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扬笨笨 艺扬笨笨
爱庐剧!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300 关注贴吧数: 1
今天看了周小五在大戏院的现场演出! 今天演出的是好像是双富贵,说的不清楚,没演张天秀私访,说因为大家都看过,所以换了一场!晚上演出的是《唐僧出世》两场都是全本戏,好像演出不了几天。 今天去看演出的人很多,我估计了一下,有五百人,还不错……继续努力! 下面说说我的感受 周小五宝刀未老,吐字清楚,现场演唱,吐字一定要清楚,而且要铿锵有力,他嗓音圆滑,不含杂质,听他的唱的确是一种享受。他创造的周小五调广为流传,今天他非常拿彩。以前我觉得他唱得非常好,就是动作有点死板,今天除了一开始出来有点死板以外,后面的演出活泼多了,动作也丰富多彩。我从小就喜欢黄梅戏,至今二十多年,不能接受他的就是唱的时候手捧在胸怀,没有朱德顺他们那样舒展,希望这点他多注意,其他的很完美。他功底深厚,唱腔圆润,戏词熟练,可以当其他演员的老师! 婉小香,我本来对她的期望很大,不过今天她的表现不是太好。现场演出的一个通病就是花旦起调太低,最后收尾难以圆润,俗话说叫顶不上来,特别是丑旦调的第二句,顶不上来非常难听,我都为她捏一把汗,今天的第一个花旦(名字我不知道)出来表现不好,第一,起调过低。第二,戏词不熟,有点卡壳。虽然她非常搞笑,老年观众说她唱得好,我却不认同,最主要就是上面两点。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婉小香身上,可是明显感觉到她嗓音嘶哑,起调低,可能常年演出,负荷太大导致。和周小五对戏,必须要绝配。张承芳,夏小二,夏荣华,夏巧云,王家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我给演员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起调要低,这方面除了演员,可能二胡师傅也有一定的责任。我听庐剧不但是故事情节,我主要听的是唱,是欣赏,在这里也给出碟片的公司提个意见,录音时一定要双声道立体声,我现在特喜欢买环龙公司中期的碟子,当时有盛小五,夏小二,小侉子,徐三妹,宛小香这批的,当我把音响功放开了起来听,那就是一种享受,此曲只应天上有啊~!我觉得魏**出碟的音效最差,所以我根本很少买!这是题外话了! 二路小生年龄不大,我在碟子里看过,名字忘了,他嗓音还好,不过有明显的鼻音,可能感冒了!他的可塑性很大,不过在唱的方面还要向周小五好好讨教! 在这里还要提一个老旦,她出来唱,我浑身发抖,太嗲了,老旦嘛,当然要稳,她唱的不稳,吐字不清晰,音调太低,居然还用黄梅戏《白蛇传》里西湖山水选段的曲调。要好好练练,从演唱到表演都不尽如意! 这套班子除了周小五让我欣赏以外,其他的有待提高。宛小香在碟片上的声音又高又脆,我非常喜欢,现场感觉她疲劳了!我倒是觉得她做b角更好,来个更好的花旦!想到这里就想起来了上次盛小五他们来的时候,那真是群星荟萃,个个都精彩。除了他本人,王家梅,胡荣玉,陈璐璐,还有一个没见过。王家梅她的优点我不说了,胡荣玉在现场真的很拿彩,唱得特别的清楚,唱词熟练,表演生动,演老旦沉稳清晰,演丑旦是风趣幽默,最主要他们的低调都高,是一种享受。昂小红虽然很优秀,但是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嗓音太低! 晚上继续看他们的演出!!! 很想和他们交流一下,可是没机会!上次我天天去看,翟安生大哥就发现了我,我还把他们夫妻(他和王家梅)请我家来吃饭交流,可是现在他们号码也换了,联系不上了! 那天发了短信给夏小二问她和周小五一起来繁昌唱戏么?她说在肥东和赵三,张军在一起唱呢!遗憾哦!
·庐剧小戏·傻妮出嫁 编剧:管亚伟 时间:清末民初 地点:缘圆庄 人物:张员外(70岁左右) 员外夫人(60岁左右) 傻妮(17岁) 王巧嘴(缘圆庄上有名的媒婆,40岁左右) 奴仆一人、轿夫四人、丫鬟若干 缘圆庄上有个张员外,家无后嗣,50岁左右喜得一女儿,倍加宠爱。转眼女儿长大成人,于是托媒结亲。                     第一场 [张员外高兴,踮步上。 张员外(唱): 缘圆庄上有门庭, 富甲一方传美名。 可惜多年不生养, 五十天赐小灵精。 给她取名叫傻妮, 呆呆傻傻好服侍。 一晃老爷到古稀, 傻妮长成要连枝。 (白):今日为傻妮亲事,找来媒人王巧嘴,吩咐几句!媒人可到呀? 王巧嘴(白):到了,到了。(王媒婆手持手绢一扭三晃上,被门槛绊倒。)哎哟,我的妈呀! [王媒婆强忍着疼痛,立即爬起来。 王巧嘴(白):张员外一声令下,我王巧嘴怎敢怠慢,你看这不就是急的嘛,摔了个狗吃屎。 张员外(白):哎哟哟,王媒婆没摔坏哪里吧?这我怎么担待得起,小女的亲事还要劳烦你呢!来来,快这边坐下。(边说边引王媒婆坐下。) 张员外(白):上好茶! [奴仆送茶上,王媒婆开笑颜。 王巧嘴(唱):缘圆庄上一张嘴,胜过别人跑断腿。 (白):去年我给裴家说亲,张员外你听那: (唱):裴家小姐真怄肠, 眼屎长得赛松香。        鼻涕流有三尺长, 牙黄能打糊辣汤。 (白):我把她说得是: (接唱):裴家小姐美容妆, 眼睛长得压群芳。        鼻子高高比众香, 牙齿能打白玉床。 [王媒婆边唱边比画,张员外一边附和点头。 (白):乖乖,一下子亲事成了。我嘛,还得了不少…… 张员外(白):这个我晓得,只要你给我把小女的亲事说成,银子少不了你的。 [张、王大笑后,王突然发问。 王巧嘴(白):对了,我有一事不明白。张员外你家财万贯,在我们缘圆庄可以算得上是和尚摘帽子——头明(名)了,那提亲的人还不是挤破门框。为什么着急让我为千金保媒? [张员外垂头、叹气。 张员外(白):不瞒你,说声王媒婆你是听那:       (唱): 小女生来也不丑, 有个毛病让我愁。 欢喜扒墙爱上树, 张家祖宗蒙了羞。 近处乡邻早知道, 不能找来配佳偶。 今日有心托贤人, 请你再往远处求。 [张员外拱手相谢,王媒婆笑唱。 王巧嘴(唱): 别的事情不好说, 说亲只有王媒婆。 小姐这算什么病, 保证提亲波赶波。 [张、王大笑。张员外随即取出白银一大锭给王媒婆。 张员外(白):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王媒婆接过银子,咬试几下,笑得如桃花盛开。 王巧嘴(白):我这里就谢谢员外爷了,你家千金的亲事就包在我身上了。那我就不打扰员外爷了,告辞了。 张员外(白):王媒婆慢走,老夫不远送了,来人送王媒婆! [王媒婆边拿着银子着迷得看,边退出门外,在进来时摔跤的地方又摔了一跤。马上爬起,尴尬地下。 张员外(白):我也要去和夫人商量一下,看如何交代傻妮! [张员外释然地下。 第二场 [傻妮愁苦上。 傻妮(唱):傻妮一人在闺房, 走来看去闷心肠。            补衣绣花我不会, 琴棋书文更荒唐。            你要问我会哪桩, 上得树来扒得墙。            东墙扒成马车路, 西墙扒成当家塘。            门前一棵枣子树, 扒得弯腰吱吱响。            谁想枣树千棵刺, 棵棵如同小钢枪。  傻妮一时不留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