信息量,使日记相对集中,又可减少置顶帖的索引量。还可以通过给主题帖加精的方式,使我们能较方便地在精品区找到它们。当然,这样一来,现在这份主题帖是否置顶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可以将总索引转到刀郎吧导航那份置顶帖中,而将现在这个置顶帖的位置空出来,留给那些带阶段重要性的帖子,岂不可以更好地发挥置顶帖这种稀缺资源的作用?以上改进建议完全是出于刀郎吧建设的考虑,请七星刀和其他朋友不要见怪!如果大家赞同我的改进建议,可否请七星刀将3、4两月的日记分别转到两份新主题帖中再发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从3月份开始的,按月集中的刀郎吧日记了! 作者: 帖海泛舟 2005-4-9 16:23   回复此发言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热情的为《刀郎吧日记》的改善提出宝贵意见,经综合上述合理建议,决定改进一下:1,每个月一个主题贴2,设立一个总目贴,把月度贴的链接放进去。(此贴只放目录索引,请大家不要跟贴)3,因刀吧人气旺盛,每日贴子渐多,收录时难免有疏漏,欢迎朋友们自由补充,或者新辟栏目,收录一些您认为值得留存的东西。4,假如有天超过零晨3点日记还没更新,则可能是值班者因故不在线,请朋友们代劳一下,只要愿意的,都可以自由参与。这样的话,置顶那个3月的日记就可以撤下来了,腾出位置给一些时效性的热点贴子。请吧主办理。
刀郎销量之谜事关唱片业未来(转自光明网) 江海蓝人怕出名猪怕壮,刀郎郁闷了。想当年,他下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才不会有人来调查这场雪下了多大;但如今他种的喀什噶尔的这棵胡杨树,无数人拿着各种尺子眼瞅着它能长多高。   有记者调查发现,刀郎这棵耗资100万元、李宗盛参与制作的树,上市后不久销量即持续下跌,二三月份,该专辑在销量榜上的排行名 次甚至远远不如已卖了一年的2002年的那第一场雪。虽然唱片公司不愿透露该专辑的销量数字,但据调查,发现该专辑目前的销量与原定的保底销量520万张相差甚远。   说到唱片销量,本来跟歌手没有什么关系。在成熟的唱片市场运营中,销售是与后期媒介策略并行的商业操作环节,从本质上说,创作型歌手与制作班底主导的音乐生产环节已经结束了,产品卖得好不好,歌手已经无法掌控,何况音乐产品质量跟唱片能否卖得好也不能成正比……众口难调的音乐这种精神产品的唱片物质形态,谁知道价值几何,或者说,谁知道能卖成啥样。尤其是在内地,盗版横行的唱片市场没有好的大环境不说,还没有成型的、可以规模销售的渠道,没有可以提供科学的销量统计数字的完备销售体系,也没有具有绝对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音乐奖项和销售榜单。于是,刀郎方面也不能不由着人们揣测,而人们也无法不自端详、细思量。   传统唱片业实际上与高科技拉动的新的音像传输方式、营销方式和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在传统音像产业无比发达的美国,不仅有各种权威的侧重于音乐各个方面的奖项,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强势音乐文化的输出,更有各种官方性质、半官方性质乃至民间性质的音乐产业团体、协会等等,对唱片行业生产销售形成有效监控与调控,美国的音像零售渠道只有几家连锁店,而这几家连锁店却托起了美国2.5万个音像店的销售网络,并能迅速准确地反应出市场销量与趋势。按理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音乐创作投入大,流通销售基本建设投资大,中间的生产投入相对小。其中应着重重视产品内容,并建立强大的销售体系,而对比内地的唱片市场,除了整体弱市与客观环境,恰恰是流通销售基本建设几乎空白,一张唱片的发行,完全没有公众能够知情的准确销售数字统计,这也是刀郎们的销量只能通过单方面透露而惹出争议与怀疑的根本原因。   这里还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唱片销售。除了遍布城市街头的自动唱片贩售经营,在任意日本的唱片连锁销售点,都可以查询到任一歌手的任一唱片销售情况,这也是日本歌手多半频繁发行单曲而非专辑的原因之一,既定的中间流通环节与人气维持效果前提下,缩小创作成本,便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