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丶精 猫猫丶精
关注数: 32 粉丝数: 813 发帖数: 8,093 关注贴吧数: 28
"你们不能在这里"!黄冈重症患者稳定后对山东援鄂医疗队说的第一句令人泪奔T﹏T 这是来自山东援鄂医疗队三名队员的手记,他们从各自的工作视角,记录了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收治患者的第一个夜晚。 1 1月30日,仅仅十几个小时,山东医疗队队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岳茂奎在公众号“重症老岳”上发表题为《黄冈日记之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文章,以一位医者亲历的视角,真实记录1月28日夜,医护人员的辛劳与奉献。 本报转载这篇日记,以飨读者。 这一次,我真正认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还只是一个正在建设、尚未投入使用的空病房,甚至有的地方还缺天花板、还漏水。1月28日晚,这里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病房,可以接收住院病人。 这里更像一个忙碌的战场,而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在省立医院任宏生主任和丁敏护士长的带领下,和当地中心医院的同志们,则是充满热血的战士。大家搬运整理着各种物资,制作流程,调试机器,一台台呼吸机像列兵一样排列在病房里,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各种药品,是我们的武器,到晚上十点,一个带有ICU的崭新病房准备就绪。 “病人来了!”晚11:00,大家迅速行动起来,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大家之间的配合完全看不到一点生疏,更没有退缩。 “快来抬病人!” “患者血氧不到50%!” “首先考虑转运氧疗欠佳,马上准备高流量吸氧治疗仪!” “准备好了,流量60L/min,吸入氧浓度100%!”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镇静,毕竟是第一个病人,绝对不能慌乱。我让护士拿了一个面罩给病人扣上,一方面可以减少飞沫传播,一方面可以改善过度换气并提高吸氧效果。看到病人血氧饱和度慢慢升到70%,大家都稍稍松了一口气。 “任主任,我们收治了一个病人,病人经过初步氧疗血氧饱和度已升到70%,患者血压190/100mmg,泵入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适当镇静,我觉得可以再观察,减少患者焦虑,提高通气效果!”通过专用手机,我向任宏生队长汇报患者的情况。他是我们的总指挥,千头万绪的事情,这段时间殚精竭虑,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 “马上给病人查个血气,做到综合评估,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他的话略显疲惫,但依然铿锵有力。 一起上班的护理人员,除了同科工作的李成龙,其他人都不认识,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尤其是女同事,纤弱的身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各项护理和操作做得有条不紊,滴水不漏。 病人的血氧升到了90%以上,血压稳定到了130/90mmg左右,经过补液,心率也慢慢平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互相都看不到表情,却都能感觉到彼此之间的鼓励。接下来,我们又连续收治了六个危重病人。 “你们不能在这里。”慢慢稳定下来的病人突然说。 “为什么?” “我这是传染病,很厉害的!” 听到这句话,令人心生感动。每位医疗队员都清楚危险性,可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时候逆行而来,就早已将这些置之度外。我们来就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祖国渡过这个难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全国上下每一个人,此时此刻,都在努力! 加油!黄冈! 2 记者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了解到,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1月28日晚,湖北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ICU已初步筹建完毕,基本具备收治病人的条件,29日0点以后开始收治病人。该院援鄂护士李颖霞是第一批援助湖北山东医疗队成员,她记下了她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病人第一夜—— 李颖霞(中)与同事 我是重症护理三组的领班,与七名组员的排班,正好是0点到4点,也就是说,昨晚ICU收治的第一个病人,由他们来接! 知道今晚0点上班,从晚上九点开始,我就不敢再喝水了,怕中间上厕所。 1:25分,第一位病人来了!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战场了,我们立即投入战斗!这是一个重症感染的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50%左右,我们立即给予高流量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因患者血管穿刺困难,两位年轻护士穿刺未成功,我主动上前,一针见血:ICU第一位患者的针是由我来穿刺的! 在这里,必须要表扬一下我的小团队,虽然一上班都做好了分工,各人负责不同的床位,但是,病人一来,大家一拥而上,齐心协力,互相帮忙,不分彼此,也丝毫没有因为是传染病人而退缩的情况。 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处理,患者情况逐渐稳定。我们的心也放下了。 随后我们于1:40分收了第二位患者,2:15分又同时来了第三第四位患者。真是紧张又忙碌的一个班。 下班后,经过小心谨慎地脱防护衣,各种消毒:消毒鼻腔,外耳道,冲洗眼睛,洗澡等,结束后已经快七点了。其实,说是每次上四个小时的班,加起来的时间也相当于一个工作日的时间了。 这一晚,我经历了几个第一:第一次真枪实弹进入隔离病房,在开始收病人的第一天,上了第一个班次,收了ICU的第一个病人,为第一个病人进行了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3 28日晚,滨州医学院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洪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张家栋值夜班。1月29日12时,张家栋才下夜班,李洪波依然奋战在病房。以下是张家栋29日手记: 我现在在宾馆,宾馆的具体位置离我们上班的医院车程的话大概是十多分钟的距离。昨天我们接到医疗救治组的通知:晚上8点开始正式集结,进驻医院。进驻的医院是大别山区医疗中心,是黄冈市用了两天的时间突击完工的一个定点医院。这个医院,本来是黄冈市中心医院的一个新院区,但是因为当前疫情原因,把它作为这个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 昨晚8点,我们全副武装进入病房等待转运来的病人,一直到晚上11点,第一名病人正式进入到医院病区内。在这3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护理组的战友们整体进行了演练。从收治的流程、考虑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等,每个人都集思广益,我是组里唯一的男生,我也是主动要求留在病区里。 11点的时候,我们接收了第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情况比较危重,是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基础病也比较多,还有喘憋的症状。当急救车打开门的那一刻,说实话我心里也是挺紧张的,因为我要真正地开展救援工作,随后我冷静了一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当中了。 在转运的过程中,因为老人年龄比较大,再加上他疾病的原因一直没有很好地沟通,但是通过他的面目表情,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难受的,到了病区以后,我们简单地询问病史后给他做了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老人在情绪得到安抚以后,也慢慢睡着了。 到29日凌晨4点,我们大概陆陆续续收治了26位病人。其中有2个进行了监护,有6个吸氧的,其他的是轻症。 确诊患者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一家三口:父母大概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儿子只有二十岁,父母症状稍微轻一点,然后儿子比较紧张。她妈妈为了让儿子更暖和一些,把自己床上的被子让给儿子,她和丈夫挤在了一张床上。当时因为了方便照顾嘛,我们把他们三个安置在了一个房间里。当我巡视病房的时候,我和这位妈妈说,要不我再给你拿一床被子吧。她说别了,还是把被子留给其他的病人吧。 另外,当他们得知我们是山东医疗队的救治队员的时候,她情绪很激动,用颤抖的声音表达了对我们的感谢。说实话,当时我眼睛也湿润了,感觉到湖北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感谢,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这份责任和义务,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我了解的情况,我们东区在6点左右,50张床位就全收满了。李洪波医师所在的医疗组在西区。但是我看群里的消息说,就在今天上午,他们西区那65张床位可能马上也要收治满了。现在李洪波医师还没有回来,他肯定也非常辛苦,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记者手记 最大风险不是疲劳,是寒冷 据医疗队队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贾新华介绍,截至1月29日21时,在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作为黄冈市的疫情防护区,共收治住院患者62人,其中重症患者8人,普通感染患者54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轻的24岁。为确保病人万无一失,接诊前三天,情况复杂的优先安排业务水平高的党员、医疗组长,队员中的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带头攻坚克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当前,医疗队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疲劳,是寒冷。由于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紧急启用,还没能接通热源,病房温度偏低,不仅给各项工作带来困难,而且会导致收治患者的病情加重,也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着凉、感冒,造成非战斗性减员。 目前,黄冈市共有确诊病例324例,是湖北省确诊病例数量仅次于武汉的地级市。 向山东医疗队的队员们致敬! 向所有医护工作者致敬! 期待你们平安凯旋!
【新浪科技】科学家语出惊人:时间或许根本不存在! 时间可以倒退   显而易见,有些事情是有固定顺序的,比如一杯茶会慢慢冷却下来,一个冰块会融化成水,番茄炒蛋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变成番茄和鸡蛋,破镜也不会重圆。   这些是时间正在向前流动的表现。   根据目前最权威的物质理论,即量子统计力学,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变量,而炒蛋正是一种“熵增”的表现:即宇宙从有序到无序的倾向性。因为系统过程不可逆,所以熵值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但是,熵值其实也是可以减少的。比如你从老师那里学会了加法,她并不能从你脑海里再抹去加法的信息,但是她可以再教你二项式分布让你再次无知,这就叫作引入外部信息来实现熵减。这也意味着打散的鸡蛋可以重组,看起来就像时间在倒退一样。   问题是,想要减少时间流动的熵值,就要付出足够的能量去对抗它无序的过程。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你至少得等待138亿年,也就是宇宙现在的年龄。你总不能屏息等待138亿年吧!没有绝对的“现在”   “现在”这个词看起来是一个独特、被普遍认同的时刻,很容易与过去和未来区分开。但真的是这样吗?   想象一下,当炸弹爆炸的时候,我们正在一个核试验基地附近的两艘船上抛锚,这时记录下时间;过后将我们俩记录下的爆炸时间核对一下,两个时间将相符。   但如果我在你远航的时候往反方向驶向试验基地,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光线就会在你之前先碰到我的船,因为我离得比较近,接着对比我们俩的笔记时就会有分歧了:我会说爆炸发生的时间和你记录的并非同一时刻。所以谁才是对的呢?   爱因斯坦会说,我们俩都是对的。在他的相对论中,你的现在可以是我的未来,我的现在也可以是你的过去。因此,时间是相对的,“现在”这个时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时间可以倒退、或没有所谓的“现在”的想法好像很奇怪,但至少这些想法背后的理论是已经被检验过了的。   最近,物理学家们对一切事物的理论进行了最新的尝试,结果生出了一个更离奇、更具争议性的概念,即时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时间只是一种幻觉   人类痴迷于时间:我们的语言里充斥着时间的各式隐喻和典故,但却经常消磨时间直到所剩无几,或是认为时间不过是一种错觉。   所谓的“量子引力”理论是在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对重力场进行量子化。这是当前的物理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该理论表明了时间并不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的意识会感知到物质在发生变化,而变化会产生过程,人类对这个变化过程的感知就产生了时间。   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层展现象”,即一些从未能被方程式捕捉而被下定义的东西。有些意外事件,它们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就像天气一样。每一层面的时间都是随机、相对的变化过程。   重点是,若根据量子引力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   但理论物理学家Lee Smolin表示,时间是一种错觉的观念是错的。   他在一场演讲中说道:“这是在把宇宙的一小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模拟整个宇宙,从而得出的错误推断。”   根据哲学家Elay Shech的说法,在理解时间的时候,物理学遇到了一种“障碍”。   他表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目前的大多数量子引力理论都是无法进行测试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