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度Id己禁 Bal度Id己禁
关注数: 212 粉丝数: 159 发帖数: 2,513 关注贴吧数: 18
【教师节】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虽然,这个教师节的诞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六·六”教师节——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八·二七”教师节——国民党政府1939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五·一”教师节——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我国教师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 “九·十”教师节——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对联集锦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此联十分工整精当,表达了周恩来对马寅初教育成果的赞誉,对其健康长寿的良好祝福。 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郭沫若曾为他题写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此联把事业、品德、理想、追求,都重笔浓缩于纯朴的联语中。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他在51岁时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当时许德珩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此联简括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性格,诚挚感人。 教育界老前辈、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烈士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曾撰一联抒怀: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杨老先生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投身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实现“欲栽大木柱长天”之志,他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深受后人的敬重!
【安全篇】一家4口误食野生菌中毒 近日,攀枝花市米易县一户村民在山上捡拾野生菌后,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烹饪食用后导致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医院ICU抢救,家属在网上发起筹款求助引发关注。 6月28日,记者采访获悉,截至6月27日,捐款金额已达50万元,共有2.8万人次捐款。目前,中毒的一名15岁男孩因肝脏损害严重,正等待肝脏移植手术。 据悉,小彭一家住在米易县草场镇克朗村。6月19日,小彭的母亲和弟弟到附近山上摘蘑菇,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当天中午,小彭的外公来走亲戚,大家一起吃的饭食中,就有从山上摘的蘑菇。外公、爸爸、妈妈、弟弟全部中毒。 经医院诊断,小彭的父母、弟弟、外公4人均被诊断为蕈类中毒(白罗伞),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症状。短短几天,医院连下6张病危通知书。因病情严重,小彭外公已于6月25日晚不幸离世。 记者采访了解到,事发后,当地政府对中毒家庭进行帮助,村里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和低保等。同时,当地多部门已展开宣传,提醒群众采食野生菌风险高,谨防中毒。 小彭的弟弟今年15岁,正在上初中,因吃野生菌中毒导致肝脏损害严重,其病情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右肺部结节性质待定、脂肪肝、低钠血症等。 因病情严重,小彭的弟弟转到成都一家医院做人工肝治疗,父母则在攀枝花的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因患有急性肝衰竭,需要接受肝脏移植术。”6月27日,小彭为弟弟签署加入肝脏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知情同意书,等待肝源。 6月25日,小彭在网上发起筹款求助,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27日,捐款金额已达50万元,共有2.8万人次捐款,目标筹款金额已筹满。6月28日,家属第一次申请提现20万元,用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据医生介绍,含鹅膏类毒素的蘑菇致死率非常高,最重要的临床特点就是潜伏期大于6小时,即食用蘑菇到出现症状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医生提醒,不要随便吃野生菌类,如果食用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礼仪篇】礼从远古走来 礼的起源十分久远,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大。礼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的中晚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渴求,礼逐渐萌芽了,当然,那时的礼仪还非常简单和虔诚,只是在人类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群体生活中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而成,不具有阶级性。 《礼记·礼运》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是: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个人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只能群居生活,以狩猎为生,通过相互保护、相互依存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但是,当打了猎物回来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大难题——如何分配食物。当时的人们自然想到同一血缘关系的族群中有分工之别和长幼之序,按照分工和长幼顺序分食猎物就会减少纠纷。久而久之,人们意识到,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必须组成群体,而要维持这个自然形成的群体,就必须有一种对大家有制约作用的规范,这种规范就成为原始社会最初的“礼”。这种礼可以调整群体内各类人的关系,解决诸多矛盾。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群居生活中,人们又开始琢磨一系列生存问题。为什么有时可以猎到食物,有时却两手空空?为什么有时风调雨顺,有时却灾难频发?怎样才能丰衣足食,使子孙后代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基于当时人类的认知能力,没有人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因此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活动都是上天神灵安排决定的,神灵有主宰一切的力量,只有把神灵“招呼”好了,才能得到庇佑,才能丰衣足食。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神灵?其实大家都没有见过。但那时的人认为,人去世后的灵魂会与天地之神共生,甚至能和神灵对上话;只要侍奉好先人,先人就会跟神灵沟通,降福于后人。如何才算侍奉好先人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认为,不仅活着的人需要食物,去世的人和神灵也离不开食物,要拿出自己最珍贵的食物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神灵,才能得到福报。于是,人们开始通过宰杀牛、猪、羊等珍贵的牲畜来拜神,这就是祭祀的雏形。古人想通过这种隆重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之情,于是“祭祀”成为社会性的、经常性的活动,“礼”也逐渐成为先人自觉遵守的习惯,有些甚至发展成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繁杂,这些“礼仪”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被规范化,并成为较为固定的社会活动,其内容大致包括: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祭天敬神的祭典仪式、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等。如今,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仍然印刻着上古时期“礼”的痕迹。 在原始社会,国家还未产生,此时的“礼”用今天的法律术语来讲叫作“习惯法”。当中国的历史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礼”迎来了一个繁荣阶段,这就是夏商周时期。随着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礼从习惯法发展成了社会规范,即“夏礼”,“夏礼”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奠基。夏的礼制,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以“神”为核心,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夏朝用“玄酒”和“明水”祭祀神灵。与后世的大手笔相比,夏礼显得质朴实在,这无疑与其开创者——大禹的品性密切相关。 从现存史料上看,殷礼相较于夏礼而言就繁杂残暴得多了。在殷商时期,往往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下来,要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牲畜家禽,甚至还会处死或者活埋奴隶、平民乃至贵族。 周朝建立初期,周公旦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制定礼制工作,在总结商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周统治者认识到治理国家需要调整规范体系,于是,周礼以“亲亲”“尊尊”原则为基准,对夏礼和殷礼进行了整合取舍,废除了惨无人道的“人牲”和“人殉”,将礼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种仪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典——周礼。 周礼的内容非常丰富,仪式非常隆重,需要与乐相配,所以被合称为“礼乐”。具体来讲,“礼”强调的是“别”,即“尊尊”,要尊重在尊位的人;“乐”的作用是“和”,即“亲亲”,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有别有和,是巩固周朝民众内部团结的两个重要方面。此次中国历史上重大的礼制制定工作,使西周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乃至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言行,都以礼为依据,使自尧、舜、禹以来的传统之礼得到极大程度的理论提升。在这一奴隶制社会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国家典章制度,大到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制度礼仪,小到人的婚姻、丧事、成人礼仪、祭祀活动等,几乎涵盖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故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至此,以诗、书、礼、乐、刑、政为代表的华夏文明进入制度化的“礼”时代,这些制度对后世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节选自官蕊主编的《法治中国的文化根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学生如何防止网络诈骗 中学生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1、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不良网站,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 2、要培育一个理念,就是“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同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也要对一些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进行防范”。 3、家长或者监护人可以采用一些防病毒软件的“上网管理”功能模块来给孩子的网络环境设置白名单以及控制实际用网的时间等等。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常识,和孩子一起共同提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 4、监护人可以协助孩子设置强密码,而不是简单的生日或者数字123456等弱密码。 5、监护人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对邮件或者社交信息进行有效过滤。 6、监护人要引导青少年不要随意连接不明来历的Wifi,不要随意点击别人发来的链接、不要随意安装不明来历的软件、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等等。 7、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当有人想满足你的这个弱点的时候,你就要注意陷阱;别相信陌生人,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的一些信息,更不要和陌生人到自己不能控制的地方去; 8、骗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增强防范意识,增强识别骗局的能力,多听多看多学习,学会用脑子多分析。 中学生预防网络诈骗,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教育孩子提供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对常用的电脑,要定期杀毒,并进行清理。学校也会加强网络管理,普及网络安全教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