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jiang2015224
xijiang2015224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624
粉丝数: 202
发帖数: 1,983
关注贴吧数: 54
南洋CCK
出南洋CCK 南洋CCK,胸鞘113,头鞘115,出蛰未使用过(母虫越狱),状态生猛不缺零件,不想繁殖了,500元三包。
98.5巨颚叉角尸体 出98.5mm巨颚新鲜尸体,无任何瑕疵,不缺零件,138元包邮。
红莲叉角76mm单公,6月28日羽化,即将出蛰; 因有更大个体,故出,所见即所得,318元三包。
出90mm欧洲深山(LCA) 欧洲深山LCA公,90mm,4月中旬出蛰,配过一母; 除了右后腿付节于5月29日脱落(有保留)外无任何瑕疵。这是我入坑以来最喜欢的一只虫(比例非常好),最近这几天状态一般,现以标本价500元出(可以在某鱼平台交易),包邮不包活(会以正常打包方式放冰袋运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包活!不包活!不包活! 注:志在活体者请慎重考虑再拍#欧洲深山#。
2013年12月底入了一只南洋CCC三龄虫,头壳比其他公的要大一点。图一是卖家发货前所拍,据他说当时刚转三(具体时间不详); 养了差不多半年,开始时用的是3升容器饲养,3月份转为5升容器饲养,这只南洋很安静,基本上在木屑中间很少移动,所以无法观察它是否进食以及长势。 昨天换木屑时顺便称了一下,在拉了一粒大便后体重不多也不少,整整100克了。 卖家说看样子应该最少还有半年才化蛹。不管了,下次换木屑时把容器填满,然后压紧试试……
出苏门答腊巨颚叉角 出刚出蛰的巨颚叉角(67mm),刚出蛰,配过一母,腹部有两处羽化时的钢印(见图三和图四),80元三包,直款或走平台均可。
关于夏天不花钱就能实现降温的一些“胡思乱想” 对于需20度左右(比如深山类)饲养的“低温”幼虫,如果在没有空调或温控柜的情况下,怎么把幼虫容器(比如一次性快餐盒)里的木屑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呢? 刚刚突发奇想,如果在夏天的时候把饲养幼虫的容器(比如一次性快餐盒)放在一个装有十多度常温水/的大容器里面(比如收纳箱),注意不要让水位线超过容器顶盖的位置。 这样既可以保湿,同时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让容器里的木屑维持在十多度、二十度“恒温”的这样一个效果,也就是说幼虫容器里的温度基本上可以在一个比室温还要低的数值上,而且温度的波动也比较小。 这个方法可能只适用于对于不富裕的学生党,并且具有简易、可靠的特点,首先常温水的获取不花一分钱,其次常温水虽然和室内有一定的温差,但这个温差不足以大范围的影响到水的温度;而且,水总是会比室内的温度低。 当然,我家现在的室内温度并不高(二十度左右),关于用自来水充当“低温调节剂”的想法我还没有实操过,毕竟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东西。如果真到了炎炎夏日,我肯定会试一下的。#温控#
#欧洲深山#欧洲深山(LCA)繁殖记录 2024年3月中旬收了一对欧洲深山(LCA)蛰伏对虫,公90mm(2023年8月羽化),母50mm(2023年11月羽化)。 到手后放在20度左右的环境中,4月20号左右发现公虫已出蛰(吃香蕉,有排泄物),但母虫依然处于蛰伏状态。 由于欧洲深山的蛰伏期在半年至一年不等,担心公母会错开繁殖,于是就把母虫放到22度左右的室温下试着催一下。 五月初发现母虫突然活跃起来,试着喂了一点香蕉,发现它不怎么吃,于是索性不管它了,只每天更换香蕉。又过了几天,终于发现母虫主动去吃香蕉,同时观察到饲养盒壁面上有淡黄色的排泄物,确定出蛰无误。 早母虫十来天出蛰的公虫一直很活跃,吃饱之后有时到处乱爬,或者展翅扑腾,而母虫则比较安静,除了吃就是钻到垫材下面。 为避免出现由于公或母“暴毙”的意外,于今天(5月16日)把它们拿出来试着繁殖,用香蕉吸引母虫进食,公虫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调整好姿势,公虫插进去七八分钟就结束了,休息几分钟后又配了一次,时间同样也是七八分钟。 然而公虫意犹未尽,打算再来第三次时母虫却开始不安分的在树皮上缓慢爬行,导致公虫的第三次“恩爱”没有成功,恼羞成怒的公虫突然用它那两只威武的大颚夹着母虫举高高,吓得我赶紧把它们分开,检查了一下发现母虫没有受伤。思量反正它们今天已配了两次,怕出意外,就不敢再尝试了,于是分开饲养,打算过几天再补配一下,然后下产。 此贴为记录贴,会不定期更新……
巨颚叉角对虫 均少量进食(不知出蛰与否),对虫350元三包; 公67,母42。
90mm欧洲深山(LCA)
刚出蛰伏的欧洲深山LCA
霸气侧漏的欧洲深山LCA
欧洲深山LCA 鬼使神差的弄了一对蛰伏虫(公2023年8月羽化,母2023年11月羽化),现一直将这对“不食人间烟火”的活宝置于20度左右的环境中等待其荷尔蒙复苏。 至于能否同步出蛰,只能听天由命了……
英特梅迪鬼艳蛰伏母虫 羽化一个月的英鬼母全品新虫,尺寸49-50之间,200元三包。
英特梅迪鬼艳单公 羽化一周的英特梅迪鬼艳,瑕疵如图: 1. 屁股上有一包,导致屁股未完全收回(鞘翅完美闭合); 2. 生殖器未收回(细如鱼线的那根)。 尺寸71mm,除此外再无其他瑕疵,抓钩有力,状态不错; 因羽化时间不长,故外壳未完全硬化,现以标本价出:100元三包(低于0度地区不包活)。
红腿鹿角一公三母(三只打包150元三包),45mm公野采(蛰伏中),母人工(已出蛰); 英特梅迪鬼艳母虫(蛰伏中),春节期间羽化,尺寸在49mm至50mm之间,230元三包。 以上虫均完美个体,无任何瑕疵。 交易走鱼……
收一只奄美锯公成虫(注意:是收,不是出)
咨询各位大佬一个问题,这个蛹重8.4克的巨颚叉角羽化后大约有多长?谢谢!
新鲜出炉的巨颚叉角母 去年繁殖巨颚叉角,自留了7条,这是昨天(2月7日)羽化的巨颚叉角母虫; 由于自留的7条居然全是母,故出; 体长43左右,288元三包,年后发货; 走平台……
英特梅迪鬼艳 一公一母英特梅迪鬼艳已做土蛋,母虫早,公虫晚。 拿起母虫土蛋,明显感觉母虫蛹在里面翻滚;而公虫土蛋始终寂静无声; 各位大佬,请问英特梅迪鬼艳的前蛹期多久?也就是说做土蛋以后多久化蛹?还有化蛹以后多久羽化?
出长戟大兜单公成虫 长戟DHH,胸角至鞘翅有146mm,11月22日出蛰; 配过3母(还能配),状态依然爆棚(虫很敏感,攻击性强,爪钩锋利有力,所以不敢上手); 完美无瑕疵,828元三包。
苏门答腊巨扁全品新虫 苏门答腊巨扁蛰伏公虫,84mm(11月上旬羽化),自己从1龄幼虫养出来的;苏门答腊巨扁蛰伏母虫,51mm,找虫友收的;12月14日对虫貌似已出蛰,这是我唯一的一对苏门,不想养了,故出。348元一对,三包,凭收货(含代收点代收)三小时内不间断、无死角的开箱视频包活。
出巨颚叉角母虫(苏门答腊亚种) 刚刚(12月4日)中午打开巨颚叉角幼虫盒子,发现羽化了一只41mm母,已经硬化,爪钩有力,活泼好动属于无任何瑕疵的完美品,估计羽化一段时间了。 280元三包。
逆天的长戟孕母 8月中旬在朋友圈看到“戟甲”在卖长戟孕母,价格是88元一只,我之所以买下来,主要是看到这只母虫六肢健全,再就是想碰一碰运气(潜意识认为生两三个就可以了); 到手后母虫14克,喂了几天香蕉后直接下产,产房用10升收纳箱,产房土用的是虫林大兜土; 下产一周后就挖出来一颗椭圆形的卵(形似煮熟的米粒),再隔几天又挖出来几颗,之后每隔几天就开一次产房,每次均有收获。本来想看看孕母的极限产量,谁不知母虫突然暴毙,最终收获了26颗卵,手贱捏爆了几颗,孵化中因螨虫叮咬又坏了两颗; 剩下的20颗卵成功孵化,卖了10条,自留10条,目前已全部转二龄。
长戟2龄幼虫 各位大神,请问二龄长戟幼虫换批次不一样的牧野深度,是不是也要用旧木屑做过渡?
出三条长戟三龄母虫(非淘汰品,自己买的一组转三后1公4母,不想这么多母虫,故出),三条母虫一共100元(三包),食材牧野深度。
新羽化苏门全品,牙尖至锹翅8mm(牙尖至尾部82mm,以牙尖至鞘翅为准,见图),福利价188元三包。
英特梅迪鬼艳 幼虫期四个多月的英特梅迪鬼艳体重32.8克,请问还有上升空间吗? 如果32.8克是峰值,羽化后是否大概率是中短牙而不是长牙?
请问这三条南洋CAK(三龄)各是什么性别?
出苏门答腊巨扁母虫 苏门答腊巨扁母(7月4日至7月8日陆续羽化)即将出蛰; 父辈大型血,母辈粗牙血; 尺寸43mm有一只,46有两只; 43mm的70元一只,46的90元一只,三只打包230元; 以上价格均三包,可直款可平台,价格都不会变; 凭签收(含代收点)三小时内提供不间断、无死角的完整开箱视频包活。
出小个体佛斯特叉角(HFK) 小个体佛斯特叉角HFK,45mm; 2023年6月16日开始进食,已出蛰伏,42元三包。
出野采西南扁 前齿和中齿各一只(无任何瑕疵),两只尺寸均是73; 单只45元,打包80元(三包)。
出PGK单公 5月21日羽化的粗壮个体,96mm(因虫不配合,测量有一定误差) 除左鞘翅有一不平整小凹痕无其他瑕疵,178元三包,硬化后发货。
出刚出蛰PGK母虫 PGK母虫,刚出蛰,未配过;尺寸50mm; 78元三包; 凭收货(含代收网点签收)三小时内不间断、无死角的开箱视频包活。
巨颚叉角公82mm,已出蛰(配过一母) ,左后腿莫名麻痹,无其他任何瑕疵。 242元三包(走鱼),凭签收(含代收及菜鸟签收)三小时内不间断、无死角的开箱视频包活。
出英特梅迪鬼艳1L幼虫 种公86mm长牙,现已开始孵化; 180元一组(三包价),走平台。
奶奶级苏门母 一月份买了十条苏门幼虫(现在已经转三,7公3母,但今天不说这十条虫),卖家送了只孕母(这批幼虫的母辈); 到家后简单布置了一下产房,只隔三差五给母虫喂点香蕉,本来不抱太大希望,谁不知上个月从产木里开出三颗卵,随便放在孵化器里后竟然忘了,前段时间整理家,发现搁置在一边的孵化器里有一条幼虫,而孵化器里的木屑被它吃了一半,最离谱的是木屑已经风干(没有一点水分),而这只幼虫居然活着,于是赶紧取出来单独饲养。 前几天又开出来几颗卵,又陆陆续续孵化了三条幼虫。 由于之前的卵都是从产木里开出来的,所以今天特意挖了一下产房土,居然从里面挖出来三条幼虫和九颗卵(看来苏门在产木和木屑里都能生),而母虫依然很活跃,重新布置了一下产房后把母虫再放进去,看看后续还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我可是喜忧参半,因为除了买的那十条苏门幼虫,现在竟然又添加了十五条(含卵),本来养那十条已经很吃力了,现在又凭空多出来这十多个弟弟妹妹(后面不知道还会不会增加)。惊喜之余不免有些忧愁,毕竟它们的到来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注:卖家说这只母的第一批后代(母)已经陆陆续续开始羽化了,而它们的母亲产了半年多,现在还在生,真是妥妥的“超生游击队”兼“奶奶级产妇”!!!
出82mm大鳄叉角 出蛰一个月,配过一母,之前一切正常,最近几天发现右后腿收不回去(疑似麻痹),除此之外,其饮食起居正常; 282元三包(凭收货或代售网点签收三小时内无死角、不间断的开箱视频包活)。
春夏之交的巨颚叉角
收英特梅迪母 收一只英特母,出蛰与否均可。
出大长角玻丽菲梦斯花金龟(MP) 状态:蛰伏公虫; 尺寸63mm; 148元三包(凭收货3小时内不间断、无死角开箱视频包活)。
黑与白——长颈鹿锯锹PGK
长颈鹿锯锹PGK蛰伏对虫 刚羽化的长颈鹿锯锹PGK对虫(公母同腹) 公101mm 母51mm 公+母共399元 高于5度的地区三包(提供泡沫箱和110小时加热包,凭收货或代收网点签收3小时内开箱视频包活) 低于5度的地方也会用泡沫箱和加热包打包,但不敢包活。
刚转3龄的长戟DHH母虫,食材牧野深度,80元/条,共两条,打包150元,南方三包。
出长戟DHH尸体 羽化出现问题,认为干预剪掉内翅导致其蛰伏期死亡,腹部未全部收回鞘翅下,尺寸136左右(胸角到鞘翅),200元包邮出。
出长戟DHH 刚羽化几天瑕疵品,内翅已剪,角直,比例不错,长度136mm(胸角到鞘翅末端),400元三不包。
出奄美锯蛰伏母虫 因无公,故出; 品相:完美无瑕疵 尺寸:35mm 状态:蛰伏中 92元三包(疫情地区不发货,若因疫情不能及时收货不在三包范围内); 价格:92元
【折纸展示】龙神3.5(神谷哲史)
【折纸——展示】龙神3.5 这条龙神3.5是用2米的正方形纸折的。打线及折痕图是去年就开始了的,拖拖拉拉弄好折痕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了; 后因有人想要龙神3.5的成品(有偿),于是才把它拿出来继续折,折了将近一个月; 最大的感悟是——每折一次龙神3.5,就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另,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不会再折龙神3.5了,因为太耗费精力……
单出长颈鹿PGK母虫 羽化时间:11月11日; 尺寸:52mm以上; 品相:完美无瑕疵; 状态:腿无麻痹现象,蛰伏中; 价格:98元; 售后:三包(凭收货或代收点签收三小时内包活); 另:若买家地区有疫情则发不了货,可等解封后发。
出长颈鹿锯锹PGK母虫 11月11日羽化,尺寸53mm左右,完美无瑕疵; 128元三包(定色硬化后发货)。
出佛斯特叉角HFK1龄幼虫 前几天例行给产房里的佛斯特叉角HFK换香蕉,发现它已经死了。索性把产木拿出来刨开翻找(以前一直是挖卵出来孵化),结果从产木里找出十来条在产木里已经孵化了的幼虫(其中有两条转已2龄)。 由于自留的数量已够,故这部分“意外惊喜”打算全部出掉,148元一组(5条),三包,可走鱼。 v18083391989
于我来说,龙神3.5真正的难点在于腿部的聚合;好在今天终于跨越了,看看未来的两周能不能全部折完……
出PGK母虫 羽化时间:10月28日; 尺寸:49mm; 状态:外壳已硬化,可发货; 价格:42元 三包:包邮+包活签收(含代收)四小时内开箱视频包活。
出佛斯特叉角HFK80+公与45+母后代(1龄幼虫) 本来以为繁殖已经结束,前段时间又挖出8颗卵(由于孕母没出掉,故母虫一直放在产房里随缘),前几天孵化出了五六条佛斯特叉角HFK幼虫,现以148元一组(5只)出; 三包价,凭签收3小时内不间断、无死角的开箱视频包活(死一条退25元)。 温馨提示:母虫进入繁殖尾声,幼虫是刚孵化的,仅剩一组!!!
“轻解罗裳”中的长颈鹿锯锹PGK母虫……
出长戟3龄公 转三龄三个多月,起初一切都还正常(图片是一个多月前的照片)。后因木屑爆小黑飞,于是全部换了新木屑(没做过度)后就没管了,前几天测得它的体重为39克,体重反而减轻了7克,估计是养废了。 现52元出掉,包邮不包活。 感兴趣的养虫人士可以买回去试一下,看看还能不能挽救。 食材牧野
佛斯特叉角(HFK)换其他虫 用一组(仅有一组)佛斯特叉角HFK一龄虫换点其他品种……
长颈鹿锯锹PGK 转三龄已经三个多月的长颈鹿锯锹(PGK亚种)目前是45.1克,看这身形后期还能再增重吗? 有点不太会养,温控、湿度啥的都很随意;这批虫是四月份陆陆续续孵化的,同批母虫有的已经化蛹了(母虫幼虫期差不多半年),公虫幼虫期是不是要比母虫幼虫期长半年左右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