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uemohai guyuemohai
关注数: 4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1,191 关注贴吧数: 48
铁十字大杂烩1894甲午战争剧本介绍 甲午战争前,清朝处于晚清时期,其统治已历经风雨,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在多方面呈现出复杂的局势。 在政治上,清朝延续着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集团把控着实权。朝堂之上,存在着湘军、淮军、清流及满人统治集团这四大政治势力,彼此间利益纠葛、争斗不断 。表面上,李鸿章领导的淮军在洋务运动中颇为风光,因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发展近代海军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也因此与翁同龢为代表的清流势力冲突激烈。 经济层面,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已开始解体。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然而,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 军事方面,清朝拥有庞大的军事体系,由八旗、绿营和乡勇组成。其中,八旗军作为清朝的“嫡系”,有直接驻扎在北京的“禁旗”,编为十四营,总员额为十二万五千九百人;驻扎在畿辅、全国各省以及新疆伊犁等地的驻防旗营,总数合计二十五万四千七百余人。绿营兵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全国除新疆、盛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外,其余各省绿营兵力总数达四十二万四千余。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作战中,以乡情和亲情为纽带的团练武装崛起,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这些团练武装在战争中采用先进的近代武器武装自己,成为清朝陆军的骨干力量,被派驻边防、海防要地,驻防在直隶、江淮南北扼要之处的称为防军,至甲午战前,各地驻防的乡勇兵员合计共三十二万三千。三项合计,清朝陆军总兵员数达一百万零一千余 。不过,军队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如装备虽有更新但参差不齐,士兵训练水平不一,军事指挥体系陈旧,难以适应近代化战争的需求。 从18世纪70年代起,日本便开始处心积虑地迫使朝鲜脱离满清王朝的传统势力范围,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彼时,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迅速提升,军国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在日本的战略规划里,朝鲜半岛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不仅是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前沿跳板,更是满足自身资源需求、拓展市场的理想之地。为达成这一目标,日本先是借“云扬号事件”大做文章,于1876年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条约表面上承认朝鲜是独立国家,与日本地位平等,实际上却使日本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成功打开了朝鲜的国门,为后续渗透埋下伏笔。此后,日本在朝鲜积极培植亲日势力,朝鲜国内逐渐形成了亲日的“开化党”。1884年,在日本的暗中支持下,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脱离与清王朝的宗属关系,建立君主立宪制。尽管此次政变最终被清王朝派兵镇压,但日本凭借《汉城条约》以及《天津会议专约》,获得了在朝与清王朝同等的地位,还缩减了清王朝在朝驻军数量,得以更深入地干预朝鲜内政。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东学党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只得向清王朝求援。日本见状,立即以“帮助朝鲜政府”为由,趁机出兵朝鲜。清军镇压起义后,日本违背退兵协定,暗中不断增兵。日本在朝驻军人数很快远超清军,蓄意挑起事端。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仓促应战,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告终,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独立”,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至此,日本终于将清王朝彻底挤出朝鲜半岛,朝鲜正式脱离与清王朝的宗属关系,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