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得志🍀 梦海贼意志王
禅本无常理,笑本无定意。身边无外物,自无烦恼生。身随盘珠串,室设品茗壶,自当勉励警醒,并非徒喜物其,玩物得志!
关注数: 506 粉丝数: 218 发帖数: 2,798 关注贴吧数: 57
紫砂壶——“线盅”之我见 一、前言背景: 壶名“线盅”,有福禄寿三星,徐汉棠原创之作,亦有2015年第十一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奖作品—王旭生所制“线盅”。本文所展示的新作“线盅”,为王旭生夫人—张亚萍所作,同为徐达明入室弟子,现又跟随徐汉棠贴身学习技法,为其关门弟子。新作“线盅”,可谓向经典致敬,可为师门传承之作。 二、作品赏析,欢喜于何 (一)共性初析 皆由传统器型加以改进,并有所传承与创新变化;皆以“盅”字为创意心源。结合“盅”字含义,以及“大亨钟德”传统器型的韵味,对于三个不同的线盅作品,进行个人初步赏析,何为传承,何为创新,欢喜于何。 《辞海》:“盅,器皿空虚。”《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衍义有指没有把儿的杯类。空去鋬流,与现之圆盅器型相似,沉稳周正,圆润涵光。圆型平钮与器身呼应,口大肚实,内心中空,立器皿虚空之意。口盖直紧,壶盖微妙隆起,充盈饱满。壶口上下沿线,妙如双唇,性感轻抿,端庄自若。壶盖上一圈线条,皆为点缀装饰之妙笔。刹凹的壶肩线条,过度自然圆转。直流嘴和耳型鋬,与肩线自然结合,并延伸化转,似从壶体中自然长出。壶身之形,乃紫砂工艺之难,亦有变化之魅力,所谓直而不瘪不鼓,何为恰如其分?是视觉面上错落有致的层次感?亦是勾勒线条上的虚实厚重?…皆有求极所谓的最佳视觉效果。三个同名“线盅”作品皆有共性美学方面的传承,亦有紫砂工艺中壶身之形的变化,其中的变化,即差异性特点,也正是不同作者所要表达的创作思想和理念。 (二)差异浅谈 相比徐汉棠福禄寿线盅原作而言,传承创新之作,最大的差异在壶身之形的变化。 新作的把流有所调整,壶身重心上移,并通体饱满,流把与肩线自然结合,并有所配比调整,皆自然从壶身协调长出,且左右相对称。肩部相比更加丰韵,走势自然,风格迥异。肩部曲度能与壶身底部相呼应,采用压盖设计,隆起充盈的壶盖,构建立体多层次的视觉感官。在视觉层次感上凸显出更加丰满大气,并有所错落有致,雄浑挺拔之势油然而生。 原作的肩部相比更加干练紧致,把流方中带圆,壶把起笔作顿,逆势外张,随即回转弯下,构建内外空间的视觉效果,并续势回峰嵌入壶身,壶嘴再从壶身如玉剑破势拔出,劲势贯穿始终,波澜起伏。壶身直而不瘪不鼓,视觉效果相比新作,壶体的层次感和力学美更加分明,且多了一份老味和拙趣。 三、结语短评杂谈 同为壶名“线盅”,通过赏析把玩,“曲解其意”,别有一番韵味和乐趣,亦有味外之味,彰显出紫砂文化内涵和语言艺术之博大,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宝贵的,也值得称赞,也正是个人欢喜之处。 作品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神韵;以“盅”为身,虚实和谐,以形之变化,传承并创新,凸显作品的饱满大气和清雅素洁;明接的直流长嘴与壶肩相连,嘴把相互对称相望,线条延伸回转,柔和自然;充盈隆起的壶盖,采用压盖设计,使壶体多了一份层次感,整体造型凸显得更加雄浑肃穆。作品所示的美韵,也正是个人欢喜之处。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赏壶玩壶用壶之时,悦己品茗实用两不误,可领略壶之美韵。作者以器再道,从“大亨德钟”来看,有清正直谏君子之分度,器以虚空俭素之心容天下之茶,返观新作“线盅”,亦有虚怀如谷、清正廉洁、稳重素雅之意。立足生活工作之中,闲时以器品茗,时而思索,时而自醒自勉,务实勤政,廉洁自律,保持谦逊,为此也给生活多一份色彩,多一份乐趣。 以上愚见心得,因水平有限,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老铁们多见谅和多指导。
我最喜欢的紫砂壶—“线盅” #紫砂壶~线盅# 师门传承创新之作—“线盅” 一、前言背景: 壶名“线盅”,有福禄寿三星,徐汉棠原创之作,亦有2015年第十一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奖作品—王旭生所制“线盅”。本文所展示的新作“线盅”,为王旭生夫人—张亚萍所作,同为徐达明入室弟子,现又跟随徐汉棠贴身学习技法,为其关门弟子。新作“线盅”,可谓向经典致敬,可为师门传承之作。 二、作品赏析,欢喜于何 (一)共性初析 皆由传统器型加以改进,并有所传承与创新变化;皆以“盅”字为创意心源。结合“盅”字含义,以及“大亨钟德”传统器型的韵味,对于三个不同的线盅作品,进行个人初步赏析,何为传承,何为创新,欢喜于何。 《辞海》:“盅,器皿空虚。”《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衍义有指没有把儿的杯类。空去鋬流,与现之圆盅器型相似,沉稳周正,圆润涵光。圆型平钮与器身呼应,口大肚实,内心中空,立器皿虚空之意。口盖直紧,壶盖微妙隆起,充盈饱满。壶口上下沿线,妙如双唇,性感轻抿,端庄自若。壶盖上一圈线条,皆为点缀装饰之妙笔。刹凹的壶肩线条,过度自然圆转。直流嘴和耳型鋬,与肩线自然结合,并延伸化转,似从壶体中自然长出。壶身之形,乃紫砂工艺之难,亦有变化之魅力,所谓直而不瘪不鼓,何为恰如其分?是视觉面上错落有致的层次感?亦是勾勒线条上的虚实厚重?…皆有求极所谓的最佳视觉效果。三个同名“线盅”作品皆有共性美学方面的传承,亦有紫砂工艺中壶身之形的变化,其中的变化,即差异性特点,也正是不同作者所要表达的创作思想和理念。 (二)差异浅谈 相比徐汉棠福禄寿线盅原作而言,传承创新之作,最大的差异在壶身之形的变化。 新作的把流有所调整,壶身重心上移,并通体饱满,流把与肩线自然结合,并有所配比调整,皆自然从壶身协调长出,且左右相对称。肩部相比更加丰韵,走势自然,风格迥异。肩部曲度能与壶身底部相呼应,采用压盖设计,隆起充盈的壶盖,构建立体多层次的视觉感官。在视觉层次感上凸显出更加丰满大气,并有所错落有致,雄浑挺拔之势油然而生。 原作的肩部相比更加干练紧致,把流方中带圆,壶把起笔作顿,逆势外张,随即回转弯下,构建内外空间的视觉效果,并续势回峰嵌入壶身,壶嘴再从壶身如玉剑破势拔出,劲势贯穿始终,波澜起伏。壶身直而不瘪不鼓,视觉效果相比新作,壶体的层次感和力学美更加分明,且多了一份老味和拙趣。 三、结语短评杂谈 同为壶名“线盅”,通过赏析把玩,“曲解其意”,别有一番韵味和乐趣,亦有味外之味,彰显出紫砂文化内涵和语言艺术之博大,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宝贵的,也值得称赞,也正是个人欢喜之处。 作品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神韵;以“盅”为身,虚实和谐,以形之变化,传承并创新,凸显作品的饱满大气和清雅素洁;明接的直流长嘴与壶肩相连,嘴把相互对称相望,线条延伸回转,柔和自然;充盈隆起的壶盖,采用压盖设计,使壶体多了一份层次感,整体造型凸显得更加雄浑肃穆。作品所示的美韵,也正是个人欢喜之处。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赏壶玩壶用壶之时,悦己品茗实用两不误,可领略壶之美韵。作者以器再道,从“大亨德钟”来看,有清正直谏君子之分度,器以虚空俭素之心容天下之茶,返观新作“线盅”,亦有虚怀如谷、清正廉洁、稳重素雅之意。立足生活工作之中,闲时以器品茗,时而思索,时而自醒自勉,务实勤政,廉洁自律,保持谦逊,为此也给生活多一份色彩,多一份乐趣。 以上愚见心得,因水平有限,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老铁们多见谅和多指导。借此贴吧活动而发文交流,参与支持一下,活跃一下气氛,福愿贴吧活动多多,福利多多,且越办越好。
2018新年礼物~持扇弥勒—随想纪录贴 弥勒~持扇,悠然自得;容颜,笑容可鞠 他的形象,他的笑,给人无限遐想空间—一种善意的匡正警示,一种诚意的真相启迪,一种睿智的转迷成悟。 于此特意感谢兰天师傅元旦集赞活动送的新年礼物,用心啦,包装精美给力,东西工形到位。个人特意挑的持扇弥勒。玩物收到一段时间了,甚是喜欢,加之核雕的工匠精神,再次向手艺人表示敬意,同时也玩物了两年,对其内涵与用意,思索几许,发帖纪录下个人阶段性的感想。 如今香客或玩友诸多,往往只是表面尊崇的形式和礼仪,只是玩物及信物其表,只求内心安定,攀比虚荣之心犹存。 兰天师傅的持扇弥勒~ 他的笑,笑只外求,莫忘二力。不仅要精神上学习他的大慈大悲、大彻大悟高品质,还应在实际生活中莫忘自力和他力。自力应自强自省,应断疑生解,应心存善根,并务实付诸行动。单靠自力修行往往力不从心,但付诸行动过程中必有他力相助。正如三分求佛,七分求自己,外求不如内修,内修靠二力。 他的笑,笑对人生,离苦得乐。世俗社会中,从痛绝尘世的消极悲观转为提升尘世为积极乐观,以生活信心和勇气去离苦得乐,不再深陷痛苦泥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 他的笑,笑迎和谐,从心开始。大度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总之,感谢各位匠人,带来更多好的作品,感谢贴吧交流成长,记录自我修炼。 禅本无常理,笑本无定意。身边无外物,自无烦恼生。身随盘珠串,自当勉励警醒,并非徒喜物其表,玩物丧志!
迟到的快递,晚来的报到 人各有所好,心爱之物,有价亦无价,喜欢皆是好;定制款物,彰显精细之独特,甚是欢喜满意,内心之喜,难言以明。吾定当细心呵护,无愧于工匠精神,必将呈现艳美娇颜!请共赏以勉!感谢有缘结识! 题意不错: 华严三圣: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1、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2、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3、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转之则右为智,左为理时,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 《法华经》所谓华严三圣: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和本体的毗卢遮那佛,与其得力助手文殊、普贤二菩萨组成这一庞大世界的最高主宰,即“华严三圣”。因为整个华藏世界都不过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所以文殊、普贤二位大菩萨,也可以说是他的化身和显现。文殊表智德、证德、慧德、能信,普贤表理德、行德、定德、所信;理智相即,行证相应,定慧不二,能所相融,便是毗卢遮那佛。 《华严》就是以文殊的智慧、运用普贤行来证人法界,成就佛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