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柠檬p
馨香柠檬p
关注数: 39
粉丝数: 94
发帖数: 794
关注贴吧数: 15
周末了,约三五好友听雨品茶!
这一天在山中度过,看朋友圈才反应过来,原来今天520
专业的角度为您精挑细选,高性价比!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下午来个生茶
蒙自早点 天马路上哪家早点最正宗,过桥米线哦
各种古茶树让吧友审美疲劳了(补发早上的) 刚刚上山摘果子回来,准备泡我的古树解解乏。
又到一年春茶季 2016班章春茶
西双版纳的水灯节!远方的朋友今 西双版纳的水灯节! 远方的朋友今冬请到这里来,避寒圣地欢迎您! 来来来请茶!
很久没来这里了! 虽然很久没来贴吧,但每天的生活还是离不开茶,忙碌的日子普洱直接放入大水杯中,随我上山下山、上班下班,闲暇的时候便可以静静的坐下,用盖碗或紫砂壶泡一款或几种普洱茶,亦是品茗亦是感受宝贝的转化。普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推翻某些所谓专家的理论 上周在新知图书城,看普洱茶书籍时发现一处,专家非常肯定的判断古树的理论。 一两周前有发过表哥带来的古树样,那是一株长在密林深处,树围七八十厘米的几百年的古树,叶片特征就是很大很薄,与某些写书的专家所说完全相悖。 现在很多学者作文章都没有实地调查,道听途说,拿来主义,一点不严谨!关键是公开出版书籍发表文章,误导大众,这样实在不好!我们的老前辈搞建筑的梁思成、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植物学家蔡希陶等老一辈的学者们,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条件极差的环境中都能有所成就,我们今天的专家呢?还记得这位专家在书的最后鸣谢为他提供图片资料的其他专家,看着真是好笑,自己要写书,都不去实地考察,图片还得向别人借! 这次带来的样品可惜了,不会摘不会制作,品相不好。准备明年春季邀集家人,背上铁锅或铜锅,到山里亲自炒制!
摘杨梅 景洪附近去哪里摘杨梅好,大渡岗,南糯山还是大勐龙方向?大家请支招!
下午到郊区走走,晚上喝的茶忘了拍照,有些遗憾!上几张图,让大家认识下没有茶的西双版纳。
今晚表哥带来的茶样,来自原始森林的古树茶,据说树干直径有一米左右,老百姓是砍树枝摘茶叶,因为树太高摘不到。可惜,加工上还有待改进!入口第一感觉~苦!明天带去店里和老班长比较下!
茶山名:蛮专,亦称 “曼庄” 释义:“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今晚没喝茶感觉像是缺了点什么!哪去了?散步去了!
刚刚看了贴吧里发的一位摘茶老人,我想起了奶奶,这辈子都没出过版纳,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景洪,在这里她老人家看到和尝试了很多对她来说新鲜的事物,比如说我们特意带她去机场看飞机,本来还想带她去省城玩的,可是年纪大了,家里人不同意。还有电梯,才开始老人家有些紧张,后来我就带她准备走楼梯,结果她说要坐电梯。带她去吃火锅,都快吃好了,老人家问什么是火锅,怎么没看到?哈哈~真是可爱的老人! 这七八十年来她制成的茶叶远销国内外,可是她连省会城市都没有去过,她摘的茶就更不用说有多少了,从高高的茶树上摔下来也不知多少次了,手都摔断过! 照片里那位摘茶老人始终叼着个烟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不是她们有多潮会抽烟,而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蛇啊什么的,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教给抽烟了!
二十多年的易武普洱生茶!来喝茶!
前晚比较的几款茶,吧里可有人能猜出
今天又去了趟南糯山,全程徒步哦!
发几个图片,大家看看乡下的生活
南糯山之行 纯净的南糯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