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yrlzf myyrlzf
我爱生活,我爱六盘水,这里有我的家和我的家人!
关注数: 207 粉丝数: 314 发帖数: 4,059 关注贴吧数: 7
2018年执业(助理)中医师的考试时间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2018年 第0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2018年将在全国举行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不变。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试报名   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两个部分。   网上报名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1月20日24时。请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按有关规定如实准确填报个人信息。   现场审核时间为2018年1月27日至2018年2月9日,主要是对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本人照片采集和报名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请考生注意安排好报名时间,尽早网上报名。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   二、实践技能考试   全国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9日至2018年6月15日,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   三、医学综合笔试   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如下:   临床、中医类别(中医专业、少数民族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8月25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临床、中医类别(中医专业、少数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8月25日和26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和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助理医师全国实行计算机化考试:2018年8月25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和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医师全国实行计算机化考试:2018年8月25日和26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军事医学执业助理医师加试:2018年8月25日17:00-17:30。   军事医学执业医师加试:2018年8月25日17:00-18:00。   院前急救岗位和儿科专业加试:2018年8月25日17:00-17:30。   除中医类别少数民族医专业外,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为360分,执业助理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80分。   四、其他事项   (一)从2018年起,在全国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有关规定报考。   (二)2018年继续开展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医师和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一年两试”试点。在试点考区通过当年实践技能考试,但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笔试且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第二次医学综合笔试(含缺考考生)。试点考区及其他安排另行通知。 医学综合笔试“一年两试”试点第二次考试时间如下:   临床、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3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临床、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24日和25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三)2018年不组织中医类别中医专业(朝医方向)、中医类别傣医专业考试。   (四)2018年继续开展中医类别哈萨克医专业考试试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有关规定报考。   (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有关规定及考试相关信息,各考区、考点和考生可登录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或者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和中国中医药考试认证网查询。国家卫生计生委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hfpc.gov.cn%2F&urlrefer=597ee4af3296bc4b7e6a3ec7e41c33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atcm.gov.cn%2F&urlrefer=560985b4a36aa1f76e6e20412854bc1f;国家医学考试网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mec.org.cn%2F&urlrefer=d73c9f2d4ee7e843325abcbe92c1cd48;中国中医药考试认证网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cmtest.org.cn%2F&urlrefer=64f3b63b974909bec4d46bdc78e7a6e6。
中医问诊单 (姓名)中医问诊表单(填表日期) (请注意:请务必认真填写,您所填写的每一项对诊断都有参考价值!) 1、您的性别:();您的年龄:()   2、您的身高:();体重()   3、您的主诉症状:( )   4、您的脸色:()   A.正常; B.较白; C.苍白; D.偏黄; E.偏红; F.偏青; G.偏黑。   5、您经常感觉怕冷吗?()   A.不怕冷; B.比较怕冷; C.特别怕冷,并经常感冒。   6、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冰凉吗?()   A.经常手脚冰凉; B.经常腹部冰凉; C.经常腰部发凉; D.其他部位发凉。   7、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感觉发热吗?( )   A.脸部发热;B.身上发热;C.手脚心发热;D.身体其他部位发热。   8、您经常比别人出汗更多吗?()   A.正常活动时比别人出汗更多; B.晚上睡觉特别容易出汗。   9、您舌头的胖瘦:()   A.舌头比较胖; B.舌头比较胖,舌边有齿痕; C.舌头比较瘦。   10、您的舌体颜色:()   A.很红; B.淡红;C.很白; D.发紫; E.紫暗或有淤血点。   11、您的舌苔多少:()   A.舌苔很少; B.舌苔很厚; C.没有舌苔; D.舌苔呈片状脱落。   12、您的舌苔颜色:()   A.白;B.稍微发黄; C.很黄; D.黄黑   13、您的舌苔润燥:()   A.较湿润; B.水滑; C.干燥; D.像涂了一层油脂。   14、您经常咳嗽吐痰吗?()   A.不咳嗽,但有痰;B.咳嗽无痰;C.咳吐黄痰;D.咳吐白痰;E.咳痰清稀;F.前述皆无   15、眼睛感觉不适吗?()   A.眼睛发热,干涩;B.眼睛红肿;C.血丝很多;D.其他情况:( )   16、您的情绪经常波动吗?()   A.经常生气; B.经常郁闷;C.工作压力大;D.经常处于矛盾纠纷之中。   17、您的饮食情况:()   A.食量很大; B.食量很少; C.经常呕吐; D.其他情况:( )   18、您的饮食习惯:()   A.喜食生冷;B.喜食温热;C.喜食油炸食品;D.喜食辣椒烧烤;E.其他:( )   19、您的饮水情况:()   A.经常口渴,喜饮冷水;B.口渴,喜饮热水;C.口渴,但不喜饮水;D.其他:( )   20、您几天一次大便或一天几次大便?()   21、排便情况:()   A.稀软; B.清水; C.正常成形; D.干硬 E.初头硬,后边稀软。   22、小便情况:()   A.量多色白; B.量少色黄; C.量多色黄; D.淋漓不尽。 E.其他:( )   23、睡眠情况:()   A.睡眠很好; B.入睡困难; C.多梦; D.醒后难入睡; E.其他:( )   24、有无疼痛感觉?()   A.头痛; B.腰痛; C.四肢关节疼痛; D.其他:( )   25、胸腹感受:()   A.胸闷; B.胁痛; C.腹痛; D.腹胀; E.其他:( )   26、听力情况:()   A.听力正常; B.听力较差; C.耳鸣; D.其他:( )   27、口中感受:()   A.口苦; B.口臭; C.口中粘腻; D.口水清稀量多; E.其他:( )   28、体力情况:()   A.精力充沛; B.精神萎靡; C.四肢乏力困倦; D.四肢沉重; E.其他:( )   29、其他既往病史:( )   30、女性务必填写如下情况:   经期()——A.提前;B.推后;C.正常   经量()——A.过多;B.过少;C.正常   经色()——A.鲜红;B.深红;C.淡红;D.紫暗   经质()——A.浓稠;B.清稀;C.结块;D.正常   感受()——A.小腹胀痛;B. 小腹刺痛;C. 小腹隐隐作痛   白带量()——A.过多;B.正常   白带色()——A.白;B.微黄;C.杂色   白带质()——A.浓稠;B.清稀   白带气味()——A.无味;B.味腥;C.味酸;D.腐臭   经期情绪()——A.正常;B.微烦;C.特别烦躁;D.情绪低落等等   经期的感受( )——A.正常;B.胀痛;C.刺痛
口臭 按口臭一证,有胃火旺极而致者,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黄、干黑、干白等色,气粗汗出,声音响亮,二便不利,法宜专清胃火,如人参白虎 、大、小承气 、三黄石膏汤 之类。因精气发泄而致者,由其人五脏六腑元阳已耗将尽,满身纯阴,逼出先天一点精气,势已离根欲脱,法在不救,口虽极臭,无一毫火象可凭,舌色虽黄,定多滑润,间有干黄、干黑,无一分津液于上,而人并不思茶水,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其人安静,间有渴者,只是喜饮极热沸汤,以上等形,俱属纯阴。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鲜不为害。 余曾治过数人, 虽见口臭, 而却纯阴毕露, 即以大剂白通、四逆 、回阳 等方治之。一二剂后,口臭全无,精神渐增,便可许其可愈。若二三剂后,并不见减,十中仅救得一二,仍宜此法重用多服, 此是病重药轻, 不胜其任也。 昧者只图速效, 服一二剂未见大效,便即更医,如此之情,举世皆然,岂真医药之不良哉?查近市习,一见口臭,并不辨明阴阳,便以生地、二冬、知母、花粉、石膏、大黄之品投之,阳盛则生,阴盛则毙,不可不知也。其中尚有口苦者,心、胆有热也。心热者,可与导赤散 、黄连汤 ;胆有热者可与小柴胡汤 倍黄芩,或泻肝汤 。口酸者肝有热也,可与当归芦荟散、 、龙胆泻肝汤 。口辛者肺有热也,可与泻白散 、清肺饮 。口甘者脾气发泄也,可与理中汤 、六君子汤 。口淡者脾气不足也,可与归脾汤 、参苓白术散 。口糜者,满口生白疮,系胃火旺也,可与甘露饮 、凉膈散 。以上数证,皆宜知之,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余尝治阳虚阴盛之人, 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 即有现口苦、 口酸、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二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余仔细推究,皆缘真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去,今得辛甘化阳之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气味出矣。昧者不识此理,见 酸即治酸,见苦即治苦,鲜不增病,医理之微,不诚难哉? 敬评: ㈠知非氏曰:气之香薰者,清阳之气也,气之臭恶者,浊阴之气也。口臭缘浊阴之极盛,阳气之用不宣,多有涎垢浊腻,譬如暑天阴雨过甚,天阳被郁,凡物发霉起涎 ,其气臭恶,若得数日炎热,臭气顿失。人身遍体纯阴,所以真阳欲脱之候,往往现此症象,医识此理,便能治此证。钦安窥见其微,故按中反复 征引言之,学者不可忽略看过。㈡真阳变动,露出真面,辛甘助化,易危为安,药之为力不浅,然此等至理, 少有见到者。 【阐释】口臭一般多认为是火旺,常治以生地、知母、二冬一派凉寒之品,固属合适,但有一种满身纯阴,全无火象可凭之证,多被忽略。郑氏本其治验而指出是由于元阳久虚,阴精发泄所致,治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轻症一二剂即好转而向愈,若不好转,定是重症,仍当此法重用多服,当可有救,是有创见的。对于口苦、口酸、口辛、口淡、口糜诸症,亦本《内经》五脏五味关系立论, 分别与以对症之方, 辨析亦颇明确, 但据笔者临床所见, 亦不可拘执此论。郑谓凡阳虚之人服辛甘化阳之剂二三,口中出现苦、酸、淡、辛、甘等味者,再服二三剂,而此等病象即行消失,可见是药物使阳气运转,消去积滞,并非药不对症,引出病象。昧者不识,见病治病,勤换药方,鲜不增病,尤属重要经验,一般医书,少有论及。又郑氏所说的口糜,满口生白疮,现代医学谓为“口腔溃疡。 ”亦非仅由于胃火旺极所致,治以甘露饮、凉膈散,或用西药消炎,虽可暂时告愈,但如吃辛辣煎炒食品,甚至吃炒花生、瓜子,满口又生白疮。笔者治蒋某口糜,细察其面容,苍白无神,易疲乏,特别怕冷,虽满口溃疡,而却纯阴毕露,先治以炮姜甘草汤加桔梗,连服两剂,无不良反应;继以附子理中汤治之,又服四剂;最后服潜阳丹四剂而痊愈。虽吃煎炒辛辣食物,亦未复发。以后即用此方,治愈这类患者数十人。
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 故? 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故? 答曰: 此元阳虚而神不为主也。 夫遗精一症, 与遗尿有些微之别。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然二窍之开阖,总属心气下降,轻重、浅深不同耳。然而梦遗之症,诸书所论纷纷,未有实据,以余细揆其理,人身以神为主, 神居二气之中, 昼则寄于心, 夜则寄于肾。 遗精之症,戌亥以前者,病在于肾,子时以后者,病在于心,此人神从阴、从阳之道也。人身上下关窍,总在一神字统之。神即火也,气也,坎中之真阳也。真阳配真阴,神始有主;真阴配真阳,神始有依。梦遗之病,务审究在上半夜,或下半夜,以定神之所在。病于上半夜者,主阴盛阳衰,阳虚不能统摄精窍,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动之,故作,法宜扶阳为主, 如潜阳丹、 白通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之类是也。 病在下半夜者,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洋参蛋之类是也。其中受病之根,由于素多淫念,或目之所见而心思,耳之所闻而慕切,念头辗转不断,一片淫情,不觉已固结于神之中也。一经熟睡,元神游于梦幻之乡,或有见,或有闻,或有交,邪念一动,心火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冲精窍, 窍开而精自泄也。 此病而云血虚神无主者, 是遗泄在五更后,正阳长阴消之时,故知其血虚也,法宜补阴以配阳,方用参枣汤,解见上。 【阐释】梦遗一症,谓在上半夜者为阴盛阳衰,下半夜为阳盛阴衰,系就时间医学的观点立言,是一般原则,但仍须参验个别患者的体质,究属阴虚阳虚而施治,始为适当。阳虚者宜扶阳以配阴,阴虚者宜补阴以配阳,所选方剂,解已见前。其中将军蛋、洋参蛋二方,即分别用大黄、洋参蒸蛋,药治而兼食补,以治此病,更属相宜。而推原其“受病之根,由于素多淫念,……邪念一动,心火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冲精窍,窍开而精自泄”一段,尤为精切。此病必须结合精神治疗,讲究心理卫生,断绝各种淫念,治疗效果始佳。
老人便秘 此血虚甚而不能分润沟渠也。夫年老之人,每多气、血两虚,气旺则血自旺,气衰则血自衰。然年老之人,禀赋原有厚薄,不得概谓气血两虚。 亦有素禀阳旺者, 精神不衰, 出言声厉, 饮食不减,此等多由火旺阴亏。亦有禀赋太薄,饮食不健,素多疾病,乃生机不旺,运化太微,阴血渐衰,不能泽润肠胃,肠胃枯槁,此真血虚之侯。二条乃言老人之禀赋。亦有因外邪入阳经,变为热邪,伏于肠胃而闭结者。亦有阴盛阳微,下焦无阳,不能化阴而闭结者,亦有肺内伏热而闭结者,认症总宜清耳。若老人大便艰涩,无外症者,即是血枯居多,法宜苦甘化阴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加蜂蜜,或甘草干姜汤,解见上。或麻仁丸。 按麻仁丸一方,乃润燥行滞之方,实苦甘化阴之方也。夫人身精血,俱从后天脾胃化生,脾与胃为表里,胃主生化,脾主转输,上下分布,脉络沟渠,咸赖滋焉。今胃为伏热所扰,生化之机不畅,伏热日炽,胃土干燥,渐渐伤及脾阴,脾阴虚甚,津液不行于大肠,肠、胃火旺,积粪不行,故生穷约。穷约者,血枯而无润泽,积粪转若羊矢也。故仲景立润肠一法,使沟渠得润,穷约者,自不约也。药用麻仁、杏仁,取多脂之物,以柔润之,取大黄、芍药之苦,以下降之,取厚朴、枳实之苦温,以推荡之,使以白蜜之甘润,与苦合而化阴。阴得化而阳生,血得润而枯荣,肠胃水足,流通自如,推荡并行,其功迅速。此方宜用为丸,缓缓柔润,以治年老血枯,实为至当之法。今改用分两为汤,取其功之速,亦经权之道也。
古人对火腿的治法和用法 兰熏一名火腿,和中养胃,补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愚按又名南腿,盖以南产者为胜。然南产惟金华之东阳造者为良,浦江次之,义乌又次之,他邑即不佳。其造法于十一月内取壮嫩花猪后腿,用力自爪向上紧捋,有瘀血一股向腿面流去,即拭去,晾一、二日待干,将腿面油脂细细剔去,每腿十斤,用燥盐五两,竭力擦透其皮,然后落缸。脚上悬牌记明月日。缸半预做木板为屉,屉凿数孔,将擦透之腿平放板屉之上,余盐洒匀腿面,腿多则重重叠之不妨。盐烊为卤,则从屉孔流之缸底,腌腿总以腿不浸卤为要诀,以着卤则肉霉而味必苦也。既腌旬日,将腿翻起,再用盐如初腌之数,逐腿洒匀。再旬日,再翻起,仍用盐如初腌之数,逐腿洒匀。再旬日,自初腌至此匝一月矣,将腿起缸,浸溪中半日,将腿刷洗极净,随悬日中晒之。故起缸必须晴天,若雨雪,不妨迟待。如水气晒干之后,阴雨则悬当风处,晴雾再晒之,必须水气干尽,皮色皆红,可不晒矣。修圆腿面。入夏起花,以绿色为上,白次之,黄、黑为下,并以香油遍抹之。若生毛虫有蛀孔,以竹签挑出,香油灌之。过五月,装入竹箱盛之。再至次年,即为陈腿。味极香美,甲于珍馐。 苟知此法,但得佳猪,虽他处亦可造也。最补益者,取脚骨上第一刀,刮垢洗净,整块置盘中,饭锅上蒸七次,切食。若汤煮,则力薄矣。然必上上者,始可蒸食也。 淡风猪肉名千里脯,功同火腿。如腌腿不得其法者,则风肉甚易,亦为病后、产后、虚人调补之上品也。但于冬令极冷之日,取壮嫩好猪肋肉,亦须HT 净即取,不可浸水灌气,晾干之后,割去里面浮油及脊骨肚囊,用白糖霜擦透其皮,并抹四围肥处,悬于风多无日屋檐下。至夏煮食,味甚甘香,亦可任加盐酱。盖猪肉得糖霜则不 ,故腊月炼猪脂入糖霜少许,则久藏不坏,虽盛夏,若以糖霜收猪脂亦不坏。凡烹庖猪肉,少加糖霜,味更佳也。 解渴莫如猪肉汤。然人受火烁,其渴莫解,必市猪肉,以急火煎清汤,撇去浮油,缸盛待冷,用此代茶。此渴乃火烁其液,非茶可解。猪为水畜,其肉最腴,功专补水救液,允非瓜果可比。因此推及虚喘、虚秘、下损、难产诸证之无液者,无不投之辄应,乃知猪肉为滋阴妙品也。若终身肉食,则与脏气相习,有见其功过者,有不见其功过者。盖人之体性不同,亦犹谷蔬果蔬之类,有须肥壅不须肥壅之异也。且肥壅过当,反不结实,敌人亦有滋补过当而反痿弱者。能尽物之性,然后能尽人之性,此之谓哉?明乎此,则家之于财也亦然。故善保富者宜散其财,苟不知此而徒欲家之肥,必至子孙愚悖,多藏浓亡而后已。良由昧于物性,遂以梏其人性。呜呼!猪之肥者猪之患,此养身保家之不可不知物性也。
治疗风寒湿痹证的方子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圣济总录》乌头汤+《类证治裁》薏苡仁汤。根据病症,随证加减,这是治疗行痹、痛痹、著痹的基础方。如果是热痹用白虎汤+桂枝汤+渲痹汤。 1.《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防风 芎劳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 2.《圣济总录》乌头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1两,生干地黄(焙)1两。 3.《类证治裁》薏苡仁汤:薏苡仁30 当归10 川芎7 生姜10 桂枝10 羌活10 独 活10防风10白术 10甘草6 川乌6麻黄6 4.白虎汤: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5.桂枝汤:桂枝(去皮)三钱(9克) 芍药三钱(9克) 生姜(9克)三钱 大枣(切)十二枚(9g) 甘草二钱(炙,6克) 6.《温病条辨》中焦篇渲痹汤:防己15克(五钱); 杏仁15克(五钱); 滑石15克(五钱); 连翘9克(三钱); 山栀9克(三钱); 薏苡15克(五钱); 半夏(醋炒)9克(三钱); 晚蚕沙9克(三钱); 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克(三钱)
生活中的经验小方 1.骨伤用方:鸡大腿骨,三七10克。 2.治痔疮用方:黄芪12克,地龙6克。痔疮形成的原因,瘀血久留成,气血瘀阻,静脉膨大。生黄芪行表气,地 龙通经行络化瘀。对于气虚型的效果比较好。 3.治肝血阴虚的方:山萸肉10克,酸枣仁10克。酸枣仁养血。山萸肉入肝、肾心经,通利血脉,补肝阴,治生 气引起的疼痛。 4.龙眼肉补心血亏损,补脾。性温,孕妇慎用。 5.升陷汤的方:黄芪30,知母10。升麻10,桔梗10,柴胡10,山萸肉10。治疗大气下陷,有气无力,精粹萎靡。引起大气下陷的原因:A。饥饿时搬运重物;B。空气流通不畅,如:煤气中毒。 6.石膏粳米粥退烧。石膏30克,粳米50克加水2升煮熟喝下即可,清肺胃的热,粳米吃了出汗解外热,石膏清内热。 7。泡脚小方:干姜10克,白术 20克。温脚散寒。 8.治疗脏腑积聚,消除积聚:鸡内金90克,柴胡30克。打成粉,一天三次,每次5~10克。鸡内金活血化瘀,散集,柴胡疏肝理气。柴胡是往上走。还可以用酒曲往下走。 9. 化积食健脾胃:鸡内金20克,白术20克。鸡内金化积,白术健脾胃。 10.宁嗽定 喘饮:酸石榴20,生山药10,蒸鸡子4个,甘蔗汁30ML。生山药补肺,平喘止咳。酸石榴收敛肺气。甘蔗汁是天生复脉汤(炙甘草汤),滋补阴液。鸡子黄是滋补肾阴。 10.治疗腹泻:用石榴煮水喝就行了。 11.治疗口腔溃疡:用石榴皮柞汁来嗽口。用开水泡后,有杀菌作用。石榴有抗氧化作用,对癌症有抑制作用。 12.降气宽胸快膈化痰消食止咳:三子养亲汤,炒莱菔子10克,炒白芥子10克, 炒紫苏子10克。生莱菔子升气,炒莱菔子降气,莱菔子是化气之圣药。 13.止血崩方:乌贼骨(海螵蛸),茜草。乌贼骨入肝肾二经,有治胃病反酸的作用,胃出血,治哮喘,有补益肾经,而助其闭藏之用。茜草有活血止血作用。 14. 固冲汤:黄芪24 白术24 山萸肉18 白芍12 煅龙骨20 煅牡蛎20 山萸肉24 白芍12 海螵蛸12 茜草10 棕榈炭8 五倍子2(研末)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主治治疗:气虚冲脉不固之血崩证。表现为血崩或月经过多,月经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