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尘银明 天尘银明
http://www.flickr.com/photos/hzymark
关注数: 6 粉丝数: 82 发帖数: 6,435 关注贴吧数: 16
20种PS技术 照片名称:调出照片柔和的蓝黄色-简单方法, 1、打开原图素材,按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点通道面板,选择蓝色通道,图像 > 应用图像,图层为背景,混合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50%,反相打钩, 2、回到图层面板,创建曲线调整图层,蓝通道:44,182,红通道:89,108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黑色,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为60%,选择椭圆选框工具选区中间部分,按Ctrl + Alt + D羽化,数值为70,然后按两下Delete键删除,再打上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照片名称:调出照片漂亮的红黄色, 1、打开原图素材,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按Ctrl + Shift + U去色,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4,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7%。 2、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 3、创建渐变映射调整图层,紫色-橘色,Alt+Ctrl + G加上剪贴蒙版。 4、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5,-21 5、创建智能锐化调整图层,设置为默认值,数量46,半径0.8,高斯模糊, 6、创建色阶调整图层,8,1.00,255 7、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17,-8,+16,0,黄色:-54,0,+10,+18,白色:-5,0,0,0, 照片名称:调出怀旧的风景照片, 1、打开原图,复制一层 2、曲线调整,数值RGB:109,99 3、色相饱和度,数值:0,-39,0 4、色彩平衡,数值:0,0,-34 5、可选颜色,中性色:0,0,-20,0 6、新建图层,填充d7b26c,图层模式叠加,不透明度56%, 7、把云彩素材拉进图中,放到原图上面,图层模式柔光,把除了天空之外的部分擦出来,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 8、可选颜色,黑色:0,0,-14,-5 9、新建图层,填充0d1d50,图层模式排除,复制一层,填充52% 10、曲线调整,数值RGB:128,155 11、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70% 12、色阶,数值:29,1.00,227,填充58% 13、可选颜色,中性色:+16,+12,-11,+5 14、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38% 15、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不透明度46%,填充48%, 16、Ctrl+E合并可见图层,锐化一下 照片名称:年轻化处理出人物的细嫩肌肤, 1.复制背景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设为10。 2.设置层的混合模式,为“颜色”。双击层右边的名称打开混合选项。在高级混合,取消R与G的高级通道, 3.利用曲线平衡色彩的形象,根据图片来决定 4.新建图层,选择修复刷( J ),选中“对所有图层取样”。对大的雀斑或污点,仿制去除。 5.ctrl+shift+alt+E,盖印所有图层,勾出皮肤部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钢笔工具,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要注意的是,要处理的是皮肤,所以要去除眼睛,眉毛,嘴唇,鼻孔。反选(ctrl+shift+i )删除除皮肤,多余部份。 6.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为20。设置层的透明度为75 % 7.CTRL+J,复制图层3,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半径为4,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为40 % 照片名称:《魔幻》海报, 1.打开原图,复制对比度最大的蓝色通道, 2.然后用色阶把对比度进一步加大,目的是只让石头有层次 3.把调整好的蓝色通道副本复制到图层里面,并为其添加你希望的颜色,我用的深橙色 4.把底图的红色通道复制到图层,用蒙版去掉天空和石头,只保留草地,并且用渐变映射为其添加色彩 5.打开素材闪电球,复制对比度最大的红色通道到刚才的文件 6.选择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调整位置及大小,使其成为一个光源,去除一些多余的东西(自己决定),然后用径向放射模糊滤镜处理一下,让其形成发射的光束
Nik Color Efex Pro 3.0 专业调色 Nik Color Efex Pro 3.0 从细微的图像修正到颠覆性的视觉效果:Nik Color Efex Pro为你提供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插件。Nik Color Efex Pro允许你为照片加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比如“Midnight Blue”功能可以把白天拍摄的照片变成夜晚背景。“Infra-red Black and White”功能可以十分真实地模拟红外摄影的效果。“Sunshine”功能则能让原本灰暗的画面获得阳光明媚的效果。“True Light”技术允许你像处理传统胶片一样去处理数码照片中的光学感应效果。 通过Nik Color Efex Pro 的优化,数码照片的色彩和对比度都能获得更自然的表现。而那些更专业的用户可能会对“Cross Processing”滤镜感兴趣,它可以把不同冲洗工艺的照片进行相互转化,比如把采用E6工艺的照片转换成采用C41工艺的照片,反之亦然。当你需要从幻灯片或胶片直接扫描照片时,这个功能会相当有用。 这是新的3.0版本,最令人兴奋的是,这次3.0版本加入了U点控制的专利技术! 如果用过尼康RAW 专业调色软件的朋友,肯定熟悉U点,这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也就是说,以前只能调整整体,但是加入U点控制之后,你就能够精确到点来进行细致调整。这真的是如虎添翼了。 在此强烈推荐这个异常精彩的是滤镜!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如果你能把这个滤镜玩透,你可以把你的照片修改出类似专业工作室的效果! 虽然界面是英文的,但是,即使你不懂英文也不要紧,因为你点击滤镜的时候,会出现相应的预览效果 下面再看看这个滤镜出来的效果实例 原片.jpg (50.2 KB) 2008-1-2 22:32 原片,基本是废片 修改.jpg (62.13 KB) 2008-1-2 22:32 先用柯达的滤镜找回丢失的暗部细节,得出这个效果 OK,下面,我们请出Nik Color Efex Pro 3.0,最后修改成---- 最后.jpg (110.46 KB) 2008-1-2 22:32 相信我,没错的 有时候,其实不需要图层也不需要蒙版之类的PS高级工具 只要你拥有几个滤镜,你的照片,也能脱胎换骨 下载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own.52photoshop.com%2Fplugins%2FNik.Color.Efex.Pro.Complete.v3.0.Incl.Keygen-ViRiLiTY.rar&urlrefer=5b3d297dee0c2466cbcb027b66a952b1 破解版,内附注册机
柯达大名鼎鼎的四大滤镜 1)Kodak Eastman Digital Gem AirBrush Pro for Photoshop(皮肤优化) 可以当磨皮滤镜来使用 其实磨皮滤镜有很多种类 其实PS中磨皮就是牺牲细节来换取画面的干净,很多滤镜也是如此。所以噪点消失的同时,细节也丢失太重,眉毛头发都糊成一片了,也就是有人说的磨得跟橡皮娃娃似的 柯达这个滤镜,有快速而强大的面部皮肤平滑处理功能,可以祛除图象中人物的面部皮肤斑点,减少粗糙阴影、提高亮度、最小化不理想的皮肤和其他表面,并尽量保留细节,例如:头发、睫毛、眉毛,并保留真实的面部主特征。允许用户设定皮肤柔化程度以及亮度。 2)Kodak Eastman Digital Gem Professional for Photoshop (去除杂色) 这个也是降噪滤镜 不过上一个是针对皮肤优化而已 3)Kodak Eastman Digital ROC for Photoshop (解决偏色问题) PS颜色修正插件,曾获得2002年DIMA创新产品奖及2002年American Photo Magazine的“编辑选择”奖。它能自动恢复数字图像优质的颜色,而不必关心原始图像的细节。ROC的专有的算法能够分析颜色的渐变和决定最为理想的色调曲线,为每个颜色通道移除颜色脱落,从褪色的图像或受钨灯、荧光灯影响的图像,它也能够还原黑白照片的对比度及颗粒密度。 4)Kodak Eastman Digital Sho Pro for Photoshop (解决曝光不足) 强烈推荐这个!!! 如果你有因为逆光而基本处于报废的照片,一定要用这个滤镜来修正试试!!! PS自身的暗部高光虽然也能处理逆光照片,但是处理后色彩丢失很严重。 Kodak Eastman Digital Sho Pro 则附加了更好的色泽调整!
人像 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1)      寻找优美的光线并没有什么诀窍。优美的光线就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阴天也能找到忧美的光线,摄影师需要的是培养发现优美光线的眼力。我喜欢使用自然光是出于多种理由。首先,因为在使用现成的光线时,你会有一种简单和不加摆布的感觉,拍出的结果看上去会很自然。顾客喜欢这种形式,而且它会使顾客有机会放松并享受拍照的乐趣。      我喜欢使用户外光线拍照的第二个理由是,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光线自然、均匀的地方,比如说在大草坪上有一块阴凉地,你可以把拍摄对象带到那儿,然后让他们自然放松,你可以集中精力拍摄你想得到的表情和姿势。      当你给孩子们拍照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我的态度始终是让孩子们在四处玩耍,在他们放松和高兴时给他们拍照。如果你使用过多摆布的光线,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即使你使用自然光,如果你利用像反光板之类的东西把光线反射到周围,反光板将会给拍摄对象所处的位置带来一些限制。你会发现,你需要把孩子们的活动限定在某一范围内,结果使他们失去行动的自由。      当我拍摄幼儿时,比如说瞒跚走路的小孩,这时用光往往成为第二位的问题,而且我还发现,如果表情特别好的话,这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有时候我只用35毫米的自动相机抓拍,给孩子们拍出的照片是以他们周身洒满光线为主要特色。父母们认为照片漂亮极了。      我为拍摄这类作品所使用的胶片要具有足够快的感光速度,能让我选择凝固住动作的快门速度,同时我还要求取得高质量的效果。      如果我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我会选择富士尼奥潘 1600胶片,因为它的颗粒对这种速度的胶片来说不仅相当细微,而且具有使我的照片产生边缘自然柔和的效果。      对于彩色胶片来说,我通常选择富士彩色800或富士克罗姆普罗维亚400,我对这两种胶片进行交叉冲洗(即用E—6工艺冲洗富士彩色800和用C-411艺冲洗富士克罗姆普罗维亚400——编注),以取得当代的老照片效果。      处理明亮日光的最令人满意的方法是将拍摄地点选择在带顶的阴凉地。让拍摄对象处在光线经过某种自然过滤的地方,例如门廊或树下,这样拍摄对象脸上的光线会变得比较柔和,但是因为受到太阳反射光的照射,仍然保持清晰和明亮。      它还意味着,如果你靠近测取被摄对象脸部的读数,那么人物脸部及靠近脸部的周围环境将会曝光合适。而较明亮的背景则会稍微曝光过度,从而使你的被摄对象更加突出。      我在外景场地不喜欢过多使用的一种光线是逆光。我经常看到长着一头金发的模特儿跑过草地,光线从她头发后面照射过来的情景,我认为目前这种样子看上去己经过时了,我设法避免拍摄这种照片。 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2)      我还倾向于避免使用像辅助闪光这类手法,我认为使用辅助闪光拍出的照片有明显的人工斧凿的痕迹。我从来不认为需要使用辅助闪光灯:甚至在光线最暗的情况下,我仅使用长时间曝光,并且想方没法利用我所具有的条件。      像富士彩色8O0或1600这样胶片的现代乳剂完全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情况,并且会取得很好的结果。      在室内拍摄时,你不需要局限于使用人造光源,因为来自窗户或天空光这样的光线可能同样很有效。许多摄影师喜欢让拍摄对象处于靠近窗户的位置,在另一边放一块反光板,把光线反射回来。这当然很奏效。然而这意味着你所控制的只是小部分区域的光线,而你的拍摄对象却没有多少活动空间了。      我宁愿把他们拉到房间靠里面的地方,让光线照到他们。这会使他们能坐在不同的位置上,摄影师也有更多的工作空间。这还意味着,在他们身后屋内较暗的部位将会更深地陷入阴影中,能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拍摄对象身上。      即使在室内,我一般也不使用反光板,宁愿让室内的自然光来照亮画面。如果我确实使用什么的话,那将是一块6X4英尺的反光板,它可以把光线反射到很大的区域,而且它还让我在工作区有更大的空间。      当我在室内拍摄时,我会按照“在室内建立一块自由工作区”的想法去进一步拓展。我有一间大而明亮通风的摄影室,其主要特点是在它的两个角落涂有不同的颜色。我可以利用这两角墙面作背景,并用一个5英尺的柔光箱和一盏辅助灯照亮它们。柔光箱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能够照亮整个区域:因为我不使用传统的帆布背景,这样我也不用为使用不同的光比操心,因为我所做的并不要求达到完美均衡的布光。相反我设立了一块广阔的话动区域,我的拍摄对象可以在其间移动,这使拍摄对象和我的行动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      实际上我在室内所做的与我在室外做的没什么两样。我甚至不使用背光灯和头发灯这样的照明工具,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会限制我的自由,使我无法让拍摄对象迅速地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当前,摄影师应当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态度,不必为需要达到技术上的完美而过多的担心。像富土彩色800这样的现代胶片是非常宽容的,从宽容度和细微颗粒角度讲,它们会提供更大的余地,以至于你有许多试验的自由。 让像光斑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你的照片上,即使这违背所谓的规则。时装摄影师们一直在这样做,它看起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法。  
光      所谓硬光,是指那些能够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光线形成。这是在人像拍摄中,特别是拍摄人物**这类题材的时候很少使用的光线。硬光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产生明确的阴影,难点是控制画面明暗的反差和画面的光比。女性的拍摄一般都将光比控制在1:2左右,但是在使用硬光拍摄的时候光比控制在这个范围,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反光板进行补光,通过这种反射光减弱人物面部的明暗反差。 可以忽略光比的控制规律,增强画面中的反差,用光线来“讲故事”,用光线来表达情感,这是硬光与其他光线的不同,它对于画面情感的表达更强烈、更深刻。对于硬光的利用,还要注意如何通过环境来强化造型效果。也就是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应该使用硬光造成的大光比,什么样的环境应该控制光比。使用硬光拍摄时,控制曝光控制十分重要。在曝光时可以过曝半级或者更多,以加大画面的反差。或者欠曝半级或者更多,虽然减少了反差,但是可以使整个影调降下来,以表达某种情感。 顺光即是光线向人物的正面投射的光线形式,这种光线让人物的大部分形体都得到足够的光照,而且强度比较平均,所以不会在人物的脸上形成明暗的对比,曝光比较好控制。顺光拍摄的缺点是光线太平,从而不能突出重点,所以在**类的人像中使用得很少。但是顺光比较适合拍摄特写和近景这样的小景别,因为它可以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每个细节和层次。有时这种最直接、最直白的描述效果往往比那些故意做出来的好很多。使用顺光拍摄时曝光不可过度,一般使用平均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用逆光拍摄      逆光是指光源在人物的后方光线形式,这种光线使人物的正面不能得到正常德曝光,从而失去了人物的细节层次。但是这种光线形式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对于体现动作和形体极为有利。当然运用逆光也不一定要拍摄出剪影的效果,如果控制好曝光,也能够得到人物的一些细节。在使用逆光拍摄剪影的时候,测光点选在哪里关系到拍出的剪影效果。要得到纯剪影效果,测光点可以选在人物身体的边缘,因为那里的光线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而那些并非是纯剪影的逆光效果,测光点可以选择在被光线照亮的头发或者是人物的面部。这种逆光效果在**类人像中式比较常见的。 用侧光拍摄      纯粹的侧光通常不适用于拍摄女*,因为这时的光源从侧面投射,使人物面部一半发光,一半处于阴影中,产生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阴阳脸”。但是在**类人像的拍摄中,这种光线形式的运用已经不是很新鲜,往往能够更强烈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使用侧光拍摄一定要注意少用硬光,因为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很低,如果使用硬光,则人物处于暗部的面部细节将得不到任何体现。使用柔光则不同,它在人物面部产生的明暗对比在数码相机的宽容度范围内,明暗过渡比较自然。侧光能够拍摄的景别很多,大景别所能体现的感受更强烈;而小景别则能够使被摄者变得瘦一些。在拍摄大景别的时候,如果你呢个利用好光线所产生的阴影,能使画面的表意效果更强烈。 用顶光拍摄      顶光一般不用于人像拍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这种光线从上面洒下来的感觉也是不错的。顶光若从上面直接照射到直立的人脸上,突显人物的额头与颧骨,效果会有些恐怖。如果使人物向光源德后面移动,而且将头迎向光线的方向,拍摄出感觉就不同了。       柔光与硬光相反,指那些不会在人物表面产生明显明暗对比的光线形式。在拍摄女性的时候是经常被使用的,因为它可以突出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使其变得更白皙。获得柔光的方法很简单,一块白的的床单就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柔和的光线。窗帘、白色的遮阳伞等都可以作为光线的柔化装置。柔光的光比控制应该控制在1:2左右。而且柔光更适合拍摄中景,以及那些比中景更小的构图,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皮肤的质感。另外柔光的拍摄曝光可以过半级到一级,这样能使人物的皮肤更加白皙、透明。
接片拍摄 一幅成功的风景接片首先必须按接片与后期制作要求,拍摄好基本照片。我现在虽属低级阶段,希看意把我最近学习与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回纳整理一下,仅供想学习拍接片的朋友参考鉴戒,更想得到专业大师和有经验的影友悉心指导。接片拍摄技术要点如下: 1、照相机必须是单反数码照相机,像素最好在1000万以上,还要有一只比较好的变焦镜头。普通数码相机像素标称多高都不能胜任。 2、必须有稳定的三脚架,手端相机拍摄不适合接片。 3、拍摄模式设定在手动模式 4、为保证景深的清楚范围,光圈可根据拍摄场景大小和摄距远近灵活设定,一般在11―16之间,也有时设为22。 5、快门速度由光圈决定,曝光值按中间幅照片为准,测光后锁定,有时根据需要也用曝光补偿。 6、测光方式我一般用评价测光。(我的相机没有矩阵测光功能) 7、焦距段横幅片一般设50mm左右,竖幅片设70mm左右,拍摄中不能变焦。 8、白平衡根据天气情况选手动方式较好。 9、感光度当然越低越好,通常情况下100°即可,最高也不能超过200°。 10、相机一定架在照片正中的位置,如把画平面与相机看做是倒三角,那么相机就应在下三角的尖上。 11、拍摄角度最好是相机镜头中轴线与画面中心线水平,如偏差不大也不会有明显影响。但是画面的垂直线条或物体竖线条必须与画幅边沿平行,这样才能正确对接。(如倾斜较小用软件可以调整)每幅照片上下边最好平行一致,照片接缝处留有一点重叠画面。 12、接片的幅数一般按画面要求而定,我建议初学者一般横幅2―3幅,竖幅3―5幅为佳。有经验者竖幅能拍到7―10幅,但据我所知,篇幅过宽由于中心幅与两边幅摄距不同及焦平面偏移而使照片整体质量下降,一般还是篇幅较少为佳。 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与喜欢摄影的朋友们交流,如你暂时PS还不能胜任,就请高手帮忙,等你自己能接片时拍摄的技术题目自然水到渠成,我希看大家都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用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的人越来越多了,当然,拍摄风光照片,免不了要拍接片,也免不了要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合成。于是,一些用来处理加工接片的专用软件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佳能的PhotoStitch3.1就是一款很实用的软件。      这是一款随机免费赠送的软件,全中文菜单,操作简便明了。点击该软件快捷方式图标,即跳出软件操作选择窗口。有“合并图像”和”查看及打印合并的图像”两种操作功能,并有两个相应的图标供选择。点击”合并图像”图标,即跳出操作界面,按顺序排列着“1.选择和排列”、“2.合并”、”3.保存”三个选择项。第一项下有“打开”、“排列”、“切换”、“清除”、“旋转”、“放大”和”缩小”等操作栏,其中排列有水平、垂直、矩形三种方式可进行,切换功能可调整图片的位置。点击“打开”图标,导入拍摄的图片,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排列操作,排列完成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项,合并图像。但是在使用中,我发现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接片,并不是每次都能很满意地进行拼合,有时在拼合后会裁去很多边沿,有时部分拼合处的线条衔接不太/顷畅,严重的还会造成部分景物的缺损,图?是用手持相机拍摄的接片,组接过程中裁切得比较多。研究原因,问题不是出在软件上,而是在拍摄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准确。      怎样才能拍到理想的数码接片呢?常见的拍摄方法是将相机直接拧到三脚架云台底座上,调节水平后,沿水平方向转动相机,并拍摄多幅照片,然后把它们拼接起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单点转机拍摄,拍摄中,只要做到三个“水平”,还是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接片效果的:一是三只脚的支撑面要水平,这是保证升降杆垂直,使相机在左右旋转的任何角度上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的基础;二是相机底座的左右要调平,使画面的地平线达到水平状态,左右两张接片的衔接物体才可以顺畅连接;三是相机的摄轴要水平,不能有任何的俯仰,以防止被拍摄物产生透视变形。当然,拍摄时每一张照片的左右两端都需要有部分重叠,最好达到1/3左右,再就是镜头的焦距不能采用广角或超广角,因为这时画面宽幅两端的被摄物会有些变形,而且变形的程度向着边缘逐渐增大,这种情况下,即使画面拍摄时留有重复拍摄的部分,物体的形状和线条也难以完全叠合,而选用标准镜头段就能获得较理想的接片,题图就是用标;隹镜头拍摄7张照片经PhotoStitch3.1软件拼接的效果,左右跨度达到1800。实际上,用这种方法拍摄的接片,衔接处仍不能完全重合,仔细观察图2,仍有部分水面的水平波纹接得不够平整。           比较理想的方法是运用节点原理进行转机拍摄,重合的效果会更好。我们知道,前后节点是摄轴在镜头光心上的两个点,而任何经过光心的光线都是直行进入到底片的,如果相机在转动拍摄时以三脚架云台螺丝作为支点,镜头的光心就会呈弧形移动,产生的结果是左右两端重复拍摄的物体由于光心的移动而使共轭的摄距、像距发生变化,从而使影像难以重叠。如果以光心作为支点,无论作水平转动或垂直转动的接片拍摄,都将得到较好的效果。
镜头参数学习 10mm左右的焦段,是超广角焦段。主要用于风景摄影,纪实摄影等,照出来的角度非常大,很有冲击力 24mm左右的焦段,是小广角,主要用于风景摄影,纪实摄影等,旅游纪念照用这个焦段不错 50mm左右的焦段,是标准焦段,视角平易近人,变形少,主要用于风景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等 85mm左右的焦段,是中焦段,这个焦段主要用于拍人像,静物等 200mm左右的焦段,是长焦段,这个焦段常用于抓拍,特写等 500mm左右的焦段,是超长焦段,这个焦段就可以打鸟了,也就是拍鸟 500mm以上的超长焦,打鸟更方便,隔一个操场远偷拍很轻松 长焦,超长焦还经常被用在体育摄影 1\镜头上通常有几个数据:焦距(段)\光圈\最近对焦点(现在很多都没有这个参数).     举例(为了更好说明,不一定有这个镜头),某镜头参数为18-50mm F2.8-3.5 0.5m-无限(表达为横着的8字),就是说,这个镜头的焦段是18-50mm,在18mm广角端的最大光圈是2.8,在50mm最大光圈是3.5,最近的对焦点(广角端)是0.5米;     基本参数无论什么牌子都是这样,至于其他的字样,比如usm,macro等参看每一个品牌的说明. 2\镜头来说,一般是光圈越大越好;广角比标准贵,大炮长焦更贵(同等情况下);恒定光圈比非恒定好....还有好多镜头方面的原因,比如是是否有色散片,金属还是塑料,有没有MACRO,有太多的影响因素了. 3\一般来说,广角拍风景,中焦拍人像,长焦去打鸟或者运动场合,这只是最基本的说法 1,以佳能镜头为例: 常见型号例如:EF-S 17-85mm F/4-5.6 IS USM 其中EF-S为专门针对数码单反画幅设计的镜头(俗称数码头),此型号的镜头不能用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比如佳能5D。适合于400D、40D等APS-C画幅的机型。 17-85mm 此为镜头的焦距,17mm至85mm范围拍摄,一般讲焦距越大拍摄范围越广,一头多用。但成像质量往往也越一般。(好的镜头设计上不可能兼顾所有焦距段的成像最优化) F/4-5.6 这一部分是指此镜头的最近焦距与最远焦距的最大光圈值范围,理论上是光圈值越大越好,但成本造价就会越高。(这个值在镜头选择上比较重要) IS 有这个标志说明此镜头具备了防抖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摄稳定性(注意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可以过分依赖!) USM 这个标志说明此镜头是超声波马达驱动对焦的,速度开,噪音低。一般新镜头都具备这个指标。 另外一个例子:EF 17-40MM F/4L USM 其中EF说明此镜头适合所有佳能相机使用。 17-40MM 这个指标明显比上一个指标要小,但成像质量也决定在此! F/4L 这里面的只有一个4,说明此镜头为恒定光圈最大值是4,理论上讲值越大拍摄适用范围越广!比如2.8 。 另外一个L就厉害了!!有这个字母说明此镜头为萤石玻璃制造!佳能为之自豪的产品标志!有L就是牛镜!同时存在的另一特征是镜头前端有一层红圈。(也就是说有红圈和L标志的,就是好镜头,而且价格也贵!!) 再来一个定焦镜头的例子:EF 85MM F/1.2L II USM EF 不用说了,全幅头。 85MM 此镜头只有一个焦距,不是上面的变焦镜头。 F/1.2L 这里面的1.2表示最大光圈1.2(佳能最牛杰作)标榜镜头产业的高端型号。 L也不必说了,红圈 II 标志这此镜头为2代产品,性能经过改良。 别看此镜头只是一个焦距范围,但价格却是上面两个镜头的价格总合都买不了的。可说是佳能的镜皇!!!! 2,如何来分析这些镜头的参数判断好坏: 有L就是好镜,肯定价格高! 但没L也不一定就是差头。 看焦距,一般焦距范围越短为越好,公式:大变焦<小变焦<定焦 看光圈值,越大越好,单一的恒定光圈要好于非恒定光圈。 其他性能,IS USM II 这种标志如果都出现在一个镜头上,就是最好的。当然也有例外。具体不再赘述 3, 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镜头。 这个首先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主要拍摄的题材范围。 每个用相机人可能给你推荐的都不一样,所以还要看你的具体需求来定。
MTF曲线详解 MTF:Modulation(or Modulated? not sure) Transfer Function. 中文译作 调制传递函数。 MTF 表现了一个镜头对所摄物体对比度(contrast)的再现能力。 光学中对于正弦条纹对比度的定义是 V = (Imax - Imin) / (Imax + Imin), (这儿人们用矩形条纹,也一样)。那么MTF就是成像前后此对比度的比: MTF = Vo / Vi MTF值和条纹密度(空间频率,lp/mm)的关系是:条纹越密,MTF越低。条纹密到一定程度时,镜头的分辨能力达到极限,MTF值趋近于零。这一极限情况到达得越晚,表明镜头的分辨力越高。 实际地,怎样从MTF值看一个镜头的特性呢? (1) 在较低条纹密度(<20lp/mm)时,MTF值受镜头分辨力的影响较小,这时候MTF主要表现了镜头成像的对比度的高低,说白了就是镜头“软”或“硬”的区别。 (2) 在高条纹密度(>40lp/mm)时,MTF值则主要体现镜头分辨能力的大小。(对比度也有影响,但此时不是主要因素)。 看看photodo的例子: (1)Nikkor 35mm/1.4ais: Weighted MTF 10 lp/mm: 0,89 Weighted MTF 20 lp/mm: 0,76 Weighted MTF 40 lp/mm: 0,52 (2)Canon 35mm/1.4L USM: Weighted MTF 10 lp/mm: 0,89 Weighted MTF 20 lp/mm: 0,78 Weighted MTF 40 lp/mm: 0,59 看来Nikon头的分辨力较Canon稍低,但在低一些分辨力的情况下在10 lp/mm 时MTF值却与canon持平,所以Nikon头的对比度的表现力要稍高于Canon, 也就是“硬”一些。据说这是对无穷远的测试结果,我总觉得再对中距离做做测试才能对镜头有更全面的了解。 总之MTF是镜头分辨力和对比度的综合体现,在不同线密度的情况下二者对MTF 值的影响不同。这是为什么MTF曲线都要对几种不同线密度测试的原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