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7RRJ🐾
-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51
关注贴吧数: 2
秋月,别样圆! 1
中秋节了,朋友,你们都还好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申请吧主 秋风惜秋雨、暖风微微两位吧主及全体吧友:我申请吧主作以下几点说明:一,申请原因:百度吧主是一种义务劳动。冷如冰、步惊云、秋风惜秋雨---他们为婚姻吧的繁荣、壮大付出极大的辛劳,也饱受了议论。是他们的义务劳动给我带来了一个婚恋观念的交流平台,一个感情的栖息地,一个友谊的展销会。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爱婚姻吧!是婚姻吧成就了我,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我应该为它作出点牺牲,以回报它对我的厚爱!!!二,如果婚姻吧接受了我为它服务,我将做如下尝试:1,和前任吧主充分沟通、交流,尽力继续发扬婚姻吧在婚恋方面的专业特色,宏扬道德的正当的婚恋观念。努力鼓励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强的好文章(自述、随笔、诗歌、散文---)。力求爱护所有爱国吧友的爱国热情。适当保留其他方面话题的帖子。2,尽最大努力,不卑不亢、公正无私地与目前婚姻吧内互相猜疑、忿忿不平的各方进行沟通、交流、对话!以绝对的诚心和无畏的牺牲换取婚姻吧的祥和!3,那些值得大家信赖、接近、拥护的吧友就是婚姻吧的灵魂,而他们的帖子是他们的思想、情感的结晶,是婚姻吧的血液。我不会轻易删他们的帖子。我们也不可否认,婚姻吧存在着一些暗流。对于这些暗流,我将在付与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坚决予以打击,删无赦。需要说明的是:凡我删的帖子,我都会秘密备分到一个秘密帖吧,如果被删者不服,我将再拿出来让大家公议,如果支持与反对的比例达到5:1,那么我将对作者封号!
祝渺儿新年快乐! 渺儿,祝福你!我把祝福和希望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一节节浸满馨香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http://www.9500.cn/subject/newyeardiy/index.jsp?filename=door&bbname=%u6C5F%u4E0A%u6E14%u8005%u7FA1%u9E33%u9E2F&bbname2=%u68A6%u91CC%u98DE%u82B1%u9010%u6D41%u6C34&userid=9500203
幸福婚姻俱乐部 (谢绝灌水,请吧主监督) 这圣洁的婚姻吧,应该是幸福婚姻的俱乐部。我将在这里描绘婚姻中的朵朵幸福浪花,作为献给梅子和婚姻吧的礼物。朋友,如果我的幸福感染了你;如果你的婚姻一样涌动着幸福的浪花---那么,请你也来这里写写,让我与你分享!谢谢你的幸福给我带来快乐的笑容!
请大家一起来策划一次新年征文 (讨论贴、临时贴) 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我们亲情的融合!这是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多少新人将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共同扬起生活的风帆。而且春节期间又逢情人节,火热的爱情之花在祥瑞的冬天盛开。总之,在这个节日里:亲情、爱情、友情---与你、与我、与她一起飞扬!让我们敲击键盘,写下生活的甜蜜,写下爱情的滋味---请大家都来动动脑筋,策划一次征文。最后请吧主整理发布。
死神召唤我的那一时刻--- 我曾经两次面对着死神的召唤!!! 第一次,是2002年4月17日,我家装修,我在赶回家的路上骑着摩托接电话。当我发现前面有一辆大卡车右转弯的时候,我已离它只有10米左右了,40码的车速是我一下子冲进了卡车肚子里---就在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明明白白的有死亡的念头,但我没有恐惧,或许是来不及恐惧,那时只有一个想法,短段的几个字:别了,妻子! 第二次,2004年9月20日夜里0点左右,我因过量使用“喘乐宁”喷雾剂,致使哮喘病严重发作,一般平喘药物已无作用,血氧浓度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下降到百分之六十,出现了心脑并发症。值班医生准备给我做气管切开手术,但我已不能随便移动,在送手术室的路上随时都可能断气。凌晨3点多的样子(后来妻子告诉我的),人开始昏迷,脑子里出现幻象。这时,我已不知道想什么。但面对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去世的爷爷,我知道自己离死亡不远了---强烈的求生愿望告诉我:坚强!坚强!!坚强!!!我头脑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念头:我不能放弃,我不能睡下去,我要等待医生救我,他们一定能救我的!于是我大声地吼叫着,使劲地抓着我能抓到的一切东西--- 当大内科主任于教授赶来的时候,爱人说:* *,好了,于主任来了,你有救了!我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中午灿烂的阳光直照进病房,看到了我的妻子、妈妈、妹妹---
转我原创的贴于《50年代吧》的——《思念》组诗 一,燃烧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和着我的思念一闪一闪无奈地慢幔燃烧化作烟雾把我缭绕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一缕一缕的你刺激着我的眼眶终于让眼泪夺路而逃我只能就着这灵魂里流出的水洗洗手上淡淡的烟草味
路易先生及婚吧所有敬爱的爱国朋友,请谅解吧主的做法。(临时帖) 路易先生,你好。我看到了大家对删除《海啸》帖的不解,更从中看到了你们满腔的爱国注意热情,我深深地感动着。对于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摧残、迫害华人的事件,从90年代起我就听到许多,我和你们一样义愤填膺!!!再次看到那些图片,我和你们一样揪心地痛!!!我相信两位吧主一定也一样,因为他是热血男儿,她是善良女人,他们都是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的同胞,他们和你和我和大家一样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至于删除那个帖子,我想他们一定有他们出于百度规定及管理方面的无奈。像这样的无奈,你在工作中一定也碰到过。关于援助印尼,我的想法与大家不同,前天在那个帖子里已经说过了,如果大家没有看到,我再下一帖里重说一次,以期大家的理解。
暖暖的不仅是风 暖暖的不仅是风,还有那心田的默契。
走进教师吧的孩子,你想说什么?来,和我谈,我倾听着--- 我信奉的一句话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孩子,你委屈了、苦恼了、迷惑了---孩子,你需求着、渴望着、探索着---孩子,来,和我说说,我倾听着---如果你觉得在这里说不方便,你还可以加我的QQ:327598181
2005,听听孩子们的“新年新愿”(ZT) 2005,听听孩子们的“新年新愿” 新年之际,《文汇报》记者在上海的一些学校,围绕学生的“新年新愿”进行了专题采访。结果发现,“教师的鼓励”竟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共同期待。上海同济中学的一名学生则呼吁:新年钟声即将响起,我们就要面临高考了。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师说一声“给我们鼓励吧”,这会给我们以强大的力量。(2004年12月31日《文汇报》) “给我们鼓励吧”,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要求啊,然而,它却成了这么多孩子的“新年新愿”。这样的调查结果未免有些让人心酸!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吗?翻开报纸、杂志,按成绩排位,分快慢班,对“后进生”的冷漠和苛刻,语言暴力,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校园的“软暴力”行为,给这片纯净的土地抹上了令人忧伤的记忆。 我还清晰地记得,2004年11月15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许,有些“语言伤害”不是教师们故意所为;也许,这些“语言伤害”在大人们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中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无法拿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相比。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社会、人际交往以及自我的认知还很模糊,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脆弱和微妙的,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效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大多是责骂和批评,甚至没有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鼓励。也许老师们会说,责骂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可仔细想想:语言暴力只能让学生感到受伤,进而沉沦;而一句鼓励却能给予学生“强大的力量”,两相对照,教师们到底该选择什么呢?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材,而不仅仅是让“学优生”成材。人无完人,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否则,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笔者真心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牢记学生的这一“新年新愿”,并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少说一些“暴力语言”,多说一些“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我想,一个小小的鼓励,对于所有的老师而言,应该都不算是一件难事吧? (作者:刘克军) 新年之际,《文汇报》记者在上海的一些学校,围绕学生的“新年新愿”进行了专题采访。结果发现,“教师的鼓励”竟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共同期待。上海同济中学的一名学生则呼吁:新年钟声即将响起,我们就要面临高考了。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师说一声“给我们鼓励吧”,这会给我们以强大的力量。(2004年12月31日《文汇报》) “给我们鼓励吧”,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要求啊,然而,它却成了这么多孩子的“新年新愿”。这样的调查结果未免有些让人心酸!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吗?翻开报纸、杂志,按成绩排位,分快慢班,对“后进生”的冷漠和苛刻,语言暴力,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校园的“软暴力”行为,给这片纯净的土地抹上了令人忧伤的记忆。 我还清晰地记得,2004年11月15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许,有些“语言伤害”不是教师们故意所为;也许,这些“语言伤害”在大人们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中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无法拿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相比。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社会、人际交往以及自我的认知还很模糊,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脆弱和微妙的,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效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大多是责骂和批评,甚至没有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鼓励。也许老师们会说,责骂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可仔细想想:语言暴力只能让学生感到受伤,进而沉沦;而一句鼓励却能给予学生“强大的力量”,两相对照,教师们到底该选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