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_sherry
sun_sherry
关注数: 254
粉丝数: 567
发帖数: 52,509
关注贴吧数: 218
阿杜哪里去了
大清早就搞得很蛋疼 下泥煤的雨
出了啥事情,就有网民在网上号召帮助什么的 我一直觉得意义真的有限 而且在现实生活的周边,就有很多急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的人,这些人的情况可能远比网上某些事件涉及到的人情况严重的多,却还是被社会漠视 如果有上述现实中的情况,却从不伸出援手,而一出什么轰动网络的事件,就貌似充满义愤和爱心,不是社会的悲哀吗
电视剧《精忠岳飞》 秦桧就应该果断让魏宗万来演嘛 哎 什么水平 编剧编的都高宠挑滑车了 又废了 天朝的电视剧就是这么废的
排名居然有12
王钟翰的四册 居然爱问上都能找到了
休息
如果要说“隋炀帝远胜乾隆” 恕我直言 基本上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历史学者 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寒江隐
百度又抽了
发烧好难受 ╯_╰
点名泥煤啊 我擦
睡觉了
感冒了 杯具
君终,无适子 其国可破也
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目录学
卧槽 这货来爆吧吗
对不起,给大家添麻烦了 我的朋友因为我被某个脑残骚扰,这里给大家道歉
找本顾诚的《南明史》 把开头读一下,读到正文@寒江隐
哀是小兰的 不解释
我得罪谁了? 什么人,怎样的一种精神,这么晚跑到我的个人贴吧来骂我?
朱由检能力实在不行 明朝在那种局面下,有这样一个君主,实在是气数
再看《明末农民战争史》 依然觉得顾诚书中的阶级倾向实在碉堡了
关羽襄樊之役中曹魏初期的失败 罪责在曹仁不在于禁 先看曹魏初期失败的症结所在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三国志 曹仁传》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三国志 于禁传》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三国志 庞德传》 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三国志 赵俨传》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三国志 关羽传》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 吴主传》 以上史料说的很明显 因为下雨导致“汉水暴溢”是一个客观条件 但是主观上两方不同的是 关羽有船(大船) 简单地说 就是水军不给力 现在问题就是 水军不给力 谁来负责?是于禁吗?必然不能是 于禁作为北方临时派来的援军 怎么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问题 只能是曹仁一人的责任 其一 曹仁有准备船只的责任和需求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三国志 武帝纪》 曹仁一开始的目的是“讨关羽” 结果关羽进攻的时候搞来了大船 曹仁这里还没有动静 岂不是可笑? 其二 己方有人预测到此事 而负责针对关羽的曹仁 却始终看不到这一点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三国志 温恢传》 其三 襄樊地区早有水军 而曹仁却没有任何建设的迹象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三国志 关羽传》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师千旅,武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壹宇宙之气。(《辨亡论 上篇》) 《晋书 陆机传》 就是这样 一个之前有水军、适合用水军、早该有水军、必须有水军、己方有人知道要部署水军的地方 曹仁来镇守 因为一场洪水被人家的水军打的出不了头 责任难道还是于禁的吗?
由某吧某贴 说一些关于明代内阁的观点 明代的内阁制度 在网络上往往被曲解非常多 这边写几段话对几个观点辨析一下 希望大家也多提意见 欢迎讨论 轻拍
哎
无力吐槽 sun_sheery 被 sun_sherry 封禁1天 20:13有的人是不是无聊到了极致
这是我的个人贴吧 所以nc无人权
赵⑨真是废物
哪的回复? 吐槽百度。
我说 尼玛别开灌水论坛啦 开了灌水论坛 这个吧就要空啦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百度 能告诉我 我的一票回复来自哪里么
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
luguo 闷声马大克
吐槽百度 哪的回复?
王华不算废柴啊 虽然比不得他儿子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华讲《大学衍义》,至唐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帝命中官赐食劳焉。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旋以《会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明史 列传第八十三》 ——————————————@坂崎由莉
最近两天总说错话看错贴 所以最近两天不打算发贴回贴
尼玛 白马又tj 说好的野狐岭呢
我皇清满汉共荣·无双
我说 会员名 太猥琐啦 我推荐用“索头帝国”如何? @曹操 @le_minuit
我挺喜欢曹植的 真的
很可笑的两件事 1)网络世界里,你再牛逼,能多一分钱还是一块肉?为了这个去污蔑,去造谣很有趣?无聊的紧 2)夏虫不可语冰——虽然我体会多次且还会体会,已经明白且早该明白,还是要吐槽
差点忘了吐槽了 baidu的回复系统
今晚不能忘了吐槽 一定要补上 百度神奇的回复系统
我终于知道冰帝发那一贴的目的 估计是为了刷分 看到陆氏他们眼红了
卢弼说的 貌似未必对
每天晚上吐槽一次 百度的回复系统
正统和民族 有个p关系啊
武宗粉 很神奇
每天一到晚上 baidu一票回复 就是不知道来自哪里
还差200分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一部汉族生存史诗,记录比文天祥、岳飞更加重 一楼 不内涵
新人觉得官渡之战 曹操兵不满万是一定的 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三国志 武帝纪》 裴松之认为其不可信 列出了四个理由 1)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於摧锋决战。本纪云:"绍众十馀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 这个属于完全的脑补 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间,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魏武用兵如神 自然有可能办到 2)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 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 《三国志 武帝纪》 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三国志 荀彧传》 可见兵力确实是十倍 而曹操应对的方式是荀攸的“分其势” 另 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三国志 张范传》 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 《三国志 刘晔传》 都是曹操在官渡不满万的强证 3)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 馀众伪降,尽坑之。【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 《三国志 袁绍传》 既然是“伪降”自然不会“奔散” 不过被曹操将计就计而已 4)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锺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馀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三国志 钟繇传》 曹操很明确表示 这些马“甚应其急” 那这些马能用来干嘛? 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三国志 武帝纪》 “众少粮尽,士卒疲乏”这些马能解决什么问题?“众少”?“疲乏”?显然都不能 再看 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三国志 武帝纪》 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 《三国志 荀彧传》 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三国志 任峻传》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三国志 李典传》 也就是说 曹操最紧缺的是军粮 既然这些马“甚应其急” 被曹军作为军粮吃掉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和兵力则没有什么关系
明朝吧的那些精品
这个精品太吊了
晒书柜 重发版本 多图哦~~~~~~~~~~~~
尼玛 我的书柜被度娘吞了
baidu的回复提示 天天抽风哟
活太师当然不止张居正一个~ 洪武三年李善长是太师 之后张辅也做过太师 不过这时候的三公三孤是“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官,几于专授” 之后“逮义、原吉卒,士奇还领阁务。自此以后,公、孤但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但是或者不能加三公的“而文臣无生加三公者,惟赠乃得之”“其后文臣得加三公惟张居正,万历九年加太傅,十年加太师” 也就是说非文臣还是可以的 比如说 英国公张维贤“崇祯三年十一月戊戌加太师” 其实他“天启三年七月加太保” 已经就是三公了 再比如 成国公朱希忠也是“屡典军务,累进太师” ——————————————————————@紫霄凌烟
阿杜 又快要消失一周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