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Q59X98X 373315556yq
关注数: 61 粉丝数: 473 发帖数: 39,235 关注贴吧数: 25
班布尔汗《明初的元遗民现象:并不仅为忠义》 摘要:朱元璋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旗号建立新王朝时,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汉族知识分子自甘为前朝遗民,不愿意加入到“建设大明王朝”的洪流中去,有很多名士为元朝殉节,甚至有人追随元顺帝北奔草原,他们的抉择该怎样理解,可以简单地扣上道德大帽子吗? 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也多,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都会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国,隐遁乡野的人士,他们宁愿老死荒郊,为故国贞节自守,也不愿改事新朝,这些人被称为遗民。遗民是中国朝代更迭之际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现象。 总体而言,传统社会里遗民总是被尊重和歌颂的,因为他们秉承忠义与坚守,忠义说明有道德,坚守则是有情怀。有道德而又有情怀的人,岂能不得到尊重!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的伯夷和叔齐兄弟成为千古称赞的气节典范。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两个王朝的遗民却属于“异类”,他们的忠义和坚守并不逊于其他时代,但得到更多嘲讽和不解,乃至口诛笔伐,这便是元遗民和清遗民。 清遗民毕竟产生自传统社会崩溃之后,在近代思想冲击下,遭到抨击算“情有可原”,不具有代表性。元遗民则完全是传统社会产物,前有继后有续,而其遭遇,却连清遗民还有所不如。 比如王夫之,自己本身是遗民,却对于元遗民则大加痛斥,认为他们“鬻道统于夷狄盗贼而使窃者”,为“败类之儒”、 “国之妖”。另一位明遗民吕留良写诗叱骂“此曹岂云不读书,直是未明大义耳”。降清的钱谦益,自己大节有亏,但骂起元遗民来也不嘴短,认为他们“鲜能深明于大义”。 民国的史学家钱穆在读元遗民诗文时,发现元遗民不忘故主,并无重光中华的欢欣之情,便抨击道:“明初诸臣之不忘胡元,真属不可思议之尤矣!”。 对攻击元遗民的人来说,原因即简单也符合道德,因为元朝是“异族入主”,是在朱元璋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下推翻的,元遗民怀念异族,不改事“中华”,自然也就活该被骂。作为最讲忠义气节的清流领袖之的钱谦益未能殉国,加入了降清大流,但他抨击起元朝遗民来也毫不客气。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钱谦益和吕留良也生活在异族入主中原的战乱时代,遭遇了先前从未有过的剃发改服之屈辱,评价元朝,难免有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的问题。钱穆生于清末长于民国,幼年时便深受革命党排满思想影响,元之蒙古与清之满洲都属该“排”之列,加之民国时外患日亟,也有着振奋民心的考虑。 这些治史大家兴许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元代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迥异,元遗民的选择与他们的判断亦不大相同。
元末集庆花山的抗元斗争与元军衰落的原因 我之前于在吧里发过的写元末士人多倾向于元朝的贴子里就说过列举这些并非说明元末统治很开明,相反元末的统治很不开明,否则元朝也不会灭亡,元末的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政治腐败,加上天灾人祸频发,激起了江淮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集庆路地区是较早反抗蒙元统治者的地区之一。据《元史·顺帝纪》载,至正四年(1344)九月“甲子,集庆路盗起,镇南王李罗不花讨平之”,同年十一月,两淮运使宋文瓒上言:“江阴通、泰,江海之门户,而镇江、真州次之国初设万户府以镇其地。今成将非人、致使贼舰往来无常。集庆花山劫才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赔笑。宜选知勇,以任兵柄,以图后功。不然,东南五省租赋之地,恐非国家之有。”元顺帝最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对于集庆花山劫贼,元末明初笔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中原红寇(指红巾军)未起时,花山贼毕四等仅三十六人,内一妇女勇捷,聚集茅山一道宫,纵横出没,略无忌惮。始终三月余,三省拨兵,不能收捕,杀伤官军无数。朝廷召募鹾徒朱陈,率其党与,一鼓而擒之。” 元朝后期的这一变乱就和之后明朝中期的少数倭寇作乱一样都是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实际上元朝正规军早就已经腐败,后期逐渐和其他王朝一样要靠地方部队了。其中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混乱的皇位继承严重影响了中枢军政机构的稳定。世祖朝以后,几乎每次皇帝更迭都要引起蒙古贵族内部的争执甚至火并,每每有主管军政的大臣和统军将领被卷进去,胜者自然可以得到新皇帝的擢拔与重用,败者轻则削职贬徙,重则论罪处死。伴随皇帝的更换,枢密院官员、漠北出镇宗王等军政要职都要发生重大变化,更替频率不断加快,对军政稳定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 二、元廷虽多次下令,军官不得兼任民职,不能过问地方民政,但只是限制了中、下级军官。各行省的主要官员在有元一代大多出自怯薛和高官;各蒙古军都万户府、侍卫亲军各卫以及各地的重要元帅府、万户府的军官,担任行省官员后往往仍兼军职,造成行省一级机构军、政权不分的现象。除专掌军事的行省平章外,右丞、左丞甚至参知政事等,也经常过问军政,擅自调军、役军的情况屡有发生。行省军、政权不分,造成两方面弊病:一是行省官员权重,可以擅专财赋、军队,不听中央调动,甚至拥兵造反。另一方面各行省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不愿朝廷过多使用自己境内的驻军,耗费兵力。遇到大的征伐,或者调发老弱病残军人支应,或者出军时裹步不前,互相观望。元朝中后期镇压各地的如上述的花山反抗运动,,动辄集数省之兵出征,却不能迅速平定,还要中央直接调动卫军或都万户府属军前往,不断督促,才能奏效。拥兵自重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三、军队的腐败,这其实早在元成宗铁穆尔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征兆,叶子奇在《草木子》里就说过“元朝自平南宋之后,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兵政于是不修也久矣”。元朝军队迅速地走向腐朽衰败,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军队长期屯戍守边,供给不支,造成士兵贫乏,战斗力急剧下降。第二,军队忙于应役,忽视军事训练。第三,军纪败坏,新军成份严重不纯,军官欺压士兵等等,也加速了军队的腐败。 研究历史不仅仅是图个消遣,元朝军队腐败的原因同时对后世也是一种警示。
元代的中国各省 前段时间在吧里发了我国各省通史里的元代部分,现在把各省链接发上来 西藏 https://tieba.baidu.com/p/5739499035 台湾 https://tieba.baidu.com/p/5737105282 港澳 https://tieba.baidu.com/p/5736886753 天津 https://tieba.baidu.com/p/5736861724 北京 https://tieba.baidu.com/p/5735758702 上海 https://tieba.baidu.com/p/5735629132 内蒙古 https://tieba.baidu.com/p/5734633084 新疆 https://tieba.baidu.com/p/5733034481 陕西 https://tieba.baidu.com/p/5730710181 山东 https://tieba.baidu.com/p/5730685060 浙江 https://tieba.baidu.com/p/5730235040 黑龙江 https://tieba.baidu.com/p/5730100914 云南 https://tieba.baidu.com/p/5729381628 江苏 https://tieba.baidu.com/p/5729349577 福建 https://tieba.baidu.com/p/5728205513 甘肃 https://tieba.baidu.com/p/5727899363 河北 https://tieba.baidu.com/p/5727363101 吉林 https://tieba.baidu.com/p/5726866410 青海 https://tieba.baidu.com/p/5726599797 贵州 https://tieba.baidu.com/p/5726498950 辽宁 https://tieba.baidu.com/p/5725511536 广西 https://tieba.baidu.com/p/5723773760 重庆 https://tieba.baidu.com/p/5723765508 江西 https://tieba.baidu.com/p/5722658435 广东 https://tieba.baidu.com/p/5722434786 安徽 https://tieba.baidu.com/p/5721639644 湖北 https://tieba.baidu.com/p/5720813422 湖南 https://tieba.baidu.com/p/5719838391 山西 https://tieba.baidu.com/p/5718605672 宁夏 https://tieba.baidu.com/p/5717237475 河南 https://tieba.baidu.com/p/5716996467 四川 https://tieba.baidu.com/p/5711330693 海南 https://tieba.baidu.com/p/5703655510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