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dhl888 ybdhl888
关注数: 611 粉丝数: 468 发帖数: 13,366 关注贴吧数: 126
【贴吧公益】风雨兼程、共铸辉煌——礼泉青协发展及主要事迹纪实 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及主要事迹简介   风雨兼程、共铸辉煌   ——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及主要事迹简介   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是2008年01月08日一中、二中、实验十余名同学发起,由志愿从事校园服务、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礼泉县在校先进青年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团体。   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为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县会员大会,主要执行机构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会联席会议,其中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理事长一名,副理事两名,常任理事、理事若干名;下设六个部门,其中分别是:外联部、组织部、宣传部、文艺部、学习实践部、纪检部,累计会员约一千名。   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本着“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的口号,继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帮助他人、完善自我”的关荣传统,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经过三届领导董航龙、董津津、王少帅、张曦元、高嘉等同学的不断努力,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 一个梦想 —   其实,早在08年之前,就有这样一批同学,他们心怀感恩、乐于助人,为礼泉人民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得07年09月23日,实验中学接到了一份由一百多人签名的建议书,要求学校餐厅停止塑料袋使用, 校方领导看到后,非常重视,迅速召开会议,在全校展开了一次"减少白色垃圾,保护校园环境"的大型活动,不到一个星期,同学们的饮食生活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也大有改变!   07年的年底,一直热忱于公益事业的董航龙去杨凌游玩,听大学的同学讲述自己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的事情,他心想:大学生有自己的社团,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到什么时候我们高中生也能创建一个,让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一起!况且,像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这类社团,我感觉高中最好,初中的时候,大家的思想还没有成型,大学生,思想已经成型,而高中,正是他们思想形成的时候,有这样的社团,能够让同学们人人都有一份爱心、人人都知道感恩,那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怀揣着这个梦想,董航龙回到礼泉,同宿舍的舍友李龙等谈了起来,第五文波和杨洪说,他们原来就读的西藏民族学院就有志愿者协会,平时都干些什么、搞过哪些活动……   通过大家商议和上网搜集,他们基本了解了成立志愿者协会的相关信息,准备开始宣传!可如何宣传、哪来资金?最后决定,同学们买来A4纸和油印,用手写!可油印一次只能印三四张,再多就看不清楚了,没有办法,只能如此!那些日子,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到了十二点以后!   把宣传单拿到学校,麻烦又来了,没有人愿意参加,有的说你们不是正式组织,我们不相信;有的说咱们高中生自己根本成立不起来,没有那能力;有的甚至问,参加这种活动对我有什么好处……本来滚烫的心一下子变得冰凉!但是,困难没有压倒他们,继续,他们相信高中生一定行!   为了一个梦想,同学们走了好多班,跑了好多天,终于在08年初,在大家的努力下,在同学们的支持下,随着新课改的春风,礼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应运而生,其中实验三十多人,一中、二中十几个人!   — 两次考验 —   协会虽然成立了,压力也随之而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善协会的章程、纪律及规章制度,进一步计划以后的活动和发展!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帮助,他们自己在黑暗中探索!李龙说他家小区有一所聋哑学校,孩子们挺可怜的,从小就不会说话或者听不见,在这儿念书,一来就是一个月,家比较远的,甚至半年!听了之后,大家非常感动,我们商议是否能把礼泉县海燕聋哑学校作为我们志愿者长期的服务点。结果喜人,礼泉县海燕聋哑学校校长陈海燕陈老师了解了创建志愿者协会的事情,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就这样,活动慢慢地展开了!
请尊重劳动人民 今天早上我去卫生间,大概只有五点多吧,就听见叶子“唰唰唰”、底下扫地的声音,我朝外面瞅了瞅,好漆黑啊!可为了大家清晨能有个好环境,保洁叔叔和阿姨们放弃了睡觉,早早地就起来工作,太辛苦啦!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现实中的一些事情! 好多同学走在马路吃东西,吃着扔着吃着扔着,吃一路,扔一道,没有一点儿环保意识!至今我还记得,一年前发生在我们礼泉县老年活动中心的一件事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刚刚打扫完卫生,看见一青年正在扔果皮,说了他一句,结果那年轻人非但不拾,还故意扔垃圾气老头子,老人骂的越厉害,他越是不知羞耻,像小孩子一样,还时不时地做着鬼脸!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健康人,竟然会做出如粗丑陋的行为,实实令人感到遗憾和悲哀!饭店里也一样,吃一碗油泼面,有些人还真以为自己是上帝似的,大吼大叫!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两个臭钱么!当然有的时候,可能也就是服务员的问题,但你也不能骂人啊!人如果一多,加之服务员有限,就忙不过来了,咋一点儿都不会体谅人呢?自己能动手做的事,自己为什么不做,服务员天生就是服务你的?没仔细想一想,他们容易吗?他们一个月干的什么活儿,而且起早贪黑,能挣几个钱?人的良心都让狗给吃啦!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09年暑假在西安发传单的事情!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走在环城公园里,我久久开不了尊口。看见一位长者,心想不会拒绝吧。走上前,鼓足了勇气,说:“您好,看一下海边的房子,精…”话没说完,他就用胳膊把我推到一边,只听见一句:“走,整天没事干咧!”语气很重,当时,我的心好像碎了一样!没有料想,我第一次就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而且是一位老人,那年轻人呢?说实话,我当时就想定他一句,但想了想,算了吧,咱是年轻人,跟一位老人斗,再说,人家还是西安人!没有办法,为了生计,我只有继续!结果还可以,那些单子全发完了,我心想,那种人还是少!但是我敢肯定地说:那位老头,他七十多年,白活了,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不要觉得自己是城里人就怎么怎么,别忘了,你们或者说你们的祖辈也是从农村来的!如果,把这件事翻过来想,那天是他的孙子在街道发传单,有人如此呵斥,他将如何? 自09年暑假回来以后,每每碰到给我发传单的同学,我不仅会坦然接受,而且还要说一声谢谢!饭店里,我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说倒茶水之类,如果他们没有时间,我绝对不会喊出“服务员”三个字来!…… 有些人还是想不通,甚至会为什么?那么我告诉你,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而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劳动人民,所以要尊重劳动人民!
【国粹】靠谁来继承中医的特色优势?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 陈国权 2012年09月12日14:01 来源:健康报网中医师数量锐减 湖北省曾率先在全国摸清中医“家底”,发布《湖北省中医现状调查》。湖北全省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9265名,每千人口0.048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25名,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仅0.09名。平均每个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一年仅诊疗1501人次,平均每天仅提供4人次中医医疗服务。在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中医医师提供的诊疗数相对较高,但仍达不到饱和状态。全省中医医院中,中医诊疗人数占总数的52%,中医治疗收入却仅占医院医疗收入的9.2%。而最具中医特色的中草药和中药制剂,在二、三级中医医院中仅占药品收入的9%和8%。 湖北如此,兄弟省市区也不容乐观。据统计,2011年,全国中医师数量为40万名,按省市区计算,其平均数也不过万余人,这40万中尚不包括中药师。新中国成立前过来的老一辈中医已寥若晨星,年龄多在84~100岁,文革前的老牌中医大学生也屈指可数,年龄多在65~80岁,两者相加也为数不多。 有些中医师未全身心投入事业 从本世纪初开始,传统班(有的称教改实验班)开始在中医院校推行开来,但近几年有的开始变调、变味。如有的导师根本不会看病,或居然不开中药,其弟子颇感郁闷;有的导师甚至鼓励其学生报考西医院校的硕士生,其理由是中医没前途;有的老年老师听完青年老师的课后,竟然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以至于中途想退场。在地市级中医院毕业实习的学生,当其按规定写具有中西双重内容的病例后,其带教老师不让开中药处方,理由是,写中医的内容主要是应付上级检查,并说我们一般都不开中药,病人确需服中药或强烈要求服中药者,由经管医生准备好材料送科主任开具。 我应邀在某地市级中医医院查房时,经管医生首先报告的是西医的病名及相关检验结果,症状一带而过,没有脉象和舌苔,当我问及时称“忘了”。当查看病历时,又不见脉诊、舌诊的记载;有位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坦言,导师搞什么专业不重要,导师的业务水平也不重要,导师的头衔最重要,因为毕业后可通过导师的人脉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甚或被留校。 应彻底进行中医教学改革 应开设传统文化课,把中医经典放在主导地位。建议经典学习以150学时为宜,至少保证120学时,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中医经典的基础。 目前,中医诊所对民族、对国家都不可或缺,为此建议政府部门划拨专项经费,投入中医诊所乃至门诊部,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加以实施,以加强其基础建设,突出其专长或特色,迅速配合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其医保定点问题,以扩大其门诊量。在此基础上让一部分学生到诊所或门诊部实习,学习正宗中医。 要切实解决毕业实习打折扣的现象。每届毕业生进入实习医院不久即纷纷撤离,忙于备考研究生,过完春节后方返回医院,两三个月后就打道回府了,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走过场。况且为数不多的三四个月大多也是在实习西医,包括开刀做手术等。解决此问题非常棘手,需要多方努力。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两三学年之间安排见习,时间以3~6个月为宜。 另外,国家规定坐堂中医师禁止开西药处方,全国已有部分综合医院规定中医师不能开西药,这是个好的开端。我们希望逐渐让中医医院的中医也不开西药,让他们集中精力修正业,慢慢积淀,几十年后中医大家就有可能逐渐涌现。同时为中医医院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西医,专门帮助解决经长期中医药治疗而疗效不佳甚至无疗效的问题。
【转秦州雁的博客】二月二,炒豆豆,豆豆把我叫舅舅......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于是想起了“二月二,炒豆豆,豆豆把我叫舅舅”的家乡童谣,想起了“过了几个二月二,打了几个灰簸箕”的俗语,想起了过二月二的童年趣事。 “二月二,龙抬头”。时令一到农历的二月初二,天气已经暖和。节气已过了惊蛰,地下蛰伏一冬的百虫渐渐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地上的百草也苏醒来开始泛绿,春天的绿龙抬头了。 早年间,一到二月二前,祖母就张罗着给我们兄妹六人爆炒豌豆。爆炒的豆子有大豌豆(蚕豆)、小豌豆、黄豆(大豆)、蕃米、面豌豆这几种。节前几天,祖母就把大豌豆用水浸泡上,然后再晾去多余的水分,用刀在蚕豆的表皮上切一道口子,以防爆炒时炸开。小豌豆等其他几类待炒的豆子也提前用冷水泡泡,这样做是为了炒出来的豌豆酥脆,不至于是咬不烂的铁豌豆。炒豌豆很讲究火候,火不能太小,但也不能太大,尤其不能用硬柴火,农民家平常做燃料用的麦草火候最好。不然,锅里的豆子表面就会炒焦。豆子下在锅里被翻炒着,一边嘶嘶嘶地冒着热气,一边噼噼啪啪的在锅中炸开笑脸。随着不断地翻炒,一股股豆子的清香味便弥散开来。我们忙不迭的抓起几粒,不顾烫嘴的急忙忙就往嘴里塞。有时候没爆开的豆子放在嘴里居然炸开了,嘴被炸得火辣辣生疼,心里却快和的不行。 面豌豆是用面炒成的“豌豆”。在平常烙馍馍用的面团里加入适量的白糖、蜂蜜或者食盐,将面团擀成一厘米厚的薄饼,在锅里首先烙硬。然后拿到案板上,切成豆子般大的菱形小块,入锅继续翻炒,直至面豆被炒的干干的、黄黄的,吃到嘴里嘎蹦蹦酥脆为止。 小时候,祖母与母亲叔母年年给我们炒这几样豌豆吃。豌豆炒好后,我们六个小孩子就围在凉豆子的簸箕边再不挪窝了,屁颠屁颠的围着祖母转悠,嚷嚷着分豆子。祖母会拿一个瓷碗,按家人的数量,将豌豆平均分给我家所有成员。说是平均分配,其实在分配时会给我们六个馋猫多分一些。如今回想起来,也真佩服自己当年的消化能力,吃渴后在水桶里舀起一马勺凉水一饮而尽,自己居然啥事儿都没,真可谓是“吃铁咬铜”的胃口。我们你追我赶的比赛吃豌豆,一大包的豆子一两天就被吃完,这时候就眼巴巴看别人吃。 此时候便少不得又打起祖母、母亲、父亲、叔父几位大人的主意来,结果他们各自的豆子又让我们统统瓜分了。 如今若干年已经过去,童年时过二月二吃豌豆的情节还清晰地留在记忆里。后来,家乡虽然有了爆米花机,一年四季随时能吃上可口的爆米花;再后来,超市的货架上天天都有现成的口味也各异的各种豆子,但就是吃不出先前二月二的那个节日气息来。 今天又是一个农历的二月初二,乡下的丈母娘象往年一样想给我丫头捎爆米花,被我拦挡了。我于是特意出门在街上给丫头买回来一包奶油爆米花。 其实,二月二就是给孩子过的节日,尤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二月二带给孩子的是笑脸,是口福。 怀念过二月二,怀念吃爆米花,原来怀念的是那一份浓浓的亲情。
纪念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8周年!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祖籍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遂后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12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应中国时报演讲。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1917年9月1日,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赴上海。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10月,孙中山督促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国父逝世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寻根溯源】礼泉董氏宗亲交流群癸巳年春节走访活动纪实 一个家族的发展与其家谱和国史方志,是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史学支柱。家谱最真实的反映着一个家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演变地位。有许多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事件信息,却能从家谱的记载中获得,这是人们难以觉察到的宝贵财富。当然,在续家谱时难免存在着许许多多“趋炎附势”和“附庸风雅”现象,但我们要看的是他们的大方向。从历史进程中我们会明显看到,所有董族的根是同一的。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董甲出了名人,另一个历史时期董乙又出了名人...仅此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过多去指责这一社会现象,而应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对待。令人遗恨的是文革大**时期,许多家谱被毁,石碑也不知去向!随着老人不断谢世,口头的族裔昭穆派衍世系逐渐冷落消失。年轻人空有一付思念祖宗心肠,无处去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这在目前的互联网相关论坛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从发帖宣传到组建QQ群,再到实际走访,历时三年之久,我们礼泉董氏宗亲交流群终于有了一点收获,但对于整个礼泉的董氏研究工作来说,现在只能算初级阶段。再者,我们这些人的能力还是十分渺小的,希望广大的家门兄弟姐妹都能够参与进来,为后世子孙做一点贡献!现就正月十四、十五两天董斌和董航龙同志的走访活动向大家作以汇报!(我们的群号是:73825551)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