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绮 绩绮
世人眼中桃花源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4,491 关注贴吧数: 12
官溪古村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官溪社区,北距玉山县城六十华里。官溪位于赣浙闽三省相接之地,东靠浙江省江山县,东南依福建省浦城县。官溪交通便利,附近有多种现代交通,距离三清山机场50公里,距沪昆高铁站点玉山站、玉山南站30公里,高速G60、国道320 从旁穿过,加上各种省道、县道以及乡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官溪原属浙江省江山县,1952年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官溪社区,距仙岩镇12公里,距县城22公里。 官溪,古称“干溪”、“胡村”或“管溪”。胡氏祖先初到官溪时,流经此地的小溪经常干涸,因此被胡氏族人称为“干溪”。又因蜿蜒穿过村庄的溪流形状如曲管,因此人们又把此地称作“管溪”。随着胡氏在此繁衍生息子孙人丁日增,人们又改称此地为“胡村”。元代,官溪胡氏季房后裔胡梦锡考中特科举人,这在当时方圆数十里是一件轰动的事,故把胡村改为“官溪”,一直沿用千年。 官溪生活着胡、杨、周、林、姜等姓氏,大多是唐宋或元明间移民的后代。胡姓是官溪的大姓,占总人口的90.7%,北宋初年胡氏由婺源清华镇迁居官溪,官溪胡氏是清华胡氏的分支。 胡氏在官溪定居初期,在内村挖了七口水塘和七口水井,称为“七星塘”和“七星井”,意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应。七星塘又和九曲溪相连,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风水格局。胡氏大宗祠前有一水塘形似弯月,称为“泮月塘”,在池塘的两侧各掘一井,加上村外的“花大门井”,官溪胡氏宗祠旁共有十口井,祠堂内有一幅“月开十口传千载,水合三溪共一源”的楹联,所指的就是月池和十口水井。其内在涵义为:“月”和“十口”组成“胡”字,指胡氏家族;三溪是官溪、桃溪和梅溪合流与官溪内外村之间,其寓意是官溪胡氏孟、仲、季三房是同一源流,都发脉于“清华胡氏”。桃溪上建了一座“七步金阶“的石拱桥,是进出古村的重要路口,古代官溪人的认为子孙无论官阶大小,都要下马进村认祖归宗。 官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村落格局上注重山水的协调,以山峦为骨架,以溪水为血脉,整体布局力求显山露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及“人与自然和谐”这一风水哲学,这一传统的风水理念也充分体现在官溪的街巷格局之中。村落在空间形态上像一只飞行的燕子,民居分布在燕子的两翼,头部亦有少量民居,村落水口就在燕子的嘴尖,是村落进出的咽喉。22条街巷构成村落完整的路网,街巷空间为“网格状”格局,巷道宽度在1至2米之间。官溪从村落东侧流过,为抬高水位建有4座水碣,布置了8处洗衣埠,为村民洗衣、洗菜提供了便利。村南的官溪则是村落的腰带水,灌溉着村庄的数百亩良田。官溪建村伊始就在村落西侧、北侧筑有防御的塞墙,有效地保护了村民免受盗贼侵扰。 村内有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处。建议历史建筑20处,其中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始建于万历四十二年,崇祯初年竣工,顺治年间小修,光绪十年扩建。建筑占地面积两千余平,整个宗祠外观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前后三架,由前架门楼、中堂大厅、后堂寝殿及左右厢房等部分构成,沿着南北轴线次第排开,前、中、后三堂台基逐渐升高,拾级而上厚重古朴,体现出宗祠特有的庄严肃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