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西伯利亚狼 野战西伯利亚狼
越战越勇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1,212 关注贴吧数: 1
钓鱼的境界 每个人在追求境界 ,图中的这位天人合一不正是钓鱼人追求的吗?钓鱼得失可以重新来过,而人生却往往一失足,而铸成千古遗恨。中国人做事比较讲究境界,拿钓鱼来说,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是迫于生计,为生活而钓鱼。 以沿海渔民结队渔季捕鱼,规模最大;水库池塘养鱼,则次之;护城河违规野钓,然后售于早市者,为最末。其最大的特点是,钓鱼与物质有涉,与精神无关。鱼即是食品,money,仅此而已;钓鱼是一种生产活动,是一个社会分工。这即是钓鱼的本源,也是钓鱼的最低境界。 第二种是为钓鱼而钓鱼 比较在乎钓鱼的收获。 各种钓鱼比赛最为典型。选手即是是专家,各种工具一应俱全,鱼儿习性了然于心,当然钓鱼的收获自然很大,非一般人能望其项背。其特点是对钓鱼有专门的研究,像做学问一样严谨;此时,鱼成了被研究的对象,或是一种荣誉的象征,钓鱼也从物质领域向精神产品过渡。此种钓鱼境界虽有提高,但仍然执着于钓鱼本身,未能释放心情。 第三种是不为钓鱼而钓鱼 功夫在钓鱼之外 此种情况,境界已经有质的飞跃。钓鱼已经完全脱离了其原始的为生存求食物的本意,而上升为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 史书和文学上垂钓的事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姜太公钓鱼了,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不过职业的垂钓人士是不肯与之为伍的,但又不得不满怀敬佩之意。因为,最不象钓鱼而又最得垂钓之意,并真切地钓上大鱼的当属姜太公。 传说中姜太公在渭水之畔垂钓时,钓钩是直的,根本钓不上鱼,是意不在鱼而在人。是借垂钓之状,作兴衰之事。周文王狩猎过渭水,见一老翁在河畔垂钓,文王至而老翁视而不见,文王奇怪反而屈尊与之攀谈,于是有了一番风云际会。钓鱼成了政治手段,成了工作,无疑让奉垂钓为闲适的人们大跌眼镜,不以为伍。然而,姜太公文滔武略,失意之际静坐渭水之畔,垂钓于茫茫人海之中。终获垂青,旋而复起,以一根鱼竿,挑起了周初的千秋大业,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个千古一绝的渔夫呢。 第四种是为心情而钓鱼 钓多钓少没关系 强调钓鱼的过程 在此境界,钓鱼已经成为闲适生活的代表。功利目的性已经淡然而去,代之以恣情山水,随意洒脱,忘乎所为。 真正体现这一垂钓精神的当属唐初的张志和了,他那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千古风流,早已被传为佳话了。这首词虽然写的是渔翁的生活,实际上抒发了士大夫爱自然、爱闲适、和爱自由的心境。 青山对白鹭,一动一静;桃花应鳜鱼,一美一肥,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微微细雨更增添了诗情画意,朦胧之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宁静,淡远,怡然自得,怡然自乐,陶然之间已不须归去,或已流连忘返,如此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志趣,张志和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