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野真稽- 踌躇后
关注数: 4 粉丝数: 27 发帖数: 738 关注贴吧数: 16
【搬运】只谈音质不扯其他,平衡小三搭配菊花24蹭感 隔壁2jb首发,搬到这边来才不是为了水经验呢 ---------------------------------------------------------- 雨天和壕友面基,蹭到了想听已久的JH24,这塞子早就被各种hifi坛黑粗翔,壕友是14年盲狙的最早批次。看到实物,一大坨的腔体确实吓到我了,毕竟高中低三频各塞了枚4复合单元。用的套子是spinfit中号,壕友说菊花低频太重,必须削点低频,所以用的sf套,像k3这种就强烈不推荐了。虽然套子本身挺舒服,但是实际戴上还是觉得太撑,这腔体大的简直了,密闭性倒是很不错,又粗又长的3导音孔导管绝对可以令君享受深x的乐趣。伺候菊花的是上个月才出的乐彼L3,老万看到壕友这台估计要哭了,这尼玛成色看上去像被艹了好几年的感觉,连套子都不带,完全体现不出颜值啊喂。。。于是操控做工之类的不表,直接说音质。 相比之前的老婆五和老巫婆,小三多了个平衡口,规格是和ak一样的2.5mm,听过金版老婆五就知道乐彼和前身凄惨红c4一样,还是国产堆料狂魔的典型。和壕友说的感觉类似,小三的平衡口素质根本不像这个价位的机器表现出来的水平,只可惜这样会让一旁的3.5mm显得有些多余。 这根平衡线是JH24的原厂2.5mm平衡,和3.5mm单端原线对比了下,只有插头不同,但是听感差别很大,唯一的共性是底噪,厂家宣传的超低底噪在jh24这个底噪探测器上基本不可闻。 至于jh24,因为只是第一次接触只能凭初步印象判断,给我的感觉就是容易出声,但实际上不好伺候,单端口低频过量,人声过凸,细节杂乱,一听就是控制不好的感觉,平衡口的提升首先就在于把声音“理顺”了,声音一下子干净、安静了,细节还是很多但不觉得乱:低音收了一些,高音相对来说出来了,人声往后退到更舒服的位置。虽然jh24的听感我并不喜欢,但我认可这是jh24发挥得还不错的状态——至少它的调音正常了许多。。。l3平衡口推jh24主要问题在于多单元动铁本身浓浓的监听味还是去不掉,对比自己的“渣渣”z5(当然只能用L3单端推),冷硬感更甚,z5虽然细节少了很多,但听感舒服了许多,流畅了许多,就像是给照片加了柔化效果。单端口的jh24是杂乱的细节各种飞,平衡口的jh24是富有攻击性地朝着面前齐刷刷扑过来(更好的脑补形容恕俺表达能力不行,实在形容不出来)。总的来说就是平衡口更通透更干净更平整,单端口微乱微脏收不住。 对比出真知,玩L3还是老老实实上平衡,否则最多就是8成水准的小三(差距没法量化,大概是略小于c4的6.3mm和3.5mm输出口的差距吧。。。),可惜俺的z5没法改成这种2.5口,后面考虑收条846,就2000多的价位来说这样的平衡口素质推塞子真的足够好了,适合的音乐的话因为本身对菊花这种监听味太重的塞子不喜欢,所以也不太好判断,就搭配jh24的效果来说,人声还是靠前了些,音色微暖,壕友意思是小三相对适合人声,配动铁效果比动圈好,我倒觉得配z5这样相对有味道的圈铁比jh24这种纯动铁会更好(l3能一定程度缓解动铁的冷硬感,但还是没法根治,so像菊花24这种监听声俺是绝对不会剁手的,啊哈哈)
同样优秀的国产骄傲:mini audio dx90与七彩虹c4的对比 作为新人一枚,长期的听歌装备一直是手机,连个像样的mp3都没有,现在mp3也快成了濒临淘汰的产物,看了下价格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像七彩虹c3这种平民价位的产品都已停产成为了古董,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随着手机音质的提高,和几百块钱的mp3差距已经变得微乎其微,要追求便携高音质,预算也只能蹭蹭的往上提,于是有了这次蹭听经历。 2500-3000价位一直是我认为的“最有性价比”的随身区间,再往上,基本就是d100、dx100、hm901、ak系列这样的神物了,往下,dx50、x3、f885这类的感觉没有太大的提升,综合音质和价格,dx90、x5、c4这三个随身听应该是我个人下一步随身装备升级的重点考察对象,限于基友数量不多,能蹭到的只有dx90和c4,于是拿出午睡的时间抓紧听了听这两个设备,推的耳塞有ie80、ex1000、er4p,涵盖了动圈动铁、易推难推、暖声冷声,力争让这篇菜鸟听感更有些参考价值。 听的歌很杂,从原声ost、小清新女声到欧美流行摇滚都有,古典大编制较少,其他音乐基本都有涉及。时间所限,操作、UI、音效之类的没细研究,因此不打算赘述,反正对比的时候所有音效设置都是保持关闭的,dx90基本用的中增益,c4用的是6.35口接转接头。 听了好机才知道差距所在,对于听惯手机的我来说,dx90和c4的音质都太棒了,完全是一耳朵的提升,就是放同一首mp3都能产生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就是细节多了很多,而且感觉每个音都更有力度了,一直敲击到你的大脑里,但是要分辨这两部前端就有些费劲了。仔细对比了前几分钟几乎听不出区别,换了耳塞还是一样,于是就每次多听一会再切换(当然是同一首歌反复听了),这样来来回回很费时间,但是听出区别来了,不得不说评测真挺耗精力的。。。像各位高产的大神们致敬下。下面说说听感:Dx90的人声和背景的分离不及c4,c4的人声有种脱离背景的感觉,立体感很强,也很清晰,dx90清晰度其实和c4没啥区别,但是像在外面包了一层面膜一样,听起来更润,c4的人声口齿听的很清楚,有些过度强调细节的感觉,耐听度反而不如dx90了,dx90是柔和带着感情的声音,c4是素质上无可挑剔但是音乐性有些缺失的中频,dx90人声的距离比c4近。Dx90的低频也比c4软,或者说听着更加轻松,c4的低频更结实,砰砰砸下去的感觉更明显,但是显得有些生硬,和人声的过度没有dx90舒服;声场上,两端距离c4拉的更开,dx90似乎都是在一个宽度更小但是更完整的球形空间发声。 C4的中高频比dx90明亮,dx90整体都非常耐听,推ex1000能完全把毛刺控制住,显得很顺滑,c4推ex1000就更加刺激,er4p也类似,ie80要好一些,也许是c4的解析太高,有些毛刺也体现出来了,不像dx90那样全部能收住,c4是比dx90放得更开的声音,但要让它迅速收住就有些难度了,另外有一点,dx90的低噪明显小于c4。总的来说,c4的力度感更强,气势更足,三频拉的很开很清楚,听非人声曲目出色,声音更加外向;dx90更加柔和温顺,三频衔接更加顺滑,对耳塞的适应性更好,耐听度更好,听人声比c4更适合,声音比较中性,沉稳内敛。
【转载】重新定义性价比标准的破格者 - Philips Fidelio S2 前言 随着把这Phlips Fidelio S2送去美国(原因后述),我终于有机会去写S2给我的感受 因为一直在听的时候,实在没心情去写 - 由第一次载上S2,我就只想用她来专心听歌,也就没心情去写感想了 为了避免“新玩具效应”,我选择在购买后的几天,理应冷却了热情再去写。 Philips在推出这只S2之前,一直消息不多,仅在外国一些活动有零星资料,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就突然无声无息的在市场出现了 第一次见到这只耳机的时候,我和朋友甚至以为是别的牌子推出了新耳机,还误以为是一个叫Fidelio的牌子推出了新耳机(汗 后来细看才发现是Philips的Fidelio系列的新作,问了店员,店员也说这只耳机是一个月左右突然出现,资料不多,这令我想起同样在推出时资料不多的X1。 我和同行的友人抱着好奇的心情,拿起了S2试听了一首歌 - 啊,这种松容的感觉,不就是入耳版本的X1吗? 问了问价钱,嗯…这一盒东西就回家了。回到家用上自己的系统接上,才知道自己有点误解了S2 1. 我低估了S2,在店家听到的,大概好像是只有S2实力的一半不到 2. S2是有着Fidelio血脉的IEM,并不单是X1的延续 3. S2定价约HKD1380, 大概是5400左右台币,这已经不是单单的高性价比可以形容,而是重新把性价比再定义了 做工、设计、配件 开箱部份 大家可以看到有和Fidelio系列耳筒相似的半开放式面板,表面的finishing很漂亮,有点似焗漆,而我没正常的用了几天,是完全没有花,似乎做了些特别处理,拿上手的感觉有点重量,但配戴上却非常舒服,即使戴了好几小时听音乐也不会觉得重或压迫,也相当贴耳,而耳机虽然是半开放式,但却意外的有不错的隔音效果,播放音乐的时候,会令你不去留意外面的声音,和听全开放式的大耳如ATH-AD2000X那些不同,有点像MA900那种使声音蒙糊化的感觉。另外因为半开放式的关系是有一点漏音,但如果不是在很静的巴士上层,不开太大声的话,应该是不会影响到别人的。(至少比起某些跟机“入耳”,S2的漏音并不特别明显) 翻看附送的小册子,S2是由Copper alloy所做的,包括表面的黑色外壳部份和面板和内里的铜金色部份,所以如果把s2放在有冷气的地方一晚,第二天早上配戴时会有冰冰的感觉,这对怕热的玩家来说应该颇讨好的。 听感∶重新认识千元价位的耳机 S2是一只令人难以置信的全面的入耳耳机,S2整体的声音风格并不算亮,有着不符合其定价的惊人分析力,分离度和层次感,在这个价位的耳机中,都难望其项背。音场不会给你很阔或很窄的感觉,同时有着良好的定位。S2的信息量非常多,当你听惯了S2,转回用其他入耳后,都会令你觉得总好像少了点什么。而其层次虽然分明,但同时有着非凡的密度和分析力,你不会觉得不同频段、乐器和人声之间有什么断层,而在一些以往会以为是没有音乐的暗位,S2告诉你其实还是有一些微弱的声音和余音存在,所以用S2听音乐,只会令你不断沉浸其中,因为好像没有停顿的位置一样。 S2和X1相似之处,是很难推出难听的声音,S2本身是有mic附带的,试把s2插进iphone 4s,已经有着舒服好听的声音,分析力和层次都隐约感受到,但要推出其真正实力,却要不少配合。S2配合大推力比较大的便携机,例如DX100的hi-gain mode时,你会感到S2的音场打开了,声音的密度足够,但却同时也会令你感到有些细节不够清晰,好像有些东西并抑压着出不来了,换上声音比较干净的mr1,播放dsd档,细节是更多,但这次密度就不及,而且还是有些细节比抑压的感觉。这个状态下的S2,已经给出了很多别的耳机所没有的细节,但似乎这还不是S2的全部,也就是说,瓶颈的地方或许是现在的讯源。 于是我换上最近到手的Luxman小玩意作讯源及DAC,再接上L3,这时,S2的真正型态才逐渐展现,例如听CICADA的碟,我一以为其背景是完全无声的,但S2告诉你,其实背景是有一些微弱的自然声音存在。 S2新开机的时候,部份金属乐器和电音是比较硬声的,听来会比较尖锐及有点毛刺,但经过一些时间RUNIN后,声音就会变得顺滑,但仍然不失其锋利。而弦乐及钢琴方面,S2一开声的表现已经相当诱人,如果你一开始试听就是这个,你要抗拒其魅力非常困难。 S2在演释不同类型的音乐,会有着不同的魅力。我会试着用以下几只碟去说明 やなぎなぎ“ビードロ模様” 当初我和朋友试听的时候的第一首曲,やなぎなぎ是一位我相当喜爱的歌手,她有着独特温柔的声线,唱一些温柔的慢歌时,会令人有非常治愈而且舒服的歌,但她最厉害的地方,是唱一些拍子轻快的流行曲风,在她独特的声线下,你会感到其温柔之下的激情和感染力。 如果你一开始试听是这一类温柔轻快而抒情的流行曲,那你会觉得S2有着X1的影子,甚至会觉得和X1非常相似,而且,这是S2最擅长的音乐类型之一。S2在播放这首歌的时候,几乎一开始就是犯规的,なぎ温柔的声音非常通透,明明是轻柔的歌声,但却会令你感到当中强烈的感情,一方面なぎ的声音令你感到非常舒服,但歌中所描写少女不自觉喜欢上了对方的踌躇,还有在盛夏之中等待这份思念可以传达出去的心情,却会令你心中不禁一揪,这种表面看似淡然,但内在激烈的歌者感情,在S2中完全演释出来。 ELECTROCUTICA “DYE SYNTHESIS -extended-” 这个团体是电音作品风格独特,这是他们以电子虚拟歌手巡音为蓝本,加上复杂混音所做成的一只电音碟,他们的电音作品想表达的内容清晰易明,但因为混音中加入的东西非常多,而且很多时会同时出出现动态大、有不同速度和频段的电子乐器,所以要良好播放他们的作品很不容易,新开声的S2播放时,能把大部份的复杂细节表现出来,这一点已经相当惊讶,但更惊人的是,当RUNIN了一段时间后,S2可以把大动态和不同的电子合成声音松容呈现,一方面你会觉得S2好像有些冷硬,但电乐应有的爽快却表现良好,这时,你会发现歌曲想表达的孤独主题已经出现在眼前,S2不造作的演释,而沉溺在ELECTROCUTICA 的孤寂之中。另外,音乐中强劲的节拍和BASS,也会令你发现,S2原来可以很暴烈,每一下BASS都是狠快而深,很快令你忘记了やなぎなぎ的温柔,甚至觉得好像不是同一只耳机来的这样。 Rasmus Faber - “プラチナ・ジャズ ~アニメ・スタンダード Vol.2~” Rasmus Faber 是瑞典出身的音乐制作人,因为プラチナ・ジャズ (Platina Jazz)系列而在日本很受欢迎,顾名思议,这是一只jazz的作品,而当中的乐曲都是由动画歌改编的。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的组合,但其实他的jazz作品很出色,日本动画歌改编也不只是gimmick,而是用jazz加上一些管弦的方式去重身演释那首动画乐曲。他们制作非常认真,看这段片就会理解 这只Jazz的录音水准和演奏水平也非常出众,而Jazz中的多种乐器,还有这碟中的弦乐,正好是s2最擅长的,用s2听platina jazz,立即会令人想起X1的身影,因为Jazz也正是x1的拿手好戏。S2描绘的音乐,令你觉得自己好像在听入耳版本的X1,但同时有着入耳耳机的优势,例如一些细节的拉近,虽然比起X1有些夸大,但会令人听得过瘾。S2无论在鼓、弦乐乃至钢琴的表现,都令人自然的一首一首听下去,如同享受一场小型的Live house jazz一般。 Riccardo Chailly/ Martha Argerich -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23” 这是我把s2送去美国前最后听的碟,Argerich中我最喜欢的一只碟,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的拉三之一。Argerich虽然现在年老了温和很多,而且致力陪育后进,但她年轻时充满傲气,而且甚至会因心情不好而取消音乐会,这首拉三是Argerich年轻时的作品,你会感到她的愤世嫉俗却又不致失控暴走,狂气而有着强烈个人风格,拉三本身要求的技法困难,Argerich弹得很快,尤其第一部份,S2可以把那快速和跳跃的琴音准备捕捉,而且琴声清脆真实,加上Argerich急不及待爆发出来的情绪由S2中不绝淹至,那一瞬间,我实在不舍把S2送去美国改造。 小结 Philips究竟做出了什么?没有marketing,没有详细资料,连定位也怪怪的(有mic的hand free, 而且还好像有人说是运动耳机,但却是用上copper alloy,然后又是半开放式?),然后就做出了一只在这个价位中,甚至我个人觉得,即使再付出两三倍的金钱,也未必会有这样的声音的耳机,philips告诉你往昔的好日子 - 即东西还是很便宜,千余完已经有真正旗舰质素,声音有个性的时代。老实的说,S2只要稍微包装一下,卖4、5000应该也并不过份。这是一只有着Fidelio风格和强烈过去优良菲利普传统的耳机,用料选择和音质都精心考虑过,以一只入耳来说设计成熟,没有多余的东西(也许除了那个mic?),S2是一只很用心制作的耳机,值得拥有,我个人认为,S2是本年的入耳中的MVP。如果你觉得难以置信,我明白你的心情的,有机会到耳机店试听一下吧,就当作是发掘一下新玩具。S2令我学习到,玩耳机也好,甚至其他兴趣,放下对价格的成见,而用心去感受,用耳去听,会发掘到惊喜处处,而且,反正试听不用钱嘛(笑)。 后绩&预告 人是贪心的,因为S2的音质太迷人,却又同时告诉你他还有潜力未发挥,但S2太新,几经找寻,终于找到美国有一家公司愿意试试看帮S2进行改造,究竟会否成功,这一刻我并不知道,改造回来,是成是败,也会有续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