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daolei
michaeldaolei
关注数: 94
粉丝数: 182
发帖数: 288
关注贴吧数: 5
泰山学院回忆录系列------第三章 想象中的大学生活 第三章 想象中的大学生活 那一年,村里我们一级的三人参加了高考,我和同村一位同姓的女同学被录取,另外一个同姓的坚持上私立高中的男同学没有被录取,打算复读。因为这个男同学自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父亲很骄傲,逢人便说他孩子以后有把握考入非清华北大,还说我跟女同学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实际情况是,这名女同学学习成绩向来也不错,但是她家里比较低调,即使有人问孩子学习情况,他父母也表示成绩一般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虽然没有反驳男同学父亲的讽刺的话,但心里也是憋着一股气。反观我,学习成绩确实不怎么优秀,属于那种在录取线上艰难求生的类型。 后来听家里说,女同学的父亲在得知我俩被录取的时候,在村里的广场上当着众人的面悻悻道“有把握考清华北大的没考上,这两个最没把握考大学的考上大学了”。 再后来就是亲朋好友发来祝贺,按照风俗父母决定买两只羊招待来人。席上,亲朋好后祝贺之余也羡慕父母能培养出个大学生来给家里树了个榜样,毕竟这一年我们村附近就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考上本科学校,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刘家祖坟冒烟了,更说我以后要是当上大官也别忘了家里这些弟弟妹妹们。那天父母很高兴,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我记得,一向朴实的父亲在亲朋好友的羡慕和恭维中,喝地酩酊大醉,待亲朋离开后,父亲拉着我,口齿模糊地跟我说了很多话。后来,妹妹跟我说父母那天夜里高兴得没有睡着觉。 农村的孩子,不像有背景的城市孩子,除了上学还有很多农村娃求之不得的其他途径能飞黄腾达,农村孩子只有通过上学改变前途的一条捷径,而高考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独木桥,又有多少莘莘学子为了过这条独木桥而寒窗苦读多少个日夜。如今,命运之神眷顾了我,我,是幸运的。 招待席过后,还有十来天就是去学校报到的日子了,接下来的主要是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调整心态,准备去上学。家里是普通的农村家庭,跟城市的孩子没法比,自己也尽可能得考虑周全,买一些性价比高的日用品,最大的开支,莫过于父亲花了接近一百块给我买的一个行李箱,这个不起眼的行李箱伴我读完四年大学,给我满满的回忆,直到后来工作两年后破旧的不像样子才换了一个新的行李箱。 自己没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设计一下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学老师曾不止一次得跟我们说过,到了大学学习就轻松了,除了上课就是个玩,离开父母业余时间自由支配:一周上几节课,剩下的时间可以参加各种协会,可以去网吧通宵玩游戏,可以去学校周边景区游玩,晚上可以在宿舍跟舍友侃大山,还有,可以谈女朋友······想想就来劲,真爽!暗地里给自己定了几个小目标:进入大学后拿奖学金、进学生会、谈一场恋爱。
泰山学院回忆录系列------第二章 高考志愿 第二章 高考志愿 按照班会上班主任通知的日期去学校填报高考志愿,一路上浑浑噩噩,连树上传来的知了叫声都让我心烦。来到学校,把自行车推进车棚,来到了奋斗一年的高三教室,看到往日的同班同学,正兴高采烈得咨询班主任填志愿该选提前批还是211的时候,瞬间感觉到自己是个彻头彻尾失败者。虽然自己成绩不是很好,但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很强,怨就怨自己高考不争气,考这么个尴尬的分数,哪怕是发挥正常也能找个普通本科学校啊,想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有不好当中发作,只能暗地里使劲掐自己手指消消气。 其实在拿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后,我在家研究几天,因为不打算出省读书,就根据高考填报指南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最终选了几个省内的专科和几个不知名的本科学校,受初中英语老师的影响,选的专业都是和英语有关的,然后将志愿表交到了班主任手里。 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在家里漫长的等待,白天看电视睡觉,晚上爬到平房顶看星星看月亮,听邻居和家人拉一些没有边际的事情;每当被问到被哪所大学录取通知的时候,我总是无法掩饰自己焦躁和不安,只能一句“还没有收到通知”应付了事;当听到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内心也是无比着急:什么情况,怎么自己的通知书一直没到,难道只能去技校了? 高考结束一两个星期后,我接到被本科院校录取的通知,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教育局看榜,路上火急火燎得骑自行车奔到教育局;等我看到宣传栏上的录取结果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出乎意料的“金榜题名”喜悦。不知道是好运之神再次降临还是老天又跟我开了个玩笑,等我看到我的名字后面的学校专业后,我再次懵了:XX学院二级学院-地理旅游专业。苍天啊,大地啊,这是什么情况,学校和专业我都没报啊,这是闹哪样?地理旅游专业,难不成毕业后去当导游?转头一想:不管怎么着,最终是被本科录取了,再后来在兴奋和迷糊中,不知道是怎样回到了家,只知道一路上的知了叫声没那么讨人烦了。 接下来的日子相对轻松了,虽然不是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也不是名牌大学,但至少可以取上大学了。在外游荡一天傍晚时回家,母亲说下午邮局来人给我送我的录取通知,家里电话没人接,邮局的人给村里打电话找到我妈确认没有问题才给她的。当看到装有录取通知的EMS快件包装袋的时候,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 当看到“XX同学你被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的时候,请在9月3日前前往我校报到······”,我当场石化,反反复复看我的名字和准考证号,确定无误:老天爷,您这是播放连续剧似的开玩笑么:汉语言文学,这又是什么鬼?这难道这又意味着要我去学最头疼的文言文了么,要知道我从来都是上语文课写数学、英语作业的,就算语文这次阴差阳错得考了个人最高分,可我也没报这个专业啊。从听到通知到去教育局看到是地理旅游专业,再到通知书上写的“汉语言文学”,我始终处于懵逼状态,搞不清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后来学校报到后发现像我这种情况居然不是个例,因为当时听了老师的话,在高考志愿书上的“服从调剂”,然后就这样莫名其妙得被调剂到了一起!
泰山学院回忆录系列------第一章 高考后的紧张 第一章 高考后的紧张我,一个内向、自律但学习不算太好的孩子,是一个小学从来没有得到过奖状的苦逼孩子,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放年假后拿着奖状回家要奖励的时候,我总是那个在路上想怎么躲过父母的“混合双打”的孩子。 可能老天也照顾我这个可怜的孩子,小学升初中时我以超过最低分数线3分的成绩考上县里重点初中,之后学习状况逐渐好转,也当上了班长、课代表;中考时好运再次降临,我又以超过最低录取分数线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高一高二在本校,高三是在一中分校。那是一个老的技校,偏离市区、人员稀少、环境相对安静,适合学习;我们实行住校半封闭式管理,每周休息一个周天,食堂饭菜大只能用“清汤寡水”来形容,只有周天回家的时候才能吃点可口的、见点荤腥。 高考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下午考数学,天气闷热,卷子发下来没多久就开始雷声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瓢泼大雨就倾斜下来,后来想想这个天气或许是我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征兆吧。 两天半后高考结束,坐着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巴车回到分校校区,同学们开始疯狂撕书庆祝,班主任、教导主任也破天荒地没有出来直至我们。狂欢一直持续到凌晨后,第二天我自己再一次看着住了一年的宿舍和待了一年的教室,心里居然充满了迷茫,这究竟是结束了么?还是另外一个新的开始? 互相写完通讯录,班主任开了最后一个班会后,大家各回各家了。毫无时间观念得放松了几天后,便是在焦急地等待查分的日期,虽然知道这一年高考题目难度很大,对自己的分数也大体有个估算,但是等挂掉查分电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凉凉了,高考发挥的一般,不足500分,特别是数学,平时闭着眼都能考一百一二十分,结果这次数学成绩败得一塌糊;瞬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目前来看这个分数,能走个好一点的专科,打算走本科的话估计很难。 一时间难以抉择,自己不知道是该选择复读还是读个专科,如果复读的话,我的分数一中给我免学费,其他学校还提供生活费和奖金。父母看出我的焦虑,说哪怕是上个技校,学学修理家电,将来也有个活下去的营生;而在复读的问题上,父母坚决不同意,说一年后考的好还说得过去,如果考的成绩不如这次的,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迷茫的的我和几个同学骑着自行车,打算回学校看看。 县城很小,骑自行车十来分钟就绕过半个县城,等走到复读班(那个时候还允许有复读班),看到桌子上满满的书本和空气中那丝丝压抑的时候,我瞬间决定了:复读压力太大,管他什么学校先去上学,绝对不能回来复读。后来才知道,上小学的学习成绩挺好的一个同学,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中考后选择一个私立高中,这个高中给他免学费还提供伙食补助,结果三年后他高考成绩也不理想,再复读了一年后,勉强上了湖北一个不入流的专科;多年后,每当我想起这事情,为当时的正确选择而庆幸不已。
泰山学院回忆录----前言 前 言 作为80后的我,或许真的是因为年龄大了特别容易怀旧,在看到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趁着清华大学暑假,来东京奥运会拿了金牌后,想起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怀着怀念的心,把贴吧翻了一遍,也没有发现多少关于我的母校泰山学院的帖子,有的只是十几年前的几篇帖子和现在学弟学妹的几张叙事为主的记录贴,虽然只有关于母校的图有限片,但却依然无法浇灭内心深处对母校的怀念的火焰。我入学的时候是泰院招收的第二批学生,学校是崭新的,很多地方还正在修建中。而最近一次去泰院也是2018年三月因为处理档案的事情去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的那些人和事已经渐渐远去,昔日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在毕业后没再见过面,留在眼前只是未了湖畔的柳树、岳园餐厅前的凉亭、亦或是文科B楼前面的石桌石凳······ 毕业已经第十四个年头,看到学校有的建筑已经老化,虽然现在学校面积和规模已经逐步扩大,比自己在校时大了不少,但是在校的学生比当时少太多了。再次回到文B教学楼,从一楼走到顶楼,走廊里熟悉依旧是当年张振宇老师主持装在墙上的名人警句,走完整座楼发现整个外国语学院全部年级加起来的人数,竟然还不如当时我们一个年级人数多,也不知道是大学数量多了还是泰院生源少了,想到这里,心里尽是无比凄冷。 用一句老掉牙的回忆金句How time flies(时光飞逝)!虽然毕业已久,但每每看到高考、大学等字眼,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到目前为止,自己的一路平淡,没有出彩也没有大的低谷,更没有出名到为自己立专的地步,可即便如此,仅以苍白无力的措辞,加以平淡的文字记录平淡的往事,在岁月将我记忆彻底删除之前,犹如记流水账一般记下自己曾经在象牙塔里的过往,等到花甲之时,回忆曾经那个少年。 四年大学生活恍如昨夜:记忆深处里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犹如幻灯片回放一样,在脑海里循环播放,与其说是 对母校的执念,不如说让我无法忘却的是那一段过着无味却回忆无限的青春过往。 说起自己的大学,更想先感谢我的初中英语老师。我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以及后期从事与英语有关的工作,其实和中学时代的英语教师有很大的渊源。记得刚上初一的时候,一位30多岁的英姿飒爽的女教师来到英语课堂,这位就是影响了后来学习乃至工作的恩师,张老师。 记忆里,她对我们英语学习很严格,从第一堂课开始伴随着张老师一句“祖国之名为我名”的自我介绍开始,开始了令人胆战心惊而又充满期待的英语学习之旅。张老师说想学好英语,必须记好单词、学音标、听听力、练口语,从没接触过英语的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英语学习,虽然智商有限、但因为比较刻苦努力,英语成绩一直排在前面。但凡成绩有波动,少不了张老师的“耳提面授”。基于兴趣和老师的监督,以至于整个学习生涯中,只有英语成绩最好。至今犹记张老师跟我说将来有机会让我将来考青岛海洋大学(现在已经改名叫中国海洋大学)英语专业,从那时开始,我也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虽然最终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但也进入了足够让我回忆后半生的泰院。 泰院外语系(现在叫外国语学院,但我还是习惯叫外语系)里有很多老师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在他们的努力,将外语系营造成全院学习氛围最浓的一个系,很多其他系打算考研的学生喜欢外语系的学习氛围,那个时候都来外语系自习室学习,以至于我们自己在自己系的自习室都很难找到座位。 仅以此不入流之文章,向在外语系执教的在职以及退休教师予以崇高敬意。在写作中,可能未经允许借用了他人的部分材料,再此表示衷心歉意和由衷的感谢。因为自己并非专业写手,只是在业余时间将自己想到的随手写下来,所以通篇没有工整的思路和华丽的辞藻,因为时间长久,部分篇幅可能缺乏精细打磨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因此不能全方位照顾读者的感受,还请海涵。
泰院毕业生看过来,一起回忆多年前的泰院 我是03届入学,泰院成立以来第二届新生,那个时候,学校是崭新的,部分建筑还在建。疫情之前几乎每年都要回学校,视图寻常自己当年在学校时的影子,平常也经常翻泰院的帖子,看看泰院现在的样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像我这样已经毕业十几年的老学长,仍然心系泰院,常常梦回泰院? 自己整理了下载学校时的点点滴滴,打算在贴吧发一发自己写的东西。文笔不好,只是如实记录曾经象牙塔里面的点滴,因为毕业时间过于久远,或许内容空洞,形如流水账,真心希望大家能点个赞回个贴,没有商业目的,纯粹回忆,先谢谢大家! 先发一下学校2007年的照片,大家顶帖的话,我将陆续开始上传自己正在写的大学生活回忆录。求真大道(拍摄于2007年)那个时候地面、建筑都很新,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商业气息,弄弄学术氛围望岳广场北望图书馆(现在叫万里图书馆)中石先生题字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10号学生宿舍楼2007年的未了湖畔然岱湖畔理工大楼岳园餐厅南凉亭馨园餐厅岳园餐厅前新种的的小树未了湖畔南侧的石刻未了湖畔通往图书馆的桥,夏天情侣约会的圣地之一啊未了湖西没错,这是2007年岳园餐厅西的凉亭,现在已经被植物覆盖校医院-----虽然是初秋但是小树叶子已经落了,在门口似乎看到了失恋时坐在台阶上灌啤酒的我猜猜这是哪里这个角度,你知道是哪里么重点来了,小吃街,那时候,还米有统一规划,南侧进口就是这样的等待拆除的风信子商店,来学校报到后,在这里买的脸盆、水瓶、台灯等用品这就是小吃街里面的样子这是后来规划后的小吃街等待拆除的小吃街拆完了的小吃街我是07年7月离校的,图片是校友10月份拍的,其实上面的图片才是我记忆深处的学校 先广告一下,这是正在写的回忆录,目前正在修改,大家如果支持的话,我会继续发帖。
泰院的校友们,现在不玩贴吧都玩啥了? 看不到几个人的帖子,很纳闷曾经活跃的泰院贴吧现在沉了
生物质生产线设计交流群 生物质生产线设计交流群,避免买卖,请大家留下微信我拉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