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乐A 老来乐A
关注数: 112 粉丝数: 307 发帖数: 24,197 关注贴吧数: 3
西安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 前言 五十五年前,我们告别了学校,告别了父母,告别了生我养我的繁华城市。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成千上万正在校读书学习的高、初中的六六级六七级、六八级三届莘莘学子,全部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基层、面向边疆。以至后来的数届毕业生,也和我们一样,在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这样形成了一代特殊的群体一-老三届知青! 我们迈开人生独立的步伐, 足迹遍怖在宝塔山下,延河两岸。 身影出现在关陇大地,渭水平原。 声音响彻在秦巴山麓,峡谷林间, 知青遍布在三秦大地,务农种田。 凄厉的北风吹过了我们的青春, 六月的麦芒刺痛了我们的青春, 厚硬的老茧粗***们的青春, 沉重的背篓凝重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用仅有的知识来为山区农村带去了城市文化。我们自己用亲身体会着农民的艰辛和乡村的贫困。 这是城市青年的思想在农村社会的实践,这是一代年轻人在青春期的磨难与锤炼。 这种城乡结合塑造了一代知青,在后知青时代里,尤其是在正逢其时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脱颖而出。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成为当时的国家在百废待兴中崛起的一支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成了改革中的先锋,让在文化水准并不高深的知青人,在改天换地中重塑自我。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绽放着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光芒,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层面上,到处都活跃着知青这支勇于改革,富于开放的有生力量。 正是缘于这种知青文化与知青精神。 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凝成铸就了我们这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历史,将会为我们浓墨重彩! 今天农村的富裕,离不开我们上山下乡时所做的铺垫。 今天成功的人生,也离不开我们上山下乡所受的锻炼。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知青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在后知青时代,为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础。在当时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在百废待兴中重新复兴,知青就成了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中华民族的一大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为今天的共和国做出了无私地奉献! 知青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我们, 不忘昔日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历史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复兴中华的民富国强。 五十五年过去了,昔日的翩翩少年,现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五十五年过去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屹立在世界东方。让我们为自己的一生来纪念, 我们希望: 把我们上山下乡的故事,写进我们国家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里,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年轻的共和国母亲,曾有一批无限忠诚于她的坚强儿女---代知青! 原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全体理事 2023年5月5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