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善
天下同善
关注数: 87
粉丝数: 85
发帖数: 856
关注贴吧数: 12
山野采摘小记 山山金色染, 树树红灯悬。 同行皆不惑, 攀缘如少年。 红软入口甜, 黄硬随车眠。 莫道岁月老, 山野展童颜。
美哉!历山同善 美哉!历山同善 乡野一山村, 迄今越千年。 史书曾记事, 其名曰历山。 上古有遗迹, 帝舜足音传。 明时城门在, 清朝存会馆。 乡风依淳朴, 民众皆同善。 步入新时代, 古镇展新颜。 水清山幽静, 景美妙无言。 诚邀天下朋, 共赏金银山。
遥送红原 遥送红原 又一个生命逝去了。虽不年轻,但绝不苍老。刚过知天命之年,在现在年月,应算是正当年吧!然而他就这样去了,撇下一家老小的哀伤! 远在外乡,难知家消息。得知噩耗已是他去逝的几天后。在与父母聊天时,父亲告诉我红原不在了,随后又转来网友舜王故里的文章《悼念吧友老大头》。看着这些充满真挚情感的字字句句,与老大头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由得在脑海中浮现。 老大头是其网名,实名应是文红原吧。虽与他同村,但平日交往极少。至到后来在外地上班,因关注历山吧、垣曲吧之后才交往多了起来。 初进贴吧,真正的菜鸟一只。在吧友老大头的热心指点与帮助下,才使我快速了解了其中的奥妙。时间久了,我还发现老大头是极热爱家乡之人,历山镇的大事小情,他都通迅速捕捉并及时发到贴吧里,让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人能及时了解到家乡的点滴变化,以解思乡之苦。再后来的交谈中,才知道这个吧友是同村的红原,那时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因他大我七八岁,所以虽是同村,生活中交集却甚少,没想到是贴吧把两个相距百里的共同关注家乡的同村聚在了一个频道里。 于是,每每放假回家,都要到他那里坐坐,谈谈家乡事,聊聊故乡人。后来,又随他与垣曲的吧友们聚首舜王坪、畅游皇姑幔。随着交往愈多,了解益深。他的热情与豪爽一如在贴吧里,他对我这个小同村如此,对其他吧友亦如此,正如舜王故里所说:“无论哪里的吧友、骑友、驴友、越野朋友,只要给他打了电话,他肯定帮忙联系吃饭、住宿,而且全是义务服务。”他不仅为人热情,而且组织能力也极强,他先后组织了垣曲吧友沃田篝火晚会与两省四县吧友舜王坪聚会。我想,这应该是他最满意的手笔了吧! 再后来,因他外出务工,又加之我不常回老家,所以与他的联系日渐减少。最后一次与他相见,是在他那略显简陋的石磨面作坊里。说起石磨与全麦面粉,他神彩飞扬,头头是道。他不只是想做大石磨全麦面粉,还想把历山镇诸如猴头菇、木耳等各类特产,推向世界!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他还未来及完成其宏愿,就匆匆西去。红原老兄,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回去送你一程,只能远在他乡,遥祝你一路走好! 呜呼哀哉。 身体壮如牛,命却似纸脆。 方才知天命,匆匆驾鹤游。 壮志尚未竞,空留悲哀愁。 来日回故里,何处觅故旧。
我的北门 我的家 北门,是我们镇四座城门中唯一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迄今有近600年的历史。 同善镇(今历山镇)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帝舜故里,北门上北石匾亦刻有“帝舜故里”字样。虽地处偏远山区,却有着深厚的善、孝文化底蕴,而这一切皆由舜起,流传千年、绵延不绝的有关舜的传说便是善、孝文化的活化石。曾处在中国善、孝文化源头的古镇原有四座城门,而今唯有北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他三门均已成为遗迹留于人们口头:西门外、南门口等。 仅存的北门是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的。我们小时候,她破败、荒芜地伫立在镇北部,默默地注视着小镇的变迁。 记忆中最早的北门印象,她是村里的弹花车间,每到忙时,北门上尘土四扬、棉絮翻飞,除了干活的人之外少有人涉足此处。而后来,包产到户,弹花车间移至别处,这里又成了一处闲地,鲜有人迹。至到父亲学打铁时,才从村里将其租下,把铁匠铺子安在其上,北门之上才又有了生机。此后二十几年,北门成为父亲的“工作单位”之所在,我们也与北门有了不解之缘!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北门上便响起了“呜呜”的鼓风机声,一阵浓烟过后,映着藏蓝的火焰便传出“叮叮咣咣”有节奏的击打声。于是,一把把锄头、镰刀等农具便诞生在北门之上,成为十里八村乡邻手中求生活的“利器”。这时,北门也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不仅可以登高望远(现在想想,北门其实并不很高),将整个街道尽收眼底;在那里还能看到四溅的铁花,映红整个房间;在那里更让我品味到父亲额上发咸的汗水与艰辛的生活…… 91年9月之后,我外出求学。上北门的次数少了许多,但每次放假回来,在南门口下车,转过镇卫生院便可一眼看到伫立在镇北部的北门,竟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虽然家还在北门北百余米处。 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挥舞铁硾的模样;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额上晶莹的汗珠;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被烟火熏黑的容颜……于是,每次回家,都先到北门上陪会父亲,才扭头回家。 2006年,父亲把铁匠铺子搬回到家中,北门再次空寂下来。俗话说,屋靠人顶。没有铁匠铺子的北门,不久便山墙倒塌、屋脊被盗。苍老的北门越发破败,北门此时也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2014年,北门终于迎来了她的重生。是年,市、县两级政府耗巨资将北门重修,修旧如旧,重现北门昔日风采,成为历山镇的一张新名片,也圆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我的北门,我的家,愿你永世都荣光焕发! 昔日破败的北门(大头摄)今日北门之风采(同学冬梅摄)
我的北门 我的家 北门,是我们镇四座城门中唯一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迄今有近600年的历史。 同善镇(今历山镇)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帝舜故里,北门上北石匾亦刻有“帝舜故里”字样。虽地处偏远山区,却有着深厚的善、孝文化底蕴,而这一切皆由舜起,流传千年、绵延不绝的有关舜的传说便是善、孝文化的活化石。曾处在中国善、孝文化源头的古镇原有四座城门,而今唯有北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他三门均已成为遗迹留于人们口头:西门外、南门口等。 仅存的北门是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的。我们小时候,她破败、荒芜地伫立在镇北部,默默地注视着小镇的变迁。 记忆中最早的北门印象,她是村里的弹花车间,每到忙时,北门上尘土四扬、棉絮翻飞,除了干活的人之外少有人涉足此处。而后来,包产到户,弹花车间移至别处,这里又成了一处闲地,鲜有人迹。至到父亲学打铁时,才从村里将其租下,把铁匠铺子安在其上,北门之上才又有了生机。此后二十几年,北门成为父亲的“工作单位”之所在,我们也与北门有了不解之缘!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北门上便响起了“呜呜”的鼓风机声,一阵浓烟过后,映着藏蓝的火焰便传出“叮叮咣咣”有节奏的击打声。于是,一把把锄头、镰刀等农具便诞生在北门之上,成为十里八村乡邻手中求生活的“利器”。这时,北门也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不仅可以登高望远(现在想想,北门其实并不很高),将整个街道尽收眼底;在那里还能看到四溅的铁花,映红整个房间;在那里更让我品味到父亲额上发咸的汗水与艰辛的生活…… 91年9月之后,我外出求学。上北门的次数少了许多,但每次放假回来,在南门口下车,转过镇卫生院便可一眼看到伫立在镇北部的北门,竟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虽然家还在北门北百余米处。 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挥舞铁硾的模样;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额上晶莹的汗珠;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被烟火熏黑的容颜……于是,每次回家,都先到北门上陪会父亲,才扭头回家。 2006年,父亲把铁匠铺子搬回到家中,北门再次空寂下来。俗话说,屋靠人顶。没有铁匠铺子的北门,不久便山墙倒塌、屋脊被盗。苍老的北门越发破败,北门此时也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2014年,北门终于迎来了她的重生。是年,市、县两级政府耗巨资将北门重修,修旧如旧,重现北门昔日风采,成为历山镇的一张新名片,也圆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我的北门,我的家,愿你永世都荣光焕发! 昔日破败的北门(大头摄)今日北门之风采(同学冬梅摄)
我的北门 我的家 我的北门 我的家 北门,是我们镇四座城门中唯一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迄今有近600年的历史。 同善镇(今历山镇)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帝舜故里,北门上北石匾亦刻有“帝舜故里”字样。虽地处偏远山区,却有着深厚的善、孝文化底蕴,而这一切皆由舜起,流传千年、绵延不绝的有关舜的传说便是善、孝文化的活化石。曾处在中国善、孝文化源头的古镇原有四座城门,而今唯有北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他三门均已成为遗迹留于人们口头:西门外、南门口等。 仅存的北门是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的。我们小时候,她破败、荒芜地伫立在镇北部,默默地注视着小镇的变迁。 记忆中最早的北门印象,她是村里的弹花车间,每到忙时,北门上尘土四扬、棉絮翻飞,除了干活的人之外少有人涉足此处。而后来,包产到户,弹花车间移至别处,这里又成了一处闲地,鲜有人迹。至到父亲学打铁时,才从村里将其租下,把铁匠铺子安在其上,北门之上才又有了生机。此后二十几年,北门成为父亲的“工作单位”之所在,我们也与北门有了不解之缘!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北门上便响起了“呜呜”的鼓风机声,一阵浓烟过后,映着藏蓝的火焰便传出“叮叮咣咣”有节奏的击打声。于是,一把把锄头、镰刀等农具便诞生在北门之上,成为十里八村乡邻手中求生活的“利器”。这时,北门也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不仅可以登高望远(现在想想,北门其实并不很高),将整个街道尽收眼底;在那里还能看到四溅的铁花,映红整个房间;在那里更让我品味到父亲额上发咸的汗水与艰辛的生活…… 91年9月之后,我外出求学。上北门的次数少了许多,但每次放假回来,在南门口下车,转过镇卫生院便可一眼看到伫立在镇北部的北门,竟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虽然家还在北门北百余米处。 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挥舞铁硾的模样;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额上晶莹的汗珠;看到北门,仿佛就看到了父亲被烟火熏黑的容颜……于是,每次回家,都先到北门上陪会父亲,才扭头回家。 2006年,父亲把铁匠铺子搬回到家中,北门再次空寂下来。俗话说,屋靠人顶。没有铁匠铺子的北门,不久便山墙倒塌、屋脊被盗。苍老的北门越发破败,北门此时也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2014年,北门终于迎来了她的重生。是年,市、县两级政府耗巨资将北门重修,修旧如旧,重现北门昔日风采,成为历山镇的一张新名片,也圆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我的北门,我的家,愿你永世都荣光焕发! 昔日破败的北门(大头摄)今日北门之风采(同学冬梅摄)
三月十五 三月十五就要到了,好想回去赶赶会,可是回不去。哪位吧友若能拍些照片,麻烦传到吧里来!谢谢
终见同善北门重修 2014年暑假因小事回老家,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到却是期盼已久的心事:破败的北城门正在重修。心中很是高兴与激动,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城门终于可以得以修葺,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10月21日再回老家,北门外的几家住户也已搬迁,小广场已初具规模,就连神后村的舜帝古井亭也开始重建,看到这一切,我更是欣喜万分,作为帝舜故里的同善古镇,有希望了! 曾经的古城门及现在工程概况
侯马平阳中学2014年新生军训 平阳中学
垣曲方言小剧展播 自去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垣曲方言小剧,拍得很不错,用垣曲方言说垣曲之事,而且拍摄地距历山镇也不远,就在狭口村。而且方言小剧也得到了副县长王维学的肯定与赞美,并编了一段垣曲特有的文化样式——垣曲镲。今天我把这些方言小剧的链接发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传播舜乡文化!
《北方佳人》*【问题】帖吧里的视频呢? 原来视频还有202个,怎么突然一个都没有呢?为什么呢?给个解释呀?
『北方佳人』☆【发现】 这是我今天的发现。里面有《戈壁母亲》拍摄的行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kelan&urlrefer=e3b45d992737ab3296ab08a6e99ce02b
送侯马摩友至新疆 ! 侯马摩友踏征程, 吟鞭西指到新疆。 清晨六点去送行, 依依惜别在广场。 送行摩托十几辆, 彰显摩友情谊浓。 更有摩友心兴盛, 誓要陪送至阎良。 场上摄影师最忙, 东跑西踮把镜抢。 忽见家属现身旁, 放心不下远行郎。 还是老夫老妻行, 亲到广场送温情。 知心话儿再叮咛, 年逾花甲莫逞强。 路途遥远慢慢行, 安全定要记心中。 谨记莫恋他乡美, 早日游完返家乡。 悄悄话儿未说遍, 时间已到七点半。 一二三四喊茄子, 世纪广场留合影。 行时到来长笛鸣, 摩友纷纷离广场。 招招手来挥挥旗, 一路平安慢点骑。 异乡风情及时传, 张张图片报平安!
送侯马摩友至新疆 侯马摩友踏征程,吟鞭西指到新疆。 清晨六点去送行,依依惜别在广场。 送行摩托十几辆,彰显摩友情谊浓。 更有摩友心兴盛,誓要陪送至阎良。 场上摄影师最忙,东跑西踮把镜抢。 忽见家属现身旁,放心不下远行郎。 还是老夫老妻行,亲到广场送温情。 知心话儿再叮咛,年逾花甲莫逞强。 路途遥远慢慢行,安全定要记心中。 谨记莫恋他乡美,早日游完返家乡。 悄悄话儿未说遍,时间已到七点半。 一二三四喊茄子,世纪广场留合影。 行时到来长笛鸣,摩友纷纷离广场。 招招手来挥挥旗,一路平安慢点骑。 异乡风情及时传,张张图片报平安!
『北方佳人』☆【求问 最近突然发现,视频区里一些视频,我说的是“访谈活动”中的一些重量级的视频找不见了。比如:《周末人物》两期、《风华少年时》2、《女人百分百》1与2。他们去哪里了?
『北方佳人』☆【求问 最近突然
『北方佳人』☆【收集】应该把最近的视频收集到一起 吧主,应该把最近的视频收集到一起。我不会做呀,否则我会为大家服务。
偶得《垣曲镲》 ! 偶得《垣曲镲》 前天回垣曲,偶然间看见一本《垣曲镲》,征得同意后,赶紧拿了回来。仔细看了又看,小时候正月十五闹热闹时别人打镲的情景马上就浮现在眼前。一时心热便胡诌了几句,以了心思,还望行家指正! 早在网上闻大名, 仰慕其神难见形; 多方打听都未果, 心里实在是窝火。 大舅名唤侯天保, 遭遇车祸走得早; 正月初九是百日, 回家祭奠了心思。 闲翻遗物见此书, 如获至宝不含糊; 见缝插针把书翻, 段段镲文入心间。 征得表哥同意后, 装入行囊带它走; 平常坐车头乱点, 今日行程睡意散。 虽离故土走他乡, 此书相伴心不惊; 手捧乡书仔细凑,(“凑”发三声) 乡貌乡音暖如酒。 看完镲书心发YUO, 胡凑几句解心火; 说得不是十分好, 还靠行家来指导。
偶得《垣曲镲》 偶得《垣曲镲》 前天回垣曲,偶然间看见一本《垣曲镲》,征得同意后,赶紧拿了回来。仔细看了又看,小时候正月十五闹热闹时别人打镲的情景马上就浮现在眼前。一时心热便胡诌了几句,以了心思,还望行家指正! 早在网上闻大名, 仰慕其神难见形; 多方打听都未果, 心里实在是窝火。 大舅名唤侯天保, 遭遇车祸走得早; 正月初九是百日, 回家祭奠了心思。 闲翻遗物见此书, 如获至宝不含糊; 见缝插针把书翻, 段段镲文入心间。 征得表哥同意后, 装入行囊带它走; 平常坐车头乱点, 今日行程睡意散。 虽离故土走他乡, 此书相伴心不惊; 手捧乡书仔细凑,(“凑”发三声) 乡貌乡音暖如酒。 看完镲书心发YUO, 胡凑几句解心火; 说得不是十分好, 还靠行家来指导。
去历山 前几天,在谭家看到宣传单,说是教师节去舜王坪教师免费,是不是有这会事,侯马有几位同事想去?
横岭关,地处绛县与闻喜交界,一座现在很不知名的普通关口。既无雄关之气势,更无古建之遗迹。然而,我们垣曲人对她却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能在关上驻足是我多年的心愿!为探寻古人气息,沿唐尧足迹寻虞舜圣贤。昨天终于得闲,驾摩托车品古关风采!
垣曲土特产在哪儿有卖
『北方佳人』☆【问问吧主】《昆仑女神》什么时候能与大家见面。 暑假到了,没有新的片子。《昆仑女神》能否想办法给大家找找。佳迷们 很是 期待!
五一回垣曲 准备五一的时候,和侯马一帮摩友去皇姑幔,那个时候皇姑幔上的景色好看吗?
高速通了吗 到垣曲的高速通车了吗?
享受摩托 一直以来,只是把摩托车作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从未真正地去享受摩托,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尤其是认识了他们这么一群远征过敦煌、九寨沟的摩友之后更加深了这种遗憾! 细细算来,自己的驾龄也有十几年了。从第一次学骑摩托车开始,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充满动感的交通工具。2001年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后,那更是视为珍宝,但此时依然只把它作为自己上下班的一种交通工具。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后,自己曾一度错误的认为,骑摩托车是没钱人的无奈之举,甚至想弃摩换车。直到认识了他们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摩托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骑它不能仅仅是为了上下班,更应该作为一种乐趣去享受、去体验! 摩托车操作简单方便,行进机动灵活。驾驶摩托车在公路上奔驰,视野开阔且能全身心融入在大自然之中,在抵达目的地的同时,又能自由自在地亲近大自然,这不是一种享受那又是什么呢? 去年,结识了他们——一群骑摩托车远征的勇士!历时一月又余,行程六千公里。或野营露宿,或取景拍照,或长途奔骑,充分的自由自在去接近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他们的经历令我十分羡慕,更使我深深着迷。在第一次听说他们之后,我就有了一种要加入他们的冲动! 因结识了他们,才懂得了去享受摩托。每每与他们相聚,言谈间无不流露出对摩托车的情有独钟。他们不是没钱人,但他们去钟情于摩托,是因为他们懂得享受摩托!享受摩托带给人们的自由与灵动,享受摩托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享受摩托,享受人生!
怎么不见有祭祀的动静呢? 今年举行“历山诸冯山帝舜祭祀典礼”?明天就三月十五啦,怎么不见有祭祀的动静呢?
寒春雪 今天又见春雪,纷纷扬扬。到校后,把韩愈的《春雪》介绍给学生。但又觉得与现在的雪并不相符,于是就草写了一首《寒春雪》,以请教方家。 寒春雪 韶华已至仲春半, 繁花似锦迷人眼。 寒雪却妒百花鲜, 突降人间压枝残。
西口长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laylist%2Fid8217318.html&urlrefer=099dc7fe61df5b35e78c527882d4cc22 刚看过,很不错的。
闭着眼睛吃吧 记得小时候,每到吃晚饭时,总会嫌家里的灯暗。这时勤劳而又节俭的父母便会半开玩笑半批评的说上那么一句“怎么啦,灯暗还能让你把饭吃到鼻子里?”或“害怕饭里有东西,把你药着怎么的?”于是一家人又都放心地吃开啦。 现在到了城里,再也不必为灯暗而发愁,再也不用担心把饭吃到鼻子里啦,却总想闭着眼睛吃饭,因为每天真的都很担心自己做的饭里有什么东西把自己药着,并且是自己所决定不了的东西! 到了城里,就不象当年在村里那样,吃什么东西都是自家地里,纯绿色、无公害,甚至有时候连化肥都没有。现在可不行啦,除了有时偶尔能从老家捎点麦面或玉米面外,其余的任何一点东西都得靠买。买别人的东西来吃,里面有什么东西那自然是不得而知啦! 尽管每次做饭前,总是把菜洗了又洗,把米淘了又淘;尽管每次采购时,商家总是信誓旦旦,我的东西请放心食用,绝对保证质量。可自己总有那么一点点的担心,不是自己太多心,而是因为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民以食为天”吗!聪明人自然要在食品上下功夫了。从最初的注水肉开始,中国从事食品生产或加工的人就极尽偷机取巧之能事:辣椒等食品颜色不鲜艳,用硫磺熏吧;鸡、鸭等禽类长得慢,喂点激素吧;白面、馒头嫌不白,多加点石膏或增白剂吧等等不一而举。于是毒辣椒、毒磨菇、毒粉丝等有毒食品就层出不穷;食品中农药残留、激素超标现象就屡禁不止。 后来,我又天真的想,那些从事食品生产或加工的人总得生活,总要吃饭吧?没想到,媒体报道又出来了,凡是生产或加工某种食品的人,基本上不吃自己的东西。非要吃不可的,那也都是留了一手的,种菜的、养鱼的等都有自己的“自留地”,自留地里的供水自己吃,其余的都是商品用来销售。 看了越来越多的报道,知道了越来越多的真相之后,才知道了真正的真相:原来,我们每天做饭、吃饭,就是在给自己下药!时间长了就也就麻木了,谁叫自己没有能识毒的慧眼?谁叫自己没有那块自留地?谁叫自己生在这“聪明”人才辈出的中国呢? 唉,闭着眼睛吃吧!
孤寂的城里 站在寂静无人的村口,虽很孤单,心却温暖。 身处人烟稠密的闹市,虽有繁华,心却孤单。 寂静的农村虽无热闹的人群,却有熟悉的树木、房屋与自己做伴。偶尔过来一个人,那也肯定是曾经熟悉的面孔,也必然会简单的拉上几句家长。 繁华的城市,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却都是行色匆匆,眼前虽经常晃动熟悉的面孔,却忙得连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城里的孤寂,是都市综合症。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都市人,还是外来的打拼者,生活的圈子可能都很窄,窄到楼上楼上不相识。 唉,孤寂的城里!
元霄有节目吗? 今年元霄节下雨了,不知咱们同善闹节目了吗?
过年!回家,已成了一种心理期待。 妻说,正月初一不在老家,就觉得这个年没有过一样。刚过五周的儿子应和着说,就是吗!我也深有同感。 无奈今年,我们就得在这儿过年啦。不能回老家,是因为父母也不在老家。弟媳妇坐月子,父母去了北京的弟家。按理说,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年就在哪儿过,可又因条件所限,我们不能与父母团聚。 说实在的,最希望在垣曲老家过年! 忙忙碌碌扫庭院,高高兴兴贴对联,张灯结彩迎新年;油而不腻的柿子烧肉,喷香的红薯面油膏,咸淡适宜的萝卜丸子,胜似满汉全席的年夜饭;尤其是正月初一,忙碌了一年的邻居们聚在一起拜大年,拉家常,谈打算。亲切的乡邻,熟稔的乡音,朴素的乡情;这一切的一切就构成了浓浓的垣曲年味。 然而这一切,在今年都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 不能回家过年,只好在心里默默祝愿我的父老乡亲,新年快乐,合家幸福,身体安康!
过年,回家! 过年,回家已成了一种心理期待。 妻说,正月初一不在老家,就觉得这个年没有过一样。刚过五周的儿子应和着说,就是吗!我也深有同感。 无奈今年,我们就得在这儿过年啦。不能回老家,是因为父母也不在老家。弟媳妇坐月子,父母去了北京的弟家。按理说,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年就在哪儿过,可又因条件所限,我们不能与父母团聚。 说实在的,最希望在垣曲老家过年! 忙忙碌碌扫庭院,高高兴兴贴对联,张灯结彩迎新年;油而不腻的柿子烧肉,喷香的红薯面油膏,咸淡适宜的萝卜丸子,胜似满汉全席的年夜饭;尤其是正月初一,忙碌了一年的邻居们聚在一起拜大年,拉家常,谈打算。亲切的乡邻,熟稔的乡音,朴素的乡情;这一切的一切就构成了浓浓的垣曲年味。 然而这一切,在今年都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 不能回家过年,只好在心里默默祝愿我的父老乡亲,新年快乐,合家幸福,身体安康!
『北方佳人』☆【调查】女人公开场合的活动那次化妆 最漂亮? 我自己认为,26届金鹰奖时,化妆最妩媚,尤其是腮红,粉面含羞。
怎样清理电脑垃圾 电脑垃圾太多,导致电脑运行过慢,哪位高手有招请告知。
如何清理电脑垃圾 电脑垃圾太多,导致电脑运行过慢,哪位高手有招请告知。
刚才地震啦 华商网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西安等地有震感
地震啦 华商网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西安等地有震感
忆初中同学聚会 忆初中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已过去好长一段时间,总想把这次有意义的聚会记下来,可因为忙一些杂事,老也不能如愿。今日得闲,梳理了一下当日的情形,记了下来,权当作留给自己的纪念吧。 ——题记 “咱们初中二十六班同学要聚会啦!时间定在阳历11月1日,地点就在母校——同善中学。”电话那头,同村同学姚志斌高兴的说着。听后,我心中不由一震。细细算来,初中毕业已近二十年啦。因在外地上班,除了与同村的几个同学有来往外,其他同学可能都已是近二十年未曾谋面,这可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呀! 一晃,二十年的岁月成为历史!还能不能一眼认出昔日的同学?昔日的毛头小子、黄毛丫头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自接到电话后,总在脑海中盘旋。今年正月的一次聚会,因为正带初三毕业班,没有赶上,这次聚会,我一定要赶回去,去看看分别近二十年的同学,去看分别近二十的恩师! 本计划10月30日赶回去,又因杂事未能成行。11月1日早晨,不到六点就从梦中醒来,洗漱完毕就往东站奔去。结果从侯马到垣曲的车,最早一班也得等到7点40。漫长的等待!7点40从侯马启程时,我的心早已飞回了老家,飞回了母校!9点35分车到垣曲,急切的我一路小跑赶到县汽车总站,10点40分时,我已站在了同善的土地上。这是我从侯马坐公共汽车回家,用时最短的一次,看来老天爷都帮我的忙! 10点50分,终于见到了我那阔别近二十年的老同学。班长到了,副班长到了,其他同学都到了;班主任来了,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也来了。个个都是笑容满面,人人都是衣冠整洁,如过年的般的热闹,似婚礼般的隆重,更有兄弟姐妹般的亲切!拉不完的贴心话,道不尽的别后情,扯不断的师生谊! 二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前,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现如今都已为人父母,肩挑生活重担;二十年前,脸上多的是分稚气与天真,现如今多的则是一份成熟与自信;二十年前我们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翻脸争吵,现如今我们却倍感同学情谊的珍贵!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二十年的等待,却只有短短的三、五个小时相聚。荼话会共叙往日旧情、集体照续写今日情谊、聚餐会上互道一声“保重”,一切的一切都在酒里啦。下午3点多,一声声“珍重”,一句句“再见”声中,我们依依惜别。没有十里相送,没有长亭送别,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情是真切的:2015年,我们再相聚! 下午三点半,又从同善出发,近晚上七点才回到侯马。匆忙而紧张的一天,更是充实而幸福的一天。见到了分别近20年的同学与恩师,了解了他们的过去与现在,了却了心中的一份牵挂,圆了自己的一个梦!这一天过得值! 相约,2015!2015,再重聚!
忆初中同学聚会 忆初中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已过去好长一段时间,总想把这次有意义的聚会记下来,可因为忙一些杂事,老也不能如愿。今日得闲,梳理了一下当日的情形,记了下来,权当作留给自己的纪念吧。 ——题记 “咱们初中二十六班同学要聚会啦!时间定在阳历11月1日,地点就在母校——同善中学。”电话那头,同村同学姚志斌高兴的说着。听后,我心中不由一震。细细算来,初中毕业已近二十年啦。因在外地上班,除了与同村的几个同学有来往外,其他同学可能都已是近二十年未曾谋面,这可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呀! 一晃,二十年的岁月成为历史!还能不能一眼认出昔日的同学?昔日的毛头小子、黄毛丫头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自接到电话后,总在脑海中盘旋。今年正月的一次聚会,因为正带初三毕业班,没有赶上,这次聚会,我一定要赶回去,去看看分别近二十年的同学,去看分别近二十的恩师! 本计划10月30日赶回去,又因杂事未能成行。11月1日早晨,不到六点就从梦中醒来,洗漱完毕就往东站奔去。结果从侯马到垣曲的车,最早一班也得等到7点40。漫长的等待!7点40从侯马启程时,我的心早已飞回了老家,飞回了母校!9点35分车到垣曲,急切的我一路小跑赶到县汽车总站,10点40分时,我已站在了同善的土地上。这是我从侯马坐公共汽车回家,用时最短的一次,看来老天爷都帮我的忙! 10点50分,终于见到了我那阔别近二十年的老同学。班长到了,副班长到了,其他同学都到了;班主任来了,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也来了。个个都是笑容满面,人人都是衣冠整洁,如过年的般的热闹,似婚礼般的隆重,更有兄弟姐妹般的亲切!拉不完的贴心话,道不尽的别后情,扯不断的师生谊! 二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前,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现如今都已为人父母,肩挑生活重担;二十年前,脸上多的是分稚气与天真,现如今多的则是一份成熟与自信;二十年前我们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翻脸争吵,现如今我们却倍感同学情谊的珍贵!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二十年的等待,却只有短短的三、五个小时相聚。荼话会共叙往日旧情、集体照续写今日情谊、聚餐会上互道一声“保重”,一切的一切都在酒里啦。下午3点多,一声声“珍重”,一句句“再见”声中,我们依依惜别。没有十里相送,没有长亭送别,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情是真切的:2015年,我们再相聚! 下午三点半,又从同善出发,近晚上七点才回到侯马。匆忙而紧张的一天,更是充实而幸福的一天。见到了分别近20年的同学与恩师,了解了他们的过去与现在,了却了心中的一份牵挂,圆了自己的一个梦!这一天过得值! 相约,2015!2015,再重聚!
同善初中26班聚会相关报道 通讯报道: 本吧通讯员天下同善报道:2009年11月1日,在历山脚下,同善中学原26班学生隆重举行毕业20年来的首次聚会。 11月1日,晴空万里,清风徐徐。中午11时分许,原同善初中26班四十多名同学,在以姚志宾和邢小巧同学为首的组委会的组织下,兴冲冲的聚集在同善初中,举行了毕来近20年来的首次聚会。在聚会上,原班主任谭抗战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原语文老师侯重辉和英语老师徐丽萍,也在聚会上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杨颜宾作为同学代表,也作了简单的发言。简陋的教室,简朴的发言勾起的却是温馨的回忆。聚会上,分别了近20年的老同学们,有着说不完的贴心话。会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只到下午3时,大家才依依不舍的作别,都表示五年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义的聚会。
报道 通讯报道: 本吧通讯员天下同善报道:2009年11月1日,在历山脚下,同善中学原26班学生隆重举行毕业20年来的首次聚会。 11月1日,晴空万里,清风徐徐。中午11时分许,原同善初中26班四十多名同学,在以姚志宾和邢小巧同学为首的组委会的组织下,兴冲冲的聚集在同善初中,举行了毕来近20年来的首次聚会。在聚会上,原班主任谭抗战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原语文老师侯重辉和英语老师徐丽萍,也在聚会上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杨颜宾作为同学代表,也作了简单的发言。简陋的教室,简朴的发言勾起的却是温馨的回忆。聚会上,分别了近20年的老同学们,有着说不完的贴心话。会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只到下午3时,大家才依依不舍的作别,都表示五年后还要参加这样有意义的聚会。
狠心的文明呀! 10月15日突然传来噩耗,我的好邻居好兄弟——文明走啦,走得是那样的伧促,走的是那样的突然。他是邻居文叔家唯一的男孩,今年才二十七周岁!二十七岁,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却如此伧促而狠心的抛下年近六旬的父母,只身去了那阴冷的地府!他省了心,再也不必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发愁,却将父母拖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狠心的文明呀! 国庆节放假回老家,我们还在一起长谈,而15号就收到了你离世的噩耗。没有想到7号的那一面,竟成了我们的最后一面。现在我们已是阴阳两相隔了,再深情的呼唤也是徒劳!以后回到老家,再也听不到你那低沉的嗓音,再也看不到你那沉稳的身影!狠心的文明呀! 16日,我就匆匆赶回老家,见到你那悲痛欲绝的双亲和嗓子沙亚的娇妻后,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据他们回忆,你外出干活那天,从没有见过你是那样的高兴与喜悦,特意找你堂嫂把自己的头发理好。回到家后,又将头脸洗得干干净净,又把胡子刮得利利索索,才出的门。走了很远后,又特意扭头嘱咐妻子,在家把爹妈照顾好,这才放心的离开。谁知这竟是你对家人最后的嘱托!难道这是天意?难道你已有预感?为什么不说出来呀,狠心的文明呀! 狠心的文明呀!
狠心的文明呀 10月15日突然传来噩耗,我的好邻居好兄弟——文明走啦,走得是那样的伧促,走的是那样的突然。他是邻居文叔家唯一的男孩,今年才二十七周岁!二十七岁,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却如此伧促而狠心的抛下年近六旬的父母,只身去了那阴冷的地府!他省了心,再也不必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发愁,却将父母拖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狠心的文明呀! 国庆节放假回老家,我们还在一起长谈,而15号就收到了你离世的噩耗。没有想到7号的那一面,竟成了我们的最后一面。现在我们已是阴阳两相隔了,再深情的呼唤也是徒劳!以后回到老家,再也听不到你那低沉的嗓音,再也看不到你那沉稳的身影!狠心的文明呀! 16日,我就匆匆赶回老家,见到你那悲痛欲绝的双亲和嗓子沙亚的娇妻后,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据他们回忆,你外出干活那天,从没有见过你是那样的高兴与喜悦,特意找你堂嫂把自己的头发理好。回到家后,又将头脸洗得干干净净,又把胡子刮得利利索索,才出的门。走了很远后,又特意扭头嘱咐妻子,在家把爹妈照顾好,这才放心的离开。谁知这竟是你对家人最的嘱托!难道这是天意?难道你已有预感?为什么不说出来呀,狠心的文明呀! 狠心的文明呀!
狠心的文明呐 10月15日突然传来噩耗,我的好邻居好兄弟——文明走啦,走得是那样的伧促,走的是那样的突然。他是邻居文叔家唯一的男孩,今年才二十七周岁!二十七岁,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却如此伧促而狠心的抛下年近六旬的父母,只身去了那阴冷的地府!他省了心,再也不必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发愁,却将父母拖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狠心的文明呀! 国庆节放假回老家,我们还在一起长谈,而15号就收到了你离世的噩耗。没有想到7号的那一面,竟成了我们的最后一面。现在我们已是阴阳两相隔了,再深情的呼唤也是徒劳!以后回到老家,再也听不到你那低沉的嗓音,再也看不到你那沉稳的身影!狠心的文明呀! 16日,我就匆匆赶回老家,见到你那悲痛欲绝的双亲和嗓子沙亚的娇妻后,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据他们回忆,你外出干活那天,从没有见过你是那样的高兴与喜悦,特意找你堂嫂把自己的头发理好。回到家后,又将头脸洗得干干净净,又把胡子刮得利利索索,才出的门。走了很远后,又特意扭头嘱咐妻子,在家把爹妈照顾好,这才放心的离开。谁知这竟是你对家人最的嘱托!难道这是天意?难道你已有预感?为什么不说出来呀,狠心的文明呀! 狠心的文明呀!
那棵枣树 那是一棵普通的枣树,长在邻居文叔家的院子里。现如今,那棵枣树已被砍去多年,可它却永远的长在了我的心里。每当看到市场上有新鲜枣儿上市,我就会想起了那棵长在文叔家院子里的枣树。 自记事起,那棵枣树就长在那里。有碗口那么粗,三五米高,皲裂的树干年年都能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米黄色的小花,犹如漫天的繁星。花繁必然香浓,浓浓的花香会招来许多蜜蜂。繁花嫩叶当中,群蜂飞舞,那绝对是入画的美景。 春末夏初,枣花落尽,如麦粒大小的枣儿便缀满枝头。 秋风渐起,发黄的枣叶悠悠飘落枝头,一粒粒枣儿露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蚕茧般大小的长枣,红艳艳一片,足以勾起你心中无数馋虫。一杆子上去,便会有满地的枣儿乱蹦,随便捡起一粒,擦去上面的浮尘,放入嘴中,脆生生、香甜甜,犹如在嘴中放了一粒长生不老的仙丹!那真是一棵勤劳的树,年年如是,从不偷懒。 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那棵枣树不仅饱了我们的眼福,更饱了我们这群孩子们的口福。枣树与其说是文叔的,不如说是我们大家的。沌朴厚道的文叔从来都不会把枣树看管起来,也从来不会因为我们这群毛孩子“偷”吃了几粒枣儿而发脾气。偶尔碰到我们在摘枣子,甚至还会说:“多摘点,这枣子好吃,上树时要小心点,千万别摔着!” 俗话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每到农历八月,红艳艳的枣儿缀满枝头,煞是好看。其实每年不到农历八月,我们这一群毛孩子,就围到那棵枣树下了。仰着脖子,瞪大眼睛,在枣树上仔仔细细地搜寻。如果看到有哪颗枣子有点滴红色,就马上动手将它打下来。只要不上学,那几乎是每天一趟。于是年年不到“八月十五枣落杆”时,稠稠的一树枣儿,已有大半进了我们的肚子! 记得一年八月十五前几天,我们又到了树下,正准备动手,文婶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们不好意思地往后缩了缩。没想到,文婶却说:“你们几个,今天把枣儿全打了吧,权当帮婶收枣,你们还可以放开肚子吃个饱。以后每年帮婶收枣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啦。”一听这话,我们可全都乐了。虽然以前我们也常吃,但那都是趁家里没人时,少少的打上几个便走,那有今天这样放开肚子吃的过瘾。于是,我们几个找棍子的找棍子,爬树的爬树,不一会儿粗壮的树上已有了两三个手持长棍的孩子。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棍声响起,枣儿便如雨下。砸在头上,嘣嘣作响,也顾不上去管,眼里只有在地上乱跳的枣儿。不一会儿就将树上的枣儿一扫而光。跳下树来,捡起地上又大又红又脆的枣儿放入嘴里,那滋味...... 后来,我因上学离开了家,从学校毕业后又到外地上班,就很少有机会吃到那棵枣树上的枣儿。再后来,听说因文叔家翻修房子,那棵枣树被砍掉了。我就更没有机会吃到那香脆的枣儿啦。其间虽然也到过一些地方,吃过一些名枣,但总觉得没有那棵树上的枣儿好吃。 每到秋天,看到市场上新鲜的枣儿上市,便会想起文叔家那棵普通的枣树,那棵缀满红宝石的枣树!
【原创】那棵枣树 那是一棵普通的枣树,长在邻居文叔家的院子里。现如今,那棵枣树已被砍去多年,可它却永远的长在了我的心里。每当看到市场上有新鲜枣儿上市,我就会想起了那棵长在文叔家院子里的枣树。 自记事起,那棵枣树就长在那里。有碗口那么粗,三五米高,皲裂的树干年年都能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米黄色的小花,犹如漫天的繁星。花繁必然香浓,浓浓的花香会招来许多蜜蜂。繁花嫩叶当中,群蜂飞舞,那绝对是入画的美景。 春末夏初,枣花落尽,如麦粒大小的枣儿便缀满枝头。 秋风渐起,发黄的枣叶悠悠飘落枝头,一粒粒枣儿露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蚕茧般大小的长枣,红艳艳一片,足以勾起你心中无数馋虫。一杆子上去,便会有满地的枣儿乱蹦,随便捡起一粒,擦去上面的浮尘,放入嘴中,脆生生、香甜甜,犹如在嘴中放了一粒长生不老的仙丹!那真是一棵勤劳的树,年年如是,从不偷懒。 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那棵枣树不仅饱了我们的眼福,更饱了我们这群孩子们的口福。枣树与其说是文叔的,不如说是我们大家的。沌朴厚道的文叔从来都不会把枣树看管起来,也从来不会因为我们这群毛孩子“偷”吃了几粒枣儿而发脾气。偶尔碰到我们在摘枣子,甚至还会说:“多摘点,这枣子好吃,上树时要小心点,千万别摔着!” 俗话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每到农历八月,红艳艳的枣儿缀满枝头,煞是好看。其实每年不到农历八月,我们这一群毛孩子,就围到那棵枣树下了。仰着脖子,瞪大眼睛,在枣树上仔仔细细地搜寻。如果看到有哪颗枣子有点滴红色,就马上动手将它打下来。只要不上学,那几乎是每天一趟。于是年年不到“八月十五枣落杆”时,稠稠的一树枣儿,已有大半进了我们的肚子! 记得一年八月十五前几天,我们又到了树下,正准备动手,文婶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们不好意思地往后缩了缩。没想到,文婶却说:“你们几个,今天把枣儿全打了吧,权当帮婶收枣,你们还可以放开肚子吃个饱。以后每年帮婶收枣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啦。”一听这话,我们可全都乐了。虽然以前我们也常吃,但那都是趁家里没人时,少少的打上几个便走,那有今天这样放开肚子吃的过瘾。于是,我们几个找棍子的找棍子,爬树的爬树,不一会儿粗壮的树上已有了两三个手持长棍的孩子。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棍声响起,枣儿便如雨下。砸在头上,嘣嘣作响,也顾不上去管,眼里只有在地上乱跳的枣儿。不一会儿就将树上的枣儿一扫而光。跳下树来,捡起地上又大又红又脆的枣儿放入嘴里,那滋味...... 后来,我因上学离开了家,从学校毕业后又到外地上班,就很少有机会吃到那棵枣树上的枣儿。再后来,听说因文叔家翻修房子,那棵枣树被砍掉了。我就更没有机会吃到那香脆的枣儿啦。其间虽然也到过一些地方,吃过一些名枣,但总觉得没有那棵树上的枣儿好吃。 每到秋天,看到市场上新鲜的枣儿上市,便会想想文叔家那棵普通的枣树,那棵缀满红宝石的枣树!
【原创】 种花生 又到了新鲜花生上市的季节,看着市场上各摊位上卖的个个籽粒饱满的新花生,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种花生的经历来。 小学五年级那年春天,我对院子里的一块空地产生了兴趣。记得以前父亲曾在那里栽种过西红柿,虽然地块不大,也就几个平方,但收获却颇丰。地,肯定是块好地!只是因为父母忙,这几年这块地又荒了,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且对地里的农活也略知一二,何不把这块地再开出来,种点花生呢?为什么要种花生呢?可能是那时刚学了《落花生》一文,受到了启发,再就是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秋天里的花生确实应该算作是美味啦! 虽说只是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但生在农村,听的多的是农村事,说的多的是农村活。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以对农村娃来说,诸如种地此类的活,即便不是轻车熟路,那也是粗知二三的。 说干就干,和父亲简单的商量之后,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开始了种花生的前期准备。清除完地里的杂草,施上肥后又把地精细的翻了一遍,为的使土壤松软,以利于花生的生长。一切准备停当后,单等节令的到来。农历三十五前后,是我们这里棉花、花生等播种的季节,我紧紧抓住时令,精心的刨坑、下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几天,一株株粗壮的花生苗破土而出了。看着这一排排整齐而又粗壮的花生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我的劳动已初见成效!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到那块花生地里,去看看我那些可爱的花生苗。看着可爱的花生苗,我仿佛看到秋天里那一捧捧新鲜的花生粒,剥开一粒放进嘴里,那个滋味真叫个美呀!再后来,我就不仅限于在地边站一站了,我要到每一株花生苗跟前去,为它们除草、施肥和浇水,恨不得马上让它们生出胖乎乎的花生来。时间长了,那块不大的地里,就显出了我每天在地里走动的轨迹。工工整整的“井”字小道延伸到每一株花生苗的跟前。 入夏时分,花生苗上开出了小小的黄色的花。我好奇地问父亲,花生应该长在土里,怎么我种的花生要在苗上开花结果呢?父亲笑笑说:“所有的花生,都是在苗上开花,在根上结果,你种的也不会例外。苗上一朵花,根下一粒籽。”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的花生开始结果了,那我就静等秋的收获吧! 转眼间,就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喜悦,我种的花生到了收获的时候!我也可以像《落花生》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家中搞一个小聚会,让父母也感受一下他的儿子像花生一样也是个“有用的人”啦。! 利用周末的时间,我带着美好的憧憬,开始收获我的花生。刨开了第一苗,地里的花生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多,那样大,只有少得可怜的一两粒,且瘦小。我不相信我的付出竟只会得到这样的回报。刨开了第二苗、第三苗、第四苗……结果都一样。几十苗花生,竟然只收了不到百粒花生,我生气的扔掉手中的工具,失望的蹲坐在地里,千思万想,如何也想不通我那样的辛勤付出怎么会是如此的回报? 父亲下地回来,看到失望的我蹲坐在院中的花生地里,问我怎么啦?我无奈地举起手中那少得可怜的花生,对父亲说:“怎么每苗花生下面就只有一两粒花生,且都还是那么小呢?”父亲走了过来,蹲下身子,看了看我刨花生时刨起来的土块,若有所思地说:“是不是你平时来地里看花生看得太勤了,把地给踩瓷了,使得花生的根扎不下去,结不了果呢?” 父亲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我回想起花生地那溜光的“井”字轨迹;回想起花生苗自开花后就再也没有怎么长,永远是那小小的一团,远不及别人地里的二分之一大。因为把地踩瓷啦,苗就不怎么变啦,当然也就不会好好结果啦! 其实,任何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种比较宽松的条件与土壤,如果看得过严、管得过紧,就会适得其反,阻碍了它的生长。学生亦是如此,如果家长和老师管得过多,这份“关心”与“爱护”就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一副沉重的枷锁!
村民激增 昨日村民数还是109,今天就变成了116,一天内加了7 人,真是可喜的事!
南子河里的贝壳 有山就有水,这可能是垣曲历山最大的特点! 仅仅是山清水秀,就已经很是令人羡慕了。而历山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鱼、虾或者螃蟹之类的水中精灵,就更令人神往了!或许你会说,鱼、虾之类是很普通的水中生物,没有什么可稀奇的。别着急,我带你去一处有稀奇生物的地方——南子河,这里是历山镇盛产贝壳的地方! 南子河, 是历山镇南堡村南山沟里的一条小溪。勤劳的村民,在沟口筑起一道不算太低的石坝,把溪水拦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南子河水库。这个不大的水库,天涝时蓄水,在天旱时再把水放出来浇地,南堡村近百亩的田地就旱涝保收啦。 历山镇有水的地方不少,但有贝壳的地方不多,而南子河就是历山盛产贝壳地方之一。小时候常到南子河水库学游泳,虽然没有学会游泳,贝壳却捡了不少。 那时,水库中的贝壳极多。不知道库底有多少,单是库外用来引水灌溉的渠中,就密密地铺了一层, 而且一直延伸到村里。每每到南子河,总带一只瓶子,等在水中玩够了,就来到渠边捡贝壳,与其说是捡,不如说是拾。渠底密密的那一层,你随便用手拾。别说一瓶,就是三瓶五瓶,也是马上就满,只要你的手够快!只不过是渠中的贝壳一般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也不过一元硬币那么大小;小的更小,连小拇指甲盖大小都没有。如果想要大的,那得到水库中去找。大贝壳一般都在库底的淤泥里,水性不好的人轻易不敢到水库底的淤泥里去找,就是水性好的人,也没有几个愿意冒险到淤泥中找贝壳,所以很大的贝壳一般都很难看到。不记得是哪一次去时,看见过一只大贝壳,足足有碗口那么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把拾来的贝壳,拿回家倒在水盆里。不一会那一只只绿色的小贝壳,就会张开那坚硬的壳,露出那白生生的极柔软的部分,很是好看。此时你轻轻的碰一下盆沿,它们马上很机警地收起。如果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动静,它们又会露出那洁白的软体。不过拿回家的贝壳,都养不了多长时间。即使很频繁的换水,甚至连同南子河边的沙石一起拿回来也无济于事,不出几天,小贝壳们便纷纷死亡。所以后来再去南子河,便很少往家拾贝壳了,只是站在渠边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今年暑假时,回到老家,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南子河的贝壳,于是领着儿子到了儿时的乐园,寻找逝去的生活。这时的贝壳,已大不如从前。渠底早已看不到密铺的贝壳,如果要贝壳,得把手伸到渠底的泥沙中。抄起一把泥沙,或许能有几只贝壳。当然这样做得非常小心,稍不留神,便会被藏在泥沙中的碎玻璃划伤。捡了几只,让儿子认识了什么是贝壳后,便匆匆离开了。 淙淙流水如故,儿时生活飞逝。山水历山,多情垣曲,是我永远的根之所系!
南子河的贝壳 有山就有水,这可能是垣曲历山最大的特点! 仅仅是山清水秀,就已经很是令人羡慕了。而历山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鱼、虾或者螃蟹之类的水中精灵,就更令人神往了!或许你会说,鱼、虾之类是很普通的水中生物,没有什么可稀奇的。别着急,我带你去一处有稀奇生物的地方——南子河,这里是历山镇盛产贝壳的地方! 南子河, 是历山镇南堡村南山沟里的一条小溪。勤劳的村民,在沟口筑起一道不算太低的石坝,把溪水拦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南子河水库。这个不大的水库,天涝时蓄水,在天旱时再把水放出来浇地,南堡村近百亩的田地就旱涝保收啦。 历山镇有水的地方不少,但有贝壳的地方不多,而南子河就是历山盛产贝壳地方之一。小时候常到南子河水库学游泳,虽然没有学会游泳,贝壳却捡了不少。 那时,水库中的贝壳极多。不知道库底有多少,单是库外用来引水灌溉的渠中,就密密地铺了一层, 而且一直延伸到村里。每每到南子河,总带一只瓶子,等在水中玩够了,就来到渠边捡贝壳,与其说是捡,不如说是拾。渠底密密的那一层,你随便用手拾。别说一瓶,就是三瓶五瓶,也是马上就满,只要你的手够快!只不过是渠中的贝壳一般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也不过一元硬币那么大小;小的更小,连小拇指甲盖大小都没有。如果想要大的,那得到水库中去找。大贝壳一般都在库底的淤泥里,水性不好的人轻易不敢到水库底的淤泥里去找,就是水性好的人,也没有几个愿意冒险到淤泥中找贝壳,所以很大的贝壳一般都很难看到。不记得是哪一次去时,看见过一只大贝壳,足足有碗口那么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把拾来的贝壳,拿回家倒在水盆里。不一会那一只只绿色的小贝壳,就会张开那坚硬的壳,露出那白生生的极柔软的部分,很是好看。此时你轻轻的碰一下盆沿,它们马上很机警地收起。如果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动静,它们又会露出那洁白的软体。不过拿回家的贝壳,都养不了多长时间。即使很频繁的换水,甚至连同南子河边的沙石一起拿回来也无济于事,不出几天,小贝壳们便纷纷死亡。所以后来再去南子河,便很少往家拾贝壳了,只是站在渠边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今年暑假时,回到老家,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南子河的贝壳,于是领着儿子到了儿时的乐园,寻找逝去的生活。这时的贝壳,已大不如从前。渠底早已看不到密铺的贝壳,如果要贝壳,得把手伸到渠底的泥沙中。抄起一把泥沙,或许能有几只贝壳。当然这样做得非常小心,稍不留神,便会被藏在泥沙中的碎玻璃划伤。捡了几只,让儿子认识了什么是贝壳后,便匆匆离开了。 淙淙流水如故,儿时生活飞逝。山水历山,多情垣曲,是我永远的根之所系!
垣曲舜文化研究协会 怎样才能与垣曲舜文化研究协会联系上?我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舜的故事。谢谢大家!
垣曲县舜文化研究协会 怎样才能与垣曲县舜文化研究协会联系上?我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舜的故事。
那条小河 那条小河,其实不能算是一条河,只不过一股清泉而已。但村里人都习惯称它为东河。 东河,地处村东小山南麓山脚下,几眼山泉汇成一条不大却也不小的溪流,顺地势向南奔流而下。 说它不大,它确实不大,几眼山泉而已。但也不能说它小,虽说只有几眼山泉,却我们上堡村近两千口人的生命之源,全村人的饮用、洗涮全仰丈着这几眼山泉;它同时还滋养着上下二堡两村近千亩的良田,水在盛时,不用半月时间就可以把两村的水浇地全都浇个遍。 时值暑假,我又回到家乡,再次来到东河。泉水依然是那样的清澈,那样静静的流淌,捧一掬入口,依然是那样的甘甜,与儿时并无二样。不过在泉眼处多了几根引向山下的管子,不知是把水引向了何处?作何用途?这样一来,小溪的水势就明显地弱于儿时。回来后,听父亲讲现在用东河的水浇地,因为水小了许多,所以当水流到了地里就累得走不动了。不知是我们从它身上汲取的太多,还是它流淌了千年已经感到疲惫? 来到小溪的下游,告诉儿子,把脚放进水中感受一下。他听话的将脚伸入水中,却又迅速抽了出来,并大叫:“太凉了!”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抵挡的住溪水那清澈、凉爽的诱惑,在水边尽情地戏嬉起来。 看着儿子在水边戏嬉的情景,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儿时的事来。那时水势很大,每天都有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抱着家里老小的衣服到这里来洗,三三两两,有说有笑,边洗着衣服边聊着家长里短。而我们则不时的到这里来捉鱼摸虾,虽然每次都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但玩得也是不亦乐乎! 时间已到中午,叫声儿子:“咱们回家吧,该吃中午饭啦!”“我还想再玩一会,这里真好玩!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在这儿玩呀?”“那肯定是啦!”“我以后也要天天来这里玩!” 临回家里,碰见几个在远处施工的工人。了几句后得知,村上正在这里搞旅游开发,已取得了县上旅游局的支持,准备在这儿建几处景点,再建向孔窑洞...... 不知过几年后,再来东河,它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它不管怎么变,不变将是它的清澈与甘甜!
同善古会馆 1 古镇古会馆 古会馆是历山镇(历山镇原称同善镇,是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后因撤乡并镇时把原望仙乡和历山乡并入同善镇,为使垣曲有历山地名,故把千年古镇同善镇改为历山镇。)仅存的规模最大的清时建筑。 古会馆位于同善村北,距古北门仅十多米。建造年代久远,我没有做详细的考证,但会馆内存有几通古碑,足以证明古会馆是清时甚至更早建筑。这几通碑最早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其次是道光十八及二十年和咸丰七年,最迟的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分别记载了不同时期重修、扩建或办学的具体过程。 古会馆现在虽然已是破败不堪,但其基本规模尚存。由南向北穿过古北门门洞,你便可以看见耸然危立的古会馆砖木结构大门,大门两侧是分别题有“聚瑞”、“凝祥”的东西角门,大门大约要高出两角门三四米。走进大门,迎面是舞台后墙及嵌于后墙的照壁。将照壁嵌于后墙是无奈之举,舞台后墙到大门的距离不过七八米。而此举也可谓是巧妙之举,照壁与整个后墙浑然一体,若不是后来看了碑文,我还真不知道照壁是后加的。从左右两边均可绕过舞台,绕过舞台就来到了会馆大院,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结构。正北是关帝殿,建在高出大院约一米的台子上,关帝殿的背后是早已瘫塌的火神祠,火神祠的两边是结构相同的耳房。与关帝殿相对的则是刚才提到的后墙嵌有照壁的舞台,整个舞台距地面约两米多高,沿其两边石彻台阶可以通达舞台。大院的东西两侧则是结构样式大体相同的长长的厢房。 站在关帝殿前的大台子上,看着破败不堪且荒草萋萋的会馆,心中顿生无限感慨。这是我的小学所在。在这座院子里风雨穿行了三、四年,当时人声鼎沸,现在却荒草满目。如今小学已迁新址,古会馆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已有三四百年高龄的古会馆,真的就已经到风烛残年了吗?这样一座会馆在全中国确实真的很不起眼,但对于千年古镇历山而言,它就是惟一;对于想大力发展旅游的垣曲而言,它就是历山脚下最好的资源。它的破败,它的无奈,不知还要诉说到何时?
古镇的古会馆 古会馆是历山镇(历山镇原称同善镇,是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后因撤乡并镇时把原望仙乡和历山乡并入同善镇,为使垣曲有历山地名,故把千年古镇同善镇改为历山镇。)仅存的规模最大的清时建筑。 古会馆位于同善村北,距古北门仅十多米。建造年代久远,我没有做详细的考证,但会馆内存有几通古碑,足以证明古会馆是清时甚至更早建筑。这几通碑最早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其次是道光十八及二十年和咸丰七年,最迟的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分别记载了不同时期重修、扩建或办学的具体过程。 古会馆现在虽然已是破败不堪,但其基本规模尚存。由南向北穿过古北门门洞,你便可以看见耸然危立的古会馆砖木结构大门,大门两侧是分别题有“聚瑞”、“凝祥”的东西角门,大门大约要高出两角门三四米。走进大门,迎面是舞台后墙及嵌于后墙的照壁。将照壁嵌于后墙是无奈之举,舞台后墙到大门的距离不过七八米。而此举也可谓是巧妙之举,照壁与整个后墙浑然一体,若不是后来看了碑文,我还真不知道照壁是后加的。从左右两边均可绕过舞台,绕过舞台就来到了会馆大院,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结构。正北是关帝殿,建在高出大院约一米的台子上,关帝殿的背后是早已瘫塌的火神祠,火神祠的两边是结构相同的耳房。与关帝殿相对的则是刚才提到的后墙嵌有照壁的舞台,整个舞台距地面约两米多高,沿其两边石彻台阶可以通达舞台。大院的东西两侧则是结构样式大体相同的长长的厢房。 站在关帝殿前的大台子上,看着破败不堪且荒草萋萋的会馆,心中顿生无限感慨。这是我的小学所在。在这座院子里风雨穿行了三、四年,当时人声鼎沸,现在却荒草满目。如今小学已迁新址,古会馆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已有三四百年高龄的古会馆,真的就已经到风烛残年了吗?这样一座会馆在全中国确实真的很不起眼,但对于千年古镇历山而言,它就是惟一;对于想大力发展旅游的垣曲而言,它就是历山脚下最好的资源。它的破败,它的无奈,不知还要诉说到何时?
古镇古会馆 古会馆是历山镇(历山镇原称同善镇,是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后因撤乡并镇时把原望仙乡和历山乡并入同善镇,为使垣曲有历山地名,故把千年古镇同善镇改为历山镇。)仅存的规模最大的清时建筑。 古会馆位于同善村北,距古北门仅十多米。建造年代久远,我没有做详细的考证,但会馆内存有几通古碑,足以证明古会馆是清时甚至更早建筑。这几通碑最早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其次是道光十八及二十年和咸丰七年,最迟的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分别记载了不同时期重修、扩建或办学的具体过程。 古会馆现在虽然已是破败不堪,但其基本规模尚存。由南向北穿过古北门门洞,你便可以看见耸然危立的古会馆砖木结构大门,大门两侧是分别题有“聚瑞”、“凝祥”的东西角门,大门大约要高出两角门三四米。走进大门,迎面是舞台后墙及嵌于后墙的照壁。将照壁嵌于后墙是无奈之举,舞台后墙到大门的距离不过七八米。而此举也可谓是巧妙之举,照壁与整个后墙浑然一体,若不是后来看了碑文,我还真不知道照壁是后加的。从左右两边均可绕过舞台,绕过舞台就来到了会馆大院,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结构。正北是关帝殿,建在高出大院约一米的台子上,关帝殿的背后是早已瘫塌的火神祠,火神祠的两边是结构相同的耳房。与关帝殿相对的则是刚才提到的后墙嵌有照壁的舞台,整个舞台距地面约两米多高,沿其两边石彻台阶可以通达舞台。大院的东西两侧则是结构样式大体相同的长长的厢房。 站在关帝殿前的大台子上,看着破败不堪且荒草萋萋的会馆,心中顿生无限感慨。这是我的小学所在。在这座院子里风雨穿行了三、四年,当时人声鼎沸,现在却荒草满目。如今小学已迁新址,古会馆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已有三四百年高龄的古会馆,真的就已经到风烛残年了吗?这样一座会馆在全中国确实真的很不起眼,但对于千年古镇历山而言,它就是惟一;对于想大力发展旅游的垣曲而言,它就是历山脚下最好的资源。它的破败,它的无奈,不知还要诉说到何时?
图片呢 晚会结束了,怎么不见上传的图片呢?我们虽然有事没到晚会现场,其实心中一直牵挂着晚会,把图片发上来,让大家开开眼吧,各位吧友!
“百度空间三周年”抽奖活动”有假 今天我收到了“百度空间三周年”抽奖活动”发给我的领奖通知,上网一查是假的,提醒各位网友注意,千万别上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