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剑☜扫天下 冰枫o火花
关注数: 68 粉丝数: 192 发帖数: 10,472 关注贴吧数: 26
黑龙江省县级行政区划名字的由来 哈尔滨市 松北区:以在松花江北岸得名 道里区:清代因临江设码头,初名埠头。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筑中东铁路经城区,铁路以西俗称道里,为中东铁路属地。1923年置埠头区。1946年更名道里区 道外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筑中东铁路经城区,铁路以东始称道外。三十一年置滨江厅。1913年改滨江县。1933年分设东、西傅家区。1956年2区并为道外区 南岗区: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名秦家岗。因处道里、道外两区南部地势较高,后称南岗 香坊区:因曾有线香作坊得名。 平房区:因拉滨线铁路于此设有平房火车站而得名 呼兰区:因境内有呼兰河而得名 阿城区:〈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出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安车骨”、“安出虎”、“按春”、“阿勒楚喀”、“阿什”均为女真语、满语‘黄金’之意。阿城为阿勒楚喀的缩写 双城市:《吉林外记》卷2载:双城堡,旧名双城子。拉林多欢站西北二十里有土城基二,相去甚近 尚志市:原名珠河,后为纪念抗日联军将领赵尚志,将珠河县改为尚志 五常市:清同治八年(1869年)设协领于五常堡,因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名五常 依兰县:清代称“伊兰喀喇”。据《吉林外记》卷2载:“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满语)‘依兰’,三;‘哈拉’,姓也。乃努叶勒、葛依克勒、湖西哩三姓赫哲也。” 方正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移大通县治于方正泡,改名方正县,以方正泡得名 宾县:辽代曾置宾州,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之红石垒村,宾县一名应来源于古之宾州 巴彦县:旧名巴彦苏苏,蒙古语意为“富贵屯”,液压元件。清同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呼兰厅移治呼兰城后,于此设巴彦州 延寿县:1929年以县内有著名的蚂蜒河,因而取长寿山与蚂蜒河各一字,合称延寿县 木兰县:“木兰”系满语“哨鹿围”之意 通河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大通县,以大通河得名。1914年因改名通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