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沉大和岛 击沉大和岛
关注数: 10 粉丝数: 74 发帖数: 1,281 关注贴吧数: 16
向各位道友推荐一部道教经典《化书》! 谭峭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朝国子司业谭洙之子,训以进士业,而峭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其父驰书责之,乃复信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谭峭将父所寄衣物赠贫寒人家,钱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师事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后惟以酒为乐,常处醉乡中;夏日穿乌裘,冬著绿布衫,或整天卧于霜雪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状类疯癫。每行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谭峭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谭峭不求仕进荣显,而以学道自隐,但他十分关心世道治乱,民生疾苦。乃著《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认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会动乱的基本原因,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享乐腐化是加重剥削压迫、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在因素。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以医治社会弊病,实现天下太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谭峭秉承老子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源于虚,后复归于虚。他写成《化书》后,交南唐宋齐丘,请其作序传世。宋齐丘遂占为己有,一时《化书》被名为《齐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续仙传》为谭峭立传时,未述及谭峭撰《化书》一事。后陈抟揭露宋齐丘欺世盗名的丑行,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著《化书》,因游三茅,经历建康(今江苏南京),见齐丘,……乃出《化书》授齐丘曰:‘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于是杖靸而去。齐丘夺为己有而序之耳。”自此,始正名为《谭子化书》。元人赵道一编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谭峭传,即在《续仙传》的基础上补叙了陈景元所述陈抟揭露宋齐丘夺《化书》一事。
道家经典——《化书》    谭峭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朝国子司业谭洙之子,训以进士业,而峭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其父驰书责之,乃复信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谭峭将父所寄衣物赠贫寒人家,钱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师事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后惟以酒为乐,常处醉乡中;夏日穿乌裘,冬著绿布衫,或整天卧于霜雪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状类疯癫。每行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谭峭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谭峭不求仕进荣显,而以学道自隐,但他十分关心世道治乱,民生疾苦。乃著《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认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会动乱的基本原因,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享乐腐化是加重剥削压迫、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在因素。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以医治社会弊病,实现天下太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谭峭秉承老子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源于虚,后复归于虚。他写成《化书》后,交南唐宋齐丘,请其作序传世。宋齐丘遂占为己有,一时《化书》被名为《齐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续仙传》为谭峭立传时,未述及谭峭撰《化书》一事。后陈抟揭露宋齐丘欺世盗名的丑行,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著《化书》,因游三茅,经历建康(今江苏南京),见齐丘,……乃出《化书》授齐丘曰:‘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于是杖靸而去。齐丘夺为己有而序之耳。”自此,始正名为《谭子化书》。元人赵道一编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谭峭传,即在《续仙传》的基础上补叙了陈景元所述陈抟揭露宋齐丘夺《化书》一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