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64441879 a964441879
~~~~~~~~~~~~~~~~~~~~~~~
关注数: 18 粉丝数: 52 发帖数: 5,266 关注贴吧数: 15
考试>我们      考试 〉我们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不知不觉来到这所小学已有6年了。当初的新鲜感,早已被大量的强化训练题所吞噬了。虽然“减负”的声音已经响彻云霄,可它就好似干打雷不下雨----名存实亡了。      父辈们说我们这代人是生活在蜜罐中,可现实不然,我们每天都接受着成绩和名次的压迫,生活在“卷山书海”里,我们无休止地往书山上爬,在题海里游。可爬累了,游累了,却找不到歇脚的地方。      我记得老舍先生说过:“考而不死岂为神”,现在细细想来确有道理。      当我们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用“1+1=2”这种题找老师换分数了。当小学生告诉你作文怎样写开头结尾能拿高分时;当初中生告诉你考试时怎样写古文能鹤立鸡群时;当高中生告诉你要背多少万字的复习提纲才能挤过万人进军的独木桥,而顺利抵达象牙塔时......中国的教育家,看看你们的学生是不是已被“考”成神了?      近几日,我的卷子又经历了一次“覆盖式轰炸”,上面“血迹斑斑”。我这时才明白,老师们粉笔发出的“沙沙”声比舒伯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月光曲》更具催眠作用。夜晚,已是万家灯火时,我们在学习,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还在学习。每次考完试后,许多同学都围在我们班最好的同学身边“打拼”,这种气势难道不是“考”出来的?      中国的教育家,您听了吾辈的“狂言”,应该不难发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了吧?当前压在万众学子肩上的“语、数、英”三座大山上的石块正在与日俱增。尽管我们抱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考消得人憔悴。”的信念,可现代版愚公已不像当年的愚公那样幸运了。老愚公至少有子子孙孙继承伟业,而我们何时才能拨开题雾见减负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