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政研 华师政研
关注数: 70 粉丝数: 208 发帖数: 2,574 关注贴吧数: 51
清明时节,赴渑池丁村、坡头、城南烈士公墓祭奠中条山战役万余名 原创 | 清明时节,赴渑池丁村、坡头、城南烈士公墓祭奠中条山战役万余名抗战英烈2017-04-09 马平 渑池吧 垂之汗青 日月同光作者:马平;图片:红叶 清明时节,与友人赴渑池丁村、坡头、城南烈士公墓祭奠中条山战役万余名抗战英烈,记之。——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踩着春天的青草,迎着濛濛细雨。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去寻找被岁月和时光掩埋的烈士英魂。七十多个春夏秋冬,你们还好吗?七十多个四季轮回,你们的音容笑貌可曾被今天的我们铭记在心?七十多年的沧桑风雨,芳草萋萋之中你的墓前可曾有天涯海角的浅唱低吟?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去追寻那段峥嵘岁月,去叩问那些深埋于地下的英灵。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战役”。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革命军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9日,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在晋南中条山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同年,梁希贤,陆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陕西潼关人)。梁率部在夏县泗交至望原一线节节抵抗,出生入死十余次。9日,退到台寨村继续抗击日军。最后,梁见全师伤亡殆尽,遂投黄河殉国。他们来自云南、山西、陕西、福建……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激战,身中八弹,英勇牺牲。 1941年9月29日,在山西沁水县的东峪,专程从对苏作战方向调来的日本关东军,以数倍兵力攻击吾部并集中飞机十一架,大炮十余门向武阵地轮番攻击,弹如雨下。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腿部受伤,仍裹创再战,率部冲锋七次,毙敌三百余人,终以头腰两部一再受伤,无力支持,遂毅然自戕殉国,年49岁。对此,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追认武士敏为革命烈士,并将沁水县东部端氏一带改名为士敏县,以示纪念。 这是我们不愿翻阅的一段历史。字字滴血,每一个画面都是用英烈的生命过滤的故事;每一段文字,都饱蘸着中国军人撼天动地的气节和精神。 这是一段满含深情写下的《抗日阵亡将士碑记》: “这里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1944年5月)中条山保卫战和黄河保卫战牺牲的两千余位中国军人。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136伤病官兵收容所设在岭北原丁村民居和关帝庙。第17军新2师野战旅后方医院设在西段村北庄窑院,收治白浪一线由第8卫生船舶所转运的伤病官兵。抢救无果者,礼葬于斯地。” 哦,这就是了,遗落在史册里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碑铭。今天,只剩下一座座依山而望的山坡,似乎在日夜眺望着远方的故乡。 碑铭曰:“国民政府于1941年民族扫墓节在此设立公墓。军政部19医院在坡头下街,安葬南村一线两千余位阵亡官兵于街西洼地和后场关帝坡;97兵站医院设在渑池县城文庙,125后方医院1938年2月由临汾迁至县城书院。两医院前方部安葬千余位阵亡将士于班村西南,安葬近两千位阵亡将士于廨元寺南岭。第17军医院设在阳光下沟西村南窑院,安葬近300位阵亡将士于五岳庙东南关帝坡下。军政部第18补充兵训练处医院在付村西岭安葬病亡士兵300余位,该训练处两千余位病亡士兵埋葬于廨院寺东南、下马头蝎庙东、谷水铁路南、高村北沟、藕池东岭、耿村西岭、千秋北沟等近20处。日军犯渑阵亡于战场的将士千余位未能安葬,分别位于南村头道涧,白浪渡口及红土坡,南坻坞歇柴沟西岭,坡头唐山坡和县城涧河两岸。” 这里不是英烈的故乡。而远方的烈士的亡灵却日夜守护着这片土地,如天空不灭的星辰,夜夜照亮一座城市的灵魂。 碑文曰:“1938年2月至1941年5月日寇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曾十一次围攻中条山,均被我英勇官兵击溃。1941年5月7日始强敌12万再犯中条,战事尤剧。渑池的南村和白浪为两条重要补给线,城区先后遭敌机42架次,投弹298枚轰炸,造成平民伤亡和重大物资损失。” 烽火连天的岁月,对祖国最深的报答就是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土地,浴血奋战,冰刀霜剑,用鲜血祭奠侵略者的铁蹄。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唐淮源、武士敏、寸性奇、王浚、邢清云等将军壮烈殉国,陕西子弟八百冷娃跳黄河;垣曲城头弹片盈寸,17军血流成溪,丁村医院里壮士裹腹再上沙场。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中国军人无愧矣!”无愧矣!一颗颗民族魂!无愧矣!一片赤胆忠心!无愧矣!为维护和平而战的抗日英烈,七尺男儿之躯,愿与黄土共眠,浇灌美丽温馨的和平之花!今天,这里的花朵含苞待放,这里的青草葳蕤成诗,为什么在今天,留下淡淡的缠绵的忧伤?献上一束冰清玉洁的白菊,在虬枝盘旋的荆棘之间,如此熠熠生辉,灼灼夺目,可是英烈在天之灵,与我共燃心灵的明烛。照亮漫漫旅途。 早在2015年那个红色的秋天,为了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渑池县文广新局和史志办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展览,时任文广新局局长的方丰章老师亲自撰写展览大纲,并翻阅多部历史资料,找到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渑池抗战资料,面对这些浩瀚史海中的璀璨星辰,方老师产生了向上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想法。他便和李社老师开始着手整理完善,整理过程中居然发现,在1938年到1944年这六年间,渑池是整个中国抗日战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向北,支撑中条山防线、黄河防线和八路军敌后抗战;向东支撑着中原战略重地洛阳。一时间渑池地面上驻军、训练处、分监部、军人代办所等军事单位达200多个。军政部在此安排四所医院,加上驻军的医院,用于救治前线伤员的医院达到了六所。一段段历史深刻证明,渑池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正基于此,才有了那么多中国军人在此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往事。 散文家吴伯萧在他的《微雨宿渑池》中,曾这样深情地写到:“渑池是陇海路的一站。东接洛阳、郑州,西通函谷关、潼关,北走九十里由南村渡过黄河可一步一步踏入战区,一九三九年春天我们路过时正是前方的后方重镇。若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所纵横织成的游击区比就一片网状叶,渑池通垣曲的大路就不多不少是一茎叶柄。又比就是通水的栈桥,从这里再迈一脚你就可跳入澎湃汹涌的海。游击队像鱼在深渊,你可以恣意活跃游泳……我们那次是带着复杂的情绪渡黄河的。我们是从火线回来。想想前面还开展着激烈的战斗,我们却回来了。仔细听不是还听得见隆隆的炮声么?有炮声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争夺,有肉搏,有牺牲。将万千弟兄留在火力网里,倒觉身子的逍遥成了心灵的重负了……渡船呢,它载着千钧万钧重量,昼夜穿梭,载回那来的,又送过那去的,是浮桥,又像一道咽喉,它吞咽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子弹,人马粮秣,晋东南二十六县的抗日根据地借它的滋养才能一天天扩大,一天天坚强。也为此,七天走六百里山路之后,我们才有缘趁黑夜摸过黄河,又趁黑夜沾光送子弹的回头汽车。” …… 那么,就为故乡做些什么吧;那么,就为渑池这些闪光的名字找寻一个温暖的归宿吧。 2016年,春寒料峭的日子。方丰章和李社老师,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迈着蹒跚的步履,开始了一段心灵的找寻。踏遍了渑池的山山水水,探寻了渑池境内所有的抗日遗迹,走访了85岁以上的二百多位老人,记录只言片语,搜寻斑驳陆离的碑文,实地察看依稀可辨的蛛丝马迹,极力挽回一段险些被历史和时光遗忘的峥嵘岁月。 当时的方丰章老师刚刚被确诊为肝部肿瘤,他没有把自己的病情放在心上,他说:“只想着生前把这件事办了,怕不能活着看到这次调查结果,怕这些英烈的名字被历史遗忘。” 当时的李社老师已是花甲之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腿脚不灵便的他毅然放弃了办公室的舒适悠闲,决定和方老师一起去完成一段发现之旅。 史海钩沉,浩瀚苍茫。 心系故乡,桑榆情深。 秉烛夜话的两位老师,风雨兼程,孜孜不倦,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日夜伏案,笔耕不辍,搜集、考察、论证、撰写,历经一年的时间,才留下这字字珠玑的珍贵史料。也许,没有这一次珍贵的救赎,再过五年,这一段曾经闪光的历史终将灰飞烟灭,遥不可辨。也许,没有这一次探寻,随着年华逝去,古老的史册再也不会敲响美丽的罄音。 2 丁村。渑池县陈村乡南部一个人烟稀少的村落,泥泞的乡间小道未能阻挡我们深情的缅怀。累累黄土似乎已掩盖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但是,你在,你一直在,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长眠于斯,无怨无悔。 “丁村村南岭雷公庙东侧,1941年春建有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并立《抗日阵亡将士碑》一通。该碑长1.64米,宽0.43米,厚0.15米,长方形半圆额,碑文为楷书共6行,每行36字。由国民政府军政部136伤病官兵收容所主任谢增华立,立碑时间为民国三十年民族扫墓节。” 碑文磨损严重,模糊难辨,大意是:“丁村接运此线经白浪南渡伤病官兵,目睹我忠勇将士为国牺牲,深致崇敬,而于在此殉职者,无为之悼惜不已。既经营公墓,以次礼葬,复立石旌表。用示后世之食恩于斯,安居乐业,实赖有此先烈之取义成仁,徵签捍患,应为之千秋也,军政部第一三六伤病官兵收容所主任谢增华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年民族扫墓节。”载自张怀银等编著《三门峡史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180页) 荒草萋萋之中,史记的石碑早已不在。泥泞的山道上,来往的车辙碾过岁月的年轮,仰俯之间,纵然满目苍翠却又无迹可寻。 “我们的脚下和身前身后全是烈士的墓穴,每个墓穴相差一米间距,这是去年我们献花的地方。就还在这里祭奠吧!”李社老师向我们讲述着烈士的遗迹。脚踏热土,不仅热血澎湃,源自心底的崇敬让我们默然无声。面对英烈,生活在和平幸福中的我们只有深深鞠躬,把所有的祈祷和祝愿赋予朵朵鲜花和一盏薄酒之间,雨缓缓落下来,湿润了我们的眼睛。 3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从渑池县城驱车十余里,是渑池县坡头乡的窑地村,沿着垂柳依依的路畔蜿蜒而下,紫色的矢车菊在我们足下点缀着清冷的路途,一片绿色涌入我们的视野,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影影幢幢环抱着这片温暖的洼地,枝叶婆娑的野草,如英烈泉下有知,向我们颔首致意。 方丰章老师和李社老师为此撰写碑文,记录了这一段烽火岁月。 “渑池坡头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 这里安葬着千余位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至1944年5月)中条山保卫战和黄河保卫战中,在国民政府军政部陆军第19医院救治无果牺牲的中国军人。另有270位烈士,安葬于坡头街后场关帝坡下。19医院设在坡头下街茹祖斌宅院和茹祖诒南院,负责接纳南村一线转运的前线伤病官兵。 运送支前物资的渑池民间车辆至南村返程时载运伤员。由于日军掌握制空权,车船不时遭到轰炸,转运途中伤亡亦众。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尖山庙内唐淮源壮烈殉国,马头山上武士敏血染征尘;横岭关前17军前仆后继,台寨村头梁希贤怒投黄河。中国军人以救国之诚,死事之烈阻日寇于黄河以北六年之久,此乃军人之荣耀,渑池人民支援抗战之光荣。 呜呼壮哉!对日抗战,实为我数千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所系,殉义之众,死难之烈,亦有史以来未之有矣。烈士丰功实足昭民族独立之精神,奠中华复兴之根基。 吾痛为之诔曰: 钩沉辑佚,追维往绩;日寇降矣,可慰魂兮。 维瞻仰者,闻风继起;俎豆千秋,汗青永记! 渑池李社、 方丰章 撰文敬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于出生入死的战争岁月,也许他们并没有豪情壮志的家国情怀。却以鲜血书写了中国军人的铮铮傲骨,气贯长虹,永垂不朽。 草长莺飞的四月,麦苗已蓊郁葱茏。当我们虔诚地俯首田间地头,关帝坡下和村西的三千英烈,向我们诉说着光阴的飞逝和泛黄的史册。丰收在望的庄稼可是英烈生命的滋养,年年岁岁,绵延不绝。田间的一棵桃树,在微凉的春风里落英缤纷,可是烈士拳拳深情,开花结果,期待着每一年的春风。 4 许多故事总是藏在岁月的深处,以最朴素的存在引领着心灵的旅途。穿越涧河,曲径通幽之处,是渑池南岭,我们心怀崇敬的另一处烈士故园。高高的土岭在苍穹之下巍峨耸立,恰似没有文字的碑铭,令人肃然起敬。 碑文曰: “渑池南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道岭上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5)在中条山和黄河保卫战中负伤,经军政部第8卫生船舶所从黄河渡口转运,由南村、白浪运输线撤下,在渑池县城文庙的国民革命军军政部第97兵站医院和渑池县城韶山书院的第125后方医院救治无果牺牲的数千名官兵。民称伤兵坟。 他们是国民军第5、第14、第39集团军和第38、9、43、14、93军、第17军和新8军的官兵,陕西、云南、河南、河北的子弟。他们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有功于渑池。历史不会把他们忘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1941年5月7日倭寇第12次犯中条山,15万中华儿男,无日不战,无战不烈。第3军铁马金戈,虎蹲狮搏;17军白刃寒光,血花飞舞;1944年5月9日劲敌偷渡。新8军、河北民军拒强敌于利津,数百壮士饮恨南村头道涧;暂编29师搏生死于白浪,继战半道沟,血染坻坞岭。中国军人血溅沙场,膏涂原野,尽死以成仁,舍生以取义,此可泣可歌,敢死犯难之大无畏精神,诚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尝闻能御大灾捍大患者则祀之!所以报有功而彰忠烈也。诸先烈之尽力于国家民族,仁已至矣,义已尽矣。而慨乎英雄之姓名未载即掩忠骨,然夫子有云:无名名也!倭寇已降,追铭伟绩,期先烈之丰功盛烈,与崤山并峙不朽。俾后之享太平而期瞻仰者,尚能激发义烈,闻风而起,可慰魂兮。恳望乡亲勿深耕,勿取土,勿扰英灵。 渑池李社 方丰章谨沥丹而为之志。” 苍天在上,明月可鉴,“勿取土,勿扰英灵。”寥寥数字,寄托的是后人对英雄忠烈的无限崇敬。是的,安息吧!中国军人;安息吧!为和平而战的勇士;安息吧,远离故乡的游子;安息吧!母亲的孩子,祖国的英雄!历史将永远铭记!岁月将永远镌刻!唐淮源、武士敏、寸性奇、王浚、邢清云等壮烈殉国的将军以及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你们终将是刻在人们心上的名字,化作巍峨青山、化作碧空白云!你们终将是一个民族的汹汹火炬,点亮着一个民族的迢迢征途,勇往直前,永不熄灭! “伤心最是黄河水,日夜奔腾吊国殇。1945年8月15日,日寇战败投降,正义得以伸张,英灵忠骨可无憾矣! 谨为之诔曰: 呜呼壮哉!血染洪荒;今得安居,赖其魂殇; 轸悼殊深,俎豆馨香;垂之汗青,日月同光! 渑池 李社 撰文 方丰章 正” “行善者,天必佑之。”就在方丰章老师和李社老师完成几十万字的珍贵史料和烈士碑文封笔之日,方老师的病经过精心治疗,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他要在自己的锦绣年华,给生命交上最圆满的答卷;他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情怀,继续自己的文化苦旅;他要用一颗拳拳之心,丰盈坚实的步履;他和李老师还有太多未曾完成的夙愿,要一一完成,我想,这是上天送给心怀感恩、辛勤耕耘的人最好的庇护和福祉。 天空的雨渐渐大起来,可是巍巍韶山、辽阔苍穹为抗日英烈落下的晶莹的泪珠; 荆棘中的花朵在雨中静默绽放,可是滔滔黄河、无垠大地对中国军人最深情的祝愿; 让我们将隽永的碑文时刻铭记。 让我们将深情的缅怀永藏于心。 2017.4.4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