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hen119 sxshen119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8 发帖数: 4,770 关注贴吧数: 7
Sony北美发布55"及65"4KTV价格,30"及56"专业版4K OLED显示器 如果说 Sony 84 吋的 4K 超高清电视对你来说太大了,或者说 2.5 万美金的价格让你难以下咽,那么今天 Sony 又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两款新的 4K 超高清电视产品型号是 Bravia XBR-55X900A 和 XBR-65X900A(和中国大陆地区型号略有不同),尺寸分别是 55 吋和 65 吋。至于大家关心的价格,分别落在了 US$4,999(3.1 万人民币)和 US$6,999(4.3 万人民币),比起 84 吋的老大哥可是便宜了不少。两款产品都采用了 Triluminous 屏幕,均有 X-Reality PRO 和 Motionflow XR960 技术加持。发售时间上,这个月的 21 日就可以买到,比起中国大陆的预售价格(其中 55 吋的 KD-55X9000A 售价为人民币 29,999 元,65 吋的 KD-65X9000A 售价则为 44,990 元),55 吋型号的要贵,65 吋型号的要便宜一点。 另外,Sony 还公布了两款 OLED 4K 专业显示器。其中,30 吋的那款分辨率为 4,096 x 2,160,而 56 吋的那款分辨率达到了 3,840 x 2,160。两款暂时以原型机的形态亮相,其中 30 吋的版本正式发售要等到 2014 年。同时,Sony 还发布了几款新的 A 系列 TRIMASTER EL OLED 显示器。其中,Master 显示器的新品包括 BVM-E250A、BVM-E170A、BVM-F250A、BVM-F170A,Picture 显示器的新品包括 PVM-2541A、PVM-1741A。Sony 宣称已经在全球卖出 2 万台 OLED 专业显示器,新品会在下个月登陆市场。
从拍摄到播放 One Sony打造4K标准 去年才崭露头角的4K电视,今年已席卷全球彩电行业。1月8日-11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3)上,包括索尼、三星、LG、松下、TCL、海信等厂商不约而同地力推4K电视,成为本届展会最大的热点。尽管从4K电视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关于“画质or智能”之争,但是本届展会上彩电巨头齐齐押宝4K电视的灼热气势,俨然已呈现出“东风压倒西风”之势。而这其中,索尼的“One Sony”标准,囊括从拍摄到观看的所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4K全影像解决方案,力推4K普及。 4K电视 从非主流到主流去年此时,也就是2012年的CES展上,4K电视崭露头角,以其4倍于全高清电视的超高画质,迅速掠夺了全行业的关注目光,各大彩电巨头纷纷上马4K电视,使其成为年度的不二热点。然而,看上去热闹,但真正推出4K电视并上市销售的品牌屈指可数,且大部分型号都是接近年底才上市,价格动辄七八万元,甚至高达十余万元,让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望4K而兴叹。因此,对于2012年的彩电行业来说,4K电视终究是个“非主流”。 而在本届CES展上,彩电行业厂商全线押宝4K电视,从日系厂商索尼、松下、夏普到韩系厂商三星、LG再到国产厂商创维、康佳、海信、TCL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并且,与去年仅仅是展示技术不同的是,今年这些厂商基本上都已有4K电视产品上市销售。因此有业内人士断言,去年4K电视还属于超前技术,而今年则会成为主推产品,成为彩电行业的一支“主流”力量。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也预测,今年将有超过10个厂商的20个4K电视产品投入市场。画质or智能 是买电视还是买电脑?也就是在CES 2013结束一周之后,索尼在其成都来福士直营店举行了一场4K电视的鉴赏会,参会者在索尼84英寸4K电视X9000巨大屏幕的包围下,无不为其超高清的显示效果而折服。“没想到这么大的屏幕还能显示得这么清晰精细,太漂亮了!” 然而,在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智能电视、云电视前,不少消费者开始纠结———到底是画质重要还是功能重要?其实,“画质”还是“智能”,一直是这几年电视产业发展的两种不同选择。经过近年来的摇摆博弈,一条道路越来越清晰———画质才是电视最本质的功能,舍画质而追智能是舍本逐末,以“画质”为本,融合“智能”,才是未来之路。“电视可能拥有很多发展方向,但前提必须是漂亮的画面、非常好的观赏效率。如果只是一味地将智能功能加入,而忽视对电视本质功能的追求,这不是电视而是电脑。”索尼电视业务家庭娱乐及音响事业部的本部长今村昌志这样表示。据了解,正是在“回归画质”的引导下,索尼84英寸4K电视X9000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在中国的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One Sony 一条从拍摄到观看的索尼4K标准 “4K电视,其实不仅仅是一台电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缺少了内容的支撑,4K电视只能束之高阁,一条完整的4K全影像解决方案才能让4K电视真正用起来,成为客厅的娱乐中心。作为4K影像最早的发力者之一,索尼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从2004年发布全球第一个采用4K反射式液晶芯片的摄影机开始,索尼便开始布局4K产业链,目前,已经拥有了4K摄像机、4K镜头、4K播放机、4K电视等设备,同时还有索尼影视娱乐提供影片拍摄与发行,形成了从拍摄、记录、制作、存储到播放一条完整的“One Sony”4K全影像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索尼4K电视后,如果想看影片,索尼有;不想看影片,索尼摄像机还可以让你自己拍。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后无内容可播放的后顾之忧,这让许多单纯贩卖4K电视的彩电厂商无法企及。另外,目前索尼主导的蓝光光盘协会正在为4K超高清制定新的蓝光格式,现有蓝光光盘有望升级至三层(100GB)或四层(128GB),该制式标准有望年内推出
OLED成本高 韩厂转进4K2K面板 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接受度等影响,韩国两大面板厂三星和LGD(LG显示器)的OLED电视策略正式转向,将跟进台湾面板双虎群创、友达脚步,发展4K2K(超高解析度)液晶电视。市调单位预估,在面板大厂力拱下,4K2K产品到2015年时将在大电视(50英寸以上)市场达到5成的渗透率。 NPDDisplaySearch25日指出,韩国面板厂AMOLED电视在商品化发展上面临挑战,反观4K2K电视的发展前景却非常不错,预料两大韩厂策略转向后,将投入74英寸、84英寸的4K2K电视发展,而台湾的群创及友达则将在2013年共同领先、拿下50英寸至65英寸的4K2K电视市场。自2012年初期,三星和LGD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发布55英寸AMOLED电视后,双方均声称将于年内量产大尺寸AMOLED电视面板,但该计画多次延期。在今年黑色星期五期间,一些大尺寸LCD电视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并且从销售结果来看,许多消费者还是倾向于购买更大尺寸、更高性价比的LCD电视,高阶、轻薄漂亮的OLED电视还是太昂贵了,以55英寸机种来说,价格高达1万美元,几乎是同尺寸LCD电视促销价的十倍。终端价格难以被接受成了韩厂转向的关键,DisplaySearch分析,投入 AMOLED电视成本主要问题在生产制程上。从试产情况来看,无论是采用低温多晶矽(LTPS)技术或氧化物TFT(OxideTFT)技术生产的大尺寸背板稳定性都不佳,55英寸AMOLED电视面板未经调整前良率仅有个位数、经调整后的良率也低于30%。另外,大尺寸面板的封装还是过于脆弱,也会导致面板寿命减低。此外,AMOLED电视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问题,也使售后服务的费用难以估计。因此,品牌厂向消费者推广介绍AMOLED电视机势必要投入大量的宣传活动与费用。市调机构观察,韩国面板厂已对AMOLED丧失了一些信心,并意识到不能再继续扩大投资AMOLED。
夏普IGZO面板良品率不过5成   据台湾媒体援引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分析师刘美君的分析报道称,夏普的金属氧化物面板(IGZO)制程领先同业1至2年,但事实上良率也不过5成左右,须再提升良率才能发挥成本效益,因此极短时间内仍不易取代低温多晶硅制程,成为中小尺寸面板主流。  据了解,目前友达光电、奇美电均已投入IGZO金属氧化物制程研发,友达10月底新技术展示记者会已透露,IGZO中小尺寸面板明年可望小量量产。  友达评估,大尺寸面板采金属氧化物制程,现阶段仍有瓶颈无法克服,所以先以其他技术补强,力推高分辨率面板,但以中小尺寸面板而言,采金属氧化物制程,技术较有机会突破,成本也远低于低温多晶硅(LTPS)制程。  日本夏普领先的金属氧化物(Oxied)面板制程,让业界钦羡,台厂技术虽然落后很多,但急起直追;分析师认为,短期内恐只能小量生产。  夏普采用氧化铟镓锌(IGZO)金属氧化物面板制程,因质量佳,连鸿海夏普合作生变新闻热炒之际,外界都把这项技术放大检视,甚至有媒体报导,夏普认为这项目前独一无二的领先技术,不能因鸿海投资夏普就轻易释出技术。  由于知名品牌热门产品采用各家厂商的面板当中,也包括夏普金属氧化物制程生产的面板,在同一产品中,效果优于其他技术生产的面板。  国际数据信息公司(IDC)资深研究经理徐美雯认为,金属氧化物制程生产的面板即便良率有待提升,影响量产规模,甚至搭配其他高阶技术上也较有难度,但已交货的面板,相对其他面板质量还是较优。  徐美雯指出,采金属氧化物制程生产面板,良率须再提升,成本才能低于低温多晶硅制程。
OLED良率上不来三星与LGD八代线计划喊停 大尺寸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电视问世时程将递延。由于制程良率迟迟无法提升,三星(Samsung)与乐金显示(LGD)已先后宣告,将55吋OLED电视的量产时间延后至今年底;而原定于明年启动的 AMOLED八代线生产计划,亦将暂缓执行,让大尺寸OLED电视的发展再添变数。NPD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AMOLED电视面板良率瓶颈难解套,此从三星及乐金显示原定于2012年第二季导入量产的时程将拖延至年底已可见一斑,再加上明年较AMOLED电视面板更具价格竞争力大尺寸4K×2K液晶面板将竞相出笼,以及60吋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LCD)电视价格跌破999美元,市场形势将在在不利于AMOLED电视,致使三星和乐金显示对于何时启动AMOLED电视面板的量产与出货量踌躇不决。尽管2012年第二季,三星与乐金显示已相继展开AMOLED八代线试量产,分别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搭配红绿蓝(RGB)OLED及氧化物薄膜电晶体(Oxide TFT)基板搭配彩色滤光片(CF)技术。不过,眼见AMOLED电视面板良率不如预期,明年正式启动的小量量产将出现诸多变数。谢勤益指出,乐金显示试量产的AMOLED八代线尚未完成基板制程的建置,此让预定于2013年第三季导入量产的计划将再延宕;至于三星规画将于2013年第三季于A3厂启动AMOLED八代线小量量产,亦恐将向后延迟,同时三星2014年第三季投产计划亦将暂缓,故2014年第三季八代线量产的厂房地点仍悬而未决。谢勤益认为,三星与乐金显示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小量量产55吋AMOLED电视,厚度仅有4毫米,且配备立体(3D)显示功能,具备轻薄与先进功能的优势,不过初期碍于价格过于昂贵,售价上看10000美元,因此技术宣示与塑造高阶品牌形象意味较为浓厚。由于AMOLED电视面板生产技术挑战倍增,谢勤益认为,未来AMOLED电视产业将完全颠覆过去液晶电视市场由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取决市场走向的游戏规则;而是全面由面板厂掌控AMOLED电视市场发展的发球权。
苹果同时压宝In-cell和薄膜式技术 在iPhone5导入In-cell 触控的压力下,触控功能轻薄化已是可携性产品(手机、平板、NB)在设计上的基本要求,这也让原来是主流的双片玻璃式的方案受到极大市场挑战,单片薄膜式的触控方案则成为大家追捧的方案。根据TrendForce旗下WitsView资料显示,双片玻璃式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15.4%下滑到2013年的6.4%;在平板电脑市场的比重明年预估也会下滑三成,预计约有41%的产品采用。包括Apple和微软的新平板产品,即7.85寸miniiPad和10.6寸的Surface,预估都将采用单片薄膜式的架构。其中miniiPad将采用单片双层薄膜式架构(GF2)取代双片玻璃式架构;Surface则将采用单片单层薄膜式架构(G1F)。采用薄膜感测器取代ITO玻璃的做法虽然会对产品的光学及灵敏度表现有一些影响,但却能降低厚度及减轻重量。当然,Apple对产品使用性是否会轻易妥协的,为了提升薄膜式方案的触控灵敏度,Apple导入日本写真(NisshaPrinting)的金属导线感测器技术取代目前常用的印刷式薄膜感测器。据报导指出,此技术是日本写真公司的独门技术,目前的良率仍然不够高,使得成本上不如既有作法,但以Apple在In-cell上的量产魄力,可以预期在薄膜式上的量产困难终会克服。在触控技术的发展上,Apple无疑一直是市场上的领导性指标。如今可以看出,Apple同时压宝In-cell和薄膜式技术,为的该是要满足不同尺寸产品在触控应用上的需求。台湾触控产业该怎么走,方向也很清楚了。
SONY发布30英寸4K监视器PVM-X300,为现场4K监视提供强有力支持 2012年10月30日——Sony今天宣布推出新型的PVM-X300监视器,这是一款30英寸4096 x 2160分辨率监视器,可为拍摄现场的4K监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PVM-X300的30英寸4K液晶面板,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显示相当于全高清分辨率四倍清晰度的画面。PVM-X300监视器搭载了Sony独有的TRIMASTER™技术结构,实现了优异的色彩和画面质量还原,使得这款监视器成为了4K电影制作(现场监视、制作和编辑)、4K现场制作(摄像机控制、节目画面预览)和实时4K图像显示的理想产品。业内人士对于像PVM-X300这样的监视器早可谓期待已久,这是由于它具有携带方便、精确显示的特点,还搭载有多种接口,使得苛刻的现场4K画面评估更加方便。而且,PVM-X300能够与创新的4K放像机结合使用,使得4K内容处理的方便程度前所未有。这样,它不仅将全新的4K世界引入到摄像机应用领域,还扩展到了现场制作、纪录片、商业和工业应用领域。“现有的4K监视器都非常重,而且不适于在拍摄现场使用,因此对于现场4K内容制作来说,专业监视器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整个行业向前迈进。”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高级总监古田了嗣说,“我们设计的PVM-X300具有极高的性能,装有各种接口,能够兼容和控制多种制作摄像机和存储介质。它们可由内容制作人员携带到拍摄现场,帮助他们寻找到更新、更具创意的制作方法,无需担心使用固定监视器评估时的那些条件限制。”这种新型的专业监视器带有一个RGB 10比特面板,具有稳定的色彩,可精确地显示ITU-R BT.709的行业标准的彩色空间。而且,PVM-X300具有IPS(平面转换)技术,因此可视角度更宽。PVM-X300监视器装备的多种接口,使其能够与几乎任何一款4K成像设备连接,并能够对多种显示模式提供支持。其它便捷的功能还包括自动白平衡调整*(支持市售的多种主流色彩分析仪),摄像机辅助功能(彩色聚焦,变焦)和立体声音频(立体声扬声器,线路输出,耳机插孔)。
韩国:LG Display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AM OLED TV   据韩国媒体报道,为在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投入生产,韩国LG Display迟早将对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 OLED)电视用面板量产线(M2)进行投资。由于此前试产线收益率较低,所以推迟了进行量产投资的决定,但为了率先抢占市场,LG Display认为这一决定不能一拖再拖了。  据韩国业界10月22日透露,LG Display很快将宣布对M2工厂进行1兆韩元的投资,并且已经向重要工序装备企业传达了购买意向书(LOI)。  M2线将在坡州的最新工厂P9内构建。为在2014年第一季度投入生产,预计今年五月份至六月份起将进行装备的订购。  M2线的真空蒸镀与MI相同,将以“白色(WRGB)+滤色镜”方式进行。  M1是将第八代(2200*2500mm)玻璃分割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真空蒸镀和封装,但M2则是使用整块玻璃的方式。这是由于最近使用整块玻璃进行试验的结果良好。LG Display暂定使用量产性更高的整块玻璃的方式进行生产。  据预测,与M1不同,M2线生产过程中还包括基板工序。虽然M1具有真空蒸镀和封装等工序,但基板工序需要在坡州P8工厂内进行。  M2线的生产能力有望达现有试产线(M1)的两到三倍。以现有试产线M1的生产能力,每月需投入原板8000张。  据悉,AM OLED TV用试产线(M1)的收益率不及投入量的10%。特别是第八代大型氧化物(Oxide)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中产生的均一性和量产性问题没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即便如此,LG Display制定了通过抢占大型AM OLED TV量产技术,掌握今后软性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和透明显示器市场的战略。这也是公司紧急进行投资的原因。并且LG Display认为,从试产线启动到量产线启动的一年间,足以提升量产的性能。  LG Display相关人员表示,“虽然不能公布具体决定投资的时间,但确实有进行投资的计划”。  另一方面,市场调查企业NPD display search预测,到2018年,AM OLED TV市场每年将以50%的速度增长。  注:本篇文稿采用最新实时汇率,1美元=1102.1500韩元 本文来源于 元培产业情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nfo.yup.cn&urlrefer=379d89b3b4e834676379cc8ce1393366
FHD OLED研发慢,三星次代智能机用Sharp面板? 日本媒体东洋经济Online(Toyokeizai Online)17日报导,南韩三星电子预计于明年春天开卖的智慧型手机“Galaxy”新机种已几乎敲定将采用夏普(Sharp)制面板。据报导,三星所计划采用的产品为支援Full-HD画质、尺寸为5寸、且拥有全球最高像素密度(pixel density)的面板。报导指出,为了和采用液晶面板的苹果(Apple)“iPhone”进行差异化,三星一直积极在智慧手机上采用亮度更高的OLED面板,惟因可支援Full-HD画质的OLED面板研发脚步慢,恐无法赶上明春新机种开卖,故为了不输给iPhone 5,迫使三星采用Sharp的高精细液晶面板。 据报导,除Sharp之外,合并Sony、东芝、日立的中小尺寸面板事业于今年4月1日成立的Japan Display Inc(以下简称JDI)也将成为三星次代智慧手机的面板供应商,预估Sharp和JDI每个月将为三星次代智慧手机生产400万-500万片面板。 日本液晶面板龙头厂Sharp 10月1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已研发出一款智慧型手机用5寸Full-HD液晶面板,其解析度达1080x1920,像素密度达全球最高的443ppi。Sharp表示,该款5寸Full-HD面板已于9月底藉由三重第3工厂开始进行生产,并将于10月正式导入量产。苹果最新智慧型手机“iPhone 5”的4寸视网膜萤幕(Retina display)的解析度为1136 x 640(326 ppi)。JDI也于10月4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将于2012年10月开始量产并出货一款智慧手机用5寸Full-HD液晶面板,其解析度达1080x1920,像素密度达443ppi。 (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eeworld.com.cn%2Fxfdz%2F2012%2F1018%2Farticle_16204.html&urlrefer=34b3abe9409d85c760762ab4626dc7b9)
性能逆天!索尼PS4游戏机配置单流出 近日有国外网友爆出了一张面向开发者的PS4配置单,含有硬件配置、上市时间等信息,配置单顶部简介指出,PS4内部开发代号“Orbis”,将于2013年第四财季(也就是2014年年初)正式公开,并预期将有10年的生命周期。和PS3相比,它将具有完全向下兼容从PS1到PS3的特性。在硬件配置上,PS4将采用: ◆128协 处理器的Cell BE X 处理器,制程为22纳米,主频3.2GHz。 ◆Nvidia定制Quantum Leap GPU,主频2GHz,基于两块GK104开普勒architecture核心 ◆10GB XDR2内存、10GB GDDR6显存 Cell BE X处理器具有8核心双线程,加上10GB内存以及10GB显存,因此在应对3D渲染分辨率全面提升到1080P后的消耗方面还是十分给力的。 画面输出上,PS4支持2160P 2D画面和1080P 3D画面,并且会强制要求所有2D或者3D游戏、至少都要在30fps、1080P下运行。音频方面至少会支持5.1环绕声输出,格式等细节并没有明写。存储则依然是250GB或者320GB 硬盘、用户可自行更换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PS4将支持从PS4到PS1所有的游戏运行,以及理所当然支持蓝光 电影播放,此外光驱开始兼容蓝光的BDXL光盘,该标准将蓝光光盘容量提升到3层100GB和4层128GB,也就是厂商不用去担心1080P分辨率下游戏中的贴图素材和影音文件占据空间了。USB 3.0、HDMI 1.4、蓝牙4.0、WiFi的802.11 b/g/n标准、多合一读卡器(包括PSV存储卡)等都将涵盖,名副其实的下一代硬件标配。 此外控制及外接设备中提到,手柄升级到了DualShock 4,会有怎样的进化呢?配置表中还出现了神秘控制设备PlayStaion Iris和PlayStation Omni。 软件方面,从配置表上看PS4在系统界面上采用了新的 索尼Aether GUI。
翔尼不自行开发a-Si-TFT,但技术上是最强的!? 液晶的种类多了,虽然SONY不自行开发a-Si-TFT,但在其它的液晶技术上SONY却是最好 论坛上的很多人只知道a-Si TFT(非晶硅)一种液晶技术(很多人笼统的将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上使用的液晶面板当成是液晶的全部,这不但连起码的液晶的种类都没搞清楚,还犯了以偏概全和以点带面的错误) 实际上液晶体按照具体的技术形式划分总共要分成4大类。 我们最常见的是普通的液晶电视与显示器上使用的是a-Si TFT(非晶硅)。这是最基本和简单的液晶技术(也是最早投入量产的液晶技术)这个技术以日本的SHARP最好。不错对于a-Si TFT,SONY并不开发(没有相关的核心面板开发工艺) 但这不等于SONY的液晶技术不好。 在其它三种液晶技术上,SONY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或最好的之一) 首先我要说的是“HTPS-LCD”(全名叫“穿透式高温多晶硅液晶体”)我想熟悉数字投影的人都知道,世界上95%以上的“HTPS-LCD”的核心面板都掌握在两家厂商的手中,一家是“精工爱普生”,另外一家就是“SONY”(作为“HTPS”技术的全球两大垄断企业之一,SONY的“HTPS”技术下诞生了家庭影院投影的三大名机:VPL-VW10HT;VPL-VW11HT;VPL-VW12HT。它们分别是三个时期的“HTPS”家庭影院机王)而SONY以“HTPS”技术所开发的“XBR Grand WEGA ”液晶背投影更是北美背投绝对高端的象征! 接下来的就是:LTPS-LCD(全名叫“低温多晶硅液晶体”)。它的最深远的应用领域就是未来的自发光的有机EL显示器的驱动面板领域。SONY之所以能早在2001年2月就成功开发13.1",和在2003年1月开发24.2"的小分子有机EL面板,凭借的正是自己的“LTPS-LCD”方面的强大技术后盾的支持。目前世界上“LTPS-LCD ”技术真正领先的厂家有三家:Toshiba;三洋电机,SONY。 最后要说的当然是新兴的LCoS技术(中文“反射式液晶体”SONY的“SXRD”与JVC的“D-ILA”都属于这个技术范畴)而SONY在反射式液晶技术上可以说目前是“鹤立鸡群”的(这到不是SONY的产量高)而是在“反射液晶”方面, SONY在技术和规格上将其它厂家远远抛在身后!虽然现在开发LCoS技术的厂家除了SONY还有:JVC[D-ILA技术];日立制作所;Philips;美国eLCOS公司;及美国Intel公司共六家。但除了JVC的D-ILA在技术的优越性上能与SONY的SXRD较较劲之外,其它公司的LCoS产品在性能和规格上都差着SONY的SXRD十万八千里呢! SONY的SXRD已经诞生了分辨率令人恐怖的无以附加的:4,096 x 2,160(885万像素)的超高端产品,其对比度已经超越:4,000:1。像素间距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0.35微米的精细程度(其像素的精细程度超过目前所有的显示技术)。而以Philips和Intel等厂商开发的普通LCoS技术来说,它们目前只能达到最大:1920 x 1080的解像水平,而对比度更是可怜的只有1000:1----1500:1的水平(根本无法望SONY的“SXRD”的项背) 所以说,我们通常说的a-Si TFT根本不能代表液晶体的全部,真正的各类液晶技术高深着呢!
SSD降价有望!传东芝NAND闪存降价25% 日本电子和半导体巨头东芝宣布,已经做好准备将对NAND芯片进行降价。  7月的时候,东芝曾宣布因为市场上NAND闪存供大于求,他们将在未来消减30%的产量以平衡市场需求。显而易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东芝就可以抬高NAND芯片的价格,而这也让我们忽略了东芝此举的一些其他背后原因。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大家都知道日本还是没能从去年春天的那场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中完全恢复过来,不少核电站还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当地的企业不得不开始依赖其他形式的能源,但这些能源和核能相比要贵出很多,所以在去年大部分公司的生产成本都出现了大幅的上涨。   东芝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生产NAND闪存的成本过高,所以无奈决定降低产量。不过其他一些NAND制造商表示,绝不会跟随东芝降低产能。比如美光就开始提高产能,甚至还开始设计了不同版本的NAND闪存芯片试图借机扩大市场份额,事实上现在也确实有不少SSD厂商开始改用美光出品的NAND闪存来生成新SSD产品了。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OCZ出品的Vertex 4 512M就已经用美光芯片替掉东芝出品。OCZ不久前还抱怨称自家的产品出货量没能达到预期值就是因为受到了NAND芯片减产的影响。   为了挽回局面,东芝公司今天宣布将NAND芯片产能提高30%,同时将价格降低20%到25%。而这也就意味着近期内SSD的售价也将会有一个不小幅度的下调哦!
惠普亏损创历史之最 遭联想严重侵蚀 速途网讯 惠普昨日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创下公司成立73年来的最大亏损记录。财报数据显示,惠普该季营收同比下滑5%,而净亏损则因执行账面减记,达到了破纪录的88.5亿美元。   财报里显示,PC销量的下滑在上述两家公司里实际要比总营收的下滑幅度更大。其中,惠普PC部门的营收同比下滑约10%,而惠普有近三分之一营收是来自该业务。   IT评论人士宋杰表示,PC已经走向家庭,成为低成本的日用品,靠PC赢得高利润已经不可能了,平板电脑的PC市场的冲击特别大,另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等待微软新一代Windows 8操作系统。   最近几个季度里,惠普的全球PC市场份额明显被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所侵蚀。譬如联想集团,通过价格策略抢占海外市场,如今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PC生产商的地位。   速途网从联想最新的季报中了解到,联想季度市场份额再创新高,达到了15%,在期内,尽管全球整体行业的个人电脑销量比上年下降接近2%,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录得同比上升24.4%,连续十三个季度超越整体行业增长,同时还连续十一个季度成为全球前四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   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尽管我们所处的环境依然充满挑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继续落实‘保卫+进攻’的战略,在PC+时代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回报”。   惠普CFO凯西·雷斯贾克(Cathie Lesjak)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经济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性,现阶段的困境是非周期性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PC和打印机,企业也不愿意再做开支,这些都对惠普的业绩造成伤害。   IT观察家胡启明对速途网表示,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好,所有企业都十分艰难,这种情况在西欧和中国最明显。惠普最近只完成了少量大宗交易,尤其是在服务领域。包括戴尔、惠普、英特尔都在积极向企业级服务商转型,他们必须寻求到新的赢利点,我们可以从财报中发现,很多PC厂商的企业级业务都占了很大的比重,此消彼长,这说明PC的销量在急剧下降。   为了能提高公司利润,惠普和戴尔都各自在服务和软件领域拓展了自己的业务。惠普去年曾表示要剥离旗下PC业务,但随后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接过公司帅印,又驳回了这一提议。   “毫无疑问,PC市场的表现非常低迷。”惠特曼在一次采访中表示,“PC销量的下滑确实是受到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惠普会在这些市场中做得更好,我们将会推出新的产品。PC业务对惠普其它业务是有帮助的,譬如在采购能力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速途网了解到,惠普在截止7月的季度里已完成裁员4000名,而且会在近期再度裁员7500名。   根据惠普周三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第三财季出现净亏损89亿美元,或每股亏损4.49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19亿美元,或每股收益0.93美元本文转载自中国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速途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ootoo.com%2Fcontent%2F332412.shtml&urlrefer=8bf11b97de37911551b1960752db1b7a
索尼首次拿索爱开刀:在瑞典裁员上千人 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之后,人们就一直在等待重组裁员的消息,因为这几乎已经是行业惯例。现在,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新浪科技援引瑞典报纸《Daily Sydsvenskan》的报道称,索尼考虑在瑞典的一家手机工厂裁员数百人,这将成为索尼全盘收购索爱后制定的首个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索尼CEO平井一夫目前正面临扭转公司困局的压力。该公司本周刚刚下调了2012/2013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 在索尼今年早些时候斥资10.5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收购举步维艰的索爱、并将其更名为索尼移动后,便有业内人士担心位于瑞典南部隆德市的一处工厂可能成为索尼成本压缩计划的牺牲品。 《Daily Sydsvenskan》称,隆德工厂约有3000名员工和顾问,索尼移动考虑在该地裁员数百人至1000人。 这将成为索尼整体调整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准备将硬件设计和开发业务迁往日本,将软件开发留在瑞典。索尼移动发言人和工会均拒绝对此置评。 知情人士称,索尼将于周四早间发布裁员声明,但拒绝透露细节信息。 行业分析师斯特凡·奥尔森(Stefan Olsson)认为,索尼可能会将这些被裁的工作岗位转移到日本。“战略以及将产品开发与索尼的其他部分相整合是主要原因。”他说。 索尼今年4月宣布,将在隆德的研发中心裁员149人。自从索尼全盘收购索尼爱立信后,隆德工厂的前景便令人担忧,原因是索尼爱立信的份额一直在下滑,而该公司也曾试图削减成本。 平井一夫正在努力缩小与苹果、三星和微软的差距,而手机部门只是他担忧的问题之一。他今年4月公布了复兴计划,将索尼的未来寄托移动设备、游戏机和数码成像设备上。除此之外,他还准备开发媒体等新业务。但目前为止,他的复兴计划仍未获得投资者认可。
起死回生?诺基亚股价7天大涨56% 国外媒体报道,由于诺基亚旗舰款智能手机销售强劲,加之高管大量买入公司股份。本周三,在芬兰赫尔辛基的股票市场盘中,诺基亚股价创下20余年来7日最大涨幅。 今日,在芬兰股市,诺基亚股价大涨17%,至2.28欧元,将该公司在过去7日内的股价上涨幅度扩大至了56%,创下自1991年以来最大涨幅。自诺基亚股价7月18日跌至历史最低价以来,该公司股价涨幅已超过60%,就在股价创新低随后一天,诺基亚宣布该公司Lumia系列智能手机的销量超出分析师预期。 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对使用微软WP操作系统的Lumia智能手机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终结iPhone和Android设备在市场中的霸主地位。本月,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的诺基亚表示,Lumia智能手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销量增至400万部,环比增加逾200万部。 独立研究公司AlphaValue的分析师让-米歇尔·萨尔瓦多(Jean-Michel Salvador)表示,“或许这是诺基亚开始复苏的表现。诺基亚智能手机销量有可能将随着新版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推出,继续增长。” 微软将于今年10月发布新版Windows 8 操作系统,微软已经发布了Windows Phone 8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但却并未透露正式上市时间。 诺基亚昨天表示,埃洛普及数名诺基亚高管买入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公司股份,作为“对诺基亚的承诺以及对我们未来的信心”。诺基亚还宣布,为弥补营销下滑带来的影响,公司将裁员逾2万人,关闭部分生产和研发中心。(文/凤凰科技)
索尼影响了早期的“Jony”iPhone概念设计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与三星的诉讼增进了我们对苹果公司内部运作机制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感谢这些法律纠纷。最近爆出的新料显示,iPhone的设计团队从索尼设计美学中汲取了灵感。三星最近提交法庭的文件显示: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曾经在iPod、iPhone开发团队担任重要角色,并被称为“iPod教父” )曾在苹果内部传阅过对一名索尼设计师的采访资料,之后,苹果的工业设计师Shin Nishibori于2006年获命设计一款借鉴索尼美学灵感的iPhone原型机。一些照片呈现了Shin Nishibori的设计,上面还有索尼的标志"Sony"——只不过其中一个的标志被改为“Jony”,可能是用了苹果负责工业设计的一把手乔尼·艾维(Jony Ive)的名字。苹果高级设计师理查德·豪沃思(Richard Howarth)看到了这些设计,并在2006年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艾维 说:他觉得,跟另一个名为P2的原型(图左上)相比较,这种设计可以提供一种“看上去更潇洒,形状好得多的电话产品”。P2的设计和iPod mini极为相似,不过用一个大屏幕了替代了拨盘(P2原型也让人想起诺基亚Lumia)。P2的旁边(图右上)显然是iPhone 4和4S三明治式设计的原型。豪沃思说Nishibori借鉴了索尼美学的设计和苹果目前的iPhone机型“只有半步之遥”。有趣的是,豪沃思还告诉艾维,iPhone 4的设计相比P2“看起来更老”,但会更加实用。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窥视到苹果的设计流程。
三星揭底:苹果当年设计iPhone曾大肆借鉴索尼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和苹果的专利官司仍在进行当中,而三星电子最新提交的法庭文件显示,在设计第一款iPhone时,苹果曾经大量借鉴索尼的消费电子设计技巧,“Sony”字样也出现在了苹果内部文件中。  三星和苹果的官司久拖不决,而最近,三星电子律师改变技巧,试图拿出多种证据,证明苹果当年在设计iPhone时,也学习了业内同行,而这种学习和借鉴也是业内所常见的。  三星律师向美国加州圣荷赛联邦地方法庭提交了一些文件,表明苹果当年设计iPhone时,如何学习日本消费电子企业索尼。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对于索尼的敬仰,在业内众所周知。法庭文件显示,在设计iPhone时,苹果高层曾经要求设计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索尼来设计这款手机,他们会怎么做?  三星甚至提交了苹果通过CAD系统制作的工程样机图片,显示大量借鉴索尼设计精华。其中包括一个导航轮,曾经用在索尼个人数字助理产品Clie中。  三星还提供了2006年3月苹果工业设计团队中高级设计师Richard Howarth的电子邮件,邮件接收人是苹果负责工业设计的一把手、英国人Jonathan Ive,邮件内容是谈论iPhone的原型设计。在邮件中,在谈到苹果设计师Shin Nishibori设计的原型时,Richard Howarth将此设计称为“索尼风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设计草图中向索尼吸取了灵感,但是苹果后续的设计方案中,产品外观并非和索尼产品很相像。(暻瑾)
探讨:索尼会成为数码时代的柯达吗?(转帖) 在一个独处的夜晚,我回顾了一下所有最近一年中发布的相机。哪一款是给市场带来最大影响的?是拥有世界级AF系统的佳能5D III?是将微单相机画质提升一个档次的奥林巴斯E-M5 (参数 图片 文章)?或者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三星NX20?是不是应该给富士X-Pro 1颁发一个最差便携奖?还是在APS-C格式传感器上做到全画幅像素数的索尼NEX-7? 在经过公平的判断之后,我认为尼康D800E胜出。D800E将35mm传感器的分辨率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我很欣赏它弱化低通滤镜的设计。即使不谈分辨率,D800在其他指标上也称得上是一款标志性的相机。 但是接着我就想到,D800的特点难道主要不是传感器吗?那么到底是尼康还是索尼,或者是他们二者都应该享有荣誉呢?也许你会有兴趣在网上搜索一下,在过去几年中,尼康都注册过多少项CMOS专利。尼康自己设计并制造过一些CMOS,而且所有处理器芯片都是自行生产的。但尼康并没有太多的CMOS专利。索尼则有很多。事实上,仅过去一年,索尼就注册了64项CMOS专利,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Exmor专利已经成为索尼和其他很多品牌相机背后的推动力。 这并不是在贬低尼康。尼康制造了非常棒的相机,而且很聪明地给它们装上了同样很棒的传感器。就像他们也不会自己生产制造相机背带的布料一样。他们会选择最佳的布料,不必自己非得开一家纺织厂。同样,他们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围绕它设计处理器和芯片,然后组装起来。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台上面提到的不错的相机也使用了索尼传感器——奥林巴斯E-M5。E-M5似乎拥有比其他M4/3相机——到目前为止都使用松下传感器——更好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最新受到好评的宾得K相机(我还没试过)也使用索尼传感器,代替了以前使用的三星传感器。NEX-7就更不用提了。 数码时代的柯达是什么意思? 我这句话是从积极的一面来说的。最近我们一提到柯达就想到不好的事:无视新技术、丢失市场、破产保护之类。我们都忘记了,柯达曾经是一家多么伟大的摄影器材公司。他们走在干版摄影的技术前端,接着引领了胶卷行业的发展,并将摄影带给了大众。他们统治了摄影行业几乎100年之久。 柯达也生产相机,但那差不多只是边缘业务。即使你不用柯达相机,也很有可能在用柯达胶卷,并使用柯达的药水来冲洗。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的依然是柯达。相机制造商只能赚你一次钱,然后你就会不断地向柯达付钱。 这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柯达就像拥有印钞机一样。其实他们真的有过印钞机。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柯达被允许发行自己的临时通货,在罗切斯特市它们可以像美元一样流通。有一种说法是大萧条从未到过罗切斯特时,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柯达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也运营得不错。柯达发行的临时通货 很多资深摄影爱好者都把富士看作是柯达的竞争对手。但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加入竞争,那时柯达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0%的胶卷市场。今天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当年柯达有多么庞大(部分原因是他们一直对自己的规模讳莫如深)。柯达曾经仅在罗切斯特市就一次雇佣了6万人。 用胶卷比喻传感器,稍微有些不妥 没错,我觉得是有点。传感器数据需要经过相机芯片、电脑程序、打印机(有时候)的处理。这和过去我们用柯达胶卷拍摄,柯达药水冲洗,柯达机器打印不太一样。 不过和以前不同相机里都装柯达胶卷一样,今天很多不同的相机里面都装着索尼的CMOS。高端尼康相机、奥林巴斯E-M5、和索尼自己的相机。另外还包括iPhone,和其他很多智能手机。更不用提那些各种品牌的卡片相机和傻瓜相机了。 在2010年,索尼占全球影像传感器销量的33%(包括CMOS和CCD)。2011年这个数字是37.3%。排名第二的是佳能,12%。第三位是三星,11%。其他品牌都不到10%。而且索尼刚刚向传感器工厂投资了10亿美元来提高产能。 这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索尼CMOS的表现同样出色。在过去两年中,DxO Mark一共有13款相机在动态范围测试中得分超过13EVs。其中4款是索尼相机,2款是使用索尼传感器的宾得相机,另外6款是尼康相机。在这6款尼康相机中,4款(D800、D800E、D7000、D5100)我们已经知道是索尼传感器,另外2款(D4和D3200)我不太确定。 也许用PC时代的英特尔来比喻索尼传感器更为恰当。如果索尼继续发展壮大下去,也许有一天其他品牌会给相机贴上“Sony Inside”标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在新闻稿里提一下。 那么重要性在哪呢?我其实不知道。我只知道竞争是好事情。如果我们有很多相机厂商都有能力制造出色的传感器,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而且我相信佳能、三星、松下和其他厂商都会努力在竞争中获胜。 我不太担心索尼会突然停止向其他相机厂商供应传感器。他们投资了传感器业务,需要出售这些产品。也许他们会克制一些协议,比如“我们向你提供传感器,你在相机上支持我们新的存储卡格式”这种。有时候他们会这么做。 我更希望看到的交易是,“我们向你提供传感器,你为我们的NEX相机做一些好镜头”。这会是双赢。就好像每次我告诉老板,准备辞职去另一家公司时,他都会回答:“真棒,你离开我们去了那里,这样可以同时提高两家公司的平均智商。”(本文来源:新摄影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