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52A5J6
sky19881229
关注数: 12
粉丝数: 65
发帖数: 3,130
关注贴吧数: 2
基佬们推荐个手机壳 爵士20pro用的,要轻一些防滑好一些的的,我的手容易出汗
emui虽然丑,但是好像挺省电的 调了HD+分辨率(反正已经丑成这样了,也不需要多高分辨率了),用了一上午,愣是一格电没掉,下午开始掉电,晚上回家时还有80%。确实很适合中老年爵士使用。 另外自己做主题美化,其实也没那么丑,晒一下
继续吐槽emui的界面 状态栏和通知栏字体和图标太大,改DPI也没用,改小字体的话其他地方字体又太小。。。 状态栏图标区域永远是黑的,通知永远的白的,换主题也改不了,还没有半透明。。。 emui9.0通话界面和联系人头像居然全变成了杀马特风格的风景图。。。 EMUI设计师实属审美鬼才
emui怎么美化? 真的丑哭了,主页图标巨大,动画僵硬,主题也找不到好看的。。。5999的爵士这么惨吗
用过mate rs的来讲讲 系统流畅度和屏幕如何?想收一个来玩玩了
"加拿大鹅"北京旗舰店开业:排队约30分钟才可入店 参考消息网12月30日报道 外媒称,加拿大知名羽绒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鹅)早前一度传出被中国网民呼吁抵制。不过,28日刚在北京开业的品牌旗舰店并未受该事件影响,营业如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9日报道,该报记者29日前往该品牌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旗舰店现场观察,店外约有30多人在排队。记者认为是该品牌为了避免店内过于拥挤,因此采取了一般奢侈店店面的做法,限制进入店内的人数。该品牌店的员工也说,要排队约30分钟才可入店。 该报披露,现场很多走出店面的人都是带着东西出来的。一名30多岁的北京女市民说,自己花7000元买了一件羽绒服,因为之前在美国买过,觉得质量特别好。 报道指出,“加拿大鹅”原定于本月15日开张,但却延至28日才营业,按照《联合早报》记者当天的观察看来,“加拿大鹅”在北京的营业一切如常。 这个怎么喷,直接喷还是走程序?
拼多多的mate20又在开车了 6499的8+256,所有颜色都有,赶快去撸
拼多多上5800的mate20pro是什么情况?
mate20pro怎么还在缺货? 真是佛了,发售两个月了还是到处无货,咸鱼上都是代拍的司马黄牛
现在还有上拉显示通知栏的rom吗? 就是在屏幕底部上拉显示控制中心和通知,我记得原来的cm可以设置的,现在似乎见不到了。
PDD和小米大涨,能否说明消费降级? 同时苹果和狗东跌跌不休
小米三季报:互联网业务暴涨带动利润大超预期 "小米集团于2018年11月19日公布三季度财报,要点如下: \n\n三季度小米总营收50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营收稍超市场预期的504亿。小米本季度海外业务营收贡献占比继一季度达到47%之后,本季度再次超过40%,为43.4%。 \n小米非IFRS标准的经调整净利润(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权激励”与“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达29亿,同比增长17%;市场一致预期为19.96亿,经调整净利润大超市场预期。经调整净利润率本季度达5.7%,较上季度利润率水平有提升。 \n本季度小米手机收入同比增长36%至349.8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0.7%,达到3330亿部,增速较上两个季度回落,但在全球出货量下跌近5%的情况下,小米以出货量的同比增长,保持了市占率保持稳定;此外小米手机平均销售价格本季度同比涨12.8%,小米改善产品结构的努力逐渐显现。 \n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长89.8%,达到108人民币。智能家居的普及以及小米在该领域的品类扩展将带动该板块收入持续高增长。 \n互联增长网服务第二个季度暴涨85.5%增速,达到47.3亿。国际互联网服务经过两个季度的耕耘,本季度价值开始显现,海外互联网服务贡献占比达4.4%。本季度末MIUI月活达到2.24亿,同比增长43.4%,保持高增速;同期单MIUI月活的互联网服务价值同比29.3%,几乎是上两个季度两倍的同比增速。 \n小米整体毛利本季度实现65.8亿,同比增加26.4%。整体毛利率达到12.9%,超市场预期的12.6%。在整体毛利中,互联网业务贡献占比高达73%,首次超过50%,小米的估值基础-高毛利的互联网业务-本季度大超预期。 \n小米核心营业利润(收入-成本-销售、管理与研发费)本季度为22.7亿,同比下跌14.3%,主要因本季度相比去年同期,在管理与研发费用率上增长较高。但相比今年前两个季度,核心营业利润率本季度再次站回4%,高于上两个季度的利润率水平。"
S9+价格这么坚挺? 淘宝港水现在还4400以上,以往S出来半年不是就该朝着腰斩去了吗?
xs多少钱比较好卖 全新国行7777挂了几天没人要?过了双十一会涨回去吗?
拼多多7466的xs是车吗? 撸了一台,能赚到吗?
mate20的图片压缩太狠了 看了吧里好多张原图,都是压缩到1.8M左右,天空都出现明显色阶了。
20pro抢到蓝色了,要吗 一个店里到了两个8+128,黑色的被人抢了,只有蓝色了。是拿蓝色还是等等原谅色?
线下8+128的mate20pro果然没货 授权店小妹告诉我8+128货源很少,明天估计拿不到了。。。本爵士居然被耍🐵,岂可修
总结下,mate20pro可能会翻车的地方。 来源于巴黎的反馈和自己实体店体验。 1 拍照在某些场景下的压高光和色彩似乎不如p20p,而且锐化涂抹过度,可能是因为取消了黑白镜头。 2 emui9的过渡动画依然掉帧。 3 连续使用有较明显的发热降频。 4 外放音量和音质一般,音量大时后盖振动严重。 5 个人的感受,手上出汗的时候绿色和蓝色的纹理后盖其实非常非常的滑。。。 剩下的大家补充
四字弟弟太有排面了吧 易烊千玺定制版,预订数量是新爵士的10倍
不懂就问,ios的推送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我记得ios4以前的时候QQ后台还收不到信息,是从ios4开始的吗?
华为的3D扫描的应用方向 开放动作编辑器和模型编辑器,并且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可以把动作影片输出为视频格式, 就变成了全民MMD了,在b站抖音之类的短视频网站上应该可以火起来。 同时还可以把AR和真人结合起来,比如直播和视频聊天的时候,有动画人物在身边一起动作,或者做出各种特效。总是要把AR和真实的摄像头应用结合起来,这才能有广阔的应用。只是少一个手办没多大玩头的,过几天就腻了
华为明年应该做四摄吧 彩色IMX600+黑白IMX600+广角+长焦,形成完全体浴霸,再加上后置结构光传感器,这就是手机摄像头的完全体了,以后再升级就主要是算法和各种玩法了。
网易果然不是什么正经网站,斜眼 谁来试试,和岛国货相比如何
某宝上46xx的国行8p稳吗? 降价这么厉害?是灵车吗?
老哥们看看这辆车是什么情况 p20降到这种价格了?还是灵车?
除了魅族,还有什么系统有全局夜间模式? 如题,心疼不起老大,又想用那个夜间模式。
中签咯 大家说说几个板
TNT可能的一种应用场景 就是比较复杂的excel公式语法,有些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的操作用公式实现比较麻烦,或者语法比较难懂,确实需要较高学习成本。 如果TNT的AI能帮助实现这种操作,还是有些用的。当然最好的形式是一个输入法或者office插件,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工作站。
大厂R11S 1700值得买吗 苏宁里r11s 1900清货,这两天做活动还能减200。。。虽然不喜欢大厂但是觉得好便宜 ,要不要撸一台
一等杨人。。。
谁在挖坟? 首页各种老坟
现在还有好用的网页端吗? 常用的贴吧 淘宝 知乎 各大门户网站,不用app几乎无法正常使用,真是恶心坏了,还要去找旧版app,否则都是一堆广告。
其实全面屏留个刘海+下巴是最好的 手机总要保留一下功能:听筒,前置,状态栏,指纹,按键(虚拟键或控制条),那么,把听筒 前摄 状态栏放着上边,指纹 电容键放下边,所有功能都有了,上下也对称,应该是兼顾各方面了。 不想用电容键的可以直接寄呼出虚拟键,喜欢额头的不用隐藏。 P20P已经很接近了,但是那个Home键不好看,单键集成手势也不好用。还是做三个隐藏电容键好,指纹可以做隐藏式或屏下的。
现在有全新mate9的车吗 老爹点名要这个,狗东128的还要3500,太贵了,有车或者其它推荐吗?
又到了820烤肉的季节 开了百度地图三分钟,烫成热狗!想换845又怕是新一代烤炉,还想等等980 求推荐能过夏的机子
P20流畅度有问题。。。 各家新机都摸过了,P20滑到负一屏永远会卡一下,绿厂和蓝厂都不会,我的老华莱士P9也不会。看来EMUI8.1确实优化有问题。 PS:演示机有点热,但是还没到降频到桌面都卡的程度吧。。。 PS2:绿厂界面的细节精致度和过渡动画真的比菊花好。。。 PS3:P20面对蓝厂xplay6,画质几乎没有任何优势,锐化涂抹依然很严重。不过快门速度永远要快一档。感觉没有OIS要翻车。
现在理解为什么经济冲突会引发战争了 重仓苹果供应链股票,今天被活埋了,只想拿把64顶在特老头的脑门上。 顺便,现在的气氛是不是很像太平洋战争前夕?昭和气息浓厚的令人害怕。
小白求助,二手显示器,炒股聊天看电影用 二手P2414H如何?闲鱼同城599,看信用还行,会翻车么?还有现在的显示器都用什么接口,HDMI还是DP?我的记忆还停留在VGA时代。。。
840G5有拿到手的吗?屏幕素质如何? 看京东的晒单,似乎有明显的左下右下角漏光和阴阳屏?有拿到机器的评测一下吗
扇贝跑路的秘密 扇贝跑路的秘密:关于扇贝跑路的一个遐想 关于扇贝跑路的一个调研 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扇贝再次宣布跑路,在金融圈引发渲染大波,我作为前生命科学工作者,现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事情。算是我自己的一个独立调研。 2016年冬天,我去日本北海道度假。富良野寂静的雪地,函馆瑰丽的夜景,洞爷湖星垂平野的视界,都令我沉醉。当然,最让我流连的是札幌的二条海鲜市场,那里有比乌贼还大的帝王蟹,有现杀现做的海胆,有玲珑剔透的鱼子,以及扇贝。 北海道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扇贝,学名帆立贝,由于北海道古称“虾夷地”,所以又叫虾夷贝。虾夷贝和我们平时吃到的舟山或者广东扇贝不大一样,是长这样的: 端的是个大肉多,盘靓条顺。由下图可见,虾夷贝拥有硕大的闭壳肌,所以它开闭起贝壳来可谓虎虎生风,据估算,如果90万只虾夷贝同时开壳闭壳,足以引发一场小型海啸。 扇贝的闭壳肌 日本气象局的专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说,2011年福岛地震就是因为东北部海域的扇贝集体扇动贝壳所致。后来日本人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改良了扇贝的养殖方式。过去的扇贝采用“串养法”,学名“垂下式”,即用绳子将扇贝穿成串,垂到海中养殖,便于统一管理与捕捞。 如上图可见,垂下式的优点是不用担心扇贝跑掉或躲起来,并且可以优化空间分配利用。但缺点就是扇贝能够通过绳索传递共振,一旦一只扇贝开始扇动,绳子上的所有扇贝都会予以共鸣,以彰集体主义。由于所有的绳索都互相联通,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这片养殖场的所有扇贝都会在同一时间扇动贝壳,造成巨大振动。------福岛地震和海啸也许就是这样来的,那里曾经有着全日本最大的扇贝养殖基地。 后来日本的绝大多数扇贝养殖基地都进行了改良,把垂下式改成了地撒式,通俗的讲就是放养。这下虽然给扇贝管理增加了难度,且有减产之虞,但是再也不用担心扇贝引发地震。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来讲,安全的重要性远在产量之上。 但我在北海道发现,这里的部分养殖基地仍然沿用着垂下式的养殖方式。由下图可见,北海道岛的东海岸均改用地撒式,而西海岸仍使用垂下式。 北海道扇贝养殖方式分布 我就此事咨询过当地渔民,渔民说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这是政府的统一部署。他们说,北海道西岸的扇贝产量明显高于东岸,这足以证明垂下式养殖的先进性。 我研究了一下日本地震带分布图,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原因是其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交界线在日本岛以东,所以东海岸的地震频率远高于西海岸。于是我得出初步结论:之所以北海道西岸采用垂下式养殖扇贝,而东岸采用地撒式,是因为东岸更靠近地震带,必须采用地撒式,避免扇贝集体扇动贝壳引发地震。 日本地震分布 而西海岸离地震带较远,无需担心扇贝共振,所以仍采用养殖效率更高的垂下式。 但生物专业毕业生的直觉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注意到两个数据,2016年,北海道扇贝的出口量为6.3万吨,其中有70%以上出口到中国大陆。我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有4.4万吨的扇贝出口到中国。而另一个数据是,2016年北海道本地的扇贝消费量有3.2万吨。 这就很奇怪了,就算北海道的扇贝只出口中国,不出口到其他地区,那本地也只剩1.9万吨的结余。这凭空多出来的1.3万吨扇贝是哪里来的?难道北海道自己也进口扇贝不成? 带着这个令我辗转反侧的谜题,我在2017年的三月份再次来到北海道,这是北海道扇贝的捕捞季,无数的渔船在札幌的码头穿梭。我来到小樽码头蹲守,试图找到解开谜题的钥匙。 一天的捕捞是从凌晨3点开始,我完全不明白为何要赶这么早,既然是垂下式养殖,像钓鱼一样把绳子拉起来不就完事了。但我还是和渔民一样3点就来到了码头,北海道初春的寒风就像一把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有一种古老的凌冽。我用大衣裹住脸颊,一旁的渔民大叔嘲笑我脸嫩、娇气。他说这算什么,充其量只能叫做流动的空气,你是没见识过真正的海风。 到了清晨7点,第一抹晨曦已经染黄了码头的船舶和重型机械。这时我看到海浪明显增大, 风愈刮愈烈,船只随着浪涛上下起伏。我正欲开口,渔民做出了闭嘴的手势,让我侧耳倾听。 我听见“隆隆”的响声,厚重而空灵,仿佛从无限的远方传来,听得我直欲断魂。我问大叔这是什么东西,大叔说,西稳多四科棱。我都不知道这是英语还是日语,但我也不敢多问,怕大叔掏出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捅我。 然后渔民们就此收工,这才不到8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他们相互吆喝,约着去居酒屋喝酒,从上午就开始一场宿醉。留下我在码头上傻眼不已,我冲大叔喊:扇贝在哪? 大叔回头看看我,意味深长地笑而不语。 说好的捕捞季呢?为啥不进行捕捞?从3点到7点整整四个小时,渔民们除了直直在海边站着张望,啥都没做。当他们听到那隆隆的响声,就像听到下课铃声一样准时收工。 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是如此。我都快被冻成面瘫了,仍然没有什么新发现。眼看假期就快到头,我不由得心急如焚。 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比平时晚起了半个小时,当我无精打采来到码头时,发现渔民们的表情与往日不同,异常的肃穆,感觉就像在朝圣,又像是在迎接着什么。那隆隆的响声越来越清晰,仿佛音源已经来到了近海。 一个渔民突然大喊道: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掏出有道词典查了一下,这是日语“来了”的意思,而且是一种敬语。 渔民们纷纷涌到岸边,大声狂呼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从一个渔民手里接过望远镜,看见漆黑的天际线处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似是有庞大的事物在靠近。我吓得差点把望远镜都掉海里,比划着问渔民:“哥斯拉?” 渔民白了我一眼,告诉我那是扇贝,一大群扇贝,不计其数的扇贝。 那是扇贝在迁移。 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而且,扇贝原来真的会跑路? 等到天亮时,这一大群扇贝已经靠岸了,这时,渔民们终于开始了半个月来的第一次捕捞,准确说是扇贝自投罗网,一头扎进了早就备好的大网中。这大网绵延数公里,每个网眼里都拥挤着四五只扇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一网打尽下来,少说也有20万只。 一道闪电划过我的海马体,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那把开启谜题的钥匙。 原来北海道并没有进口扇贝,扇贝是自己跑来的!这1.3万吨的差额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问渔民,为啥这些扇贝会哭着喊着跑到北海道来受人捕捞? 渔民说,它们没有哭着喊着跑来,它们这是在回家。就像倦鸟思归。 我问渔民这些扇贝是从哪里回来的?渔民警惕地盯着我打量,半晌后问我,你是哪国人? 我愣了一下,心想为啥讨论个扇贝还需要查户口?此中定有隐情。于是我没跟他讲实话,而是告诉他我是台湾人。 他紧绷的额头一下放松了,满面春风地说:“自己人!自己人!” “这些扇贝都是产自北海道的帆立贝,我们每年秋天会出口贝苗到中国大陆,养殖在大连的海域。好像叫做獐子岛。 我们北海道最大的秘密,就来自于西海岸的扇贝。之所以采用垂下式养殖,并非考虑垂下式便于管理和捕捞,这只是幌子。秘而不宣的核心是共振。 扇贝到了每年初冬,会因为发情而扇动贝壳,由于通过绳索相连,很快就形成了共振。不要小看这共振,虽然西海岸远离地震带,不至于形成地震,但是每天凌晨,超过50万只扇贝产生的共振波,还是能够沿着海底地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比如中国东北。 扇贝是对振动极其敏感的生物,所以我们日本一直在研究用扇贝预报地震。而正是基于此,大连的扇贝能够感受到从北海道传来的振动波,对于它们来说,那是故乡的呼唤。 日本的专家在给大连方面提供养殖建议时,提出了下撒式的方案,所以大连的扇贝都是放养在海底。这给它们跑路提供了便利,每年冬天,大连的扇贝在感受到同胞的呼唤后,就会循着振动波开始一场伟大的回归。” 水下摄像机捕捉到的扇贝奔跑 我感觉自己在听天方夜谭,就算扇贝真有这本事,大连和日本之间还隔着个半岛呢,它们顺着振动波游过去,只会游到朝鲜。 渔民仿佛看穿了我的疑虑,他解释道,扇贝的本领不仅仅在于感知振动,它们还对温度敏感。扇贝的适宜生存温度是5度以上,所以它们会本能地循着暖流游动。 我颤抖着点亮手机,百度了太平洋的洋流图。 黄海暖流和日本暖流(对马暖流)在朝鲜半岛南端汇合,给扇贝形成了一条完美的赴日航线。 “每天早上三点,我们会准时来到码头,观察远道而来的大连扇贝,这是它们的起床时间----扇贝也需要休息的。接下来大连扇贝拼命地扇动贝壳游啊游,这也形成了共振,和北海道扇贝发出的振动波在大海中央碰撞,就产生了这隆隆声。”渔民继续给我科普。“隆隆声越来越接近日本,终于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跋涉后,第一批大连扇贝在今天到达北海道。接下来每天都会有大连扇贝到来,2016年,共计有1.3万吨大连扇贝从獐子岛游回北海道。这是史上最伟大的迁徙,堪比当年智人从非洲走向欧亚大陆。” 我沉默了,事实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从辩难。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出一个不合理之处,我问渔民大叔,既然双方都在向对方发出振动波,那为何只有中国的扇贝游回日本,而日本的扇贝却不游向中国? “所以北海道西岸的扇贝要用绳子串起来,他们倒是想去远方,可是走不了啊!”大叔奸笑道,大和民族两千年来的智慧全刻在他腮帮的褶子上。 我的独立调查就此告一段落,我想,这足以给某上市公司正名了。扇贝真的会跑路,不,它们是在回家。 作为调查的结尾,我去百度了该上市公司“扇贝减产”的公告,我看到在公告发布(1月30日)的前一天有如下新闻: 这在三十六计里叫啥来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首相亲自出马掩护扇贝撤退,小日本真是苦心孤诣。 回国后为了彻底验证这一理论的真实性,严谨的我还是设计了生物实验。 在成都买不到北海道的扇贝,只有用普通扇贝代替: 给扇贝播放它们的家乡歌曲,唤起乡愁: 奇迹真的出现了,扇贝奔向了音源: 当然,这批扇贝跑不到日本去,它们错把电磁波当成了同胞的振动,跑进了我的微波炉。没文化太惨了。 在把扇贝肉吃进嘴里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渔民大叔那句“西稳多斯科棱”的意思。那是一句英语,“Seawind is calling”。
扇贝跑路的秘密 扇贝跑路的秘密:关于扇贝跑路的一个遐想 关于扇贝跑路的一个调研 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扇贝再次宣布跑路,在金融圈引发渲染大波,我作为前生命科学工作者,现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事情。算是我自己的一个独立调研。 2016年冬天,我去日本北海道度假。富良野寂静的雪地,函馆瑰丽的夜景,洞爷湖星垂平野的视界,都令我沉醉。当然,最让我流连的是札幌的二条海鲜市场,那里有比乌贼还大的帝王蟹,有现杀现做的海胆,有玲珑剔透的鱼子,以及扇贝。 北海道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扇贝,学名帆立贝,由于北海道古称“虾夷地”,所以又叫虾夷贝。虾夷贝和我们平时吃到的舟山或者广东扇贝不大一样,是长这样的: 端的是个大肉多,盘靓条顺。由下图可见,虾夷贝拥有硕大的闭壳肌,所以它开闭起贝壳来可谓虎虎生风,据估算,如果90万只虾夷贝同时开壳闭壳,足以引发一场小型海啸。 扇贝的闭壳肌 日本气象局的专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说,2011年福岛地震就是因为东北部海域的扇贝集体扇动贝壳所致。后来日本人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改良了扇贝的养殖方式。过去的扇贝采用“串养法”,学名“垂下式”,即用绳子将扇贝穿成串,垂到海中养殖,便于统一管理与捕捞。 如上图可见,垂下式的优点是不用担心扇贝跑掉或躲起来,并且可以优化空间分配利用。但缺点就是扇贝能够通过绳索传递共振,一旦一只扇贝开始扇动,绳子上的所有扇贝都会予以共鸣,以彰集体主义。由于所有的绳索都互相联通,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这片养殖场的所有扇贝都会在同一时间扇动贝壳,造成巨大振动。------福岛地震和海啸也许就是这样来的,那里曾经有着全日本最大的扇贝养殖基地。 后来日本的绝大多数扇贝养殖基地都进行了改良,把垂下式改成了地撒式,通俗的讲就是放养。这下虽然给扇贝管理增加了难度,且有减产之虞,但是再也不用担心扇贝引发地震。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来讲,安全的重要性远在产量之上。 但我在北海道发现,这里的部分养殖基地仍然沿用着垂下式的养殖方式。由下图可见,北海道岛的东海岸均改用地撒式,而西海岸仍使用垂下式。 北海道扇贝养殖方式分布 我就此事咨询过当地渔民,渔民说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这是政府的统一部署。他们说,北海道西岸的扇贝产量明显高于东岸,这足以证明垂下式养殖的先进性。 我研究了一下日本地震带分布图,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原因是其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交界线在日本岛以东,所以东海岸的地震频率远高于西海岸。于是我得出初步结论:之所以北海道西岸采用垂下式养殖扇贝,而东岸采用地撒式,是因为东岸更靠近地震带,必须采用地撒式,避免扇贝集体扇动贝壳引发地震。 日本地震分布 而西海岸离地震带较远,无需担心扇贝共振,所以仍采用养殖效率更高的垂下式。 但生物专业毕业生的直觉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注意到两个数据,2016年,北海道扇贝的出口量为6.3万吨,其中有70%以上出口到中国大陆。我计算了一下,也就是有4.4万吨的扇贝出口到中国。而另一个数据是,2016年北海道本地的扇贝消费量有3.2万吨。 这就很奇怪了,就算北海道的扇贝只出口中国,不出口到其他地区,那本地也只剩1.9万吨的结余。这凭空多出来的1.3万吨扇贝是哪里来的?难道北海道自己也进口扇贝不成? 带着这个令我辗转反侧的谜题,我在2017年的三月份再次来到北海道,这是北海道扇贝的捕捞季,无数的渔船在札幌的码头穿梭。我来到小樽码头蹲守,试图找到解开谜题的钥匙。 一天的捕捞是从凌晨3点开始,我完全不明白为何要赶这么早,既然是垂下式养殖,像钓鱼一样把绳子拉起来不就完事了。但我还是和渔民一样3点就来到了码头,北海道初春的寒风就像一把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有一种古老的凌冽。我用大衣裹住脸颊,一旁的渔民大叔嘲笑我脸嫩、娇气。他说这算什么,充其量只能叫做流动的空气,你是没见识过真正的海风。 到了清晨7点,第一抹晨曦已经染黄了码头的船舶和重型机械。这时我看到海浪明显增大, 风愈刮愈烈,船只随着浪涛上下起伏。我正欲开口,渔民做出了闭嘴的手势,让我侧耳倾听。 我听见“隆隆”的响声,厚重而空灵,仿佛从无限的远方传来,听得我直欲断魂。我问大叔这是什么东西,大叔说,西稳多四科棱。我都不知道这是英语还是日语,但我也不敢多问,怕大叔掏出昭和年间的武士刀捅我。 然后渔民们就此收工,这才不到8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他们相互吆喝,约着去居酒屋喝酒,从上午就开始一场宿醉。留下我在码头上傻眼不已,我冲大叔喊:扇贝在哪? 大叔回头看看我,意味深长地笑而不语。 说好的捕捞季呢?为啥不进行捕捞?从3点到7点整整四个小时,渔民们除了直直在海边站着张望,啥都没做。当他们听到那隆隆的响声,就像听到下课铃声一样准时收工。 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是如此。我都快被冻成面瘫了,仍然没有什么新发现。眼看假期就快到头,我不由得心急如焚。 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比平时晚起了半个小时,当我无精打采来到码头时,发现渔民们的表情与往日不同,异常的肃穆,感觉就像在朝圣,又像是在迎接着什么。那隆隆的响声越来越清晰,仿佛音源已经来到了近海。 一个渔民突然大喊道: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掏出有道词典查了一下,这是日语“来了”的意思,而且是一种敬语。 渔民们纷纷涌到岸边,大声狂呼ki马西大!ki马西大!我从一个渔民手里接过望远镜,看见漆黑的天际线处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似是有庞大的事物在靠近。我吓得差点把望远镜都掉海里,比划着问渔民:“哥斯拉?” 渔民白了我一眼,告诉我那是扇贝,一大群扇贝,不计其数的扇贝。 那是扇贝在迁移。 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而且,扇贝原来真的会跑路? 等到天亮时,这一大群扇贝已经靠岸了,这时,渔民们终于开始了半个月来的第一次捕捞,准确说是扇贝自投罗网,一头扎进了早就备好的大网中。这大网绵延数公里,每个网眼里都拥挤着四五只扇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一网打尽下来,少说也有20万只。 一道闪电划过我的海马体,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那把开启谜题的钥匙。 原来北海道并没有进口扇贝,扇贝是自己跑来的!这1.3万吨的差额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问渔民,为啥这些扇贝会哭着喊着跑到北海道来受人捕捞? 渔民说,它们没有哭着喊着跑来,它们这是在回家。就像倦鸟思归。 我问渔民这些扇贝是从哪里回来的?渔民警惕地盯着我打量,半晌后问我,你是哪国人? 我愣了一下,心想为啥讨论个扇贝还需要查户口?此中定有隐情。于是我没跟他讲实话,而是告诉他我是台湾人。 他紧绷的额头一下放松了,满面春风地说:“自己人!自己人!” “这些扇贝都是产自北海道的帆立贝,我们每年秋天会出口贝苗到中国大陆,养殖在大连的海域。好像叫做獐子岛。 我们北海道最大的秘密,就来自于西海岸的扇贝。之所以采用垂下式养殖,并非考虑垂下式便于管理和捕捞,这只是幌子。秘而不宣的核心是共振。 扇贝到了每年初冬,会因为发情而扇动贝壳,由于通过绳索相连,很快就形成了共振。不要小看这共振,虽然西海岸远离地震带,不至于形成地震,但是每天凌晨,超过50万只扇贝产生的共振波,还是能够沿着海底地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比如中国东北。 扇贝是对振动极其敏感的生物,所以我们日本一直在研究用扇贝预报地震。而正是基于此,大连的扇贝能够感受到从北海道传来的振动波,对于它们来说,那是故乡的呼唤。 日本的专家在给大连方面提供养殖建议时,提出了下撒式的方案,所以大连的扇贝都是放养在海底。这给它们跑路提供了便利,每年冬天,大连的扇贝在感受到同胞的呼唤后,就会循着振动波开始一场伟大的回归。” 水下摄像机捕捉到的扇贝奔跑 我感觉自己在听天方夜谭,就算扇贝真有这本事,大连和日本之间还隔着个半岛呢,它们顺着振动波游过去,只会游到朝鲜。 渔民仿佛看穿了我的疑虑,他解释道,扇贝的本领不仅仅在于感知振动,它们还对温度敏感。扇贝的适宜生存温度是5度以上,所以它们会本能地循着暖流游动。 我颤抖着点亮手机,百度了太平洋的洋流图。 黄海暖流和日本暖流(对马暖流)在朝鲜半岛南端汇合,给扇贝形成了一条完美的赴日航线。 “每天早上三点,我们会准时来到码头,观察远道而来的大连扇贝,这是它们的起床时间----扇贝也需要休息的。接下来大连扇贝拼命地扇动贝壳游啊游,这也形成了共振,和北海道扇贝发出的振动波在大海中央碰撞,就产生了这隆隆声。”渔民继续给我科普。“隆隆声越来越接近日本,终于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跋涉后,第一批大连扇贝在今天到达北海道。接下来每天都会有大连扇贝到来,2016年,共计有1.3万吨大连扇贝从獐子岛游回北海道。这是史上最伟大的迁徙,堪比当年智人从非洲走向欧亚大陆。” 我沉默了,事实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从辩难。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出一个不合理之处,我问渔民大叔,既然双方都在向对方发出振动波,那为何只有中国的扇贝游回日本,而日本的扇贝却不游向中国? “所以北海道西岸的扇贝要用绳子串起来,他们倒是想去远方,可是走不了啊!”大叔奸笑道,大和民族两千年来的智慧全刻在他腮帮的褶子上。 我的独立调查就此告一段落,我想,这足以给某上市公司正名了。扇贝真的会跑路,不,它们是在回家。 作为调查的结尾,我去百度了该上市公司“扇贝减产”的公告,我看到在公告发布(1月30日)的前一天有如下新闻: 这在三十六计里叫啥来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首相亲自出马掩护扇贝撤退,小日本真是苦心孤诣。 回国后为了彻底验证这一理论的真实性,严谨的我还是设计了生物实验。 在成都买不到北海道的扇贝,只有用普通扇贝代替: 给扇贝播放它们的家乡歌曲,唤起乡愁: 奇迹真的出现了,扇贝奔向了音源: 当然,这批扇贝跑不到日本去,它们错把电磁波当成了同胞的振动,跑进了我的微波炉。没文化太惨了。 在把扇贝肉吃进嘴里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渔民大叔那句“西稳多斯科棱”的意思。那是一句英语,“Seawind is calling”。
78股神来看看,立讯精密的分析 首推品种立讯精密,公司在多个终端和多个零部件的创新卡位不错。尤其销量大增的无线耳机和手表今年都贡献很大,手机里面在声学/无线充电/天线今年都有很不错的突破和份额提升,在马达的布局也值得期待,此外今年type-c也不要忽略,type-c在PC和NB以及手机快充市场有明显放量,另外,立讯在5G通信/汽车产业链的前瞻布局也值得期待,今年每个季度业绩增速都会不错。 以巴黎基佬的眼光看,今年airpods 无线充电 tpc 线性马达 这些东西能普及到走量机上吗?感觉有这种可能性啊
全面屏为何不能用偏分刘海? 类似这样的,状态栏的左边四分之一位置用来放传感器,听筒用隐藏式或骨传导,应该比iPhonex这种刘海自然点吧?何况安卓的状态栏图标本来就是偏向一边排列的。
现在想买菊花p10,是不是石乐志 手上用的蓝厂XPLAY6,感觉a屏看久了眼睛痛,而且5.5寸曲面屏误触严重,于是想找一个5.2寸左右的LCD屏幕。符合的好像只有米6和p10。 问题是: 1猴家的品控如何?因为亲戚的小米出过问题,所以心有余悸,感觉菊花质量还是要稳一点。 2 p10更新了8.0,据说续航翻倍,那么日常使用能赶上米6吗? 3现在如何买到ufs的版本?咸鱼2000多的全新靠谱吗? 4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要求续航和拍照不错,5.2寸,最好LCD
300出万代全新MG命运豪华版 rt,江浙沪包邮,全新未拼装。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