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小熊🍞 安妮的小熊1213
关注数: 27 粉丝数: 83 发帖数: 5,312 关注贴吧数: 16
《声生不息华流季》第一期观后感 晚上终于把第一期刷完了,还是挺感慨的,随便说点什么吧。 1️⃣先说面包吧:其实面包上修音音综挺吃亏的,她这种live型歌手就是要把声音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唱出来才震撼人,也是她苦练基本功的优势区,但是修音音综会削弱她的优势。 2️⃣不过话说回来,李佳薇也是这一类的歌手,但是她的《飞云之下》我认为处理的比面包好一些,优点在于AB段的发声处理,A段声音薄,富于变化,B段声音加厚,力量感十足,同时B段节奏加快,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一两句的高音华彩,确实处理的很好。 1️⃣说回面包的《此生不换》,很好听,改编的非常不错,在大框架不动的情况下,那句“回头,看…”的弱唱处理非常出彩,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让人有泪目的感觉。后半部分歌声从高亢到最后弱处理,加入气声的弱混,把情感展露的很好。 3️⃣周兴哲:很惊喜,这首《永不失联的爱》唱的特别入味,声音非常有质感,他不是很特别的男低音,也不是很有颗粒感的男声,就是单纯的让人很舒服的男声,咬字也很舒服,很轻易的就能把情感唱出来,这里提一句,再次对单依纯祛魅,和原唱没法比。 4️⃣王赫野:很惊喜,这首歌改编的非常好,节奏感强,嗨的恰到好处,野子的声音也很有朝气和活力,我很喜欢。 5️⃣Alin:这首歌很好听,但是说实话没有达到我的期待,在我泪目的点上疯狂来回蹦迪,就是差一点点踩上去,太可惜了。 6️⃣汪苏泷:才子,别的不说,写了这么多爆曲,旋律都好听,唱法也是自成一派,改编的那一段也是稳定发挥。 7️⃣黄龄:音色流氓名不虚传,真是内娱无代餐,到了她的舒适区真的很惊艳,普通唱的时候那也是真普通。也是很随意的一个人,不温不火这么多年也不影响她,挺喜欢她的。 8️⃣林宥嘉:很有魅力的一个男人,也是第一次发现,挺真诚的感觉,唱歌中规中矩不多说了。 9️⃣颜人中:独唱的《一直很安静》我不喜欢,咬字不对,三人合唱的《生来倔强》发挥的不错,但是个人的特征不够鲜明。 🔟苏有朋:唱歌中规中矩,人还是挺有意思的。 🔟1️⃣哈林:老当益壮啊,唱起歌来一点不费劲,该给的情绪、真假声、转音、即兴发挥都给到了,嗓音一点都不显老,很喜欢。 另外说点唱歌以外的题外话:可能是第一期的原因,大家不太熟?互动的不多,也都挺尬的,希望后面大家熟悉起来以后多玩出一些名场面。 面包真的可以和其他人学一学对歌曲的改编,音色的处理,节奏的变化,让自己的舞台更富有张力,更带动观众的情绪,要嗨就不能只嗨一句,要不停的通过声音的调整,一波一波的推着观众达到顶点。
凭印象说一下黄霄雲2025年巡演歌曲排名(个人向) 不去翻视频,不去翻歌单,纯印象排名。 1️⃣星辰大海(宁波场),这首歌的意义非凡,宁波场的万人闪光灯也很感动,那一句“你们真的太漂亮了”确实唱的太漂亮了! 2️⃣光之黎明(成都场),这首歌意义也非凡,虽然宁波场的也很感人,但是成都场的返场黎明,我永远无法忘记那种哽咽到发不出声的感受。 3️⃣觉醒时代(成都场),作为🍞表达态度的作品,亲自操刀作词作曲,整个歌曲的风格在专辑里也是独树一帜的。成都场的背景恶评一出来,我又哽咽了,难以想象这个女孩子承受了这么多却还是乐观积极向上。 4️⃣盲选(上海场),上海场特别点出了作词人小寒以及这首歌词的意义,我觉得很不错。整体完成度也是非常高,中间的吟唱部分加入了新的旋律,她在舞台中央像一个受伤的小鹿,“古希腊掌管破碎感的神”。也是唯一一次巡演唱了高潮吟唱部分接下行转音再接上扬的改编,完全用人声代替了小提琴,爽感拉满! 5️⃣打开(成都场),这首歌我真的非常能get到,因为我高中时期也是在异地租房读书,那种深夜和清晨身边空无一人的感觉感同身受。而成都场🍞的嗓音状态不是很好,却把前半部分的空灵感拉满了,我非常喜欢这个版本。 6️⃣Oracle(广州场),四段高音暴力无解,伟大无需多言,发挥最完美的一次。 7️⃣带我去很远地方(广州场),广州场的时候第一、二Part中间的vcr还没有换成隐喻,那种历经摧残,终于璀璨的感觉延续了北京场,在这首歌出来的时候力量感、希望感拉满,听的我热泪盈眶。 8️⃣你的答案(上海场),这首歌是我的入坑曲,上海场再听一瞬间就泪目了,这个女孩子总能用最倔强不屈的声音感动到我,这个版本结尾的信念和坚定感比歌手版更甚,也更打动我。 9️⃣唯一(成都场),解解改编版本,原本就很好听,🍞的翻唱多了一份力量感,简直是纯享,回来以后反复听了很多遍。 🔟没语季节(上海场),这一场的没语季节共鸣拉满了,声音仿佛一直在脑海里反复回响,还有很多的即兴变调,不愧是“传奇耐听王”,这首歌的含金量一直在上升。 其实还有很多歌我都很喜欢,比如广州的《我知道》、宁波的《落凡尘》等等,但是既然是凭印象,那就想到什么说什么,排名不是死的,只代表我回忆的先后顺序,后面有空再排一个CD版top10之类的,最后全勤打卡送上。
关于唱歌语感、乐感的一些想法 今天听黄霄雲宁波场《没语季节》的时候,就有了一些关于语感、乐感的想法。 都说单依纯出道即巅峰,说的就是《永不失联的爱》里那两句歌词唱的语感很好,有叙事感。这一点我不否认,况且单依纯现在也放弃了这种唱法,转变成油腻大妈了,这个不多说。 我想讨论的是,语感、乐感这种东西,有天赋当然好,但是值得吹吗?我认为不值得,因为音乐教育体系里,怎么发声,怎么咬字,旋律怎么走向更好听,更“流行”,更“抓耳”,这都是可以训练的,有迹可循的东西,只要下了功夫,完全可以做到。 黄霄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的流行演唱方面的语感、乐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优秀前辈的优点,现在已经有了融会贯通的样子,这种情况在今年上海场巡演以后表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没语季节》和《然后呢最后呢》这两首歌,完全做到了语感、乐感的完美结合,叙事感非常好,即兴变调的旋律走向也是“流行”“抓耳”的。 所以我认为,外界一直称赞单依纯的天赋,并不值一提,完全是可以通过声乐训练达到的天赋,具备可复制性的天赋,吹什么吹?真正的天赋应该是黄霄雲这种宽广的音域、强大的声音可塑性,这是单依纯一辈子都练不出来的天赋。 但是这些我都不认为是黄霄雲最难能可贵的,我觉得她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为了唱歌可以十年如一日训练自己的唱功,把技巧变成了肌肉记忆,信手拈来,也是她可以为了一首歌逐字逐句的抠细节,把最完美的舞台呈现给观众的敬业精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