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如此美丽 星光如此美丽
曾经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现在是一个事业编,正在准备考公务员。我很清楚:只有努力,更确切地说是考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生活没有希望。如果将来我没有考上公务员,我不会后悔,我只后悔我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早考呢!希望后人能以我为鉴,早日准备考取公务员!
关注数: 838 粉丝数: 970 发帖数: 7,705 关注贴吧数: 2
杨珂:社团,共建共享的居民自治阵地 共建共享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馨家苑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服务的首要宗旨,是推动馨家苑社区居民服务的重要的理念思想。在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居民服务中,最能够体现这一服务宗旨和理念思想的就是“社团”。 社团作为由居民自发的以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居民活动团体,社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流动性,社团发起人的发起目标纯粹以兴趣为导向,参与团队人员具有广泛性和高度的流动性,社团成立初期时成员稳定性较差,团队向心力弱,不利于管理,很难形成属于本团队的团队文化。这是大多数居民自组织社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作为馨家苑西大街社团事务社工,根据西大街参与社团针对其自组织社团的发展管理有以下的看法及想法: 1.明确团队兴趣类型,精准吸收团队成员 在大多数社团中存在团队活动内容与目标不准确不聚焦,社团确定活动类型过于宽泛。以舞蹈社团为例,在成员吸纳环节因为活动内容的不清晰,造成成员进入团队后出现社团以广场舞为主,学员却希望学习民族舞,无法达到成员期望,或出现与之相反,团队要求过高但因社团内容不明确造成部分成员无法达到社团要求,这都会造成团队成员的流失,这对一个新成立的社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也因此,在开展对新社团的孵化工作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帮助社团发起人明确团队活动类型,设立团队成员的招收标准,这一标准的设立不是有意要阻拦居民的参与,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团队吸纳更多有相同爱好、能力以及精力的人参与,保证初创社团的成员稳定性。 2.稳定人员架构,推进团队自治 作为一个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如果社工一味地参与和介入会对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造成影响,同时,如果社团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人员架构(包括团队负责人、骨干成员等),团队将处于一个空洞的状态,团队意见和行为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贯彻和落实,在团队管理中易出现分歧和矛盾。 因此在社团中要向成员们传达一种思想,那就是我们的团队是有统一领导,有纪律的团队,成员间有各自的交流,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发声者,也就是我们的社团负责人。这使我们的团队在不断调动成员活动性的同时保证了团队目标的统一,做到团队丰富与统一的集合,使团队的自治管理变得有序。 3.发展团队文化,提升团队向心力 一个企业得以延续就是因为它有属于自己并得到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在这一统一文化的认同中,成员为之努力并感受温暖。 这对于一个居民自发的社团也是一样,成员加入团队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但共同的爱好并不能作为维持其持续参与的动力。这时,一个社团的文化氛围对成员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就会凸显其重要性。团队和睦的成员关系,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社团的团队文化,让成员在紧张有序的排练后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温暖,如“雨天路滑,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关心让成员感到团队的关怀。就是这些不经意的举动能够让成员感受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团队,同时自己对团队的付出能够得到来自团队的“回馈”。这就是一个团队的文化的形成,它将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团队中相互努力相互温暖。 从社团初创的精准人员招募到团队自治管理架构的成型以及社团文化的形成,成员凝聚力的提升。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作为社工师,我们要向社团负责人传递一个思想就是“自治”。社团作为由居民自发的以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居民活动团体,这是社区在开展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的尝试和表现形式。独立的团体,成熟的人员架构和团队文化,让社团在社区的引导下逐步成为社区居民的“自治阵地”,成员相互协作,以共同的兴趣为基础排练并展示团队风采,不断提升社团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同时成员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学习,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感受着团队的“温度”。在社团这个“居民自治阵地”中,在成员共建团队良好形象与活动氛围中同时也感受着来自团队的“回馈”——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团队的关怀。正是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居民参与形式,也真正使社团成为了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自治阵地。
杨伟: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社区治理探索之路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党建、环境保护、公益服务及社区共治、共建、共享中的积极作用。纵观永宁街道公益服务发展历程,街道公益服务氛围从无到有、从泛到精经历了卓越的变化。 2016年5月,永宁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面对何为社会组织?何为公益服务?如何发挥社会组织效用?街道领导及民政办都在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也在磨合,寻找属于永宁特色的服务模式。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服务探索,街道公益服务有了崭新的变化,具体呈现为: 一、集聚公益力量、服务落地生花 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首先表现的积极效用就是在为老、为小、助困、妇女等群体服务上。 街道自2016年以来,不断加大街道内居家养老服务场地、设施、经费的投入,积极培育本土、引进外来社会组织为街道老年人群体提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从硬件到软件都逐年提升。永宁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青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永宁为老助餐服务中心,街道专业助老服务场地投入约2000㎡。随着一个个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老人们享受着专业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乐等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年度服务人次超40000人次,实现街道为老服务全覆盖。 街道大力加强专业为老建设力度的同时,在民政办的牵头之下,各部门多方合作,街道内青少年服务呈现常规化和主题化服务协同开展的状态。永宁街道七彩宁欣家园在两年的过程中,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志愿者培训、学业辅导、舞蹈表演、兴趣手工、专题会议、实务交流及领导接待等。中心从鲜有问津到现在的笑声朗朗;从无人知晓到现在的领导夸赞,真正发挥到引领街道公益服务发展的动力作用。 二、精准需求定位、聚焦项目发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街道公益服务坚持项目化运作。2017年1月,永宁街道民政办牵头开展街道首届“益暖永宁”公益创投工作,经过专业引进、项目挑选,成功立项4个专业服务项目,涉及为老、学龄前儿童等群体。“益暖永宁”经过一年的服务,促进了街道公益服务的发展进度,激发了街道公益种子的萌芽。 2017年度,除了街道公益创投成功立项的四个项目以外,“树语童趣”、“蕙质兰心”等青少年、妇女服务也坚持项目化运作模式,系统化、专业化开展服务。在项目服务过程中,街道建立了两个“大学生实践基地”,为项目化过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支持。项目力求扩大收益范围,增加街道内各社区对公益服务的了解程度及项目实施益处。 三、探索服务成效、树立特色品牌 永宁街道公益服务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街道公益服务从无到有、从泛到精,从需求发展到精准聚焦,永宁街道公益服务现已进入服务品牌化提炼的重要过程。 2018年,街道针对社会组织服务打造“永宁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树立“一会、一平台、五服务”的服务模式。基于青少年服务经验,街道成立“星光童乐缘”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探索“SAFE+V”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结合街道“五个一”工作机制,在永宁社区侧重发展志愿服务、西葛社区强调红色乡贤、张圩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进行有的放矢、因地适宜地公益品牌打造。 永宁街道公益服务经过两年四个月的发展,有广泛的服务基础、有成熟的社会组织、有精准的服务定位、有永宁特色品牌服务的“四有”呈现,离不来街道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社区的共同协力。在后续的工作中,为提升街道公益服务质量,永宁街道民政办还将继续携手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街道的支持下、社区的配合下不断前行!
刘梦飞: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社工职场? 初入七月,带着毕业的行囊,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一切欣喜而迷茫。还好前行不远就遇到了馨家苑,在这里开启一段新的征程,遇到一群可爱的人。 初到馨家苑总部,人事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体验期培训,从馨家苑的创立之初困难重重到现在的飞速发展,从馨家苑最开始服务居民的初衷到现在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中心文化,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百人而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在此我受益匪浅。讲解总是很快,虽能快速了解其历史和未来的发展,但还是未能够感同身受,毕竟实践出真知,我想接下来的实习会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它。 我在刘集站点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践学习,在这里真实的感受着馨家苑带来的美好体验。工作中她们团结、互帮互助,生活中她们热情、细心有爱,在这里她们会照顾身为新人的我,帮我快速的了解熟悉这个环境,以便更好的学习各项技能。在这里待了两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开始值前台的拘谨已经不再有,我已经可以很好地跟居民沟通,从最开始见到每一位居民都需要询问进行登记,现在对一些经常来的居民已经做到了见人知名,偶尔不记得了,也会被叔叔阿姨们打趣怎么还没记住呢,真切的感受到我和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更像是亲人和朋友。上下班途中遇到,也会彼此之间亲切的打声招呼。 在这里我还遇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听到过宝贝室里的滑梯声,小车声,也见过早教课上他们害羞腼腆的脸庞,但我更记得久久回荡在我脑海中的欢笑声,他们用最美的笑容点缀着我的生活,偶尔调皮、偶尔呆萌、偶尔哭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两三岁的小宝贝,她不认识我们,却认得我们身穿的衣服,在社区里见到这身印有馨家苑的衣服,就会打招呼,那一刻由衷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这里还有一群富有朝气的青少年,他们积极的参加者各种活动,也积极成为志愿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岗位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对于日常办公设备能够使用,熟悉了早晚例会的流程及要求,对日常行为规范及礼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了摄像机的使用,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进步。我知道自己现在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还远远不能支撑自己更好更快的完成岗位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李家付:社工的三种保鲜方式 如何保鲜是人们一直探讨的话题。食物的保鲜可以依靠冰箱,那么生活、爱情和工作我们如何保鲜呢?学会保鲜,会使自身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做人做事时,自己都不会心生疲倦。 生活的保鲜我依靠乐观。在日常中,我们会时常遇到“打翻的牛奶瓶”这一问题。悲观的人会说:“唉,损失了半瓶牛奶”。乐观的人会说:“还好,我还剩半瓶牛奶”。两种观点,两种心态,带来的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没有那么糟糕。 如同生活,工作的的保鲜我依靠如下三点: 第一点:热情。社会工作者会遇到许多不同性格的居民,我们需要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积极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寻求帮助的居民。 第二点:耐心。面对还不成熟喜欢哭闹的婴幼儿,我们需要百分之百的耐心辅导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第三点: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需要相互学习,时刻用知识储备自己。 爱情的保鲜我依靠付出。歌手张宇有一首歌曲叫做《给你们》,其中有句歌词这样写道:“你付出了几分,爱就圆满了几分”。爱情的保鲜来源于日常的点滴付出,昨晚接到爱人电话,说自己头疼难受,无法正常入睡。当时是夜里九点半。我回了句:“等我,我现在开车回去”。从医院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钟。其实,付出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去付出。 如同将爱情保鲜一样,你的付出居民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昨晚打电话的是一位社区独居老人,我相信我们也同样会起身前往,熟人社区不仅仅是居民之间的彼此熟悉,我们社工也是社区的一份子。 生活、爱情和工作你会如何保鲜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