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君绝对 痴君绝对
关注数: 46 粉丝数: 84 发帖数: 4,007 关注贴吧数: 4
【转贴】与越剧的第一次约会 作者:楚王孙1989 到现在我还不敢相信,我那么真实,那么近距离地看到了君安,李敏,飞夫人,在离我只有两米远的地方唱着我钟爱一生的旋律.我醉了,或许我将带着这份醉意终老一生.   从学校跑到重庆,只为昨晚这一场梦了很久的<<梁祝>>,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这种疯狂的举动,在以前我一定想都不敢想,可是今天它却那么轻松自然地完成了,好像这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做起来理直气壮.      这一场经历从头到尾都不超过五个小时,我却好像经历了半辈子的幸福.六时许出发,坐车赶往目的地,心中有些忐忑,并不是担心会失望,只是觉得这幸福来得太快,我怕自己福分太浅,捉摸不到.坐在车上唱了两段,格外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唐突了,会折福.一路来到剧院,好清新的感觉."巴渝剧场",一个被环绕在古色古香的气息中的圣地,我完全被它的雅致震惊了.白色的门框,金色的门页,里面是完全现代化的布置,两边是楼梯,正厅的门夹在两副富有西方色彩的大彩画中,典雅别致,我仿佛寻找到了梦境中前世里的圣地.  买好了准备签名的卡片,拍好了入场前的合影,我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座位.期间志志还遇到了一位老年校友,两人交谈之间,我一个人跑到台前好好感受了一翻.看着台上两只悬空的彩色大蝴蝶,绣满了花朵的幕布,我似乎闻到了一种久违,淡淡的哀愁,不会悲伤,却撩人心魄,让我不忍去思考,说话,好象任何哪怕一丝声响都会打破它.第八排的座位,又最靠边,几乎只能看到右半边台,怎能甘心?我们几个就溜到了第二排,因为当时没人坐,我们就大胆地坐下来了,这一坐居然是整场,后面一直没人赶我们回自己的座位,好神奇啊!简直不可思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单这一件就足以让我癫掉!旁边是一位从西安赶过来的朋友,不得不感叹太疯狂了,比起她来,我实在不算什么,哈哈,都是为了越剧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啊!    一开始是战战兢兢地在第二排坐着,看到有人过来就觉得是来要位子的,结果都不是,嘿嘿,我的胆子就大了,也不再担心这些,开始卯足劲儿地叫好.  第一个,飞夫人出来了,未等得及她的亮相,我早已激动得猛拍手,噢噢地嚎叫了两声,终究也不算嚎叫,大概只有我自己听得到吧,哈哈.第一次,底气不足.英台凉亭坐定,接着梁山伯出场,没认出来是谁,也跟着大伙使劲儿地拍手.这一场,草桥结拜,我的眼睛是一直跟着飞夫人,那把金闪闪的扇子啊,这个俏丽,俏皮的祝英台啊,险些把我魂儿勾走了.  第二场,同窗共读,灯一亮,王白马与李团儿早已坐定,白马在写文章,李团在看文章,白马突然发现与自己同窗共读三年整的贤弟居然有耳环痕,凑近一看却被一句娇俏的"你在看什么"挡了回来,白马开口唱了"贤弟啊,你我同窗三年啊整",那小腔转得真叫一个华丽丽啊,我忍不住大肆拍起手来,结果发现没人同流(),只好讪讪地放下了.英台托媒,唱得那叫一个好啊!平日里没咋注意李团,乍一听她唱,可真不得了,什么叫金嗓子,这就是!  第三场,十八相送,这可是重头戏,不出所料,还是白马和李团,李团千方百计暗示自己的身份,可惜啊,白马却是一只"呆头鹅",怒气生了好几回,"非是愚兄怒气生,谁叫你比来比去比着我".这种状态,用我们寝室最具默契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蠢蠢的",哈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把这个词很委婉含蓄地念了一遍.  接下来第四场是思祝下山,梁山伯又是第一场那个没认出来的,现在可认识了,是孟科娟,她实在是太可爱了,那表情迷得我,不消细说,哈哈.得知英台是个女儿身,还是自己做媒自己配,新郎又是他梁山伯,那个喜劲儿,嘿嘿,太可爱了.最后那个"多谢师母,多谢师母,多谢师母",可把我笑坏了.  第五场,忆十八,当字幕显示梁山伯是由一个年仅十五岁,学艺两年的小朋友(姑且称她为小朋友吧,嘿嘿)饰演,现场已经响起了一片掌声.小朋友唱的是比不上前辈们,不过那小碎步移的,还真有些功夫,水袖甩的也不错,观众们也送给了她热情鼓励的掌声,下场之时,我与志志还大叫了声"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