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小婴儿仙
我不是小婴儿仙
踏遍凡尘,唯求自在。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20
发帖数: 4,494
关注贴吧数: 87
福鼎白茶有没有大厂的? 听说白茶水也深,求靠谱的福鼎白茶大厂,先谢谢广大茶友。
先泡09甲,有回甘,有点烟味,有点生津,冷杯有香,喝后口腔有滞涩感。
去年还蛮涩,今年强很多,回甘好。没烟味!
盖碗小了,茶投多了。有青香,三泡后低苦,有涩,涩化得慢,但能化开。有回甘,生津。
喝泡茶清清神静静心 这个,那个,嗯,这个壶叫周盘,这款茶叫易武小金瓜。 还有刚才那个双修的朋友,我说的万法归一只是希望自己最终能理解合类饮品,格格不入说的是当自己喜欢某一种时不去否定其它。没别的意思啊,不玄
一直觉的,无器不成茶,昨天不小心把碗盖摔了,想再买个稍微可以点的盖碗(〈500),吧友有没有好推存?
喝个球球,致我逝去的青春 给姑娘买了个滑板,到家后自己迫不及待的试了试,结果摔得那个疼哦,老半天没缓过来。遥想自己曾经也是旱冰场上的王者。唉!老了、老了,还是静静地喝茶吧!
清清喉,继续喝普洱 喝了一周的岩茶,今天继续泡普洱。12年的7572,醇有了,但喝后还是有点发干啊。
今年的班章上市了? 虽然今年天气好,茶出得早,但这才二月底,怎么就有古树班章头春出来了?
何为金骏眉 就知道金骏眉是顶级红茶,那么什么是金骏眉? 问了下度娘,说金骏眉是2005年才研制出的新品红茶,是以武夷山桐木关内的正山小种为原料。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金骏眉只是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呢?只是茶料以桐木关内的正山小种为优,关外次之?还有就是制作金骏眉是采摘的芽尖,那么为什么又有多芽头为优少芽头为劣这一说呢?不是应该全是芽头的么? 正中的金骏眉是不是就应该是以武夷山桐木关内正山小种的芽尖为原料按金骏制作工艺制作的红茶才能叫做金骏眉。
关于黄片 来吧后,听人说:生不黄片,熟不茶头。我理解的也是,黄片是老叶,以前是挑出来丢掉的。只是现在的大树,古树价格上去了,所以才再次利用。如果同一树的鲜叶和黄片,我肯定是会选鲜叶的。那么问题来了,黄片和鲜叶,差距大么?
泡茶 不知道喝什么了,就随变泡吧
今天立春,看到不少茶友上茶,我也水一帖。
今天聚了个大会,喝了点小酒,斗了会小牛。回家泡壶小茶,惬意!
喝茶,随心、随性。 茶具随身带,走哪泡哪。
大神帮忙看看 昨天摔了个盖,刚好让大神们帮着看看,说是朱泥,只希望不是化工。
温壶时手一抖,就杯具了!刚好让大神们帮着看看壶
刚刚泡茶,温壶时一时失手,就悲剧了。
10克大益7572先用150CC的壶洗两次,再分别30秒45秒60秒出三道汤,最后就用壶煮,我能告诉你们,现在煮出中药味了么
集邮陈升鸡饼 准备集套12生肖,就从陈升鸡饼开始吧。
关于陶罐存茶(补帖) 从2015年5月正式接触普洱,到现在刚好一年右8个月。自己存的最久的茶了差不多一年半了,一直丢在陶罐里,这段期间就翻过两三次茶。今天再拆一泡,看看转化。120cc盖碗投茶6.5克,上的茶汤分别是洗茶、1、2、3、4、5泡。其中第一第二泡5秒出汤,三四泡秒8秒出汤,第五泡深闷3分钟出汤。
说说陶罐存茶 自己存的最早的茶是临沧2015年的头春,当时入了一提,送了几饼给朋友了,还剩4饼一直存在陶罐中。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了,记得只有两次在天气很好的时候翻过罐,其余时间很少开罐,刚才打开罐子检查了里面的每饼茶,目测都没事,等明天再泡一泡存得最久的那款临沧的茶,看看转化如何。个人觉得,在武汉,楼层高点的话,陶罐存茶没问题。
浅谈自己对泡茶的一点心得 泡茶也算是门技术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茶,茶艺师泡出来感觉会好喝点。个人觉得一款茶,能不能泡好,对出汤时间还是有要求的。泡生普新茶,通常都会快一点出汤,两三泡过后,再慢慢的延长出汤时间,尽量做到每泡汤色一致,在茶汤饱和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再去感受每一泡茶的层次变化。如果要讲究,每款茶都因该有它的泡法(包括水、水温,冲泡方式和出汤时间),所以要想泡好一款茶,泡出它正真的特点,还得反复尝试,找到那个属于它的点。我泡大益的7542(07年),总感觉泡不好,出汤时间短点,汤水淡、寡,稍微焖一下吧,茶碱味又出来了,最后总结茶质不好,怎么泡都白搭。在此也想求教一下,是不是好茶不怕焖?
好想买套煮茶器,在冬日煮泡茶,想想也是很不错的。但问题,问题是我没60年老茶可煮,怎么办?
班章为王,这是我接触普洱以来听到的最无争议的一句话。喝普洱,不喝一泡老班章,就总会觉得自己没能窥到普洱之真谛。所以对班章一直是心向往之的。一直没出手,还不是因为它高高在上的价位。9.9包邮?那是超越神话的冷笑话,我笑点低,感受不来。11月武汉茶博,本是冲着陈升的老班章去的,但无奈的是没能喝到,125的小饼没入,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觉得自己被陈升轻视了,谈不上愤然,但多少有点舍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意思。 好了,闲言少叙,说正题。12月上旬从茶农那入了两饼200克的班章,一饼是大树,一饼是古树。
熟茶,是要煮的 平时不怎么喝熟茶,觉得味淡。但天冷了,光喝生茶,胃寒,这才想煮泡熟茶,暖暖胃。味淡么?加块糖,怎么喝不是喝,开心就好!
这茶还能喝么? 双十一入的,当时也没打开看,今天拆开入罐,悲剧了。平时喝熟茶少,不知道这样还能不能喝?
古树又见古树 最近各入一小饼古树,其中一饼刮风寨茶王树泡过两次,不知道是泡茶手法不行还是水的问题,又或是天气,心情的影响,觉得第一次远比第二次泡的好喝。今天不发开汤帖,只发两张茶饼的照片,看看大神们能不能指点一下如何光从茶饼的细枝末节,简单的判断一下茶饼是否是古树和那块树龄更老。看过百度上鉴别古树的标准有油亮和显白毫,不只是否可靠,还望普吧大神们不吝赐教。
望大神解惑茶汤的厚与浓 经常看到开汤帖里会说茶汤厚重,这里的厚是不是指的即使短时间出汤,汤水也会内质丰富,口感饱满(有的还提到挂杯)?而不是通过延长出汤时间,把茶泡浓来达到汤水的饱和?我理解的厚是指的茶的特质,而浓只是通过泡茶的手法来达到的效果,不知道这样理解对否?还有个词叫浓稠(有人用米汤来形容),那么浓稠能否等同与厚重?
集齐多少龙珠,可以召唤神龙? 买了点龙珠,今天刚回,迫不及待的泡了一个。因为出汤时间短,直到第四泡才完全泡开,茶气足,头两泡喝完,顶胸。茶的青香在茶汤入口3分钟内会一直盖住回甘,所以会觉得回甘偏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么表述)。茶汤入口30-2分30秒生津充沛,然后慢慢减弱,5分钟后生津感结束,舌苔上会有点干涩感,但如果动动舌头,就又会有生津感。
泡一泡陈升那卡,解除心中疑惑。 这几天喝茶,不管是泡7542或是兰韵,还是泡蛮砖又或刮风寨,都觉得薄而寡,有的涩还化不开,昨天有人说是泡茶的水有问题(目前用的娃哈哈20元的桶装水,这个水一直和农夫山泉配合用,这两天农夫刚好用完了,所以一直在用娃哈哈泡),今天再泡次那卡,看看和我在茶博上喝的有无区别,看看还是不是寡而薄,也想知道水的影响是不是有这大。
天冷,再泡次乌金,看看和之前的茶样有无区别。
撬碎的茶怎么搞? 没次撬茶饼,都会碎很多,不忍浪费,把它做成茶包,泡起来还不是一样美滋滋
我是这样存放普洱生茶的 喝了一年半的茶,直接提入的也就三种,一是直接找茶农入了两提2016布朗山大树头春(80/饼),回来喝了两三泡,无感,送了几饼人,其余的连同笋壳一起放入纸箱中,希望放到遗忘。二是朋友带的一提临沧古树(200/饼),汤亮,香弱,味平,尾汤回甜,无爱,送了三饼人,撬开喝的那饼大部分被我用来煮了壶,余下的三饼丢在了陶罐中。第三提就是刚入不久的07年的7542,准备当口粮,所以就直接放在客厅的架子上了。其余饼入的茶,经常喝的,我会撬散放在陶制的醒茶罐中。偶尔喝的,我就放在牛皮纸自封袋中,天气好时打开袋口换个气,其余时间就把袋口封好。
茶博中茶 来到中茶家喝泡红印铁饼
茶博陈升喝那卡 今天逛武汉茶博,直接找到陈升家蹭茶
心情好,泡泡14年蛮砖古树 三无茶,入手一月有余,当时还没入吧,总觉得喝茶就要喝古树。买这茶的时候问茶商这茶有何特点,他说重在喉韵,问他冲泡有何要求,他说随心,随意。说得高深莫测,禅意十足。我知道老茶友会对这样的说辞嗤之以鼻,但普洱小学生的我却受不住诱惑,入了两饼。茶回来不久就泡了两泡,说实话,茶韵是真没感觉出来,也没太多惊喜,就不怎么喝了。今天泡大益兰韵感觉自己能感受韵了,就迫不及待的再泡泡蛮砖,希望它今天能给我惊喜。
之前没喝过景迈的茶,一直想买001,但旗舰店价格太高,所以退而求其次入了兰韵,本想先放个吧月再喝,但昨天看到吧友说“无出其右”,所以今天就忍不住开一泡,前面只顾感受,没图,上泡尾汤。
煮下刚回的醒茶罐 茶叶罐有陶的,瓷的,紫砂的等等,做醒茶罐用,我偏爱陶的(价格便宜嘛)。新买回的罐子我会把它盖子上用来粘无纺布的胶去掉,然后煮一下去个火,等阴干后就可以装茶叶了。
浅谈古树纯料与大厂拼配 刚开始喝普洱生茶的时候,朋友就跟我说,不要喝台地茶(怕残农),至少要喝乔木茶,最好能古树纯料,所以我一开始买茶的时候基本就没看过大厂的古树纯料(价格你懂的),都是加些茶友群,听些故事,然后经受不住诱惑会买两饼。一开始会很兴奋(哥喝的是古树存料)。但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古树纯料都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新茶都会涩,有的涩感化不开,虽然不至于锁喉,但会涩在舌胎和上颚,不涩的茶气就不足。有人可能会说我买到的不一定是古树纯料,确实可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普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只能走茶马古道做边销茶,而不能登上中原茶客的厅堂?要知道那时侯是没有台地茶之说的,所以只可能是古树纯料在口感上并不太让人接受。现在普洱茶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拼配居功至伟,当然还有熟茶的渥堆工艺,拼配能扬长避短让普洱更均衡,更适口,更让人接受,所以才经过短短三四十年的发展就奠定了今天普洱茶自成一脉的“神话”。
乌金2012茶样试泡 沸水温壶,洗两水,第一泡20秒出汤
07年大益7542.算是我手上最老的茶了
0085茶样开汤 180cc的西施壶,预泡8克2011年小砖茶样。沸水温壶一分钟,投茶,95度左右的水洗两次茶,第三泡15秒出汤,上图
双11提前小购熟普 喝普洱一年半了,刚开始喝了一个月的熟普,喝过4、5种,口感差不多,无苦无涩无回甘无生津,都有点“陈”味,放凉一点有点甜,醇滑糯一直没能定义出,只是凭汤色来判断手上熟普的好坏。加入普吧后看到很多吧友推荐0085和乌金,所以小入了点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我重新认识熟普。
喝了一年半的普洱小学生,交个作业。 第一次喝普洱,是在茶楼,点了一泡熟普,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厂家品牌的,只觉得入口比较舒服。家里的第一饼熟普是朋有送的大益的(不记得编号了),接着陆续收到几饼熟茶,当时并不懂如何鉴别茶的好于坏只知道看汤色是否红浓透亮。
首页
1
2
下一页