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不透明 无色不透明
关注数: 17 粉丝数: 264 发帖数: 21,462 关注贴吧数: 125
世间人事皆芥子,那么芥子坏了。。。 我说一下我认为的老秀才真正的想法,或者说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东西,就是以人为本。 这一章引用了两句典故,我专门查了一下,是对总管现下写书内容的一个总结。 第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原句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只有百姓的粮食储备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这个礼,就是守规矩讲道理,儒家当下的核心。这句话也是对老秀才核心思想的直观解释,也是老秀才对当下局面的看法。妖族打来了,儒家其实不是想开战的,不然三大祭酒不会亲自出面来请三位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能人,一是白泽,二是当初最得意的书生,三是没了神位的文圣。三大祭酒的行动,看上去有些抱佛脚了,居然跑来请这三个非主流!为什么?老秀才在这里解释的很好,因为现行的儒家规矩所盖起来的楼阁要塌了,要砸死人,所以现在这帮人想起来他们三个的好了。但是有用吗?白泽对这个世道抱有问号,你老头子答应我的太平盛世去哪了?现在要我出来帮忙?你信誓旦旦承诺我的东西还要让我帮你擦屁股?我才不呢,我就看着不说话。最得意的书生,我估计是陪着满屋子的书籍在盖楼的路上越走越远,想救世但是走了极端,把道理越拔越高。至于老秀才,之前看过一个大佬科普的帖子,当年孟子荀子之争,最后荀子咋输的(老秀才:当初你不用我,现在我也解决不了这局面哇,我没脸见你们)。反正三个人都挺酸酸的。 总之,就如总管说的,人的性子越来越矮,道理越来越高,结果道理脱离了实际,人们不讲道理,起了矛盾,有了战争,大家一起炸飞。那么剩下的人重新归纳总结,再另起炉灶做学问。这样做也是不对的!都说了以人为本,那么之前死去的那些人怎么办?为人谋福祉的道理把人搞死了,还叫以人为本?做学问讲道理,是为了让世道变好,让大家都吃饱饭的,而不是让大家渐行渐远不守规矩最后把人搞死的。 第二句,全句应该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是:当道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德,当德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仁,再之后就是义,再最后就是礼.当大多数人都在宣扬礼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杀父弑君盛行,社会就开始出现混乱了。(这段也是度娘上查的) 文中说:这段话后来道祖给删除了,应该老秀才的观念正好应该是反过来的,而且还说服了道祖。首先以人为本,然后老秀才坚信人性本恶教化向善,所以是应该先订立规矩,教人在规矩上去讲道理重礼仪,然后再衍伸出合礼的仁义道德。而不应该是像小兔子举例说的那个书生,张口仁义道德而脱离了礼,不守礼的仁义道德,都是假仁义道德,就是在耍流氓。所以小兔子才说,老秀才当时很失望。同时也是总管暗示现在贴吧评论圈里的现状,很多人抛开最基础的发自人心的那些不该为的事(比如不该乱杀无辜等等),去用一些看似圆滑无懈可击的道理去杠。其实这些道理,仔细推敲,是站不住脚的。老秀才口中的聪明和傻,假仁义道德招摇撞骗反而更容易说服人更容易做成事而获利,守礼的如十一这样反而活得糟心而且被很多人呵呵。 可是这人世,往往就是这些小事堆砌而成。如果小事都失去了根本,那么和被白蚁侵蚀的地基有什么区别? 真实细思极恐。 以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