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20 津门20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5 发帖数: 506 关注贴吧数: 12
巴利三藏与阿含经的对比 如果我们现在对比《经藏》方面,目前就有两大体系的《经藏》:在南传是五部《经藏》,叫做(nikàya);在北传就叫做《阿含经》(àgama)。其中《长部》相当于《长阿含经》,不过,《长部》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诵本,而《长阿含经》是属于“法藏部”(Dhammaguttika)的传诵本。《中部》(Majjhimanikàya)这是南传上座部的传诵本,而在北传叫做《中阿含经》(Madhyamàgama),这是(sarvàstivàdin)“说一切有部”的传诵本。(Samyuttanikàya)《相应部》在南传上座部叫做《相应部》,而在北传佛教叫做《杂阿含经》(Sajyuktàgama),这也是(sarvàstivàdin)“说一切有部”的传诵本。(A?guttaranikàya)《增支部》,在北传佛教叫做《增一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的传诵本,有的人说是大众部之说出世部的,有的人说这也是属于大众部的传诵本。 它们在很多的内容上基本相同,但是很多的文句还是不同。例如,《长部》与《长阿含经》大概80%都是相同的;《中部》与《中阿含经》应该有70%多也是相同;《相应部》与《杂阿含经》有60-70%相同;《增支部》与《增一阿含经》差别就比较大了,《增支部》与《增一阿含经》大概只有30-40%是相同的,其它的很多都是不同。 由于上座部的《经藏》是南传上座部所传诵的,因此里面的文句全部都是一样的。或者说他们的经典,它不会有很多重复。而北传的《四阿含经》,有些经典编入《长阿含经》,有些编入《中阿含经》,有些编入《杂阿含经》。因此,由于北传的《阿含经》是不同的部派传诵的,因此,里面的文句,里面的一些经典,相对来说就不如南传上座部佛教那么系统。 对于经典来说,虽然我们可以说,南传的《经藏》五部与北传的《四阿含经》有60-70%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上座部佛教仍然还有《义注》进行解释,因此,我们今天还是可以依照《经藏》的五部来进行解释和禅修。也就是说,现在对于《巴利三藏》的研究,自从佛陀在世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当这种传承传到了斯里兰卡和缅甸,特别是在缅甸,斯里兰卡在一百多年前由于英国、荷兰的侵略曾经中断过,但是,自从佛教传进了缅甸一直都还没有(中断过)。所以,现在的《巴利三藏》在缅甸仍然是活的传承。
请问没有神识,是心识在轮回投胎吗?为何在缘起观到有心识的前世 顶礼尊者,请问没有神识,是心识在轮回投胎吗?为何在缘起观到有心识的前世、今生、未来?心识在死心一起的刹那灭去,又在业的带领下结生故而才有生生世世的残留印记吗? 答: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有个神识,那是邪见;如果你认为有个心识在轮回投胎,那是邪见;如果你认为有心识有前世、今生和未来,那也是邪见。心识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后一刹那的心识已经不再是前一刹那的心识了,没有任何的持续性,它只有相续的生灭性,一个心识不会永恒的维持。当我们造了业,业很快会消失。比如:一个人在杀的时候,心已经完结了(灭去了),他所造的业的力量只是一种影响力存在而已,那种造业的心早已灭去,们为什么还能记得过去所造的那种杀业或不善业呢?其实并不是说那种杀的业和那种心还存在。因为我们取过去的当时的那种心为目标,那个时候我们的心还是取过去杀的心为目标,就感觉我们还记得,其实当时过去的影像只是一种所缘而已,明白吗?它只是做为一种心认知的目标。比如:我们现在很生气所生起的心是嗔心,那我们明天再想起,现在所生起的这种嗔心在明天来说是只是一种所缘。心取所缘,所以由于心能够取过去的所缘为所缘所以我们感觉所谓的生命由于有了记忆的关系好象它是恒常的。其实不是,一造下立即就灭去,一造下立即就灭去,如果我们认为它还会持续,那是一种常见,也是一种我见。
南传真的是小乘吗?不是! 摘自《你认识佛教吗?》玛欣德尊者译,云南佛教协会印行 问:为什么有些人说南传上部座佛教是小乘佛教?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弄清什么叫“小乘”。小乘,梵语为hinayana。其中hina含有恶劣的、下贱的、卑鄙的、低级的、庸俗的、被唾弃的等意思,通常用来骂人。yana是指车辆、车乘、交通工具。相对于Hinayana的是Mahayana(大乘)。maha含有伟大的、高贵的、崇高的等意思,因此将hinayana翻译为“小乘”,其愿意为卑劣乘、下贱乘。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大乘”、“小乘”呢?话说在佛灭(佛陀般涅盘)后五百多年(公元前1世纪),印度本土兴起了一场佛教改革运动,主张修行菩萨道,普度众生,并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标。这些新兴起的佛教自称“大乘”,并把以前的佛教传统和当时与之并行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大众部等部派贬称为“小乘”。 然而,上座部佛教早在佛灭二百多年的阿首咖王(Asoka,阿育王,公元前3世纪在位)时期,即从印度往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大乘”“小乘”之分是在基后两百多年才发生于南亚次大陆的事。所以,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整套巴利三藏及其注释中,都找不到“大乘”“小乘”等北传佛教专有名词。 就好像中国大陆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如果你一定要把“四类分子”等的帖子硬扣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头上,很容易闹出历史笑话。 无论如何,事实胜于雄辩!凡是南传上部座佛教盛行的国家或地区,几乎都是全民信教的。难道所谓“小乘”、“自了汉”,能够将85%以上的缅甸人、90%以上的泰国人感化成为佛教徒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