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 1 粉丝数: 74 发帖数: 909 关注贴吧数: 13
周易的秘密就是河图和洛书 河图和洛书就是周易的全部。 先说说洛书 洛书用圈、点及其数目表示九个数。这九个数依次排列起来,就得到一个数字方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92、357 、816,这是著名的九宫图, 4 3 8 9 5 1 2 7 6 即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幻方是由n平方(n是自然数)个自然数按照规律排列成n行,n列方阵中每一行三个数相加之和皆为15,不论纵、横、对角之和都等于15。幻方除以上三阶(三列),还可有四阶、五阶、六阶……等很多。得出计算任意阶数幻方的各行、各列、各条对角线上所有数的 和的公式。假如幻方的阶级为n,所求的数为Nn,那么Nn=1/2n(n平方+1)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用于上面的三阶幻方,不难推出: N3=1/2n(n平方+1) =1/2·3·(3平方+1) =1/2·3·10=15。幻方中国古人称为‘纵横图’,国外叫‘魔方’。欧洲人在十四世纪才开始研究幻方,公元1514年才出现四阶幻方,比中国晚 2000年。 其实我们对这个‘幻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例如: 将幻方图中第一列中3个数字的任意两个组合进行相乘 492*294=144648 然后求出众数和,(就是把各个数字相加求和)。 1+4+4+6+4+8=27 2+7=9 看到众数和是9对吧,再挑任意一行的3个数字的任意两个组合进行相乘。 举例: 672*276=185472 1+8+5+4+7+2=27 2+7=9 其实不光是一行或一列,你把这个幻方的任意两个只要和等于15的3个数字的组合相乘,众数和都是9。 比如: 852*951=810252 8+1+2+5+2=18 1+8=9 其他的任意组合你都可以试试。待续。。。
缸中之脑--你能想出办法来证明吗?考验你的思维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了关于“缸中之脑”的假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输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渊源: 与“缸中之脑”假想相似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就是说,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无限的自由舒畅,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后惊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却又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他物与自我的交合变化。这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显示了庄子不同凡俗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不同于儒释两家的超越精神与生命境界。 科学研究: 世界著名的脑神经学鼻祖威尔德·格瑞夫斯·彭菲尔德( Dr. Wilder Graves Penfield, 1891-1976 ,美国著名脑神经科专家)在20世纪中期,对高级大脑活动做了深入研究。他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试图减轻象精神运动性癫痫这类疾病症状。受试者主诉有一点片断的回忆,嗅到以往闻到的气味,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颜色,这一切都是由大脑内特定部位的微量电流刺激引起的。他发现,刺激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时,往事的记忆就会历历在目,仿佛录像带的放映,具备了事件原始场景的所有声音和情绪。似乎发生在我们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无数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刻,都已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了。这种电刺激大脑的右侧颞叶引起患者对往事的记忆的现象称为“倒叙”(flashback)。通过对癫痫病人病灶观察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彭菲尔德在1954年提出了“中央脑系统学说”。这一学说认为:颞叶和间脑的环路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象一个录音录象装置,把人的全部经历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被人主观意识到,但它的确是客观地实现了。因此,对这一区域施加特殊的刺激时,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回忆的往事便被回忆起来。彭菲尔德医生的发现意味着,人的记忆被存储在大脑皮质中,并且可以被脑电流或者外部电流所激发。这为科学幻想提供了大量素材。 例证: 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Neo是一个被养在营养液中的真实人,而他的意识则由电脑系统“The Matrix”的电流刺激所形成和控制。他的一切记忆,实际上都是外部电极刺激大脑皮质所形成的,而不是真实历程。由于“The Matrix”也会有“漏洞”,也会被“病毒”侵入,因此,在“The Matrix”系统中的“人”,有时候就会发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人可以自动克服重力飘起来,而这些现象,并非真实的存在,只是系统Bug所致。“The Matrix”可以通过杀灭“病毒”或者Bug修复,来规避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 你有办法证明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吗?
《电磁历史人物》库仑 库仑(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汉语译为:查利·奥古斯丁·库仑。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1736年6月14 日生于法国昂古莱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个人履历: 早年就读于美西也尔工程学校。离开学校后,进入皇家军事工程队当工程师。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辞去一切职务,到布卢瓦致力于科学研究。法皇执政统治期间,回到巴黎成为新建的研究院成员。1773年发表有关材料强度的论文,所提出的计算物体上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的方法沿用到现在,是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础。1777年开始研究静电和磁力问题。当时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问题。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研究中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测出静电力和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扭秤。他还根据丝线或金属细丝扭转时扭力和指针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因而确立了弹性扭转定律。他根据1779年对摩擦力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润滑剂的科学理论,于1781年发现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表述出摩擦定律、滚动定律和滑动定律。设计出水下作业法,类似现代的沉箱。1785~1789年,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库仑生平: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枝,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巨匠都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法国物理学家查利·奥古斯丁·库仑就是其中影响力非常巨大的一员。库仑家里很有钱,在青少年时期,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后来到巴黎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离开学校后,他进入西印度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工作了八年以后,他又在埃克斯岛瑟堡等地服役。这时库仑就已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学和静力学问题上。他在军队里从事了多年的军事建筑工作,为他1773年发表的有关材料强度的论文积累了材料。在这篇论文里,库仑提出了计算物体上应力和应变的分布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了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础,一直沿用到现在。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的方法。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要改良磁针,必须从这根本问题着手。他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同时他对磁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注意了温度对磁体性质的影响。他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极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由于成功地设计了新的指南针结构以及在研究普通机械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1782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为了保持较好的科学实验条件,他仍在军队中服务,但他的名字在科学界已为人所共知。库仑在1785年到1789年之间,通过精密的实验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连续在皇家科学院备忘录中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1785年,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同年,他在给法国科学院的《电力定律》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库仑的扭秤是由一根悬挂在细长线上的轻棒和在轻棒两端附着的两只平衡球构成的。当球上没有力作用时,棒取一定的平衡位置。如果两球中有一个带电,同时把另一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放在它附近,则会有电力作用在这个球上,球可以移动,使棒绕着悬挂点转动,直到悬线的扭力与电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为止。因为悬线很细,很小的力作用在球上就能使棒显著地偏离其原来位置,转动的角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库仑让这个可移动球和固定的球带上不同量的电荷,并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第一次,两球相距36个刻度,测得银线的旋转角度为36度。第二次,两球相距18个刻度,测得银线的旋转角度为144度。第三次,两球相距8.5个刻度,测得银线的旋转角度为575.5度。上述实验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为4:2:1时,扭转角为1:4:16。由于扭转角的大小与扭力成正比,所以得到:两电荷间的斥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认为第三次的偏差是由漏电所致。经过了这么巧妙的安排,仔细实验,反复的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正,库仑终于测定了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之间的斥力。但是对于异种电荷之间的引力,用扭称来测量就遇到了麻烦。因为金属丝的扭转的回复力矩仅与角度的一次方成比例,这就不能保证扭称的稳定。经过反复的思考,库仑发明了电摆。他利用与单摆相类似的方法测定了异种电荷之间的引力也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最后库仑终于找出了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点电荷所带的电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定量关系,这就是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即两电荷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它使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学史中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电荷的单位库仑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磁学中的库仑定律也是利用类似的方法得到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库伦隐居在自己的领地里,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的工作中去。同年,他的一部重要著作问世,在这部书里,他对有两种形式的电的认识发展到磁学理论方面,并归纳出类似于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两个磁极相互作用定律。库仑以自己一系列的著作丰富了电学与磁学研究的计量方法,将牛顿的力学原理扩展到电学与磁学中。库仑的研究为电磁学的发展、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开拓了道路。这是他的扭秤在精密测量仪器及物理学的其它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库仑不仅在力学和电学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做为一名工程师,他在工程方面也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曾设计了一种水下作业法。这种作业法类似于现代的沉箱,它是应用在桥梁等水下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有《电气与磁性》一书,共七卷,于1785年至1789年先后公开出版发行。1806年8月23日,库仑因病在巴黎逝世,终年七十岁。库仑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杰出贡献是永远也不会被磨灭的。 库仑在工程界的贡献:在巴黎期间,Coulomb 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1773 年,Coulomb 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强度,并提出了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即库仑定律),还对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确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库仑土压理论)。该文在3 年后的1776 年由科学院刊出,被认为是古典土力学的基础,他因此也称为“土力学之始祖”。
《磁学历史人物》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1544~1603),英国著名的医生、物理学家。 个人履历 他于1544年5月24日生在英国科尔切斯特市一个大法官家里。年轻时就读于剑 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医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已成为英国名医。由于他医术高明,1601年担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直到1603年11月30日逝世。 科学成就 吉尔伯特在科学方面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在化学和天文学方面有渊博的吉尔伯特知识,但他研究的主要领域还是在物理学中。他用观察、实验方法科学地研究了磁与电的现象,并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名著《论磁》,于1600年在伦敦出版。《论磁》共有六卷,书中的所有结论都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著作中记录了磁石的吸引与推斥;磁针指向南北等性质;烧热的磁铁磁性消失;用铁片遮住磁石,它的磁性将减弱。他研究了磁针与球形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磁针在球形磁体上的指向和磁针在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指向相仿,还发现了球形磁体的极,并断定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提出了“磁轴”、“磁子午线”等概念。总之,在磁现象的研究方面,吉尔伯特的成就是光辉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吉尔伯特的名著中,也叙述了他对电现象的研究内容。他研究了十几种物质,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被摩擦后,同琥珀、玛瑙被摩擦后相似,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他首先指出,这是与磁现象有本质区别的另一类现象;他第一个称电吸引的原因为电力。吉尔伯特制成了第一台验电器,并用它证明了离带电体越近,吸引力越大,还指出电引力沿直线;带电体被加热或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它的吸引能力就消失了。对电子的本质,吉尔伯特也试图加以解释,他认为存在一种“电液体”,带电体吸引其他物体时,“电液”就从带电体流向被吸引的物体;他还认为,带电体被加热时电性消失的原因是“电波”蒸发了……在吉尔伯特时代,他提出的概念,说明电是地地道道的物质,这有特殊的意义。论磁字总是摆在静电学研究之首。可叹的是,吉尔伯特的名著《论磁》,直到19世纪末还很少为人了解,他的其他作品、先进的科学思想在英国也很少有人知道。因为他的作品都是仅用拉丁文出版的。1889年成立的吉尔伯特俱乐部,到1900年根据汤姆生的倡议,才出版了吉尔伯特名著的英译本。
科普一下,电磁的一些常识,转中科院的一篇文章 转帖 作者:罗会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鸡生蛋,蛋生鸡,生生不息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8f7797be23f0d528a198366fe040c812240c722&urlrefer=3560be317227d4ca7657400b2e7386eb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常年看似有点悖论的生物学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过去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先有蛋后有鸡,因为恐龙是先造了个类似鸟窝的窝,再生了个类似鸟蛋的蛋,于是才有了鸡的祖先——鸟类。可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鉴定一种蛋壳里特有的蛋白质认定:必须是先有鸡才有的蛋,因为这种蛋白质只能在鸡的卵巢里产生。这么一来,究竟是蛋生了鸡,还是鸡生了蛋,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话题…… 有趣的是,在物理学里同样存在类似的话题——究竟是电生出了磁,还是磁生出了电?前文“[水煮物理] 之二:物理的第一次”已经说到物理的第一次给了电磁学:古希腊人发现了摩擦生电和磁石吸铁现象。而实际上,关于电磁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发生在19世纪,电磁学的研究让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跨入到了电气化时代,并且直到今天,电和磁还是生产和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关经典电磁学这段历史,我们简要回顾如下(详见《物理学年谱》):人们首先认识到导电体和绝缘体的差别(英国格雷,1731年),然后明确两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电荷(法国杜菲,1734年),而暴雨中的雷电也是类似物质(美国富兰克林,1752年),这种电也能引起生物的肌肉收缩(意大利伽伐尼,1780年)[见[水煮物理](17):电母的彩妆]。 磁力的相互作用满足的是平方反比定律(英国米歇尔,1750年),而静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满足平方反比定律(法国库仑,1785年),电流可使磁针发生偏转,磁铁也能使电流偏转,这意味着电和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丹麦奥斯特,1819年)。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可以使其中铁块磁化(法国阿拉戈、盖•吕萨克,1822年);而方向相同的两平行电流之间存在相吸或反之相斥的相互作用。并可以用分子电流解释物体的磁性(法国安培,1822年);从实验结果可归纳出直线电流元的磁力定律(法国毕奥•萨伐尔,1822年),即电可以 产生磁。随后实验发现导线中电流和电势差之间的正比关系,并证明导线电阻正比于其长度,反比于其截面积(德国欧姆,1826年)。而磁通过电磁感应现象也同样能产生电(英国法拉第、美国亨利,1831年),感应电流方向和切割磁力线方向相关(德国楞次,1833年),电流实际上就是运动着的电荷所组成,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也存在关系 (德国韦伯,1846年),并且电荷总数是守恒的(英国法拉第,1843年)。不仅仅是磁能产生电,温差效应也能产生电(俄国塞贝克,1821年),逆效应就是电流产生温差,这个效应甚至能让水结冰(法国珀耳悌、德国楞次,1834年),而电流其实也可以产生热效应(英国焦耳,1843年)。通过一系列电、磁、热的研究,发明了诸如起电盘(意大利伏特,1775年)作为电源,电流计(德国许外格,1820年)作为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和电桥(英国惠斯通,1843年)作为精确测量电阻的仪器。最后到1856-1873年,英国的天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法拉第电磁场的力线概念。 从电磁理论推断电磁波的存在,它以光速传播并断定光就是一种电磁波。1873年麦克斯韦的《电和磁》问世,完成了经典电磁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高压电吸人事故,案例来源于新闻 广州日报消息,昨天上午,一外省青年怀疑在广州市广园西路王圣堂公交站附近的铁路桥上撒尿,被桥下的高压电线“吸住”,触电身亡。   昨天上午9时20分左右,在广园西路铁路桥附近居住的市民陈小姐发现铁路桥下的通火车的高压电线上,竟然挂着一名青年男子。该男子一条腿挂在一条高压电线上,他用手企图扶着铁路桥上的水管。突然,该名男子身体中发出两声巨响。与此同时,连着他身体的高压线也同时燃起火花。此人迅速被烧成黑炭,跌落在铁轨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靠近铁路高压电线的地方,都有铁丝网、铁栏杆等围住,上面写着“禁止攀爬”等标语。通火车的高压电线在桥下纵横交错,离此铁管只有数米之遥。出事的高压电线上离铁管最近。目睹整个过程的陈女士说:“死者年约30岁,当时该名男子与另一名男子都在铁管上。后来,另一名男子离开了铁管。该名男子也准备离开。走了几步,他停了下来,朝铁路桥下撒尿。就在他撒尿的过程中,被高压电线‘吸住’。”   中山大学物理系傅思镜副教授说,高压电线拥有电场。死者在高压电线附近小便,是导致意外的最主要原因。人体的尿液是一种导体。虽然在事故前,此人可能并不是将尿液直接撒到高压电上。但是,他的尿液接触到高压电线的电场范围,马上成为一个导体,将高压电线的电场迅速延伸至人体。并在人的身体内产生极化,瞬间内,产生强大的磁力,将此人“吸”了过去。 新闻是旧新闻了。 原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newscenter%2F2003-11%2F03%2Fcontent_1157230.htm&urlrefer=afd23826791129344c7c0502c384807b 个人理解的事件过程是: 因为小便被吸到了高压线上,然后因为摸水管被电死。 后面没啥奇怪的,奇怪的是前面,被吸到了高压线上。谈谈你的见解吧,尿尿时要是被电死也不算奇怪了,被吸过去就奇怪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