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安 少安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2,532 关注贴吧数: 0
【书籍转发】曹子建集(曹植) 卷一○东征赋(并序)建安十九年,王师东征吴寇,余典禁兵,卫宫省。然神武一举,东吴必克,想见振旅之盛,故作赋一篇。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异兮,舟楫动而伤情。顾身微而任显兮,愧任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悬旌。师旅凭皇穹之灵佑兮,亮元勋之必举。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橹于清流兮,泛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兮,振灵威于东野。○游观赋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从罴熊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罢若云归,会如雾聚。车不及回,尘不获举。奋袂成风,挥汗如雨。○怀亲赋(并序)济阳南泽有先帝故营,遂停驾,造斯赋焉。犹平原而南骛,睹先帝之旧营。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在官曹之典列,心仿佛于平生。回骥首而永游,赴修途以寻远。情眷恋而顾怀,魂须臾而九反。○玄畅赋(并序)夫富者非财也,贵者非宝也。或有轻爵禄而重荣声者,或有反性命而以徇功名者。是以孔老异旨,杨墨殊义。聊作斯赋,名曰《玄畅》。庶以陶神知机,摛理表微。夫何希世之大人,罄天壤而作皇。该仁圣之上义,据神位以统方。补五帝之漏月,缀三代以维纲。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上同契于稷卨,降合颖于伊望。思荐宝以继佩,怨和璞之始镌。思黄钟以协律,怨伶夔之不存。嗟所图之莫合,怅蕴结而延志。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企驷跃而改驾,任中才之展御。望前泬而致策,顾后乘而安驱。匪逞迈之短脩,取全贞而保素。弘道德以为宇,筑无怨以作藩。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不愧景而惭魄,信乐天之何欲。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幽思赋倚高台之曲隅,处幽僻之闲深。望翔云之悠悠,羌朝霁而夕阴。顾秋华而零落,感岁暮而伤心。观跃鱼于南沼,聆鸣鹤于北林。搦秦筝而慷慨,扬大雅之哀吟。仰清风以叹息,寄予思于悲弦。信有心而在远,重登高以临川。何余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
少走弯路的十大戒条!(转发) 1. 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就如你坐车去某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你忍不住下车看一看,后来虽然你还是赶到了某地,却不是准时到达。“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 2.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3.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4. 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狐狸。退路同样重要。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5. 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6.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每天下班后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往往会把议论同事、朋友当做话题。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你的人格。 7.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8. 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是花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交了新朋友,别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际的一大诀窍就是主动。好的人缘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9.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到了结婚年龄而草率结婚。想结婚,就要找一个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辅相携的伴侣。不要因为放纵和游戏而恋爱,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工作和事业,更不要因一桩草率而失败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会因小失大。 10. 写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单子放在皮夹里,经常拿出来看。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孙悟空为什么总是搞不定沿途的妖怪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路人皆知,其中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乃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得意门生,法力高强,武艺超群。面对十万天兵毫无惧色,什么巨灵神、李靖、哪吒三太子,洒洒水啦,就连二郎显圣真君俺老孙也不放在眼里。后来一个大意被金刚镯打中,关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大闹天宫勇猛无匹,玉皇座下无人能敌。起先就连如来佛组的五行山都压他不住,后来又添了一道符才搞定的。   如此一个战斗英雄,为何在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时却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动不动就被烧了筋骨吹了眼睛扎了额头,然后就要去找这个菩萨那个佛组的搬救兵,甚至连当年被老孙打的服服帖帖的东海龙王都要请,这是怎么回事?   网友理解如下:   (1):都是妖 可能是处的不错。   (2):太强了故事就没有意思了,出手就全趴下了,估计81难,除了第一难以外只有两个字“同上”可以写了。   (3):这就证明了当时的天庭完全是一个伪政府,实力弱小,而地方武装的实力反而很强大,基于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我个人怀疑下界有人偷造贤者之石。   (4):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地方是横向霸道的“妖怪们”是中央的“菩萨”的…… 即使你再强,你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5):孙悟空被压了500年无所事事,这500年中神仙和妖怪都24小时挂机练级,打极品,500呐,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最多40级了不起了。还一身垃圾装备,除了根棍子是小极品。别人挂机500年,早就练到200级以上了。全身极品套装,怎么PK得过啊。   (6):实际证明了领导的真正能力远远不如下属。   (7):小孙大闹天空反映人民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与斗争,说明了封建统治者的软弱与无能。也许妖怪是资产阶级的,比封建的好些。   (:1.很多妖怪是有后台的,所以不敢打(很多,例如:领导家的子侄,领导家的佣人(童子),领导家的司机(坐骑)等等,不一一举出)   2.有些妖怪没有后台,楞冲有后台,也不敢随便打,要请示一下,万一是真的呢。(例如:小雷音寺的6耳猴,老鼠精等)   3.有些没有后台的妖怪,打完了也不能算完,要领导露面处理大局才算完,当然主要的功劳成绩也要归于领导(例如:黑熊怪等)   4.最不济的妖怪,也会通过各种手法,色诱,贿赂领导,使得领导对于打怪一事多加阻绕,哪怕是唐僧这样的廉洁的基层领导(例如:白骨精等)   (9):孙悟空本身是变化系的念能力,配合高攻击的武器,对付魔防高,物防低的仙系还算有的一打。关键是他被如来封了后,大闹天宫被排成动画片了,众妖怪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孙的念能力,大家都知道,暴露了念能力,一个人就弱了一半,在81难中,孙的变化系能力还能屡屡得手也算是很不容易了妖怪里面的具现化系的能力者和强化系的能力者都很不好打,所以孙一定要去搬救兵虽然龙王曾经被孙击败过,但是龙族依然拥有最强的水系魔法,孙本身比较偏物理攻击,遇到物防高的对手就很恼火了,所以请龙王也是可以理解的。   (10):十万天兵天将围剿时,孙悟空是单兵突击,又是在敌方战场没有顾忌,充分发挥了近战能力和机动力超强的优势,采取“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适机偷袭,整个一恐怖分子。从炼丹炉里出来后,由于非人的折磨(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呀!)狂战士化,又是在天宫里发飙,与众多天兵天将展开浴血巷战,大威力的魔法和宝贝都无法对其使用,将其近战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到极至,造成天界恐慌。(试想一伙特种部队级的恐怖分子流窜入京,市内无法使用重型武器,只能用武警和轻武器围剿是什么情景?再试试回忆当年白晓燕案三位绑匪老大的逃亡历程)其景象当然就是所向披靡啦。可以这么说,孙悟空的超强实力要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挥才会有如此威力。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又要考虑到人质安全,对方又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妖怪,手里又有大威力的宝贝。最主要的是妖怪们没有顾忌,随时都可以释放宝贝的威力,而孙悟空在防魔方面的能力极差特别是对拥有空间魔法性质的禁锢型宝贝简直是束手无策(以前遇到这种情况还可以跑,只有一次是在狂战士力量的支持下挣脱李靖的宝塔束缚,现在既不能跑又因为紧箍咒的封印无法狂战士化,只有老老实实被擒,幸好是不死体质怎么也弄不死)。所有的战斗几乎都是妖怪们拥有优势,孙悟空是处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作战,当然就表现出束手束脚的郁闷样了。幸好他的后台硬,每次搞不定都有领导出面解决,他也乐得轻松。   (11):很显然,是黑哨问题,楼主去看甲A或中超就明白了,别说大圣,如来佛祖也得让三分。   (12):猴子太聪明了他知道观音JJ找他帮唐僧,都是安排好的。如果他奋力打架,首先是不一定能占多大便宜,其次万一真灭了妖怪们,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为啥不卖个便宜给各路神仙,而且自己还省了好些力气。唐僧取经是一定能到手的!能看到这点,还打个P架啊。   (13):什么啊,孙悟空当年大闹天空是属于私人行为,有什么好处全是自己的,当然尽全力了,保唐三藏属于公差,公家的事自己没必要那么拼命,自己出力那么累不如诈败,还可以借用各种宝物玩玩,有公家出面一切OK,坐享其成就行了!!   (14):在大闹天宫版本里,设置是可以使用超级跳的,但到了去西天取经的版本里,修正了这个BUG,结果让小孙难以发挥他强大的AWP功力,所以是可以理解的。   (15):前面的说得都不错,真正的原因是:吴承恩在开始时的出发点是积极的,(前半部分)百姓比较喜欢。后来朝廷知道时,故事已经流传开了。于是把吴承恩收编了,给了一个官职。让他继续写下去,但内容要符合政府的要求。吴承恩被收买了。就叛变了。于是,你看到的就是后来取经,猴头很笨。因为要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各个佛啦菩萨啦等等代表统治阶级的各个阶层,小妖等等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起义。悟空沦为打手,进行镇压。这就是原因!
【文章转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一九○○年二月十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候门似海珠履杂?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渐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标点】与 曾 子 植 书  刘蓉  与 曾 子 植 书    刘 蓉 别 且 岁 馀 彼 此 僻 左 无 因 缘 相 见 屡 欲 寄 书 而 恒 艰 於便 欲 专 足 相 候 则 凡 鄙 意 所 欲 宣 者 未 知 於 吾 弟 意 云 何 也 故 辄 嘿 嘿 开 春 接 令 兄 书 所 以 见 嘱 意 良 厚比 拟 五 七 月 或 至 省 门 足 谋 一 晤 既 不 幸 遭 大 母 之 忧 而 羸 弱 之 躯 日 有 疾 病 自 虽 怠 废 自 治 弗 遑 其 奚暇 为 足 下 谋 缘 是 因 循 遂 成 疏 阔 而 足 下 亦 卒 未 有 书 问 比 岁 学 业 所 及 志 趣 所 存 莫 或 告 语 仆 罔 闻 知也 然 每 一 念 及 令 兄 屡 年 见 嘱 之 意 与 吾 弟 昨 岁 相 与 之 情 抚 躬 慨 然 未 尝 不 呼 负 负 怀 之 既 久 义 不 容嘿 辄 缘 此 足 之 便 略 述 鄙 怀 以 晓 左 右 窃 以 人 之 为 学 贵 先 辨 其 志 志 不 立 则 因 循 委 靡 日 以 销 而 月 以蚀 终 莫 幸 有 成 焉 其 志 苟 断 然 有 以 自 决 於 中 者 其 成 也 亦 必 远 矣 僚 之 丸 秋 之 奕 羿 之 射 庆 之 鐻 师 旷之 审 音 公 输 之 呈 巧 庖 丁 之 解 牛 彼 非 有 过 人 之 材 智 而 卒 能 以 其 技 名 一 世 者 其 用 力 专 而 志 先 定 也夫 君 子 之 於 学 亦 岂 异 於 是 哉 志 於 小 故 所 就 者 亦 小 志 於 大 斯 所 成 者 亦 大 大 小 虽 不 同 量 而 要 其 励吾 志 以 从 之 竭 昼 夜 忘 寝 食 以 蕲 至 於 是 而 不 至 是 不 止 者 则 一 而 已 是 故 小 人 志 艺 以 技 成 名 君 子 志道 以 学 成 德 基 之 於 一 念 之 闲 而 成 之 於 数 十 年 之 後 有 如 操 左 券 以 责 右 契 卒 之 无 不 偿 者 古 昔 圣 贤所 以 成 不 朽 之 业 皆 由 於 此 矣 顾 论 学 於 今 日 则 又 有 辨 有 考 据 之 学 有 词 章 之 学 有 经 济 之 学 三 者 皆杰 然 超 出 於 科 举 俗 学 之 上 材 智 之 士 争 趋 附 焉 然 仆 以 为 是 三 者 苟 不 本 於 道 德 之 实 则 亦 与 彼 俗 学者 同 归 於 无 用 而 已 如 欲 务 其 实 而 求 适 於 用 则 莫 若 从 事 於 道 义 之 学 焉 道 义 之 学 其 蕴 极 乎 高 明 广大 而 实 为 吾 心 吾 性 有 生 同 具 之 端 其 精 极 乎 性 命 天 人 而 实 皆 愚 夫 愚 妇 可 与 知 能 之 事 其 功 用 极 乎参 赞 位 育 而 要 不 越 乎 庸 言 庸 行 民 生 日 用 之 常 盖 凡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之 所 以 治 周 孔 颜 曾 思 孟 之 所 以教 胥 於 是 乎 在 焉 学 者 诚 能 励 吾 志 以 从 之 其 高 可 至 於 圣 贤 最 下 亦 不 失 为 善 人 君 子 譬 诸 射 者 之 於的 然 苟 栖 鹄 於 侯 而 日 凝 神 注 矢 以 从 之 虽 功 力 所 及 有 远 近 难 易 之 不 齐 然 其 中 也 必 有 日 矣 其 不 惟正 鹄 之 求 则 且 弯 弓 终 日 而 莫 知 的 之 所 向 况 望 其 有 一 中 之 得 哉 是 可 为 学 而 志 於 圣 贤 者 喻 也 然 而世 之 学 者 往 往 病 其 高 远 而 难 几 甘 自 暴 弃 而 不 求 而 独 於 身 外 傥 来 不 可 必 得 之 数 则 趋 之 若 鹜 虽 至冒 廉 耻 捐 顶 踵 而 不 惜 向 道 若 彼 趋 利 若 此 岂 其 才 之 优 於 为 小 人 而 不 足 於 为 君 子 哉 凡 其 可 以 为 小人 之 才 皆 其 可 以 为 君 子 之 才 使 易 其 所 以 为 小 人 者 为 君 子 将 无 不 足 然 往 往 勇 於 为 小 人 而 怯 於 为君 子 者 非 才 与 不 才 之 异 其 志 之 所 趋 殊 焉 耳 今 斗 筲 者 流 既 惟 利 禄 之 趋 苟 其 稍 自 立 知 向 学 者 则 流俗 之 论 辄 相 与 诳 诱 而 震 撼 之 内 慕 乎 富 贵 显 荣 之 遭 而 外 畏 乎 庸 俗 讪 笑 之 口 气 慑 情 葸 而 不 克 以 自振 兹 士 风 之 所 以 日 敝 也 士 君 子 读 圣 贤 书 当 识 轻 重 明 趋 舍 而 知 所 好 恶 奈 何不 慕 为 古 之 仁 圣 贤 人 而 慕 此 苟 贱 亡 耻 之 众 不 畏 古 之 法 言 庄 论 而 畏 此 悠 谬 无 识 者 之 口 哉 夫 慕 之固 将 效 之 畏 之 又 将 思 所 以 悦 之 苟 自 好 者 其 自 待 轻 重 宜 居 何 等 也 且 吾 人 斗 室 穷 居 不 过 一 草 茅 士吾 励 吾 学 独 行 其 志 此 亦 何 与 於 人 顾 尚 畏 兹 众 楚 之 咻 不 能 自 决 借 令 一 旦 列 朝 班 跻 显 仕 欲 有 所 论建 而 群 小 譸 张 浮 言 胥 动 则 遂 将 缄 口 咋 舌 俯 仰 从 人 而 已 乎 胡 广 冯 道 之 流 阉 然 媚 世 夫 人 而 知 笑 之及 其 持 厥 躬 也 不 能 自 激 励 焉 穷 居 无 以 自 见 立 朝 欲 以 何 施 吾 见 笑 人 者 行 躬 蹈 所 笑 之 辙 而 坐 见 ?揄 者 之 乘 其 後 也 兹 非 志 不 立 而 随 俗 浮 湛 者 之 明 鉴 哉 故 夫 吾 人 一 日 之 志 终 身 成 败 之 机 也 机 决 於此 而 千 秋 之 业 立 焉 机 失 於 此 而 一 生 之 行 堕 焉 使 世 之 为 士 者 日 自 磨 砻 以 蹈 先 民 之 矩 虽 由 是 与 曩哲 争 光 无 难 焉 使 古 之 为 圣 贤 者 稍 自 降 抑 以 徇 流 俗 之 规 则 亦 与 彼 蚩 蚩 者 同 归 於 尽 而 已 君 子 之 求志 也 不 期 立 异 於 人 世 亦 不 肯 苟 同 於 流 俗 躬 仁 义 而 力 践 之 不 以 举 世 不 为 而 自 阻 饫 道 德 而 心 乐 之不 以 没 世 无 闻 而 自 戚 凡 所 为 竞 竞 焉 较 义 利 於 毫 芒 之 际 争 得 失 於 方 寸 之 闲 惟 日 孜 孜 常 若 不 足 者要 以 期 依 乎 中 庸 几 於 成 德 之 域 而 止 及 其 成 也 穷 与 达 靡 不 得 焉 进 与 退 靡 不 裕 焉 其 素 所 树 立 者 然也 夫 圣 贤 之 当 为 夫 人 而 知 之 矣 尧 舜 之 可 为 夫 人 而 闻 之 矣 知 其 当 为 而 行 之 不 力 自 弃 者 也 知 其 可为 而 诿 之 不 能 自 贼 者 也 自 贼 自 弃 斯 下 愚 者 所 甘 心 而 志 士 所 深 耻 而 不 肯 出 者 也 故 仆 今 者 窃 愿 足下 先 定 其 志 志 既 定 而 後 工 夫 之 次 第 功 力 之 得 失 可 得 议 焉 其 不 然 者 虽 日 言 学 无 益 矣 足 下 且 以 为何 如 哉 仆 早 岁
【转发】中英古典诗歌与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英古典诗歌与文化传统的差异   邵朝杨 摘 要:从诗歌的语言层面,即格律、意象和语法,以及对诗歌的语言表层产生深刻影响的深层文化传统层面、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美学和批评理论等方面分析了中英古典诗歌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加之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形成了中英古典诗歌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英文古典诗歌;语言表层;文化传统;差异 诗歌产生于音乐、舞蹈之后,且与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自诗歌产生之日起,便向着文字意义方向发展,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一种雅俗共赏、广受喜爱的文学体裁.很多民族都产生了广为传诵的伟大诗篇.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加深,有些诗作还流传到了异域他乡.在欣赏国外诗篇时,由于受本民族文化影响,人们往往极易发觉不同民族诗歌之间的差异,比如张九龄的《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和一首勃朗宁夫人(Browning EB)的十四行诗《Sonnetsfromthe Portuguese,Ⅵ》: Go fromme:Yet Ifeelthat Ishall stand . . . Alone upon thethreshold of my door Ofindividuallife,Ishall command The uses of my soul,nor lift my hand Serenelyin the sunshine as before, Withoutthe sense ofthat which Iforebore, Thy touch upon the palm.The widestland Doomtakesto part us leavesthy heartin mine With pulsesthat beat double.What Ido   And whatIdreaminclude thee,asthe wine Musttaste ofits own grapes.And,when Isue God for myself,he hears that name of thine, And sees within my eyes thetears oftwo. 虽然这两首诗均表现了”闺中怨”的主题,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却是非常明显的:张九龄通过“残机”和“夜夜减清辉”的月亮,描写了一位妻子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诗人将妻子的思念与悲凄融入月亮之中,而每夜渐缺的月亮更加重了妻子的寂寞和痛楚.张九龄对妻子的容貌体态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选择两个意象(“残机”和“月亮”),间接而含蓄地表现了她的绵绵情思.而勃朗宁夫人在诗中使用多种意象:具体意象如“the tears oftwo”,抽象意象如“individuallife”以及比喻意象如“the widestland”等,直接地、尽情地抒发了她对恋人的思念. 从这两首诗的对照中,不难发现中英诗歌的差异:表层体现为语言的差异,即不同的格律、意象和语法;而深层文化传统,即美学、批评理论等原因,加深了中英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
【转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转自:小夭酒肆吧 发帖人:黛雅水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倭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转发】释道精神与古典诗歌理想 06-7-26少安转于天天语文网释道精神与古典诗歌理想   杜甫说:诗是吾家事。实际上,作为中国人,何妨说:诗是吾国事。要探究中国民族的精神趋向,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都少不了要研究古典诗歌艺术。尤其是对古典诗歌理想的阐发,可以使我们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传统的哲学思想精神作出动态的考察。当然,这种阐发本身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本文不可能作到全面而透辟,只能简要地理出个端绪来。   ^^1  古典诗歌的理论自觉,应该说,是始于汉代的《毛诗序》。前此孔子的言论,虽多有涉于诗者,其大旨却在政教。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世人议论已多。至于汉儒之论诗,虽依然为政教观念所囿,毕竟是专意于论诗了。不过,需要指出,汉儒对诗歌特质的认识,还渗透着初民文化的精神,如“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的观念,实则正缘于“最古之礼,专重祭祀”且祭把必以诗歌媚神的上古文化精神,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进而衍为咏叹歌舞的观念,也正基于对祭祀时媚神歌舞之生动形态的概括。其实,这也难怪,无论孔子还是汉儒,所谓论诗,都是专对《诗经》而言的。问题的实质在于,首先,汉儒将诗人“感于物而后动”的个体情感导向了与媚神活动--实际上是由图腾与禁忌发展为社会仪礼规范--有关的群体意识,同时,又使这种群体意识成为与政教有关的道德自觉。显而易见,这种诗歌观念体现着对诗歌本体价值的异化,它虽然也肯定诗歌之“发乎情”的先赋特质,但终于让它消泯在对社会功用的自觉之中了。因此,只有具备反异化精神的道家思想才能使诗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关系,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仅仅以儒、道互补来总结概括,便有点言不尽意。应该指出,所谓互补,乃是一种逆向追求中的价值发现。儒家精神在于肯定现有文明,道家精神在于弃绝现有文明,似乎水火不相容,实质上,儒家是以肯定现有文明秩序为个体生活之目的的方式肯定着个体人格,道家是以认定保持个性真实必须弃绝现有文明秩序的方式肯定着个体人格,于是,以道化儒,相逆而相成,便有了对独立的个体情感之真实的肯定。从哲学思想上讲,以道化儒的具体形态是所谓“内圣外王”。这样一来,儒家体用不二的精神势必面临着分析之势,个性本体已不必以社会伦理规范为其存在之目的。对于古典诗歌来说,则不复于“厚人伦,美教化”的政教功用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创作主体亦不必“发乎情,止乎礼义”,而是正面地去肯定诗缘情的本体特质。古诗十九首已发出“涤荡放情志”的呼声,到陆机则公开扬起“诗缘情而绮靡”的大旗,从创作实践的追求到诗学理论的探讨,古典诗歌之演进的必然正体现着以道化儒的文化思想之演进的必然。  道家之“道”在“无为”,“上德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在社会政治上,这是“君人南面之术”,势必导致无法为法、“非法法也”的阴谋政治。但影响到诗歌艺术,却给诗的灵感提供了自由翱翔的无限空间。儒家所遵从的周文化,非常强调“敬德”“明德”,《大戴礼·盛德》云:“礼度者,德法也。”“德”存于“礼”,故诗歌之“发乎情,止乎礼义”便正是以诗“明德”,《周易》亦言圣人观物取象旨在“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些,都正是诗歌创作之“比德”规范的思想基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便是类情以明德,发展为“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侵”,遂成了“比德”的艺术程式。道家以“无为”之精神夺儒家“明德”之魂魄,于是“德”即非德,“比德”规范缘此而进化为不比之比的自由境界。古典诗歌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渐由讲求“比兴”转而为“独标兴体”,而“兴”的审美特质已在“文已尽而意无穷”,绝非类情明德的精神了。唯因如此,古典诗歌才能缘情而作,无所依傍,依真而发,无所比附,真正去“穷情写物”。  要之,古典诗歌走向理想的第一步,便是在此以道化儒、出儒入道的思想变革中实现的。
【转发】徐志摩诗集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