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鲁子牛 甘为鲁子牛
咱当兵的人
关注数: 778 粉丝数: 839 发帖数: 46,928 关注贴吧数: 87
【小说散文】小小说《名医》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鲁北平原上的玉米叶都晒得打了卷,好久没有下雨了,大地都干渴的裂开了嘴,只有树上的知了还依旧在聒噪地叫着。 刘善贵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此刻他正在老枣树下乘凉。刘善贵躺在躺椅上,沏上一壶茶,右手摇着蒲扇,左手拿着一本医书看着。刘善贵是个有个性的人,他戴一副圆圆的老花镜,腰里别着一根翡翠玉嘴的铜杆烟袋,下巴上留着一缕倔犟的山羊胡。别看他在村里住,他从来不下地劳作,一有空就拿起医书,研究医术,他是这一带十里八乡的名医,专门以看病为业,他对待病人,不分老幼贵贱,一视同仁,不问职业,不看身份。 据说刘善贵早年在天津府的大药房里坐堂,找他看病的人排成队。话说这天刘善贵坐堂的门前来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上面下来一个带枪的军阀,由两个卫兵搀着进来,门口还有两个佩枪的卫兵站岗。一伙人进了屋里,其中一个卫兵道:“你是刘善贵吗?这是我们孙师长,昨天骑马不小心摔了下来,把腰扭了,今天特慕名来找你。”刘善贵说:请后面排队。”“ 卫兵刚要发作,军阀摆摆手,排在了一行病人后面。 待到病人一一离去,便轮到了孙师长。刘善贵用手摸了摸腰,又询问了几句,然后指着院子里那一桶水说:“你去把那桶水倒进缸里去。”卫兵刚要呵斥,那军阀便制止了卫兵。军阀为难的说:“先生,我腰都直不起来,怎能拎动那一大桶水?”刘善贵说:“若想治病,让你拎你就拎!”那军阀无奈只得依了刘善贵,呲牙咧嘴的把水桶拎起倒入缸内,神了,军阀刚刚放下水桶,腰竟然能直立起来,已经不疼了。军阀大喜,用重金赏赐刘善贵,刘善贵说:“你刚才已经帮我拎了水,咱们两清了。”军阀对刘善贵大加赞赏,推崇之极,与刘善贵结为好友。不料日本人来了以后,那军阀竟然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还邀请刘善贵去给日本人看病,刘善贵严词拒绝,那日本人岂能善罢甘休,刘善贵只好收拾细软,连夜偷偷跑回山东庆云老家躲避,从此开始为四邻八乡百姓看病为业。 刘善贵看病有一个原则,以老家刘家村为圆心,半径十里以外不去。每次出门行医,以毛驴代步,把药搭子往驴背上一搭,吧嗒着烟袋锅悠闲自得,神似张果老。有一次他姑父病了,表哥牵着驴来请他,他说十里以外不去,他表哥把他臭骂一顿,气得走了。晚上刘善贵一个人偷偷地骑驴到他姑家赔罪,刘善贵说:规矩是我自己立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能因为你是我表哥就坏了规矩,我晚上一个人过来给姑父看病,是算我走亲戚,别人不能说啥。” 刘善贵一生行医看病只用三副药,第一副药探路,第二副药治病,第三副药扫尾,三副药用完,药到病除,屡试不爽,堪称神医。 刘善贵虽然是一代名医,一生救人无数,却救不了自己,临终时刘善贵说:“我一生只用三副药,就是心狠、手辣、药猛,是药三分毒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人往往是对别人可以做得到,对自己却做不到,由于对自己下不了狠心,结果药下轻了,表面是保护自己,实际是害了自己,重症还需猛药啊,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散文随笔】寻访路遥发表于2016年11月10日德州晚报 寻访路遥 刘洪忠 脚一踏上陕西这片土地,就感到无比的厚重。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深厚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开创华夏文明的轩辕黄帝,也是我们的共和国开始走向辉煌的地方。当代陕北,更是人才辈出,出现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大家。他们就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样,厚重的黄土高原必将开出绚丽纷呈的花朵。 来到陕北之前,我一直想象黄土高原的模样,风卷黄沙,光秃秃的山上只有牛羊在吃草,嘹亮的信天游从山谷中回荡。然而一走进陕北,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出乎意料的美,用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陕北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七十多岁的老人扭起陕北大秧歌身体轻盈,快步如飞,让年轻人也自愧不如,陕北人性格是乐观、开朗、朴实的。 从绥德出发去延安,汽车沿着210国道一路蜿蜒向西南行使。在绥德与清涧交界处,偶然看到路遥故居的牌子,这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路遥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作家,他的作品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即使有意去拜谒 他 的故居,也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次却无意中路过路遥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他笔下的清涧河和黄土地,还有他曾经居住的窑洞。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我最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次偶遇路遥故居,也许是冥冥中注定吧。路遥纪念馆在210国道东面,院子里有一头奋力耕田的牛的雕塑——路遥属牛,爱牛,生前曾有句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故居就在210国道西面,在纪念馆对面的小山坡上,这个窑洞大概就是路遥笔下孙少平生活的窑洞吧。 看到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看到路遥住过的窑洞,就不难体会“贫困和苦难是人生的催化剂”这句话的道理。路遥出生在这里,贫瘠的土地在父辈眼里只有绝望和苦难,却让路遥更加懂得人生的意义,更想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不平凡的人生。路遥是不幸的,他因为废寝忘食地写作,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路遥又是幸运的,他因为用生命去写作而理解了人生的价值,更好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留给我们一部伟大的作品,因此平凡的世界铸就了永恒的人生。 参观完路遥故居,更加坚定了我去延安大学拜谒路遥墓的想法。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穿过延安大学,独自一人登上文汇山,去拜谒这位值得尊敬的作家。 清晨的山上非常清净,只有小鸟在啾啾鸣叫着,仿佛在为路遥先生低吟浅唱。轻轻地走到路遥先生墓前,我深深地三鞠躬,心中默默说:“路遥先生,我来看您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深深地喜欢您的作品,虽然没能见过您,在这里和您无声地交流,就如同聆听您的教诲。”我抬起头,看见路遥先生的墓碑就像一本书,黑色底座,墓碑上路遥先生的头像雕塑,目视远方,好像在思索中。我看见远处有一朵不知名的花,又折了一小枝松柏献给路遥先生,我再次三鞠躬,向先生道别。 当我走到山脚的时候,天上飘下丝丝小雨,我感觉额头有些清凉,眼睛有些湿润。
【小说散文】寻访路遥发表于2016年11月19日德州晚报 寻访路遥 刘洪忠 脚一踏上陕西这片土地,就感到无比的厚重。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深厚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开创华夏文明的轩辕黄帝,也是我们的共和国开始走向辉煌的地方。当代陕北,更是人才辈出,出现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大家。他们就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样,厚重的黄土高原必将开出绚丽纷呈的花朵。 来到陕北之前,我一直想象黄土高原的模样,风卷黄沙,光秃秃的山上只有牛羊在吃草,嘹亮的信天游从山谷中回荡。然而一走进陕北,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出乎意料的美,用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陕北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七十多岁的老人扭起陕北大秧歌身体轻盈,快步如飞,让年轻人也自愧不如,陕北人性格是乐观、开朗、朴实的。 从绥德出发去延安,汽车沿着210国道一路蜿蜒向西南行使。在绥德与清涧交界处,偶然看到路遥故居的牌子,这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路遥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作家,他的作品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即使有意去拜谒 他 的故居,也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次却无意中路过路遥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他笔下的清涧河和黄土地,还有他曾经居住的窑洞。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我最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次偶遇路遥故居,也许是冥冥中注定吧。路遥纪念馆在210国道东面,院子里有一头奋力耕田的牛的雕塑——路遥属牛,爱牛,生前曾有句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故居就在210国道西面,在纪念馆对面的小山坡上,这个窑洞大概就是路遥笔下孙少平生活的窑洞吧。 看到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看到路遥住过的窑洞,就不难体会“贫困和苦难是人生的催化剂”这句话的道理。路遥出生在这里,贫瘠的土地在父辈眼里只有绝望和苦难,却让路遥更加懂得人生的意义,更想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不平凡的人生。路遥是不幸的,他因为废寝忘食地写作,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路遥又是幸运的,他因为用生命去写作而理解了人生的价值,更好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留给我们一部伟大的作品,因此平凡的世界铸就了永恒的人生。 参观完路遥故居,更加坚定了我去延安大学拜谒路遥墓的想法。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穿过延安大学,独自一人登上文汇山,去拜谒这位值得尊敬的作家。 清晨的山上非常清净,只有小鸟在啾啾鸣叫着,仿佛在为路遥先生低吟浅唱。轻轻地走到路遥先生墓前,我深深地三鞠躬,心中默默说:“路遥先生,我来看您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深深地喜欢您的作品,虽然没能见过您,在这里和您无声地交流,就如同聆听您的教诲。”我抬起头,看见路遥先生的墓碑就像一本书,黑色底座,墓碑上路遥先生的头像雕塑,目视远方,好像在思索中。我看见远处有一朵不知名的花,又折了一小枝松柏献给路遥先生,我再次三鞠躬,向先生道别。 当我走到山脚的时候,天上飘下丝丝小雨,我感觉额头有些清凉,眼睛有些湿润。
【文苑课堂】鬲文化与德州 □刘洪忠 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尊炊具,考古资料已经证明鬲最早出现在距今约四千八百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鬲是德州原始文化遗址中最典型的器物,那时的鬲是陶器,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鬲是由德州古老的原始部落所发明,因为氏族发明了鬲才被称为有鬲氏。有鬲氏族是上古时期较为富强、发达的部落族群之一。有鬲氏主要繁衍生活在现在的德州一带,活动范围约1300平方公里,人口数字不祥。 鬲是什么形状呢?宋代学者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提到“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在《说文解字》中指出:鬲,鼎属。鬲和鼎的形状非常相像,但二者是不同的蒸煮器具。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鼎足是实的,与鼎身不相通;而鬲足是空的,与鬲身是相通的。 鬲在历史长河中至少存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在它存在的那个时期,鬲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有鬲氏发明炊具鬲与伏羲氏教民渔猎畜牧、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等一起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后来,在有鬲氏部落沃土的滋润和鬲的养育下,有鬲氏的族人们伴随着鬲这一对中华文明做出过极大贡献的炊具一起发展、辉煌,并完成了历史上的几次壮举,如协助大禹治水,辅助少康复国等。如果没有鬲的发明,就不可能有古鬲国的强大以及中华文明的快速发展,更不可能有今天这个特殊文化——鬲文化的形成。 鬲国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国,是大汶口文化后期由鲁东南、晋东北、豫西南游猎而来的散落氏族组成。据传炎帝、少昊时期(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德州被封为鬲国。禹城窦冢遗址、乐陵五里冢遗址、乐陵惠王冢遗址、庆云姚千遗址等都发现了大量的鬲状陶器。可见,德州与“鬲”有不解之缘。夏代古国——有鬲氏,古河——鬲津河,春秋战国之鬲邑,秦汉之鬲县,东汉之鬲国等都是在德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鬲津河的名字是以古鬲国而得名,相传大禹治水初进禹城,先是落足于鬲国都城西南35里的高国,有鬲氏得知后,首领亲自接应大禹来鬲国商议治水事宜,并在鬲国都城西10里的具丘山为大禹修一城堡,作为治水的指挥部。明代翰林刘士骥在《禹迹亭记》载:“禹台(具丘山)在城西十里,高十仞,广倍之,相传禹所憩也”。该遗址曾经出土石铲、石斧、陶纺轮、陶弹丸、蛋壳、陶片数十件,经测定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 《禹亭碑阴》载:“禹邑城西有台,名曰具丘。禹疏九河尝驻足焉”。由此可见,当时的有鬲氏族对大禹治水是竭尽全力支持的,因此大禹才把古黄河以鬲国命名为鬲津河。 鬲津河,(即今漳卫新河)是流经庆云的三条大河之一,乃大禹疏浚的九河之一。鬲津河以古鬲国得名。鬲津河原为古黄河故道。在《尔雅·释水》﹑《汉书·沟洫志》﹑(清)胡渭《禹贡锥指》卷十三中都有明确记载。是春秋战国时代黄河三条入海河道之一。 鬲津河从武城县四女寺村起,沿冀、鲁边界,途径山东省武城县、德州市、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无棣县,河北省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海兴县,在山东无棣县大口河入海,,全长257公里。 由于古鬲国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使得古鬲津河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岸文明有了高度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到了秦代,鬲津河成为重要的交通航道,鬲津河沿岸的齐国故地饶安(今河北盐山县千童镇)成为繁华的商贸重镇,货物中转的码头。鬲津河下游的庆云同样也是这条航道上的重要城镇,在今庆云县严务乡鬲津河畔曾经出土过古代冶炼遗址,据考证过去严务曾经是修船的船坞。从现在庆云县崔口镇的地貌依旧可以看出当年这里的水运之发达,因为崔口是一个四面环水的高地,便于商船贸易往来。清代庆云诗人崔旭的《鬲津竹枝词》中曾经写道:“秋风吹雪暮棉开,沿岸人家上集回。共说街头虾酱贱,大沽河口海船来。 ”崔旭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这首诗也充分说明清朝中晚期鬲津河还是通航的。 公元前210年,秦代方士徐市(徐福)受秦始皇之命,在饶安一带招募了童男童女各五百名,并百工、水手、弓箭手三千多人,筹措物资,打造巨船,之后就是从这里起航,沿鬲津河浩浩荡荡入海,一去不复返地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这是中国最早的航海,也是最早的对外交流,徐福东渡,不仅带去了丝绸、陶器、金属等物资,也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鬲津河和饶安也因此成为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起点,对外交流的主航线。 到了汉代,鬲津河的商业价值更加重要,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以秦之徐福率千名童男童女出发地而置千童县,均说明了鬲津河和饶安在汉代的历史地位。东汉灵帝时(公元168年至188年)千童县改为饶安县,故治仍在今河北盐山县城南20公里处,鬲津河北岸的千童镇。 徐福东渡日本已无疑问,至今日本还保存有很多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这些地方保留着许多与千童镇相似习俗。 秦汉时期,千童镇一带有一种奇特的丧葬习俗:瓮棺葬。无独有偶,日本的佐贺平原也发现了与千童镇一带极类似的瓮棺葬墓群,这说明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到日本后延续了当时家乡的习俗。 另外盐山千童镇的“信子节”与日本佐贺的“氏子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两种民俗也是对东渡事件的有力佐证。 “千童信子节”被专家学者称为中日友好交流的 “活化石”。 相关证据证明当时的鬲津河文化被徐福和随行的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带到日本贺佐平原,有力的促进了当时日本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海上交流和贸易往来。鬲津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起点,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文苑吧务】庆云作家协会第一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作品 父爱如山 --云天学院 高一18班 杨如月 还有什么比父亲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呢?父亲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这就是父亲。 炽热的夏天,蝉在树上悠闲的叫着,我倚在窗户边烦躁的向窗外看着,教室里已没有往日的那般欢声笑语,更多的是悲伤,低气压迎面而来。一场中考风波将我们吹散,各奔东西。 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暴风雨的来临了,我把眼睛紧紧的闭着,心里在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我躲在被窝里,紧闭着双眼内心高喊,我做好了随时迎接这场“暴风雨”的准备,但是对于它的来临,我又万分恐惧,逃避是没有用的,我终被千军万马挤下了河。我害怕父亲严厉的眼神,听见父亲失望的叹息,人生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忽然,一只强有力的手,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那是一双历经岁月沧桑的手,那是一双撑起整个家的手。我缓缓的抬起头,正好对上父亲的眼睛,我赶紧低下头,我害怕看见父亲摇头叹息的样子。 但是他没有,有的只是他温和的眼神和充满磁性的关怀:“闺女,没事,别哭谁一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呢。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历经几万次的失败,但他终不会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泡,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不就是中考没考好么,这有什么呢?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它,击垮他。” 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爱我的父亲。父亲教给我待人处事的道理,在我骄傲时告诉我要谦虚,在我失败时告诉我不要气馁。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亲对我的爱和养育之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