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的海 阿修罗的海
寂寞飞烟上小楼,
关注数: 498 粉丝数: 203 发帖数: 2,547 关注贴吧数: 71
看看冷酷的兰州人 心酸着佛不成 12岁女孩跳池救弟众人围观 五泉山公园上演人间冷暖剧,落水儿童和姐姐无恙 每日甘肃网 (微博)-西部商报报讯(记者方敏实习生陈俊霖)年仅三岁半的男童阳阳(化名)不慎落入水中,12岁的姐姐菲菲(化名)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只身救出了落水的弟弟,但周边众多的成年人只顾围观却无人出手相助。这是昨日下午3时许发生在兰州市五泉山公园荷花池旁的一幕。面对记者的采访,菲菲显得有些惊恐,但问及跳水救弟时是否害怕,小姑娘的回答却斩钉截铁:“不怕!” 弟弟落水12岁女孩涉险相救 “下午3时许,我带着孩子在荷花池边游玩,一个只有三四岁大的小男孩突然扑通一声落入池内,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紧跟着跳入水中,奋力将落水的小男孩救出水。”采访中,目击者李女士讲起事发时的一幕,依然有些激动。 据李女士介绍,所幸水池的水并不是很深,小姑娘很快便将男孩从水中救起,然后吃力地爬到岸上,顾不得擦一擦身上的水,就帮助小男孩脱去已经湿透的衣服。李女士想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上前询问之下才得知两人是亲姐弟,姐姐今年12岁,弟弟则只有3岁半。 “我没害怕,只想救弟弟” 昨日下午3时30分,记者在荷花池旁见到了这对姐弟。此时,姐姐正在帮助弟弟整理晾晒在一块大石头上的衣物,身高大概1米过点。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姑娘显得十分警惕,对于记者的提问始终闭口不答。几分钟后,或许是觉得记者并没有恶意,小姑娘才怯生生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交谈中,记者得知,小姑娘名叫菲菲,今年12岁,马上就要读小学6年级了,落水的小男孩是菲菲的亲弟弟,名叫阳阳,今年只有三岁半。“我们家就住在五泉山附近,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就带着弟弟来公园里玩。” 采访中,菲菲告诉记者,弟弟只有70~80厘米高,她跳进池水后,水位已到弟弟的额头那么高,也已经淹至她的胸口。“当时你跳到水里的时候,难道一点儿也不害怕吗?”记者问菲菲。“不怕!当时我就想救出弟弟。”菲菲的回答显得斩钉截铁,让记者也不禁动容。 “水池边太危险了,以后可不能让弟弟在池边玩耍了,万一出危险怎么办。”听到记者的话菲菲点点头,带着依旧满脸笑容的阳阳离开了池边。阳光下,身着红衣的菲菲牵着弟弟的手,显得尤其美丽。 眼见男童落水众人只顾围观 “小女孩舍身救弟弟的举动的确让我十分感动,但事发时附近游人们的冷眼旁观也让我唏嘘不已。眼看两个小孩相继落入水中,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出手相救。”对于事发时众多游客的冷漠,目击者李女士显得颇为无奈。李女士告诉记者,事发时,池边游客众多,对于两个孩子的遭遇,众人只是冷眼旁观,甚至都没有上前进行询问。 随后,记者在荷花池旁随机采访了多位游客,众人对于菲菲奋不顾身救弟弟的举动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然而当被问及事发时是否想到上前相救时,大多数人给出的回答不是“我带着孩子,不方便”,便是“当时太突然,没有反应过来”。 记者还发现,事发的荷花池边上并没有设置围栏,不少孩子都在池边嬉戏玩耍,十分危险。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五泉山公园管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的荷花池水深为60至70厘米,为了防止危险发生,园方在池边设置了多个安全警示牌,工作人员在看到游人戏水时也会上前劝阻。“今后我们还将加强管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名工作人员说。同时提醒家长们,小孩子在水边玩耍时一定要照看好。
【教程】填词与宫调(转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先说一下概念,宫调是“乐律”的概念。我们这里不必了解那么多,只要知道我们古代老祖宗没引进老外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前,把这七个音分别表示成:宫、商、角、变徵、徵(zhi)、羽、变宫。这七个音只有音高,没有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我们确定了第一级的音高,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下来了。这个绝对音高的标准古人用“律”来确定。古人有“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蕤(rui2)宾、夷则、无射(以上为阳六律,简称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以上为阴六律,简称吕),就和我们现代人用的C大调、D大调、E大调等等完全类比(至于哪个对照哪个,是否完全对照,这是音乐界一直争论的问题)。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律都有七音,就叫摴(chu1)玛,宫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十二宫(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六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七十二调(黄钟商、大吕商……黄钟变徵、大吕变徵……),十二宫加七十二调得到八十四宫调。这就是宫调律吕的基本概念。当然八十四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古人实际根本没用到这么多的宫调。燕乐只用了二十八调,这是因为燕乐以琵琶定音律,而琵琶只有四根弦(也就是四个律), 凌廷堪《燕乐考原》记载这二十八调分别是:宫声七调、商声七调、角声七调、羽声七调。事实上这二十八调大家也远没有完全使用,南宋时,张炎《词源》所列的只有七宫十二调,即:“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这里宫调名字和前面讲的八十四宫调名字有 些不同,这是传统的俗名,而不是正式的学名) 宫调一般表达的感情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教程】填词与宫调(转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先说一下概念,宫调是“乐律”的概念。我们这里不必了解那么多,只要知道我们古代老祖宗没引进老外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前,把这七个音分别表示成:宫、商、角、变徵、徵(zhi)、羽、变宫。这七个音只有音高,没有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我们确定了第一级的音高,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下来了。这个绝对音高的标准古人用“律”来确定。古人有“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蕤(rui2)宾、夷则、无射(以上为阳六律,简称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以上为阴六律,简称吕),就和我们现代人用的C大调、D大调、E大调等等完全类比(至于哪个对照哪个,是否完全对照,这是音乐界一直争论的问题)。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律都有七音,就叫摴(chu1)玛,宫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十二宫(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六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七十二调(黄钟商、大吕商……黄钟变徵、大吕变徵……),十二宫加七十二调得到八十四宫调。这就是宫调律吕的基本概念。当然八十四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古人实际根本没用到这么多的宫调。燕乐只用了二十八调,这是因为燕乐以琵琶定音律,而琵琶只有四根弦(也就是四个律), 凌廷堪《燕乐考原》记载这二十八调分别是:宫声七调、商声七调、角声七调、羽声七调。事实上这二十八调大家也远没有完全使用,南宋时,张炎《词源》所列的只有七宫十二调,即:“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这里宫调名字和前面讲的八十四宫调名字有 些不同,这是传统的俗名,而不是正式的学名) 宫调一般表达的感情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