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0757
无邪0757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2,905
关注贴吧数: 20
好墨遇上烂纸也等闲 墨是上墨八十年代的特油。 纸是某家半生熟(其实是刷矾的接近熟宣)很便宜的格子练习纸。 晚上刷微博,偶然听到卢冠廷的《泪别故乡》,略带沧桑的嗓音唱得很深情,瞬间就被感动了。迅速随手拿起一张已经写过的练习纸,在纸的背面把歌词记了下来,墨是前一天剩下在砚池里面的特油,兑了一点水。 写完一看,墨色惨不忍睹,也很燥,看来纸的影响是远大于墨的! 不能再买墨了!
明窗净几佳纸妙墨人生一乐 写字是业余的,讨好自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周末,喝茶、磨墨、写字,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95醉墨和10醉墨比较 醉墨是个人对90年代后的上墨比较喜欢的墨品,平时用得也比较多。当时是先用了2010醉墨,感觉还不错,价格和之前用过的新铁斋差不多,但是使用感受却完胜新铁斋,然后出于好奇,再入了95醉墨(包括金饼、银饼、四两和二两的)。 近段时间看了吧里几个与醉墨有关的帖子,我也凑个热闹,根据个人使用感受,比较一下95和10醉墨。 先看看95醉墨,我尽可能贴多点照片(现在用的是金饼,四两和二两的还没用)。
郁文轩入门级松烟墨—松滋 之前和郁文轩买了很多墨,先是华滋、松滋,然后乌金、玄玉,再后来乌玉、一品玄松、漆油、漆松,加起来两大箱。 一开始的时候蛮喜欢松滋的,有了更好的之后松滋就被打入冷宫了,最近一年习字用的漆油和上墨的醉墨比较多。 如果不是前天有吧友和我咨询起松滋,我都想不起有一条已经磨开的松滋就放在书架的角落。 昨晚拿出来试了一下,墨条的香气还是很明显的,是我喜欢的香型(每个人对香型的偏好不一样,有些朋友不喜欢甚至讨厌),研磨时的幽幽馨香带着点淡淡的清凉感,闻着挺舒服的。 墨液还算细腻,但是磨墨的时候有点沙沙的声音,不如漆油、漆松磨感那么顺滑。 背临了一下董恶霸的题画,单字约四厘米,用的是便宜的云龙皮纸,整个过程运笔还比较流畅,湿墨的时候感觉墨色不够黑,但是干了之后似乎黑度有所提升。 忘记是哪年的松滋了,有时候老冯说起年份感觉有点不太靠谱,估计也是近七八年内的墨。 个人感觉作为练习用这个墨还是挺可以的,比他家同级别的油烟华滋要好出不少。 下面各图是昨晚灯光下拍的照片,略微有点偏色,供参考!
差生文具多——这几年败的几十块砚台 别人买文具是为了写字画画,我写字好像是为了有借口买文具,于是乎文具越来越多,都快汗牛充栋了。 字写得不咋地,实际上也是懒,一刀纸一年都写不完,都不敢承认自己是书法爱好者了,算是文具爱好者吧! 笔墨纸砚都多,这个帖子先发一些自己收藏和使用的砚台,不过不是什么名贵石品,也不是大师之作,大部分是普通日用品,发这个帖子权当是自己的一个记录吧,也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差生文具多——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不是自嘲,是真实写照。
请教,徽歙曹素功是歙胡?屯胡?还是绩胡? 前段时间买了一块残墨,觉得好用然后接着再买了整条的。 如图所示,墨条的侧款写着“徽歙曹素功”,顶款是“顶烟”,这个是歙胡的?还是屯胡的?还是绩胡或者别的什么墨厂呢?大概是什么时候的产品呢? 请有了解的大佬给解释解释! 这个墨条磨感略硬但很爽利,下墨也快;磨出来的墨液很细腻对光有紫色光泽;行笔很流畅,滞笔感非常轻微;墨色够黑而且略微带点紫色调,甚至连磨口在对光角度看也是有紫色光芒的。 最后一图是这个墨在老毛边半纸上写的墨色。
小白试墨——郁文轩漆油巨墨敲碎来试试 我是属于人菜瘾大的类型,文具爱好者,不懂国画,字也写得不咋地,对墨条的认知暂时还停留在香气、黑度、滞不滞笔这个程度。 墨条买了很多,国墨日墨都买了不少家的,其中仅郁文轩的就有乌玉、漆油、漆松、乌金、玄玉、华滋、松滋等。 平时常用郁家的小墨条,自己感觉用着还不错,但有时候在吧上和群里会听到有些书友说郁家的巨墨(就是板子很精美,重量达一百多到五六百克的那种收藏版仿古墨)不好,确实也有点担心,毕竟自己也买了不少。 前几天禁不住好奇,把其中一块板子不算是太精美的漆油了拿出来,先是直接磨,发现太大了磨着累,于是用铁锤砸,也砸得不好,然后再叫人用锯子锯开,折腾了半天。分别三次用了三个砚台试着磨,一个歙眉子坑、一个歙罗纹坑、一个端坑仔(坑仔是晚上磨的,图比较暗,没发出来),下墨都很快,磨感不硬,比较爽利,研磨过程没有气泡,墨液很细腻,具体看图:下面这几张是用很便宜的机制豆腐宣写的,平时的练习纸。我用手机的专业模式拍,白平衡相对比自动模式准一点。字不好,看墨色就行。下面这几张是用骆总的红星书画纸试的。个人总体感觉,这块漆油巨墨墨液细腻,运笔比较流畅、不滞笔(写小楷都完全没问题,只是本人小楷太差就不发出来了),浓墨黑度很好,而且是属于黑得比较厚重的那种,香气比较淡,带点胭脂香味,不如乌金的香气那么舒服。 至于墨色的清透、层次感、叠加、渗透、互破等方面,比较高深的,我还不太懂,具体书写效果大家看图自己感受。 不过试过以后,我是放心了,这块砸碎了的巨墨也够我写好多年了!
有茶有书,便是富足! 又一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日子还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人到中年,已经不敢再轻易期待明天会更好! 于是,安慰自己—— 有茶、有书,便是富足; 有爱、有家,便是幸福! 元旦假期,一直宅在家里, 喝一泡茶,无问西东; 翻一本书,不求甚解; 写几笔字,没章没法; 放松惬意,漫不经心中便是一天!
说是歙胡七十年代的超顶漆烟,可还行? 某拍一口价329买的二两墨条,顶部有“神品”二字,商家描述称是歙胡七十年代的超顶漆烟,属当时歙胡高端产品。 墨身描金氧化不明显,整体外观品相好,显新;轻闻墨条有冰片味,清凉的感觉,不知年代是否属实。 坑仔砚台磨墨,墨液不够细腻(远不及郁文轩漆油、乌金、屯胡现在的五十周年纪念墨的墨液细腻),墨液表面有细小悬浮物,可能是磨下来的描金,墨液有淡淡药香;磨口有亮光。 机制豆腐宣半生熟纸试墨,浓墨漆黑、亮度中等,淡墨偏茶色,中等浓度亦较其它墨条黑度好,层次感不甚明显;书写流畅度挺好。 此墨品质如何?是否真是歙胡七十年代的超顶漆烟?请了解的网友说说! 有关图片如下:
喝泡金融茶,满口是钱味! 滋味还可以吧,烟香比较浓郁,也有回甘生津,但是这个价格实在是扯蛋!
晚上开饼新茶喝,不知道会不会失眠! 本来想留着周末休息了再开的,但是实在是忍不住了! 晚上一个人喝,先享受了再说,失眠就失眠吧! 另,有朋友看条索和茶汤能看出这是什么茶吗?第一泡,晚霞真好!
定制的一块眉子歙砚,给各位大佬看看 托婺源的制砚师傅找了一年多才碰上这么一块眉子坑大料,足足有28*13*3厘米,美中不足就是两面都有一点暗线。 按我实用为主的要求,师傅给做了一个蝉形的素砚。鉴于背面的眉纹也很好看,不想浪费石料,于是改蝉形的三足为中间微凹的平板,这样两面都可以使用。 石头很润,试磨了一下,下发都挺好的。
搞到一块便宜又好用的大平板砚石 说是坑仔料,很大的一块,沉甸甸的,整体看起来还不错。 自己用800目的磨石和砂纸打磨了一下,褪蜡开锋,算了开砚了。 分别用很便宜的炭黑墨条和墨运堂樱香墨试了一下,磨感挺好的,真的研磨无声、下墨很快,貌似发墨也不错的。 图6是炭黑墨,墨色稍浓,图7是炭黑淡墨,毛边纸试墨。图8是樱香,浓墨,磨出来也挺细腻的。 没有雕刻工具也不懂雕刻砚台,就这样使用算了。
国旺款,在余寅的产品中属于什么级别的? 早些年的一对青花釉里红山水普洱杯,国旺款,这个在余寅的产品中是属于什么级别的啊? 感觉余寅的款别挺多的,有国旺、余寅珍藏、余寅珍玩、国旺珍品、余寅窑、余国旺造等等,这些不同的款别在产品定位方面有差别吗?烦请有了解的朋友给解释普及一下!
蹭一泡新鲜出炉的老班章,还带着阳光的气息 今年春天暖和,各产区的茶树发芽普遍比以往提前了一个多星期,老班章古树这几天已经进入采摘制作的高峰期了。 朋友刚刚做好晒干一些,马上给我航空几泡过来尝鲜! 喝了一泡,是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的原生种羽毛茶,苦涩秒化,甜度较高,回甘和喉韵都不错,就是刚刚晒好香气还没到好的状态,还带着阳光的气息! 一直喜欢喝老班章,这几年每年自己都存一点,只是感觉到越来越买不起了! 每喝一口都是软妹币的味道,好有负罪感!
这个古梅园五星红花墨是正品吗? 新败的一条一丁古梅园五星红花墨,第一次购买,刚刚收到还没用。 包装很简陋,木盒里面的墨条是裸奔的,连个塑料套都没有,只用纸包了一圈。 墨条很亮很光滑,油光可鉴,不像其它墨条是亚光的,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 具体如图。 某宝一家大店(经营好几个有名的品牌)买的,不知道这个是否正品?第一次买古梅园的墨条不知道真假,请各位用过的前辈给看看。
喝泡曼松熟茶,开始迎接夏天的到来! 广东的气候,似乎没有四季而只有两季。 前段时间还是湿冷湿冷的,一转眼就要穿短袖开冷气了! 过去的一整个冬天里,都是熟茶喝得多,各款熟茶轮换着喝,天天翻牌子。 品质优良的熟茶,温润醇厚,香甜绵滑,一杯喝下去确实能让身体慢慢暖和起来的! 这款宝和祥的曼松熟茶,七星级定位,当时算是他家空前的高端熟茶,至于是不是绝后不知道,家里存茶已经够多,这两年都没再怎么留意他家的新品了。 经过四年多的转化,汤色比新茶时油亮了很多;当初的杏仁香和奶昔香仍在,而且还兼有了淡淡的木香;茶汤的米汤感也更加出色了,茶汤滑过喉咙,如丝绸划过皮肤,细腻而温柔——这是一款值得咀嚼和玩味的好茶! 喝完这泡曼松,就要把熟茶收起来了;天气热起来之后,就主要喝生茶、绿茶和白茶了!
发一波精品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茶具 本人喜欢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茶具,多年来断断续续地收藏了一些,挑选部分精品发上来与大家交流!
新玩具:桃园问津 一直都喜欢桃花源记这个题材,这个桃园问津应该是余寅桃花源记系列中规格最高的一款。
过节才舍得喝一泡 剩下约一百克散茶,不是过节都舍不得喝
试茶,章家三队--台地茶中的战斗机 品牌的高端熟茶太贵了,不适合当长期口粮,因此计划自己拼配一款高端散熟茶,存着慢慢喝。目标是拼出茶质醇厚、苦甜交融、回甘生津、喉韵清凉的特点,成本预算大概介于某品牌最高端茶品的30%到50%之间。 前段时间发动几位制茶的朋友按计划给我找样品,已经陆陆续续找到了老班章的古树散茶(竹筐离地发酵)、冰岛(非老寨)混采散茶(竹筐离地发酵)、坝卡竜混采散茶、章家三队台地散茶,另外还有老曼峨古树散茶和拔玛古树散茶(竹筐离地发酵)还没寄到。这些都是熟茶散料。 今天先试试最便宜的章家三队,号称小班章,台地茶中的战斗机! 应该说这个2017章家三队的茶质还算是不错的,醇厚,有回甘,苦底不明显,尾水甜,耐泡度一般! 但是如果和冰岛、拔玛拼配之后,估计苦底会更弱,衬托不了冰岛和拔玛的甜,可能达不到我要的效果! 预计这个战斗机最后会被我淘汰掉。
试一款脑袋被门夹了的熟茶 这两天有点上火了,味觉不敏感,喝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香气闻着倒是挺好的! 等过几天状态好了再试试! 暂时是三无产品,钱多人傻系列,对,也可以说是脑袋被门夹了!
喝茶铭——乱仿刘禹锡之喝茶铭 喝茶铭 ——乱仿刘禹锡之陋室铭 茶不在贵,喜欢就行。 器不在精,好用则灵。 斯是甲沱,惟吾开心。 绿萝绕台绿,阳光入帘金。 谈笑有茶友,往来无白丁。 可以研淡墨,抄心经。 无纷争之乱耳,无钻营之劳形。 布朗班章味,勐库冰岛韵, 无邪曰:都是浮云! 新的一年了,祝大家清心喝茶,舒服自在、喜乐安康!
老熟茶和老陈皮,冬天喝,爽! 自己找了几款宫廷老料拼配的一点散茶,搭配着东甲老陈皮泡,好喝,而且暖心暖胃润肺!
漂亮的熟茶汤色 好的熟茶,不管它的汤色是橙红还是酒红或是深红色等,它都具有通透、油亮、粘稠的特点,特别好的熟茶,还带有明显的金圈,观茶察色都能令人赏心悦目! 这些都是平时喝茶手机拍的茶汤,共赏!
几个本山绿泥壶,轮换着用。 平均一个星期大概用一到两次,已经三个月,开始有些变化了。
本人日常使用的几把紫砂壶 其实都用得不多,平时和盖碗轮换着用,主要是泡普洱。
方守龙白茶那么贵,是不是真的比其它白茶好喝很多啊? 方守龙的白茶那么贵,同级别的茶比其它家白茶贵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真的比其它白茶好喝很多吗? 有喝过的朋友吗?请进来谈谈感受!
请懂的朋友评价一下,这牡丹品相如何? 说是高山荒野牡丹,我不太会看。 茶汤甜度可以,冲泡的时候有明显的花香,还有一点点若隐若现的类似姜花、干野草的气味。 也比较耐泡,应该泡了十二三泡以上还有滋味。
2019磻溪的头批银针 湖林村的,甜度还可以,带点花香。
我也发一下我的余寅釉里红 看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