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6850 4216850
关注数: 120 粉丝数: 87 发帖数: 3,370 关注贴吧数: 20
“妈妈,活都干完了,我想去上学!”6岁女童的艰难求学路 谨以此文献给为我国教育扶贫事业默默奉献的义工们!(全文共3200字,阅读6分钟) 导语:每年开学季,当城里适龄儿童的家长们为小孩择校问题内外忙碌时,在我国贫困山区仍然有许多贫困儿童面临着失学的困境。今夏,30名义工再次走入大山,用镜头记录下真实、感人的瞬间…… 2019年7月23日早晨七点,广西凤山一间被青砖楼房包裹的破烂不堪的小木屋里面,忙碌着一个弱小的身影。靠近木屋,一股浓浓的鸡屎味道直冲鼻腔,脚下的鸡粪如同山间的野草一般,倔强而又任性,离屋子越近,能落脚的地方就越少。到了门口,两扇老态龙钟的门半开着,里面黑乎乎的一片,看不到什么却听得见猪叫。乍一看,这仿佛是旁边两户人家的鸡棚或是猪圈,然而,它却是骆美娟、骆凤鲜两姐妹心中最温暖的家。 骆美娟,今年6岁,妹妹骆凤鲜5岁,父亲58岁**,母亲35岁重度**,跟他们同住这间木屋的还有随处可见的鸡鸭,跟几头憨态可掬的土猪。由于父母生活能力有限,家里显得一片狼藉,到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旁边阴暗的角落里放着一口架子锅,锅边散落着已经看不清标签的油跟调味品。用门板搭起来的餐桌上放着两个大碗,一碗是飘着一片菜叶和油渍的汤,另外一碗里面盛着两个芋头,不知多久没有洗过的碗和芋头搭在一块,犹如一张浑然天成的水墨画,生动而又凄美。就算是这样的生活环境,骆美娟也从来不曾嫌弃,只要能跟家人在一起,她都很开心。小小年纪的她如今已学会了不少家务,摘菜、喂鸡、喂猪她都行,没有读过幼儿园却也识得几个字,那是她跟邻居学的。前些日子,乡里先锋小学的老师找到骆美娟,告诉她过几天会从广州过来一群有爱心的叔叔阿姨跟同龄的小朋友,问她想不想上学。以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骆美娟上学的问题,她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隔壁大他四岁的周岐吉,去年9岁才上的小学,她更不确定,自己的父母是否会同意,“妈妈,活都干完了,我想去上学!”骆美娟紧张的望着妈妈,眼中噙着泪水。老师告诉她,开学要等到9月1日。 今天就能看到资助自己上学的叔叔阿姨们了,骆美娟一大早便起床了,心里即高兴又紧张。“猪猪,我能上学了”,土猪们“哼哼”几声以示回应。不管猪们是否听得懂,她都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它们,家里除了妹妹,能够好好听自己说话的也就只有它们了。小美娟坐在小板凳上,听着动听的猪叫声,憧憬着美好的校园生活! (所有图片过大,有待重新上传) 骆美娟及家人(探访当天被义工左先生资助) 与此同时,在距骆美娟家千里之外的广州南站,“爱在四方--筑梦助学”团队正整装待发,开启他们本次的筑梦助学之旅。“今年是我第三次跟随妈妈来做公益了,我妈妈是‘爱在四方慈善会’的发起人,每一年她都会组织我们去探望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给他们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找到有爱心的叔叔阿姨资助他们读书,让他们能够学习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队里“资深”小义工陈美好同学认真地向新加入的同学们介绍着自己的妈妈以及整个团队。所有成员,不论大小,此行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体验生活、扶贫助困! 中亭乡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深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下属乡镇之一,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人口以壮族、瑶族以及汉族居多。这里山清水秀,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经过长达10小时的长途跋涉,“爱在四方--筑梦助学”团队终于在下午6.30安全抵达中亭乡先锋小学,在这里,他们将与包括骆美娟一家在内的数十个贫困家庭共同渡过七天难忘的时光。 爱在四方--筑梦助学团队 小义工陈美好与妈妈高云飞(4Fang软件董事) 崎岖的山路 先锋小学 “我想爸爸了,但是我越来越记不清他的样子……”,杨金宝今年10岁,几年前,爷爷去世,父母与伯父伯母一同回家奔丧时遭遇车祸,父亲与伯母当场过世,大伯肢残,唯有母亲幸免于难(如今已外出广东打工),目前金宝与伯父、堂姐杨妹还有69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每每谈起自己的父亲,杨金宝都会眼框泛红,他怀念跟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不怕过苦日子,但是他害怕会忘记父亲的样子。 杨金宝跟义工合影 杨金宝、杨妹跟奶奶(探访当天被陈美好同学高子玉家庭资助) 一部来自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在2019年一上映便感动了亿万人。它不仅向世人讲述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世纪难题,更呼吁世人能够与这些苦难者形成共情,同时行动起来以⾃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改变世界。劳凤林的家,也是这样。11岁的她在家排行老五,前面有四个姐姐,老六是个男孩、老七老八龙凤胎五岁,父亲50岁,还有一个75岁的老奶奶,一家10口人靠父亲务农以及低保维持生活。劳凤林没有看过《何以为家》,她不知道山外是怎样的世界,但她发现,今天来到家里的外地小朋友跟村里的小朋友不一样,具体有什么不同,她说不上来,但她梦想着有一天,也变成他们那样。 劳凤林及家人与义工合影 劳凤林及家人(探访当天被陈美好幼儿园同学谢卓然家庭资助) “这是我外公的奖状,我将来也要像外公一样,去当兵!”6岁的冯武锋兴奋地向义工们介绍着自己的外公。灰暗、斑驳的墙面上挂着越南政府为这位抗美援越老兵颁发的奖状。外公两年前去世了,跟万千的人民子弟兵一样,尽管战场上功勋显赫,但家中却是一贫如洗,很显然,除了回忆,这位让人尊敬的老兵并没有给家人留下太多的遗产。冯武锋的父亲几年前因病过世,爷爷年事已高没有经济来源,冯新宇(大姐,16岁)、冯晓璐(二姐,9岁)跟冯武锋姐弟三人跟外婆一起,靠母亲外出打工以及政府救济生活。虽然清苦,却有傲骨,这恐怕是老爷子留给后辈们最宝贵的财富了。 冯新宇三姐弟跟外婆同义工合影 冯新宇三姐弟跟外婆(探访当天被义工劳先生资助) 兰彩虹13岁,今年9月就读先锋小学6年级,母亲双目失明,无工作能力,父亲智力有问题,有个姐姐读初一。 卢美莲三姐弟与86岁奶奶生活,父母因疾病先后离世,卢美莲大姐16岁,就读中亭乡中学初二,哥哥卢顺万14岁,就读积善小学五年级,弟弟卢顺新12岁,就读积善小学。 黄昌旺13岁,孤儿,与奶奶相依为命,目前就读积善小学六年级,父亲因疾病去世,妈妈改嫁离开再无音讯(黄昌旺六岁时),奶奶80岁无生活来源,靠低保生活,有一个姐姐初三辍学外出打工。 周岐疆13岁半,智障升读三年级,周岐吉10岁,升读二年级,兄弟入读中亭积善小学。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外出打工,每年都会给予部分生活费,现在由65岁的外公外婆照顾。 王仁准,男,12岁,就读中亭小学五年级。母亲智力贰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随养父生活,养父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前段时间车祸,经济困难,孩子平时外婆照顾。 短短几天时间,爱在四方--筑梦助学团队在中亭乡走访了数十户贫困家庭。孩子们不同的遭遇,相同的境遇让所有义工成员唏嘘不已。大家纷纷与贫困家庭签下资助协议,同时将所见所闻转发朋友圈,在朋友圈掀起阵阵狂澜,没有到场的爱心人士也纷纷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捐钱捐物。 义工们临时捐款购买的物资 大义工忙得不亦乐乎,小义工们也都没有闲着。他们将城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分享给山区的小朋友,同时也体验了山区人民耕种、做饭、洗衣的辛苦。 一起参观英雄纪念碑 小义工陈美好教大家学习手语表演 老师教大家学习篮球 分组对抗游戏 打扫卫生、洗头洗衣 摘玉米体验农活 学习煮饭做菜 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 一起看风景,看烟花 骆美娟以及其他因贫失学的孩子们在生活中都有着诸多的不幸,但他们又都是幸运的,他们因为“爱在四方--筑梦助学”团队的到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可是,仅在中亭乡,贫困家庭就有几十户,放眼全中国、全世界,像骆美娟这样的儿童更是数不胜数。 在此,小编请求大家动动手指,转发此文,希望有更多的贫困家庭能够看到此文并联系我们,4Fang会积极组织团队进行核实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因贫失学的孩子们,即使生活无情地将你推入绝望的深渊,在4Fang,有一盏灯,永远为你点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