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荷
江杨变大道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2,844
关注贴吧数: 54
这个,好玩不?猜猜看,啥料子?
无题,塔青?
请教一下,老山檀未来市场行情以及收藏价值怎样?
这串够黄吗
又一把用来看的壶 担心龙舌头会被磕掉,一直也没用过。用来看着也挺好,这应该是五一假期最后一个图了。大家节日快乐。
又一把摆设壶 这是第二把方壶,以前发过不少壶,基本发完就删,有壶友说删它干嘛,有壶友互动的。那就重拍重发一下。漂亮不?大,擦它比用它时间要长多了。属于买一把是一把的那种壶。
假期来了,出不了门 擦擦壶吧,这把大蕴汉瓦,口大,泡了几次绿茶。比较小,属于曾想集齐所有壶型那段时期买的。养壶就像养孩子,得花精力去清理它,时间一长,也会有变化。拍完了看一眼,还行,发出来。看全手半手的壶友,其实多看看壶肩转折处就好了。
学费壶 一把 为什么称学费壶呢,就是因为朱泥水太深,当初潜水了各种论坛里,学来学去,都是理论知识,没啥用。朱泥基本分为赵庄朱,本山朱,小煤窑,作为一名普通玩壶人,就算给你一块泥吧,给你个试片,告诉你发色,质感,也是雾里看花。那么就找那种被公认的标杆的买来看看,这就有了这把徐金根的赵庄朱泥壶。小煤窑和本山朱似乎没有标杆型的代表,罢了,留点遗憾也算一种残缺美吧。
这把壶呢,我买的第一把方壶, 迄今用了6-7次,抹布擦擦,在阳光下一拍,还是挺漂亮的,看看倒边倒角,大自然中没有直线,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想想刚拿到壶时的激动,现在拿起时的平静,唉,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二张是添头。
这两把壶算是一对 同一工手,同一刻绘,同一泥料,就是太大了,平时基本用不了,废茶叶。我发的壶吧里还有人看,就擦吧擦吧拿出来拍个照,这个壶型很难拍,加上拍照经验不足,对付着看吧。说是这个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造型,有个人特色,但这么多年也没发现它的好,真不知当年为什么买。
没什么机会泡茶,那就拍出来看看,不然太浪费了。
这几天比较清闲 有空看看存货,第一把壶,一把汉棠瓢,又买了一把满瓢,还缺一把子冶,怎么能没有一把仿古?这个扁腹似乎更好看,呀,那个泥料好特别,这个底槽清,那个芝麻段也好,这个赵庄朱,那个小煤窑,,,,呵,买的越来越多,然后束之高阁,两个架子摆满了。现在犯愁了,怎么养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