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enΩ 597473353
关注数: 22 粉丝数: 49 发帖数: 16,590 关注贴吧数: 5
中西部百强县排行榜,中国社会真实的写照 公司评比中西部百强县敛财 众多官员曾经捧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ina.com.cn&urlrefer=7f8d6af95efcb201f1608ac53c8bc961 2011年10月11日02:14 京华时报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   >>事件   国贫县入围“百强县”   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在“西部百强县”之一的开县,贫困情况触目惊心: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土墙房在秋雨冲刷下,有的已经出现垮塌,有的积水、漏水严重。苦草湾村等几个大村的平均海拔都超1600米,村民吃水难,仍靠自掘水池积雨水过活。由于公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或骑马上学。   得知开县入选“西部百强县”的消息,开县统计局一位基层干部直呼这是笑话:“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1/4,贫困人口14.2万人。”   入围“中部百强县”的河南省固始县既是“国贫县”,也是河南省人口大县,人口约170万人。2010年本级财政收入4.3亿元,支出约25亿元,差额部分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固始县财政局党委书记董平对该县入围“中部百强县”非常不解:“我县本级财政收入只能保证全县教师工资,如果没有中央转移支付,我们连公务员工资都保证不了,更别谈其他发展了。”   >>调查   “中郡所”系普通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没有在民政部注册。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所其实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册全称是“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而非对外宣称的“研究所”,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本仅10万元。   据了解,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而“中郡所”仍然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   “中郡所”官网显示,“百强县(市)评比”从2006年第六届开始,首次出现并列第一,此后并列名次不断叠加;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单中,所谓的“百强”名单均被塞进一百二三十个县市。   多个环节涉及收费   固始县统计局核算股股长胡国春对该评比的科学性、严谨性表示怀疑:“‘中郡所’传来的定评表格包括‘科学发展指数’等30项指标,提法很业余,很难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记者随后致电“中郡所”工作人员朱先生。他透露说,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中郡所’官网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发现,不少县市领导在这里发表了署名文章。   固始县统计局一位干部说,“中郡所”每年都邀请该县加入评比,“但同时他们要求我们购买数十套标价380元的《县域经济年鉴》。我们办公经费都紧张,哪里有钱买书?”   众多官员曾经捧场   “百强县评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需求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   “中郡所”官网显示,在评比“百强县”期间,该所多次召开研讨会、发布会,来自各地的众多官员、权威专家到场。兰州大学副教授黎春林认为,这增加了“百强县评比”的迷惑性,使很多人误认为是政府主办的严肃评比。   在位于北京海淀区郦城工作区“中郡所”总部,记者见到所长刘福刚。刘得知后边把记者往楼下拽,边推说自己不是“刘福刚”。记者随即拿出网上发表其演讲图片当场指认后,刘不得不承认。面对“百强县评比是否收费”等提问,刘福刚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 重点:国家统计局从1991开始评选,在2007年停止评选。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所有的评选都是民间机构(暂且不谈是否是盈利性机构)。与原先官方机构极易混淆。而这篇报道是2011年发表的,直到现在仍有相关榜单发布。权威、真实性更是有待商榷。
仁怀201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 近日,仁怀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茂才作政府工作报告。 王茂才在工作报告中说,2013年,仁怀市政府着重保增长、推进“三化同步”,调结构、推进转型发展,惠民生、加快小康进程。通过努力,主体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三大攻坚计划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省直管”试点全面承接,基本完成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亿元、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增长29.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增长53.6%,完成白酒产量30.7万千升、增长21%,完成规模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676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7536元、增长1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5.5亿元、增长53.2%,各项贷款余额136.9亿元,增长70.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总计562.4亿)。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仁怀市常住人口为54万,人均gdp突破7万元,达到71203元,人均消费达到9796.29元,人均存款达78796.29元。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5%,力争437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174亿元、增长18%,力争177亿元、增长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17%,力争28.5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21.8%,力争440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增长76%,力争336亿元、增长128%;实现白酒产量35万千升、增长17%,力争36.6万千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18%,力争64.08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927元、增长15%,力争25176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742元、增长16%,力争8829元、增长17%。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