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木兰花 红色木兰花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972 关注贴吧数: 5
金庸之十二钗正本+副本( 转 ) 正册: 1、黄蓉: 纵观金庸的小说,虽没有佳丽三千,也如入乱花丛中,渐欲迷人眼。谁又能当得起这一等一的绝品呢?也许只是、只能是,蓉儿吧。 书中,她的出场是这样的: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喜欢。姣丽无双,慧黠多端,智计百出却又稚气未脱,当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选择郭靖,是她所有的聪明里最大的一桩。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明白这个道理的女人,便牢牢地抓住了自己的幸福。倪匡认为神雕中黄蓉的形象大打折扣,从天上落到了地下。我却觉得,这样的人物才丰满、完整。如果说射雕中的黄蓉只是不谙世事的少女,那么神雕里的她,才是真真正正的女人。 跟有情人,做快乐事,活便一起开开心心地活,死便一起轰轰烈烈地死。蓉儿的一生是圆/满的,她是金庸笔下女子中最幸福的人。 2、郭襄 许多人爱神雕,我却不太喜欢。前面的部分常给人以凄风苦雨的压抑感。一直到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那个项上带着一串明珠,身穿淡绿衣衫的少女出场,全书的格调才陡然轻快起来。金钗邀客,夜访神雕侠,天真妩媚中透出侠气与大气;铁枪庙中祭鲁有脚,重情重义,有始有终;三枚金针,看似小女儿娇态,然而深藏其中的情意殷殷款款,又有谁能解得? 仅仅出场数回,便一改书中格调,郭襄不愧是小东邪。杨过一生孤苦激烈,聪明任性,若论行止见识、襟怀磊落,郭襄尚在杨过之上。所以我相信,她的悟道,并非为了这段情缘,而是当真看破了,也看淡了——如果将郭襄的出家创派,视作寻常的为情所苦,未免看轻了她。 然,峨嵋巅上积雪,毕竟清冷如是。 3、程灵素 看飞狐外传的时候,正在上中学,一边看,一边讲故事给别人听,讲到程灵素死去的那一段,两个人都哭得傻傻的。 小妹子待情郎,恩呀么恩情深,你莫负妹子的一片心。你若见她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时,要一天十七八遍挂在心。 金庸女子往往是绝色,而程灵素不是,她只是长着一对大眼睛的瘦弱女子。也许正是如此,注定了她被忽略的结局。然而烛光熄灭的那一刻,是惊心动魄的。那么多的聪慧和计谋,算好了一切,也安排好了那最后的命运。——用我的命,换他的命。只要他平安喜乐,我便安心。 “她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待她好。我一天十七八遍挂在心上的,是另一个姑娘。” 悠扬的山歌飘来,谁又能看见唱歌的人脸上的泪? 4、凌霜华 人淡如菊。凌霜华这个名字,该是这个意思吧。金庸女子中,这个外柔内刚的人物正配得上菊花的清丽风华。没有见到她的出场,她欲说还羞的微笑,纯洁坚贞的深情,只是在丁典温柔的述说中出现,而当真看到她的那一刻,已然是一堆白骨。 来生来世,再做夫妻。看见这八个字的那一瞬间,惊心动魄。 连城诀第一次读的时候,未能终篇,因为觉得很压抑。为了连城的宝物,那些人,从戚长发到凌大人,开始就疯了,而不是最后。这样的故事,不像是发生在人间。 只有那菊花依然,清香如故。即使黑牢与坟墓,也不能让它枯萎。 5、李文秀 白马载着李文秀,缓缓地走向杏花春雨中的江南。身后,大漠风沙越来越远。这是白马啸西风中最后的画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无数风流少年,如花美眷,在二十四桥的明月里吹箫,在春江花月夜的韵律中缱绻。那么,李文秀呢?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这句话,经典。 白马啸西风更像一首诗,连有几分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因为笼罩于全篇的淡淡忧伤变得朦胧起来。心底深处,李文秀是我的最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